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55800000003

第3章 经部 书类(1)

尚书

是日偶考《尚书》如五器说,江氏王氏段氏孙氏皆主郑说,然郑音乃个切,惟见《集韵》所引,郑君不当言反切。江氏谓郑当读为铰,亦近曲说。段氏谓铰是鸟笼,下既有器字,则此不得云铰者,是也。郑训如谓以物相授与之言,盖以与字释如字,故《集韵》乃个切下云若也,若犹与也。王氏引之《述闻》谓如者与也及也,其说较诸家为直截。然以五器为公侯伯子男朝聘之礼器,亦属空言无徵。又谓如字蒙上文修字言之。果如其说,则五器当在三帛之下,不当间以二牲一死卿大夫士之挚矣。郑《注》谓授挚之器有五,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也,器各异式,其言必有所本。《史记》、《五帝本纪》云,二牲一死为挚,如五器加一为字,则五器指授挚之器,盖无疑义。此谓修治公侯伯子男朝聘之五礼,躬桓信谷蒲,瑞节之五玉;赤缯黑缯白缯,玉之三帛;卿大夫羔膈二牲士雉一死之挚与授挚之五器,则文从字顺矣。惟五器为盛挚之物,故加如字以明之,若亦是五等之礼器,则以五玉三帛五器连文可也。至墨常谓五器即五玉,下云卒乃复,谓事毕而还之,然则如字又何解也。蔡沈乃妄移五玉至挚九字于协时月正日之上,而以修五礼如五器连文,其陋不足辩矣。

光绪乙亥(一八七五)四月初四日

《尧典》象恭滔天,滔天盖本作忄舀,或作讠舀,忄舀讠舀皆慢也,故《史记》作慢天。后涉下文浩浩滔天语,遂亦误为滔字。据《左传》昭二十六年官不滔之文,则滔忄舀字本可通,而下文既有滔天字,则此处必不作滔,此经典一定之例也。栖霞年廷相说经多不可训,而其解此经滔天谓本作忄舀,篆水天作,而作,二字相似,后人因下有滔天语,遂亦误倒作滔天,则说甚有理。盖静言庸违象恭而忄舀二语相对为文,静言即《秦誓》之论言,《公羊》引作挣言,《说文》引作巧言。庸者语辞,即《左传》庸何伤庸愈乎之庸,亦可作用。违者回邪也。静言庸违者,谓其言善而实违也。《史记》作善言其用辟,言字当略读,谓虽善言而其用实辟,辟同僻,僻亦邪也。象恭者,谓貌恭,故《史记》以似龚解之。象恭而恼者,谓其貌似恭而实慢包。合之即《皋陶谟》所谓巧言令色。以文从字顺求之,牟氏之说,不为无稽。今即不敢改变经文,但以滔作恼,训为慢天,于经恬已自惊然。天者上也,慢天即包慢君言之。孙氏星衍训天为性,转为偏迂。伪吼《传》谓貌象恭敬而心傲很若漫天不可用,则谬甚矣。乃徐文靖《管城硕记》据《竹书纪年》有共工治河之文,遂谓滔天即指其治河无效,而卢氏文招、梁氏玉绳皆取之,是何异郢书燕说也。

光绪乙亥(一八七五)五月二十七日

《书》、《尧典》之敬授人时,本作民时,卫包所改,段懋堂氏论之详矣。且引《正义》所载《洪范孔传》及《皋陶谟正义》以证唐初本尚作民时。今又得一证云,《隋书》、《天文志》言中宫六甲星所以布政教而授人时,《晋书》、《天文志》作授农时。《隋志》成于高宗永徽时,《晋书》亦至高宗时始行,而一作人,一作农,可知当日所据《尚书》本尚作民,故史臣避讳,改之不一也。

