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60500000024

第24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

阳明。胃也。邪自太阳经传之入腑者。谓之太阳阳明。经曰。太阳病。若吐。若下。

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即是太阳阳明、脾约病也。

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

邪自阳明经传入腑者。谓之正阳阳明。经曰。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即是正阳阳明胃家实也。

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邪自少阳经。传之入腑者。谓之少阳阳明。经曰。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即是少阳阳明病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邪传入胃。热毒留结。则胃家为实。华佗曰。热毒入胃。要须下去之。不可留于胃中。是知邪在阳明。为胃家实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本太阳病。不解。因汗利小便亡津液。胃中干燥。太阳之邪入腑。转属阳明。古人登厕必更衣。不更衣者。通为不大便。不更衣。则胃中物不得泄。故为内实。胃无津液。加之蓄热。大便则难。为阳明里实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阳明病。为邪入腑也。邪在表。则身热汗出而恶寒。邪既入腑。则表证已罢。故不恶寒。但身热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邪客在阳明。当发热而不恶寒。今得之一日。犹不发热而恶寒者。即邪未全入腑。尚带表邪。若表邪全入。则更无恶寒。必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胃为水谷之海。主养四旁。四旁有病。皆能传入于胃。入胃。则更不复传。如太阳传之入胃。则更不传阳明。阳明病传之入胃。则更不传少阳。少阳病传之入胃。则更不传三阴。

本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伤寒传经者。则一日太阳。二日阳明。此太阳传经。故曰转属阳明。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 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者。太阳受病也。若反汗出 然者。太阳之邪。转属阳明也。经曰。阳明病。法多汗。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伤寒三日。邪传阳明之时。经日。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当二三日发。阳明气血俱多。又邪并于经。是以脉大。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

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浮为阳邪。缓为脾脉。伤寒脉浮缓。太阴客热。邪在三阳。则手足热。邪在三阴。则手足寒。今手足自温。是知系在太阴也。太阴。土也。为邪蒸之。则色见于外。当发身黄。小便自利者。热不内蓄。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即太阴之邪入腑。转属阳明也。

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 然微汗出也。

伤寒则无汗。阳明法多汗。此以伤寒邪。转系阳明。故 然微汗出。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脉浮在表。紧为里实。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者。热传于里也。发热恶寒者。表仍未解也。若下之。里邪虽去。表邪复入于里。又亡津液。故使腹满而小便难。

娄氏云。阳明宜下。先列在经与里虚不宜下者于前。仲景慎重之意可见。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以饮食别受风寒者。以胃为水谷之海。风为阳邪。阳杀谷。故中风者能食。

寒为阴邪。阴邪不杀谷。故伤寒者不能食。

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 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中寒不能食者。寒不杀谷也。小便不利者。津液不化也。阳明病。法多汗。则周身汗出。此手足 然而汗出。而身无汗者。阳明中寒也。固瘕者。寒气结积也。胃中寒甚。欲留结而为固瘕。则津液不得通行。而大便必硬者。若汗出。小便不利者。为实也。此以小便不利。水谷不别。虽大便初硬。后必溏也。

阳明病。欲食。

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如有热状。奄然发狂。 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病客热。初传入胃。胃热。则消谷而欲食。阳明病。热为实者。则小盒饭数。大便当硬。今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调者。热气散漫。不为实也。欲食。则胃中谷多。内经曰。

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谷多则阳气胜。热消津液。则水少。经曰。水入于经。其血乃成。

水少。则阴血弱。金匮要略曰。阴气不通。即骨疼。其人骨节疼者。阴气不足也。热甚于表者。翕翕发热。热甚于里者。蒸蒸发热。此热气散漫。不专着于表里。故翕翕如有热状。奄、忽也。忽然发狂者。阴不胜阳也。内经曰。阴不胜其阳者。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明蕴热为实者。须下之愈。热气散漫。不为实者。必待汗出而愈。故云 然而汗出解也。水谷之等者。阴阳气平也。水不胜谷气。是阴不胜阳也。汗出。则阳气衰。

脉紧。则阴气生。阴阳气平。两无偏胜。则愈。故云与汗共并。脉紧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止。

四月为阳。土旺于申酉戌。向旺时。是为欲解。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故攻其热必哕。

不能食。胃中本寒。攻其热。复虚其胃。虚寒相搏。故令哕也。经曰。关脉弱。胃气虚。有热。不可大攻之。热去则寒起。此之谓也。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阳明病。脉迟。则邪方入里。热未为实也。食入于阴。长气于阳。胃中有热。食难用饱。饱则微烦而头眩者。谷气与热气相搏也。两热相合。消搏津液。必小便难。利者。

