万历二十年,倭犯朝鲜。二十五年,增设澎湖游兵。四十五年,倭犯龙门港,增冲锋游兵。其地环衍可二百余里,地斥卤、水咸涩,常燠多风,稼樯差艰。峙正中者,曰娘宫屿。从西屿入,二十里为茶盘,又十里即娘宫屿矣。波平浪息,无淜奔激射之势。其状如湖,因曰澎湖;宽可泊船。面为案山、右为西安,各置小城;列铳为守,名曰铳城。又左为风柜山,高七、八尺;红毛凹其中,上垒土若雉堞。今毁其城,仍分军戍守,与案山、西安相犄角。东为莳上澳、猪母落水,最当南之冲;由陆趋娘宫,三十余里。旧有舟师戍守,今更筑铳城以防横突。又东南向,为锁管港、林投仔、龙门、青螺诸澳。龙门有原泉,旧为居民聚落。万历三十五年,倭突犯,泊此屿。西为西屿头;有果叶澳,泉甚冽可饮。稍北,为竹篙湾。又西,为囗〈虫咠〉仔湾。又西北,为丁字门、水吼门,今皆有兵戍守。屿北,为北山墩。又北太武稍卑,为赤嵌。循港而进,为镇海港;垒城于此。又西北,为吉贝屿。又北太武与中墩,称两太武;俱最高,便于瞭望。娘宫稍后二里有稳澳山;颇平坦。自万历三十七年,红毛一舟阑入澎湖,久之乃去;天启二年,高文律乘戍兵单弱,以十余船突掳澎岛。遂因山为城、环海为池,破浪长驱,肆毒漳、泉。总兵俞咨皋移红毛于北港(即台湾),乃复澎湖。议于稳澳山开筑城基,大石垒砌,高丈有七、厚丈有八,东西南留三门、北设铳台一座;内盖衙宇营房,凿井一口。戍守于此,以控制娘宫(「方舆纪要」)。
澎湖出洋巡哨,由妈宫澳开驾,向西至西屿头,经内堑、外堑,复收泊西屿头内大果叶登岸。大果叶二里,左为缉马湾、右为小果叶。南四里,至内堑。按季轮拨千、把各一员;澳口炮台一、东山顶烽台三。内堑西南三里,左为堑澳口;炮台一、西山顶烽台三。再北,经缉马湾、小果叶,八里至小池角。西北四里,至大池角;十五里,至小门。炮台一、烽台一。四里,至鸽界头横礁;三里,至竹篙湾,仍回至大果叶。十里,登舟,由内港驾至北山瓦硐港寄泊。登岸四里,至通梁;三里,至后寮;二里,至大北山。山顶瞭望,北为吉贝屿、姑婆屿、土地公屿、铁砧屿、目屿、白沙仔屿、险礁,东为湾目屿蓝笨仔屿、鸟屿、鸡膳屿、碇齿屿。欲赴吉贝各屿,须出吼门往北;若逆流逆风,未可驾驶。瓦硐港四里,至大赤嵌社。南有塘汛,按季轮拨千、把各一员。一里,革小赤嵌;三里,至港仔;东二里,即崎头;东南二里,至镇海;三里,至港尾;二里,至城前,仍至瓦硐港。登舟从吼门出洋,哨巡由西屿头外收入内埯寄泊,回妈祖宫澳。再,妈祖宫澳开船出哨,由西往南,经鸡笼屿、四角仔、桶盘屿、虎井,直抵八罩金鸡澳,入挽门汛(南、北风可泊五、六船)。按季轮拨千、把各一员;汛后山顶炮台一。由塘口往西南一里,至网埯。南为半坪屿、头巾礁、铁砧屿、磘仔屿,西南为大屿,西北为花屿、猫屿、草屿。西北半里,至瓮菜堀;北四里,至花宅。四里,至水埯;埯口北炮台一(南风时可泊船)。复回挽门汛。东隔半里,为将军澳;与挽门汛对峙(立冬后可泊四、五船)。东临海,有石山,名船帆屿;山顶炮台一。向北,为金鸡屿(南、北风俱可泊船),在将军澳后;北有马鞍屿。由挽门登舟出金鸡屿口往东南,至东吉、西吉、锄头精屿,至文良港。驾回,经过锁管港、猪母落水、虎井、嵵里、风柜尾、鸡笼屿、四角仔,回妈祖宫澳。陆巡由妈祖宫澳四里,至暗澳;有巡检司。三里,至东卫。五里,至大城。北三里,至隘门仔。一里,至林头仔、埯南、香炉屿、鼓架礁。四里,至尖山仔。一里,至文良港、东鼻头,烽台一,可望阳屿、阴屿。北五里,至果叶仔。二里,至奎璧港。北三里,即奎璧港山。西三里,白湾坑。二里,至湖东。二里,至湖西。五里,至红罗罩。北三里,至青螺仔。红罗罩半里,至西溪仔。南三里,至太武仔。西三里,至港底。北一里,至东石。六里,至沙港头。南三里,至鼎湾。西北三里,至中墩屿;潮退可通。西南二里,至潭边。南二里,至港仔尾。三里,至蚱脚屿。二里,至东卫。四里,至西卫。三里,至后堀潭。四里,至妈租宫澳。再,陆巡用大杉板往嵵里山后登岸,嵵里澳口炮台一、山顶烽台一。五里,至风柜尾;澳口炮台一、烽台一。东二里,至井子埯。东南四里,猪母落水。东北二里,锁管港。西北一里,鸡母坞。北三里,至铁线尾。八里,至乌嵌。五里,至双头挂,与大城北相对。三里,至菜园。三里,至暗澳,回妈祖宫澳(「赤嵌笔谈」)。