光绪辛巳(一八八一)八月三十日

《书》之篇目。不可努言。伏生今文二十九篇,以连序一篇言之,则今文似无序,故不知有百篇也;以有《大誓》一篇言之,则《大誓》出武帝时,不应伏生便有也;以分《康王之诰》为一篇言之,则陆元朗明言欧阳大小夏侯同焉《顾命》也。段氏玉裁、陈氏寿祺皆言今文有序,陈氏列十七证以明之,朱氏彝尊亦言伏生二十九篇合序数之。然汉儒谓二十八篇应二十八宿,语见《论衡》、《正说篇》。又《汉书》、《刘歆传》言博士以尚书为备。(文选本误作不备。)则不知《书》本百篇,其为不见序甚明。俞氏正燮谓使西汉经有害序,则古文多出之篇,博士何以不肯立学?论最破的。故王氏鸣盛、戴氏震皆言今文无书序,序亦孔壁中所得,太史公从子国问故,故得载之者,其言是也。龚氏自珍及俞氏皆谓伏生已分王若曰庶邦以下为《康王之诰》,然《释文》、《正义》皆谓马郑本始分,岂能妄造。然则谓武帝既得《大誓》,博士起传教人,因入之今文为二十九篇者,其言差近理,盖其语《大传》已述之,娄敬董仲舒皆称其文,足见汉初其篇虽亡,而轶说时在人口。及书既出,印证悉符,故人主深信而不疑,博上奉诏而恐后。若谓燎鱼流火,事近于诞,则《尧典》之厘降二女,《皋谟》之率舞百兽,亦为恒情之所怪,习见之所惊,帝王之兴,祯祥之告,非拘虚之士所能测也。龚氏乃谓其气体文法,皆不类,目为战国大誓,亦武断甚矣。氏谓《史记》所载如《原命》、《般庚》等,间与序说不同,知是本今文家言,故与古文序异。然史公正以得之子国秘授,外无传本,故所记或殊。使当时博士传业,明有序文,人人传诵,则如《文侯之命》,古今家说并同,何以史公误为襄王使王子虎命晋文公乎?

光绪王午(一八八一)六月初八日

尚书正义(唐孔颖达)

阅《尚书正义》。殷周间诸王之年,《无逸》、《洛诰》经有明文。《无逸》言高宗享国五十有九年,祖甲享国三十有三年,自时厥后,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郑注:祖甲,武丁子帝甲也。然则自祖甲以下廪辛、庚丁、武乙、太丁、帝乙五君之年可推矣。曰四、三年,不曰三、四年者,盖七、八年五、六年皆浑举一代之词,四、三年者,一代四年,一代三年,故变文以明之,古人文字无虚设也。自王肃伪造《孔传正义》,曲申伪传,以祖甲为太甲,于是宋以后人随意撰造商王年代。伪为《竹书纪年》者,作武乙三十五年,文丁十三年,帝辛五十三年。杜撰《皇极经世皇王大纪》等书者,作庚丁二十一年,帝乙三十七年,帝辛三十三年。《通监前编》从而实之,遂以为典要矣。《洛诰》言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郑注:文王得赤雀,武王俯取白鱼,受命皆七年而崩;及周公居摄,不敢过其数也。此必伏生夏侯以来相承旧说,故凿凿言之。文王受命七年者,据《尚书大传》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见诗文王序,正义引作尚书周传。)武王取白鱼在上祭于毕之年,是年始观兵于孟津,又二年克商,又四年而崩。是文武受命后皆七年也。周公成文武之德,故亦居摄七年。曰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明文武皆受命七年也,公虽摄政,未尝有受命之瑞,经文特书此语,以明周公之心,纯乎文武之心,即纯乎臣子之心也。《伪孔传》释为大安文武受命之事,则经之受命二字,便成空文。《正义》从而略之,不能申明郑注。于是后人或据《史记》,谓文王受命十年,或据《汉志》,引三统历作九年;而宋以后人遂各以意改武王年岁及周公居东月日,且争文王无受命、周公无居摄事者,益纷纷矣至《吕刑》言穆王享国百年,享国自与《无逸》经文一例,皆主在位言之。《论衡》、《气寿篇》云:《传》称周穆王享国百年,并未享国之时,出百三十四十岁矣,自是今文家师说如此。《伪孔传》云:穆王即位过四十百年大期。盖阴主《史记》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立五十五年崩之文而小变之,以见子长尝从子国问故,故词相合也。不知未即位时安得云享国。周初召公年亦百二十余岁,毕公亦百余岁,穆王在位百年,何足为异。《列子》以穆王为神人,《穆天子传》瑶池八骏等事,皆以穆王寿为希见,故附会之,此不必疑者也。

光绪丙戌(一八八六)十二月初六日

尚书今古文疏证(清阎若璩)

阅阎百诗《尚书今古文疏证》,其末有议孔门从祀一条,援嘉靖中黜荀子例,欲退象山阳明;又以王州说,欲退欧阳文忠而进范文正。范公入祀固无愧,而欧公事业亦不相下,文章经术则更远出其上,进彼而退此,可为无谓。至议及陆王,则尤妄矣。