不能发黄。言热得泄也。小便不利。则热不得泄。身必发黄。疸、黄也。以其发于谷气之热。故名谷疸。热实者。下之则愈。脉迟为热气未实。虽下之。腹满亦不减也。经曰。

脉迟尚未可攻。

张卿子云。此条同愈后损谷则愈症。由胃虚食郁致热。故曰谷疸。成注先云胃中有热。食难用饱。则与脉迟故也句似失之。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胃为津液之府。气虚津液少。病则反无汗。胃候身之肌肉。其身如虫行皮中者。知胃气久虚也。

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

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而小便利者。阳明伤寒而寒气内攻也。至二三日呕咳而支厥者。寒邪发于外也。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是寒邪但攻里而不外发。

其头亦不痛也。

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阳明病。身不重痛。但头眩而不恶寒者。阳明中风而风气内攻也。经曰。阳明病。

若能食。名中风。风邪攻胃。胃气上逆。则咳。咽门者。胃之系。咳甚则咽伤。故必咽痛。若胃气不逆。则不咳。其咽亦不痛也。

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 者。身必发黄。

阳明病。无汗而小便不利者。热蕴于内而不得越。心中懊 者。热气郁蒸。欲发于外而为黄也。

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阳明病。则为内热。被火。则火热相合而甚。若遍身汗出而小便利者。热得泄越。

不能发黄。今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则热不得越。郁蒸于胃。必发黄也。

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盗汗出。

浮为在经。紧者里实。脉浮而紧者。表热里实也。必潮热。发作有时。若脉但浮而不紧者。止是表热也。必盗汗出。盗汗者。睡而汗出也。阳明病。里热者自汗。表热者盗汗。

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阳明之脉。起于鼻。络于口。阳明里热。则渴欲饮水。此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是热在经而里无热也。阳明气血俱多。经中热甚。迫血妄行。必作衄也。

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

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

故知大便不久出。今为小便数少。以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先亡津液。使大便硬。小便数少。津液分别。大便必自下也。

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呕者。热在上焦。未全入腑。故不可下。

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病。腹满者。为邪气入腑。可下之。心下硬满。则邪气尚浅。未全入腑。不可便下之。得利止者。为邪气去。正气安。正气安则愈。若因下利不止者。为正气脱而死。

阳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合、通也。阳明病。面色通赤者。热在经也。不可下之。下之。虚其胃气。耗其津液。经中之热。乘虚入胃。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吐后心烦。谓之内烦。下后心烦。谓之虚烦。今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则是胃有郁热也。与调胃承气汤。以下郁热。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 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

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下。

阳明病。脉迟。若汗出多。微发热恶寒者。表未解也。若脉迟。虽汗出而不恶寒者。

表证罢也。身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热入腑也。四肢。诸阳之本。津液足。为热之。则周身汗出。津液不足。为热 之。其手足 然而汗出。知大便已硬也。与大承气汤。以下胃热。经曰。潮热者实也。其热不潮。是热未成实。故不可便与大承气汤。

虽有腹大满不通之急。亦不可与大承气汤。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大承气汤方第七十三

大黄(四两苦寒酒洗) 浓朴(半斤苦温炙去皮) 枳实(五枚味苦寒炙) 芒硝(三合味咸寒)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

更上火。微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内经曰。燥淫所胜。以苦下之。大黄枳实之苦。以润燥除热。又曰。燥淫于内。治以苦温。浓朴之苦。下结燥。又曰。热淫所胜。治以咸寒。芒硝之咸。以攻蕴热。王海藏云。浓朴去痞。枳实泄满。芒硝软坚。大黄泄实。必痞满燥。实四证全者。方可用之。

张卿子云。干阳亢极于上。而曰有悔。悔字。即阴承于下。五行家所谓阴生于午。

坤象所谓顺承天。亢害承制之义爽然。此汤不曰制火。不曰生阴。曰承气。仲景真法天而为方者也。

小承气汤方第七十四

大黄(四两) 浓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三枚大者炙)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

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大热结实者。与大承气汤。小热微结者。与小承气汤。以热不大甚。故于大承气汤去芒硝。又以结不至坚。故亦减浓朴枳实也。

