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影緣如
叢林說者多引雜譬經云。夫婦二人向蒲桃酒瓮內欲取酒。夫妻兩人云見人影。二人相妬。謂瓮內藏人。二人相打。至死不休。時有道人為打破瓮。酒盡了無二人。意解知影懷愧。佛以為喻者。譬三界人不識五陰.四大苦空。身有三毒。生死不絕。竊觀法眼命題。即與此說懸殊。詳讀唯識論偈。即符清涼所立題意。故唯識頌云。現前立少物。謂是唯識性。以有所得故。非實住唯識。又頌曰。菩薩於定慧。觀影唯是心。義想既滅除。審觀唯自性。如是住內心。知所取非有。次能取亦無。後觸無所得。學者宜細思頌意。當曉如如之旨。
呪咀毒藥 上職救切。祝也。下莊助切。謂使人行事。阻限於言。法華.觀音普門品重頌。什公不譯。諸師皆謂梵本中有剕。谿云。此亦未測什公深意。
續高僧傳云。偈是闍那掘多所譯。智者出時。此偈未行。
感通傳韋將軍云。什師位階入地。深明佛理。善會秦言。飜譯法華尚遺普門之偈。
禮法師義疏云。凡呪毒藥。乃用鬼法欲害於人。前人邪念。方受其害。若能正念。還著本人。
譬喻經中。有清信士。初持五戒。後時衰老。多有廢忘。爾時。山中有渴梵志從其乞飲。田家事忙。不暇看之。遂恨而去。梵志能起屍使鬼召得殺人。敕曰。彼辱我。往殺之。山中有羅漢知。往詣田家。語言。汝今夜早然燈。勤三自歸。口誦守口。身莫犯偈。慈念眾生。可得安隱。其人如教。通曉念佛誦戒。鬼至曉。求其微。尤無能害。鬼神之法。人令其殺即便欲殺。但彼有不可殺之德法。當却殺其使鬼者。其鬼乃恚。欲害梵志。羅漢蔽之。令鬼不見。田家悟道。梵志得活。輔行引云正是觀音經還著於本人之文。
朝煙
上知遙切。旦也。
從緇
側持切。黑色繒也。謂釋氏之服飾也。僧傳謂僧慧.玄暢皆黑衣之傑。
乞與
上音氣。亦與也。
汪汪
烏光切。深廣貌。
[朿-木+大]
正作[企-止+(土/巾)]。與閙同。擾也。女教切。
卸腕
上四夜切。舍車解馬也。下烏貫切。腕握也。
求戒 五百問經云。出家者。王法.父母不聽。為得戒否。答云。不得。
五分云。一切殘疾惡狀貌。毀辱佛法者。皆不得度。
出家
三千威儀經云。出家行有終始。上中下三業。下者以十戒為本。盡形壽受持。雖捨家緣。執作與俗人等。中者應捨作務。具受八萬四千向道因緣。身口意業未能具足清淨。心結猶存。未能出離。上者根心猛利。應捨結使纏縛。禪定慧力。心能解脫。淨身口意。出於緣務煩惱之家。永處閑靜清凉之室。
羅睺羅
此云障蔽。亦云障月。維摩詰經。佛告羅睺羅。汝行詣維摩詰問疾。羅睺羅曰。我不堪任詣彼問疾。憶念昔時。毗耶離諸長者子來詣我所。稽首作禮。問我言。唯羅睺羅。汝佛之子。捨轉輪王位。出家為道。其出家者有何等利。我即如法為說出家功德之利。時維摩詰來謂我言。羅睺羅。不應說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無利無功德。是為出家。有為法者。可說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為無為法。無為法中無利無功德。乃至若能如是。是真出家。於是維摩詰語諸長者子。汝等於正法中。宜共出家。所以者何。佛世難值。諸長者子言。我聞佛說。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言。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
桉指
楞嚴。如我桉指。海印發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
三業
攝論云。菩薩戒以身口心三業為體。聲聞戒以身口二善業為體。
四攝
一.布施攝。饒益眾生故。二.愛語攝。方便開導故。三.利行攝。以利它行故。四.同事攝。作業同它故。
馬勝
馬勝比丘入城乞食。威儀可觀。飛鳥為之盤旋。奔馬為之[馬*半]足。
驚懾
質涉切。失氣貌。
殄
徒典切。盡也。
斟酌
音針灼。斟。勻也。酌。盛酒行觴也。
名邈
上彌正切。目諸物也。下當作貌。墨覺切。容也。名物之形容。故曰名貌。
彌忒
上民卑切。益也。下惕德切。疑也。