咸丰戊午(一八五八)十一月初一日

终日读《尚书》、《古文疏证》。阎氏此书,致力最深,虽时病冗漫,又气矜自满,动辄牵连它书,颇失体裁,而雄辩精到处,自不可及。惟既以《史记》所载之《大誓》为伪,又不信《书序》,因而并力攻《诗小序》,以及《左传》、《檀弓》俱遭驳诘,逞私武断,亦往往而有。全谢山笑为陋儒,非无因也。其中因端类及诸条,前人已闲采入《潜邱记》,予谓当悉去之,荆┨于《记》中,则其浩博自在,而此书之体例不致紊矣。

同治丁卯(一八六七)十一月二十六日

尚书广听录(清毛奇龄)

余素喜毛西河氏诸经说,以其笔舌隽利,为经生家独出,顾武断处太多。今日偶阅其《尚书广听录》,名论虽不乏,略举其不可通者,如以放勋为尧名,重华为舜名,文命为禹名,似已。而于皋陶之允迪二字,知其不可通也,则曰古史记载之体,或记事,或记言,皋陶之曰允迪噘德,记言者也。然则皋陶何以独不记名而记言乎?《康诰》之命《康叔》,以封卫之时与事言之,则《书序》言属成王者是;以篇中朕其弟小子封及寡兄等称谓言之,则蔡《传》言属武士为是;此疑固自难解。乃毛氏必欲伸《序》抑蔡,引徐仲山《日记》,谓周公假武王之命以作词,犹武王合文王之年以纪岁,此皆不忍亡先王之义,是盖谓成王不敢专封康叔之名,而归本于武王,故周公假王命以作诰,亦推其意于武王也。顾读书必求情理;无论武王有意封康叔与否,当日未必有遗言;即封康叔时言之,其命固俨然出成王也。周公奉王命作诰,所奉者成王之命,非武王,则其称王若曰者,亦必假成王之词,断无舍今上而假口于无上者也。即欲归奉武王,岂不可措词,而必冒其兄弟之称,代先王为鬼语乎?古今立言,断无此体,是不通之尤者也。善乎宋之孙宣公曰书序错作也。观《左传》、《康诰》与《伯禽》、《唐诰》并命,《康诰》有篇,《伯禽》、《唐诰》岂无篇,亦不宜为孔子之所删,而《书序》百篇中不列其名,作伪露矣。

《尧典》、《舜典》之分合,《武成》之移改,今古聚讼不休,要皆不可据。惟《顾命》一篇,苏东坡讥其失礼,固当。伏生今文乃合《康王之诰》为一篇。国朝顾宁人氏说是简有脱简为最确。其说以越七月癸丑伯相命士须材句止,为《顾命》;而以下叙殡葬事尽脱矣。至狄设黼缀衣句起,乃是成王葬后,叙康王即位于庙见诸侯之事,直讫王释冕反丧眼句,为《康王之诰》,而狄设句以上文亦尽脱。此虽似凿空,而按之礼制,无一不合。

辛酉附识以上二说俱未确,尔时未能究汉儒之说,多惑于宋故耳。今按近儒江都氏曙《公羊礼说》先谒宗庙一条,驳顾氏说,甚为精确。其曰《康王之诰》末有王脱冕反丧服句,顾氏谓未没丧不称君,而今《书》曰王麻冕黼裳,是腧年之君也,然则瑜年即没丧乎?既已没丧称王,又何故释冕而反丧服耶?则顾氏必当云群公以下十六字亦是衍文,而后其说可通也云云,尤为通畅。凌氏又言天子大敛后,新君吉眼即位告庙见诸侯,有八证,皆确。

咸丰丁巳(一八五七)九月二十八日

尚书未定稿(清茹敦和)

阅茹三樵先生《尚书未定稿》,其力主古文孔《传》为作伪,犹是西河毛氏之说。吾乡之言学者,如万氏季野、邵氏瑶圃皆信古文,盖越之宗派如是也。茹氏更谓郑秆二十四篇之目,即出于张霸《百两篇》中,非郑君本有,乃后人从张书摘出窜入郑书者,则益为无稽矣。余多排阎氏,又一引王氏《后案》而系以微辞。三樵与西庄甲戌同年,而持论不同如此。(其历引郑君他注,以证与二十四篇之目抵牾之处,亦足以备一说。)

光绪乙亥(一八七五)十二月十五日

古文尚书异(清段玉裁)

阅段氏《古文尚书撰异》,其意实矫江氏(声)王氏(鸣盛)之专主《说文》诸书,改定经文,而尤与江氏为难。然谓枚氏所传之古文三十一篇,字字为孔安国真本,夫亦孰从而信之。苦为分别,多设游辞,所谓甚难而实非者,徐谢山诋其为伪古文讼冤,有以也。惟其博证广搜,旁及音诂,义据精深,多有功于经学,故为治《尚书》者所不可废耳。