吴氏云。或问承气汤。仲景有大小调胃之名。何也。伤寒传变入里。邪热与糟粕蕴而为实。实则潮热。谵语。手心 汗出者。此燥屎所为也。如人壮大热大实者。宜大承气汤下之。小热小实者。与小承气汤下之。又热结不坚满者。故减去浓朴枳实。加甘草而和缓之。故曰调胃承气也。若病大而以小承气攻之。则邪气不伏。病小而以大承气攻之。则过伤正气。且不及还可再攻。过则不能复救。可不慎哉。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潮热者实。得大便微硬者。便可攻之。若便不硬者。则热未成实。微有潮热。亦未可攻。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当先与小承气汤渍之。如有燥屎。小承气汤药势缓。

不能宣泄。必转气下失。若不转失气。是胃中无燥屎。但肠间少硬尔。止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则虚其胃气。致腹胀满不能食也。胃中干燥。则欲饮水。水入胃中。虚寒相搏。

气逆则哕。其后却发热者。则热气乘虚。还复聚于胃中。胃燥得热。必大便复硬。而少与小承气汤。微利以和之。故重云不转失气不可攻。慎之至也。

夫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重语也。

内经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谵语由邪气盛而神识昏也。郑声由精气夺而声不全也。谵语者。言语不次也。郑声者。郑音不正也。论语也。恶郑声之乱雅乐。又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忘生笔录

    忘生笔录

    事若是不肯随风而去,那便是游魂,亦或者是恶鬼。于是忘生在千万年前便书写忘生录。她会给他们重生的机会,给他们时间和机会去完成他们的遗愿,可一旦心愿达成便化为河边的彼岸花,永生永世不可以脱离忘川水,不再拥有一切,作为地狱的浮灵望着来来往往的人,那其中或许会有他们的亲人,或许会有他们的深爱,可这一切再也不属于他们了,他们只能在无尽的岁月里等待永恒,活在前生里一次一次地重回。这是一笔不平的交易,却是无数对尘世浮生留有遗憾的人最好的后悔药。
  • 弈天路

    弈天路

    获得了神一般的能力,是奇遇还是阴谋;不小心穿越到了异界,是偶然还是必然;天地为棋局,众生皆为棋子,而语天又能在这天地棋局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 皇上追债记

    皇上追债记

    “嘿!大眼哥,原来你在皇宫当差啊!”“小兄弟别来无恙啊!”“大眼哥问一下后宫怎么走?”“朕不清楚,没去过。”女主你好好一个山贼不当,跑去皇宫看一位心机婊干嘛?皇宫本是禁地闲杂人等不能闯,你却当面问皇上后宫怎么走,你下一步是不是准备上天了?
  • 文·身

    文·身

    这是一部充满隐喻色彩和寓言风格的悲情小说。 女主人公叶雾美横尸街头,讲述者慕文开始一点点追忆着叶雾美短暂而诡异的一生。两人原本过着无性的爱情生活。父亲死亡之后,叶雾美的生活脱轨,为了释放自己的欲望,她结交了异国男友,迷上了文身——她的生活变得斑斓多彩,但这是一系列噩梦的开始。 叶雾美逃离了城市,找到了最原始的文身,却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更加窘迫的境地。活的文字吞噬着她和她身边的一切。从第一个到最后一个,那些见过她最原始的文身的男人先后死去。叶雾美的身体也被人篡改和控制,除了毁灭,她无处可逃。
  • 今世明月故人情

    今世明月故人情

    少女晓晨偶然间发现自己竟是嫦娥转世,更意外地从昆仑镜中得知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 瀚宣文集

    瀚宣文集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贯彻市委保持党的纯洁性、核心价值观学习精神的重要成果,是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体现。
  • 驱灵驭兽

    驱灵驭兽

    在大陆平静的表面之下,隐藏的是不为人知的躁动。无尽迷雾的背后,潜伏着锋利的刀芒,丛林的阴影之中,隐匿着锋利的爪牙。在这样危机四伏的世界,只能够驱灵宠驭元兽,不断强化自身,才能保护自己珍惜的一切。作品更新时间,第一更五点左右,第二更八点至十点。
  • 辛亥革命:百年评忆

    辛亥革命:百年评忆

    本书共分四编,内容包括:领袖人物的经典评述、孙中山的评述、亲历者的忆述、学者们的评述。
  • 借魔成道

    借魔成道

    魔者,磨也。一切困难,一切挫折,都不过是成长路上的垫脚石!借魔,成道!PS。心性流修仙。
  • 文心清扬

    文心清扬

    夏日的午后,郑文心看见独自坐在田头抱着吉他边弹边哼的姑娘,散在两鬓的头发轻轻地随着微风拂起又落下,侧颜映着周围的绿色,生气勃勃,不禁轻轻感叹道:“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虽然日渐沧桑的心,却也在此时活络起来,竟止不住的想去靠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