我生太晚 道藏化胡經。天尊敬佛。說偈云。願採優曇花。願燒旃檀香。供養于佛身。稽首禮定光。佛生何以晚。泥洹一何早。不見釋迦文。心中常懊惱。
辨正論桉西域傳云。老子至罽賓國。見浮圖。自傷不及。乃說偈供養。對像陳情云。我生何以晚。佛出一何早。不見釋迦文。心中常懊惱。
裴子野高僧傳云。晉惠帝時。沙門帛遠。字法祖。每與祭酒王浮共諍邪正。浮屢屈焉。既嗔不自忍。乃托西域傳為化胡經以誣佛法。遂行於世。人無知者。殃有所歸。致患累載。
幽冥錄云。蒱城李通死。來云。見道士王浮身被鏁械。見沙門法祖為閻羅王講楞伽經。王浮求祖懺悔。祖不肯赴。孤負聖仁。死方悔也。
因道德經 昔之得一章云。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以其賤為本邪。非乎。故致數輿無輿。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天下皆謂章云。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不尚賢章云。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虗其心。實其腹。
疏古
山於切。通也。疏通古人之二意。一.信心銘云。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其二明洞山悟無情說法頌。也大奇。也大奇。無情說法不思議。若將耳聽終難曉。眼裏聞聲方得知。
謎
彌計切。隱語也。
仰山氣毬
見祖英氣毬頌。
四皓
見祖英商山頌。
稟
筆錦切。依也。
爰自
上元切。引也。謂引辭也。
累稔
忍甚切。秋穀熟也。
隨色摩尼
圓覺。譬如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
馴淑
上松倫切。順也。下神六切。善也。
八功德水 稱讚淨土經云。八德者。輕.清.冷.軟.美.不臭.飲時調適.飲已無患。
吳輿法師云。清是色入。不臭是香入。輕.冷.軟是觸入。美是味入。調適.無患是法入。
東堂
見風穴。
南華
莊子號也。莊姓。名周。字子休。生宋國睢陽蒙縣。師長桑公子。受號南華真人。
越嶠
渠廟切。山銳而高也。山之別名。如藥山。或云藥嶠是矣。
設利
具云設利羅。又云舍利。並飜骨身。
起獻
起塔以獻佛僧。生天之報明矣。
傷薤 漢田橫死。門人傷之。遂為悲歌言。人命如薤上露。易晞滅也。亦謂人死精魂歸於蒿里。故辭有二章。其一曰。薤上朝露何易晞。明朝更復露。人死一去何時歸。其二曰。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久踟蹰。至李延年。乃分為二章。薤露送王公富貴。蒿里送大夫士庶。使挽柩者歌之。呼為挽歌。
世說云挽歌起於田橫。工部郎中嚴厚本云其來久矣。桉左氏傳云。會吳子伐齊。將戰。公孫夏命其徒歌虞殯。示必死也。
對川
見祖英逝水。
榑桑
音符。說文云。神木也。日所出。
褭褭
當作嫋嫋。乃了切。嫋。妍也。杜詩所謂隔戶楊花弱嫋嫋。褭騕。褭。馬名。非義。
虬龍
上渠幽切。龍屬。一曰龍子。有角者一。
嵋
音眉。山嵋如山顏.山腰之類是矣。
城隍
音皇。說文。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龍安都監
都監。南唐僧徒職事之稱。
一漚
木平善導初參洛浦。問。一漚未發已前。如何辨其水脉。浦云。移舟諳水勢。舉棹別波瀾。導不愜意。乃參龍盤。語同前問。盤云。移舟不別水。舉棹即迷源。洛浦。本作樂普。
窈絕
當作杳絕。杳冥也。故字从日。在木下。窈。深遠也。非義。
筠籜
上于倫。竹青皮。下音託。筍皮。
紈素
上胡官切。細絹也。
禪宛
當作禪苑。吾佛始說法於鹿野苑中。故名禪居為禪苑也。
笑我為僧
正理論云。為僧者。完聲色。遵梵行也。剃除須髮。去華競也。俯容肅質。不忘敬也。分衛乞食。拾糞掃衣。支身命也。清虗恬淡。順道性也。
猿狖
音抽。鼠屬。善旋。
畦
玄圭切。町畦也。
偶竊古人
