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酬雪竇島字十韻。昔聞太白峯。海際如仙島。松門多紫煙。澗壑生瑤草。何期一日來。歸舟千里道。放意逐雲泉。築室理衰槁。勝遊既在茲。幽人亦探討。古者三擇鄰。良恐不自保。命駕登雪山。鳴足雪山老。欽聞一夜話。軒豁十年抱。賦性已昏默。通辭慚美好。敢謂報瓊琚。璨璨垂高藻。
○山中會宿雪竇禪師。蒲團斜倚枯木牀。瓦爐烟冷栢子香。或言或默坐長夜。秋山月上芙蓉堂。
珍瓏
當作玲瓏。
冽泉
當从水。作例。音列。易。[千*千]洌寒泉。
凝
乃挺切。叶韻。
浮根
楞嚴。我今觀此浮根四塵只在我面。
九包
瑞應圖云。鳳有九包。一曰歸命。二曰心合度。謂天度也。三曰耳聽達。四曰舌屈伸。五曰彩色光。六曰冠短州。當朱色也。七曰銳鈎。八曰音激揚。九曰腹戶。
十影
見祖英上十影神駒。
爭衡 相與提衡也。又衡平也。言二人齊也。
東漢.陳蕃傳曰。蕃能樹立風聲。抗論惛俗。而驅馳險阨之中。與刑人腐夫同朝爭衡。
闘茗
茶晚取者曰茗。
磊
郎猥切。眾石貌。
昏暝
天童詩云。經宵目不暝。雪竇知照世。非昏暝。然誤押暝為暝。暝。音茗。目不明也。暝。莫定切。从也。故字从日。
佇
直呂切。立也。
武陵
合鼎州之邑名。
元化
猶造化也。
祕邃
雖遂切。深也。
善卷
善或作單。武陵德山有善卷壇。
桃花
陶潛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緣溪行。忘路。忽逢桃花林。夾數百步。無雜樹木。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舟。從口入。初極狹。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屋舍儼然。男女衣著。悉如外人。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為設酒殺鷄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避秦時亂。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漁人停數日。辭去。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記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麟趾
昔鼎之梁山甞有騶虞出。騶虞。仁獸也。太平則出。今言麟趾。蓋近似而用之耳。
吾祖
即宣鑒禪師。武陵太守薜延望請居德山古德禪院。雪竇乃雲門之直派。故云吾祖。
消息
消。盡也。息。生也。謂可加即加。可減即減。
舜讓
見祖英上單卷。
誕
徒旱切。育也。
海甸
堂練切。郊也。周禮。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
摶風
莊子。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化而為鳥。其名曰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水激三千里。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也。搏。鬥也。扶搖。旋風也。
俱字
雲門垂代云。會佛法如恒河沙。百草頭上道將一句來。自代云。俱。
輥毬
見雲門室錄。
藍一色
荀子。青。出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
辰錦珠
洞山初頌云。辰錦朱砂未為赤。今云敢言赤。反初意也。辰.錦。二州名。丹砂所出之地。錦州今源州麻源縣是矣。
紫羅帳
興化示眾云。我聞前廊也喝。後廊也喝。直饒喝得興化上三十三天。撲下無一點氣。待我穌省後。向你道未在。何故。興化未曾向紫羅帳裏撒真珠與人在。
玄沙猛虎
玄沙備與天龍入山。見虎。龍云。前面是虎。沙云。是汝。雪竇拈云。要與人天為師。前面端的是虎。
溫故
論語。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尋也。尋以持之也。
嚬呻
上毗真切。下失人切。敵飜自在無畏。
禦
音語。當也。
瞞頇
上毋官切。下河干切。大面貌。
從事
墻從切。幕官。
隍城
上湖光切。城地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
芍藥
崔豹古今注云。芍藥有二種。有草芍藥。有木芍藥。木者。花大而色深。俗謂牡丹。非也。牛亨問曰。將離相別。贈以芍藥。何也。答曰。芍藥一名何離。故招贈猶相招。贈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也。
折柳
古樂府有折楊柳。乃行役別離之意。故送別多用此事。非直謂折柳也。吳兢樂府題解序云。樂府之興。肇於漢魏。歷代文士。篇詠實繁。或不取本章。便斷題取義。贈夫利涉則迷。公無渡河。慶彼再誕。乃引烏生八九子。賦雉斑者。但美繡頸錦臆。歌白馬者。序馳驟亂踏。類皆若茲。不可勝載。遽相祖襲。積用為常。欲令後生何以取正。