澎湖远在海外,内澳可容千艘。周遭平山为障,止一隘口进,不得方舟。令贼得先据,所谓「一夫守险,千人不能过」者也。矧山水多礁、风信不常。吾之战舰难久泊矣;而曰可以攻者否也。往民居恃险为不轨,乃徙而虚其地;今不可以民实之,明矣。若分兵以守,则兵分为弱、远输为贫。且绝岛孤悬,混茫万顷,脱输不足而援后时,是委军以予敌也;而曰可以守者,否也。亦尝测其水势,沈舟则不尽其深、输石则难扞其急;而曰可以塞者,亦非也。惟峻接济之防,而敷陈整旅以需其至,则贼既失其所恃,讵能为久顿谋哉(「图书编」)?
南路自大冈山以下,至下淡水琅峤社;北路自木冈山以上,至上淡水鸡笼城。其间如凤山、傀儡山、诸罗山、半线山,皆扼野番之冲,为陆汛所必防;如下淡水、硫磺溪、大线头、鹿仔港,皆当入海之道,为水汛所必守。至鸡笼、淡水,乃台湾极北之岛,突处海中,毗连番社。后垄一游,与南日对峙(即兴化港口也);后垄而上,一百二十里为竹堑社,对海坛镇;竹堑而上,一百五十里为南嵌社,对峙关囗〈山童〉(即福州闽安港口)。自南嵌至上淡水七十里,对北胶;淡水至鸡笼三百里,对沙埕烽火门:皆浙江省界也。大洋之外,红夷出入之路,而又远隔郡城,港道四达往来,一帆直上,伪郑设重兵于彼;虽曰远御红夷,实恐我师从福、兴分出以袭其后也。鸡笼至闽安不过七、八更水程,若闽安、兴化等港听商人往来贸易,非止利源通裕;万一意外之警,则厦门、澎湖之师以应其前,福、泉、兴化之船以应其后,首尾呼应,缓急可恃(「东宁政事集」)。
台湾环海依山,欲内安必先守山,欲外宁必重守水。守山之法劳而易,守海之法逸而难。盖陆地之防,惟在严斥堠、慎盘诘,实心卫民,勿以扰民,不过得其人以任之而已。水地之防,必资于船;多设船,则有篷、桅、缆、碇修葺之工费,岁需不赀,是在主计者之持策也。盖台湾善后之计,莫急于增兵;增兵,自不得不增饷。若仅驻镇于郡、驳协于安平,南北两路兵单汛薄,恐未雨之忧不在鹿耳而在海港山社之间矣(「诸罗杂识」)。
台湾水陆制兵盈万,费綦重矣。乃澎湖、安平之兵居其半,水师汛重,不容以核减;台湾之兵居其半,陆路汛广,又不得不议增。然有可节省之道、至便之术,亦持筹者所必讲也。台湾原有官庄,即可为屯田,其佃即可为屯兵;不过加以训练,明其节制。或仿古者耕七调三,或立在要地屯守,寓兵于农之中;非特兵无跋涉,岁免度支巳也。历观名臣奏议,所用守边之众,多取土著。以土著宜于水土、明于地势,而又欲自保其身家,则守御必周。且闻名将用兵,有取农人,号为生力兵;则以性质椎鲁、手足强健,虽风雨奔驰,可无倦乏耳。今议:旧设制兵仍用内地更代、增设之兵就台另立屯田,可以相资;则兵力愈强,而巡防弥周矣(「理台末议」)。
陆师重马力、水师重舟力,战阵之时,务争上风。而运转不灵,不能占居上风;压持不重,或反退居下风。此虽人力,全在良舟。然匠人为舟固守绳尺,及驾中流,而快利迟钝之用乃见。