同治甲戌(一八七四)六月初五日

夜阅段氏《古文尚书撰异》。此书诂训纷纶,可谓经学之窟,惟必分析今文古文,凿凿言之,且谓汉魏以前欧阳夏侯《尚书》无今文之称;孔安国所传《尚书》,亦用今字;《说文》所载《尚书》古文,马郑王本皆无之;俱近于任肛而谈,意过其通,反为蔽也。臧拜经言钱竹汀氏有签记颇多,惜不得见之。

光绪戊寅(一八七八)正月二十三日

古文尚书马郑注(清孙星衍辑)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四卷)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第四卷)

    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及《红楼梦》四部中国古典章回小说。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大名著”的最初提法是“四大奇书”,中国在明末清初最先有了这种说法。李渔曾在醉田堂刊本《三国志演义》序中称:“冯梦龙亦有四大奇书之目,曰三国也,水浒也,西游与金瓶梅也……”清代乾隆年间问世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被公认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本书将这四部书进行了新的编排,选取其中的经典篇章予以出版。
  • 讨厌鬼小气鬼和爱哭鬼

    讨厌鬼小气鬼和爱哭鬼

    因为一次玩闹,杨石头和杨小布被陈晓颖说成是“讨厌鬼”和“小气鬼”,杨石头反称陈晓颖是“爱哭鬼”,他们没想到是,竟然因此被错当成游魂野鬼给抓了起来。不仅如此,他们还被逼迫去抓其他所谓的“鬼”,他们遇到了“老鬼”、“懒鬼”“赌鬼”“酒鬼”“糊涂鬼”“胆小鬼”。是抓还是不抓?他们究竟能不能逃脱魔爪安然回家?本书为您讲述一个成长的故事!
  • 天御风暴

    天御风暴

    人们都说运气也是成功的一部分,那么他一定是上辈子积攒了太多的狗屎运。原本他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个月了,却在一次偶然的试炼中,得到了命运之神的眷顾……从此,他踏遍诸天万界,战尽各路豪杰!在这个神奇的大陆上,书写关于他的不朽传奇……
  • 雪球专刊第017期:拥抱“黄赌毒”

    雪球专刊第017期:拥抱“黄赌毒”

    “再难再苦再迷路,拒绝黄赌毒”——现实生活中,在国内,“黄赌毒”一直都是见不得天日的违法行为,而在资本市场上,有人却专门琢磨“黄赌毒”概念股——互联网投资中的“黄赌毒”
  • 旧春归

    旧春归

    他,是一方巨贾,是医学圣手,拜师无量山上。她,是被流放的女囚,是大吏之后,埋名朵邑乡下。命运之手将他们聚拢,又拨离。他相思入疾,她独守三年。他白衣怒马,拔剑引弓,烈烈风雪中只为护她心切;她貌若天人,落月照花,低眉颔首,只愿一世跌进他的胸怀。天下大乱,权谋的旋涡中他为美人,只得夺江山。背负罪名的官宦之女与名动天下的燕王谋士在乱世硝烟中的生死虐恋。靖难之役,关乎天下大运,更关乎兰杜毋望的人生命运。在这一场宏大的等待之中,明月先生最终御马归来,超越生死的爱情必然开出花来。
  • 武绝人寰

    武绝人寰

    小人物李阳穿越异界,孤苦无依,幸得父亲故人收养,努力读书,努力习武,慢慢走向武道至高巅峰的故事。
  •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与颜体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被称为“第二书圣”。多少年来,他的名字和他的一系列气势磅礴的碑刻书法一起,声名远播,走进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寻常百姓家。他的书香和风骨传遍了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颜真卿以他正直、坚贞、刚烈的崇高人格和雄强伟岸、端庄肃穆、浑厚壮观的书法风格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颜真卿与颜体》介绍了颜真卿的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书法创作历程,对颜体也作了概要。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月魂辞

    月魂辞

    重霄临绝,九天云巅,与君初见,便知此心已定;复醒凡间,一梦百年,你本随我,为何遗忘从前?但凡你还记得这一曲月魂,我便要你生生世世,都不能忘记我。
  • 小萌新误入星途

    小萌新误入星途

    实习生,因一次偶然演出机会被大众关注,签约娱乐公司,正式进入娱乐圈。小萌新闯入尔虞讹诈的娱乐圈,会不会死的很快?影帝似乎对她有些不同,憎恨她的前任居然回国。注重感情描写的娱乐圈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