未央
猶未半也。
蘿龕
苦含切。龕。塔也。
搘
章移切。拄也。
冠
古玩切。首冠也。
羸
當作羸。餘輕切。有餘賈利也。羸。力為切。疲極也。非義。
滔空
當作[涌-用+(圉-土)]空。音咸。同也。
濺
作甸切。說文云。激水散也。
與誰看
當作與人看。
漣漪
上力延切。下於離切。風動水紋貌。
賁
彼義切。飾也。
愈風 魏陳琳。字孔章。太祖曹操令作徼書。草成乃呈太祖。讀曰。愈我頭風。
○檄。刑狄切。二尺書也。从才敫聲。檄。宜布明白其事。字从木者。古未有紙。書文字於木。又插鳥羽於上。以示速。又檄書者。罪責當伐者也。又陳彼之惡。說此之德。曉慰書也。敫。音擊。
舶
傍陌切。海中大船也。
惠持
當作慧持。鴈門僧。即廬山遠之弟也。
國器
昔唐相始興公張九齡。方為童。其家人攜拜六祖。祖撫其頂曰。此奇童也。必為國器。國器者。言其器用重大。可施於國政也。
龍頭
魏志。華歆.邴原.管寧俱游學。三人相善故。時人号三人為二龍。謂歆為龍尾。原為龍腹。寧為龍頭。故今為魁者號龍頭。歆。虗金切。
氣毬頌 仰山頌云。四大假合是虗妄。肚裏元來無實相。出門不見須菩提。不覺騰身空裏颺。
法眼云。四大假合是虗妄。從此與君談實相。出門不見一纖毫。滿目白雲與青嶂。
儱侗
上方董切。下它孔切。未成器也。又直也。一曰長大也。
雪老入嶺
雪峰甞有頌云。光陰倐忽暫須臾。浮世那能得久居。出嶺始年三十二。如今早是四旬餘。它非不用頻頻舉。己過當須旋旋除。為報滿朝朱紫道。閻羅不怕佩金魚。
渺茫
上彌沼切。渺茫。水遠貌。
子規深夜啼
沙門靈一宿越州雲門詩云。幽人自愛山中宿。況近葛洪丹井西。門前有箇長松樹。半夜子規來上。
齊物
莊子.齊物篇大意均彼我。平是非。明自然也。郭象云。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惡人。物莫不皆然。然故是非雖異。而彼我均也。
秋水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也。見莊子。
沖雲
音蟲。沖雲。謂天也。
茸茸
如容切。草生貌。
滔霜
當作涌霜。
相治
音持。攻理也。
學海波瀾
崔珏哭李商隱。丞紀星郎字義山。謫歸幽壤抱長歎。辭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闌一夜乾。風雨易吹燈燭滅。姓名長在齒牙寒。應游物外攀琪樹。便著霓裳上玉壇。
賦沖雲鷂
當云賦沖雲鷂送豐進二上人。雄飛星流。蓋相對二意。
喇
力葛切。喝喇。言急也。
風幡競辨
老盧自傳衣之後。至儀鳳初。屆南海。遇印宗法師於法性寺講涅槃。盧寓止廊廡間。暮夜。風颺剎幡。聞二僧對論。一云風動。一云幡動。往復醻對。曾未契理。盧曰。可容俗士預高論否。曰。願聞子說。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印宗竊聆此語。悚然異之。
筏
房越切。大曰筏。小曰桴。乘之渡水也。
新開
即巴陵新開禪院顥鑒大師拈風幡因緣云。祖師道。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既不是風幡。向甚麼處著。
懵懂
上莫孔切。下多動切。心亂也。
漁父 說文云。漁。捕魚也。
南史云。漁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許人也。太康孫緬為潯陽太守。落日逍遙渚際。見一輕舟凌波隱顯。俄而漁父至。神韻蕭洒。垂綸長嘯。緬甚異之。乃問。有魚賣乎。漁父笑而答曰。其釣非釣。寧賣魚者邯。緬益怪焉。遂褰裳涉水。謂曰。竊觀先生有道者也。終朝鼓枻。良亦勞止。吾聞黃金白璧。重利也。駟馬高蓋。榮勢也。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隱淪之士。靡然向風。子胡不贊緝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也。漁父曰。僕山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辨賤貧。無論榮貴。乃歌曰。竹竿籊籊。河水浟浟。相忘為樂。貪餌吞鈎。非夷非惠。聊以忘憂。於是悠然鼓棹而去。枻。音裔。楫也。籊。他的切。竹竿貌。
[冉-土+(┴/十)][冉-土+(┴/十)]
而琰切。漸生貌。
艇
徒鼎切。小船也。
鯤鯨
上古渾切。下渠京切。二大魚也。雄曰鯨。雌曰鯤。
嘔啊
上烏侯切。下烏何切。小兒語也。
嗚咿
上於胡切。嘆辭也。下於祇切。喔咿。強笑噱也。
噓嚱
上音虗。下許其切。戲。作聲也。
暈
音運。日光氣也。
偕游
音皆。俱也。
韓愈 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於從父兄。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尋登進士第。辟藩鎮賓佐。發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正。拙於世務。累官至吏部侍郎。年五十七卒。