古人。謂南嶽齊己師也。宋傳云。師諱齊己。秉節高亮。氣貌劣陋。性躭吟詠。視其名利。悉若浮雲。初參德山。後於石霜法會請知僧務。頸有瘤贅。時號詩囊。[桓-旦+(前-(一/刖)+回)]約自安。破衲擁身。枲麻纏[月*來]。愛樂山水。懶謁王侯。有夏日草堂詩云。沙泉對草堂。紙帳卷空牀。靜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腸。園林坐清影。梅杏嚼紅香。誰住原西寺。鍾聲送夕陽。枲。想止切。麻也。
伽陀
此云諷頌。亦云不頌頌。謂不頌長行故。或名直頌。謂直以偈說法故。今儒家所謂游揚德業。褒讚成功者。諷頌也。所謂直頌者。自非心地開明。達佛知見。莫能為也。今時輩往往謂頌不尚綺靡。率爾可成。殊不知難於世間詩章遠甚。故齊己龍牙序云。其體雖詩。其旨非詩者。則知世間之雅頌與釋氏伽陀固相萬矣。
眠槎
鉏加切。枯木也。
白菌
渠殞切。地生曰菌。木生曰蕈。
壤地
汝兩切。柔土也。
黃菁
博物志云。天姥謂黃帝曰。太陽之草名黃菁。餌之可以長生。八月採根。九蒸九暴作。果甚玵美。而黃黑色。今山谷皆有。菁。音精。
高座寺
西域三藏吉友。此云高座。國王之子。讓國與弟。出家。譯孔雀經。善呪法。謝琨為建寺。故以為名。
城關
當作城闕。
遠墅
上與切。田廬也。
竹屨
俱遇切。履也。
鷗共樂
海上之人有好鷗鳥者。每旦之海上。從鷗鳥游。鷗鳥之至者。百數而不止。其父曰。吾聞鷗鳥皆從汝游。取來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鷗鳥舞而不下也。說者曰。心動於內。形變於外。禽鳥猶覺。人理豈可詐也。見列子。
菊隨歌
晉陶潛九月九日無酒。於宅邊菊叢中。摘盈滿把。坐其側。望見白衣人。乃王弘送酒。即便就酌而後歸。
龍鍾
當作躘蹱。行不進貌。
蓮比目 維摩寶積長者偈云。目淨修廣如青蓮。心淨以度諸禪定。久積淨業稱無量。導眾以寂故稽首。
楚法師云。西方青蓮花葉有大人目相。故以蓮比目也。
貽
盈之切。與也。
木鐸
論語。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說者曰。木鐸。施政教時所振也。言天將命孔子制作法度。以號令於天下。
寬樹陰
本行經云。太子與父王釋種出野游觀。見世間眾生極受諸苦。所謂生.老.病.死。不能得離。欲求寂靜。發遣左右。悉令散已。於閻浮樹下結跏趺坐。諦心思惟。即得初禪。時淨飯王須臾之間不見太子。遂遣尋覔。乃見太子在閻浮樹下。一切樹影悉移。唯閻浮陰悉覆太子。
乞食頭陀 善見律云。乞食者。三乘聖人悉皆乞食。
薩婆多受乞食法者。一.以在眾因緣故。多諸惱害。二.以鞭打僧祇人民。共相嗔惱。多諸非法。食不清淨。三.以觀它意色。心常不安。四.少欲知足。修四聖種。受檀越請。亦有過失。以請因緣。先麤者更令精細。若少勸多。若無兼味。教增眾饌。心有希望。即非久欲聖種之法。常懷彼我得失之心。若乞食者蕭然無繫意。無增減。又眾食有盡。乞食無盡。佛教弟子修無盡法。梵云頭陀。此言抖擻。謂抖擻煩惱。離諸滯著也。
倉堵
上千剛切。說文云。穀藏也。倉黃取而藏之。故曰倉。下董五切。坦也。五版為堵。
康衢
四達謂之衢。五達謂之康。
過午
時迦留陀夷日下晡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天陰夜黑。厚雲掣電霹靂。光亘然明。有一姙身婦女。出外汲水。電光中見迦留陀夷。大驚惶怖。便失聲言。毗舍支。迦留陀夷言。我是沙門。非鬼。婦人答言。若沙門者。不殺汝父。不害汝母。而墮我身。時婦人往語十二法比丘。比丘往白世尊。世尊結戒。若比丘過中食者。波逸提。毗舍支。此言顛狂鬼。
匡阜
上曲王切。姓也。周有匡續先生。結廬於江州南障山。遂易名匡山。亦曰廬山。下扶缶切。大陸也。又山無石者曰阜。
乾闥婆城
見雪竇祖英。
螺女英
事見閩越記。其略云。有任氏子。家貧。以孝稱世。因釣得一巨螺。中有一女子。既將而歸。善織布。有識者曰。此龍須布也。倍與重價。任益喜。且足以養親。或曰。此必龍女。領下必有明珠。可殺而取之。何止龍布之直耶。任歸。將謀之。女遂化龍而去。今閩中有螺江是也。
[飢-几+匱]
求貴切。餉獻也。
酣
胡甘切。酒樂也。
終毫
當作終豪。豪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