同时发棹,而前后入港之日顿殊者,何也?盖木之本质不类(如盐木为柁,遇波涛乃不摇动;余则否),轻重亦异(木老则坚而重,否则轻)。必得良材轻重配合,如人一身筋骨相配,然后善于运动也。故水师必讲于造舟者,此其一也。水师之湾泊,犹陆师之安营。凡水师不能于外洋觅战,皆于近港交锋;所以湾泊之处,即是战争之场。我舟先至,利在居要以争上风;然风信难凭,透发之后往往转变,先要泊稳。倘一澳中有南风澳、北风澳不同,则宁泊南风澳以待。此又老将之持重,不可执一而论也。故水师必明于湾泊者,此其一也。水师之入港,犹陆师之克城。凡港门为贼所守,而险隘尤为贼所持。兵法有「挟制其险而攻其虚」之说,以险处多虚,故险可制而虚可攻耳。故水师必详于入港者,此其一也。此水师之大概也。而其要在机,曰扼要、曰伺隙、曰察变、曰虚中四者。夫扼要则握其权矣,伺隙则分其力矣,察变则夺其守矣,虚中则避其害矣;此所以能于衽席之上以过我师,克期取敌无疑也。要而言之,师之用在舟,舟之用在水,水之用在风。舟与师相习、风与水相遭,其用在于变而通之以尽利;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同上)。
营署
镇守台澎挂印总兵官:在府治镇北坊,西南向。由大门入,仪门、大堂、二堂、西廊厢房、东为花厅,又东为箭道,有箭亭。大门外,栅栏、辕门、皷亭俱备。较场在北门外。中军中营游击:在府治永康里。中军守备:在中营署右。左营游击:在府治镇北坊。中军守备:在镇北坊。右营游击:在府治东安坊。中军守备:在府城东门内。乾隆元年新建。
台湾城守营参将:在府城北门内。左军守备:在冈山。右军守备:在下茄冬。
南路营参将:在凤山县兴隆庄县治之后。都司:在下淡水。中军守备:在参将署后。较场在北门外。
北路营副将:在彰化县治。中军都司:在猫雾拺。较场,在南门外。左营守备:在诸罗县治。较场在西门外。右营守备:在竹堑。较场在南门内。
淡水都司:在八里坌。
台湾水师副将:在安平镇,北向。头门内,大堂、二堂;门外,皷亭、辕门俱备。乾隆五年,协镇王清建右畔花厅一座;七年,协镇林荣茂改为二座。中营游击:在安平镇。中军守备:在本营内。左营游击;在安平镇。中军守备:在本营内。右营游击:在安平镇。中军守备:在安平镇。
澎湖水师副将:在澎湖大山屿妈宫澳。左营游击:在妈宫澳。中军守备:在游击署东。右营游击:在妈宫澳。中军守备:在妈宫东。
恤赏
雍正八年,台澎总镇王郡奏准:恩给营中恤赏银两。台、澎二处领到本银,概就台郡购置田园、糖廍、鱼塭等业,各协营遴员经理,于冬成征收租谷、糖斤、税银。其应纳各县正课,仍依民间则例交纳。所获租息,以六分存留营中,赏给兵丁游巡及有病革退并兵弁拾骸扶榇等盘费;以四分解交台湾府划兑藩库,备赏戍兵眷属吉凶事件。所截六分租息,每年除赏恤外,所有盈余存贮赏给期满换回班兵盘费。其出入数目,按年造册送督、抚、提督、藩司核查。
镇标三营兵二千七百七十名,共领帑银五千五百四十两。
城守营兵一千名,共领帑银二千两。
南路营兵一千五百名,共领帑银三千两。
北协三营兵二千四百名,共领帑银四千八百两。
淡水营兵五百名,共领帑银一千两。
安平水师三营兵二千五百名,共领帑银五千两。
澎湖水师二营兵二千名,共领帑银四千两。
恤赏则例
一、兵丁娶妻及子女婚嫁,各赏银三两。
一、兵丁父母、本身及妻亡故,各赏银四两。
一、故弁扶柩回籍,照依每员名下支食养廉名粮计算,每名赏银四两。如系十名,赏银四十两;照此类。
一、故兵遗骸班满,队目拾运回籍安葬,分上、下游给赏运费。上游赏银三两,下游赏银一两五钱。如同标营一起拾运三名以上者,各减赏银三钱。水师有营船可以带运,每名止赏银一两。
一、病兵辞退革伍回籍者,照站给赏盘费,每站赏银四分。游巡兵丁,每名每日赏银一分五厘。
一、期满班兵换回内地,分上、中、下游给赏盘费。上游赏银二两,中游赏银一两五钱,下游赏银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