憲宗元和十四年正月丁亥。迎鳳翔法門寺佛骨至京師。留禁中三日。乃送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如不及。愈上佛骨論。極言其弊。憲宗怒甚。間一日。出疏示宰臣。將加極法。斐度等諫言。愈罪太重。乃貶潮州刺史。
愈至潮陽。上表。其略云。臣經涉嶺海。水陸萬里。州南世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作。臣少多病。年才五十。髮白齒落。理不久長。單立一身。朝無親黨。居蠻夷之地。與魑魅為群。上覽而憫之。授袁州刺史。
而禪錄諸書載云。憲宗迎佛骨入禁中。而靈感發光。百辟拜賀。唯愈端立。上問。何以不拜。愈曰。臣頃曾看佛書。佛光非青黃等相。此但神龍荷助之光。上問。如何是佛光。愈無以為對。翌日遂撰佛骨論上進。憲宗頗怒。貶愈潮州刺史。
愈嘗有詩示姪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豈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深有意。好収吾骨漳江邊。
既至潮。聆大顛禪師之名。累邀之不至。一日。大顛特往謁之。愈曰。三請不來。不召何來。曰。三請不來為侍郎。不召而來為佛光。愈曰。如何是佛光。顛曰。看看。後又問曰。軍國鞅掌。佛法省要處乞師一言。顛良久。時三平為侍者。乃敲禪牀三下。顛問。作甚麼。平曰。先以定動。後以智拔。愈曰。和上機峻。愈却於侍者處得箇入路。遂拜三平而退。
愈甞有三帖召顛云。
○愈啟。孟夏漸熱。惟道體安和。愈弊劣。無謂生事。貶官到此。久聞道德。竊思見顏色。昨到來。未獲參謁。已帖縣令。具舟奉迎。日久佇詹。愈白。
○愈啟。海上窮處。無以話言。側承高道。思獲披接。輒有咨屈。北旬晴明不甚熱。儻能乘閑一訪。實謂幸也。愈白。
○愈啟。慧勻至辱答問。珍悚無已。所示廣大深迥。非造次可量。傳云。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終不可見邪。如此讀來一百遍。不如親面而對之。愈聞道無凝滯。行止拘縛。苟非所戀著。則山林閑寂與城隍無異。大顛師論甚宏博。而必守山林不至州郡。自激修行。獨立空曠無累之地者。非通道也。勞於一來。安于所識。道故如是。不宣。愈頓首。
○予甞讀韓子與孟簡書。謂來袁州。留衣與大顛為別。乃人之情。非崇信其法以求福田利益也。今觀禪錄。大顛侍者三平擊禪牀以接韓。凡曰。先以定動。後以智拔。韓謂大顛曰。愈雖問道於師。而在此上人處得入。遂拜之。
若其實有所證入。必不自欺自揜也。書稱大顛實能外形骸。以理自勝。韓既知大顛之理勝己。是崇信其法而為此言也。詳所答孟簡書。乃欲泯其信佛之迹而護其儒名耳。不然。以三帖招大顛。願見之。何耶。
民瘼
莫各切。病也。
買山 釋支遁。字道林。幼有神理。聰明秀徹。年二十五出家。受業講通之外。猶善莊.老。為時賢所重。晚年入會稽剡山沃洲小嶺。買山為嘉遁之鄉。又甞入山陰講維摩。許詢為都講。人甞有遺遁馬者。遁愛而養之。時或有譏之者。遁曰。愛其神駿。聊復畜耳。後有餉鶴者。遁曰。爾冲天之物。寧為耳目之翫乎。遂放之。
世說新書云。支公因人就深公買隱山。深公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
枉
紆往切。邪曲也。
字人
養人也。易。十年乃字。
道安
梁僧傳。釋道安。姓衛氏。家世英儒。七歲讀書。十二出家。長於講論。形質甚陋。才辯如流。時人有語云。漆道人。驚四鄰。時襄陽習聞齒。鋒辯天逸。籠[(ㄇ@(企-止))/卓]當時。聞安至止。即往造謁。既坐。稱。四海習鑿齒。安曰。彌天釋道安。安又與行次。習在前云。淘之汰之。瓦礫在後。安云。颺之播之。糠粃在前。人以為佳對。習甞有書與謝安石云。來此見釋道安。無變化技術可以惑常人之耳目。無重威大勢可以整群小之參差。而師徒肅肅。自桓遵敬。洋洋濟濟。乃吾由來所未見。
鴛鷺
上於無切。下魯故切。職林云。文如鴛鷺之行。武如虎豹之行。
蒹葭
上古甜切。下古牙切。蘆荻也。
少室
即嵩山少林。初祖面壁之處。西征記云。其山東為太室。西謂少室。高八百六十丈。上方十里。少室與太室相望。但小耳。
十字
其說見瀑泉.雪峰塔銘。
參星
參。星名。與商星出沒不相見。今事有不偶者。故用此意。春秋.昭元年傳。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于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閼。於葛切。沈。音審。能。音耐。
隔身
雲門。如何是隔身句。自代云。初三十一。
扣門
僧問雲門。如何是扣門句。門云。打。
窠窟
上苦禾切。下枯骨切。
思遲遲
思。去聲呼。
天倫 糓梁傳云。兄弟。天倫。
又楞嚴云。佛告阿難。汝我同氣。情均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