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40100000003

第3章 文学十年之诸问题

答《人民日报》胡妍妍考察同时代的文学状况,一个很重要的维度是看它如何回应这一时代的生活。十年来的文学创作在这方面的完成度如何?中国文学的这十年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新世纪文学”。近十年的中国文学,无论从内部状况,还是从外部关系来说,都有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和新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变迁密切相关。转型期的中国对作家们来说构成了认识上的巨大难度,怎么把握急剧变化的时代,怎么把握复杂矛盾的精神状况,怎么贴到经验、贴到人心上,以及怎么穿过表象、穿过经验,把握社会历史的隐秘结构,这些都是巨大的挑战。无论哪个时代的文学,都是与时代进行艰苦对话和博弈的成果。而从这些年的文学创作中,特别是从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在积极“应战”。作家们体认着时代之大和认识之难,也更加自觉地去克服困难,描绘和塑造这个时代的“人”的形象。大众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今天谈论文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人们通常觉得,电视剧、电影甚至网络段子与大众、与时代的联系更为密切,相较于它们来说,文学的特殊性在哪里?这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媒体的时代,众声喧哗,其中文学的声音肯定是相对弱的,一部小说、一首诗和报纸上、网络上的热门话题在社会关注度上不可比。但是,这个相对微弱的声音,十年来不失其力量。文学对人生的想象尺度不是片断的、即时的,它在整体上看待人生。它力图“推敲”和表现自我:我们的人性和心灵是怎样的?我们何以如此?我们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和世界相处?等等。这些都不是话题和新闻所能取代的,它指向话题和新闻背后的那些人。文学是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文化器官,它帮助我们扩展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一个人天天看微博、上网,可能会得到很多知识和信息,但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他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心灵,他也许会从中看到自己。

文学关系到我们内在的价值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微博上你可能只需要表态,而在文学中你就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具体境遇下的选择和思量。文学的想象力说到底不是人怎么飞来飞去,而是想象和探索人的可能性,比如,在特定的境遇下,人如何活得尊严、高尚,人如何在自己的生命中实现正直、忠诚、谦卑、善良等等美好价值。这十年间,社会急剧变化,人的价值生活和精神生活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比如很多人可能认为,成功就是最大的甚至唯一的价值,为了成功什么都可以交出去,而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就是钱。这就是马尔库斯所谓的“单面的人”,而文学就要对抗这种贫瘠的“单面”,让我们恢复对人性和人生的丰富、整全的意识。在这方面,作家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文学潜在地引导着社会意识,开辟新的精神空间。比如大众文化这十年来经历了一个英雄主义的复兴,屏幕上现在有很多的铁血英雄、坚忍牺牲的英雄,你仔细研究一下就会发现,邓一光、麦家这些作家的写作在这方面起了很重要的先导作用,这些作家提示我们,不要总是从低处想象人,应该从高处,从人之为人的光荣和尊严上去想象人。这些博弈的结果放到文学市场上,又是怎样的阅读与接受状况?经常有人问,为什么我们现在写不出《红岩》、《青春之歌》那样的书了,那些书出版之后,全社会都看,都说好。要我说,现在很难有一本书达到那样的效果。考察文学的状况一定要考虑到我们现在的社会状况,我们这个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是高度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比过去丰富得多,相比于20世纪50年代,可以说是极大丰富,文学现在只是丰富的文化产品序列中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尽管如此,我相信文学依然有超出它本身体量的影响力,这不仅体现在对读者的直接影响,也体现在它对其他艺术形式和文化形态的影响上。在文化各部类中,文学可能算是个种地的。种地能挣多少钱?但不种地行吗?它是文化的基础部类,或者说是先导部类。

与此同时,十年来文学的消费性有了迅猛的发育。比如说,十年前我们基本没有类型文学,人们对类型文学的需求基本上是靠港台作家金庸古龙琼瑶来满足的。但现在,类型文学特别是网络上的类型文学得到了极大发展。正常的文学生态本来就应该有消费功能,这某种程度上也是补上了“五四”新文学的缺课。当然,考量文学,不能仅仅考量它的消费性,文学还应有更高的志向,那就是对文化的责任,对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的责任,在这方面,文学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使命。这十年也是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网络平台拓展了我们观照文学的格局,似乎让“文学”的概念变得更开放?创作、阅读、批评,在以往的文学生产和消费中像一条工业化流水线似的分得很清,但在网络时代,这种楚河汉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流动的、网状的、交互的状态。比如网络上,天南地北的读者会凑在一起关注某个作家,他们在阅读中形成小社群,不需要批评家来说什么,自己就能承担批评的职能。比如现在活跃着一大批非职业作者,他们不再是专业/业余两分法里的“业余作者”,过去那个两分法意味着业余一直在努力提高水平,要变成专业,修成正果,但现在这些作者不这么想,“业余”也不一定意味着水平不高,有的人写得很好,但也确实没想变成“专业”。他们可能是医生,是记者,是做IT的卖变压器的,他们的生活背景、文化资源、写作路数一人一个样,相较于传统的文学史秩序来说常常是“野路子”,但这些“野路子”正在有力地丰富和扩展着我们的文学。这实际上也对我们的文学期刊和出版、文学批评、文学组织工作等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比如我曾谈过,有些作家写得很好,很有影响,但评论界几乎就没人研究他,处于失语状态。我想,这不是因为评论家没看到他,而是因为,看到了但拿他没办法,没法儿把他装进现成的文学思维和文学论述的框框里去。我过去编刊物时,总是对编辑说,不要安于那么些作者、那么几种路数,要四面八方去找,现在有很多你想不到的高人和新路。这种开放性,说到底,是来自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来自人们生活形态的巨大变化,对很多人来说,文学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它是闲暇的精神生活,同时,网络的发展,也使得过去纸质的、大众的文学阅读有可能变得日益细分,过去你写一本书,努力想着要让所有人喜欢,结果最好也就是几十万人去买,但现在,也可能总共只有几万人喜欢,但你有可能找到这几万人,于是,各种各样的阅读需求、审美趣味都得以发育,各种各样的创作和对文学可能性的广泛探索也由此得以展开。

我们通常把文学称为“百花园”,就创作、阅读、批评的丰富性而言,我们的文学现在更像是杂花生树的大自然,有鲜花、灌木,也有杂草,有大树,这样的自然是更有生长力的,其中孕育着新的文化因素和创造性力量。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角度来说呢?这是十年来的大亮点。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从来没有像这段时间这样步伐这么大、这么有成效,一个重要标志当然就是莫言今年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过去我们的文学作品翻译出去,只是在很小的一个圈子,比如学院中文系、汉学家圈子里流传,很少能进入主流的阅读市场,但现在在欧美的大众书店里经常能发现中国小说家的作品,一些中国作家频繁活跃地参与到世界文学的对话中去,在国际出版商那里也得到了高度关注。

当然,总的来看,尽管中国文学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走在前面,但我们的路还很长,海外对中国文学的了解依然是有限的和零散的,我们的许多优秀作家和优秀作品还没有被世界充分认识。在这方面,很多人将原因归结为翻译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我觉得这固然有道理,但未免把事情想得简单了,文化的交流是一个复杂的机制,不仅是翻译问题,还涉及很多重要因素,比如出版、推广等等,而且这个过程还都得和对方接得上才行,不能一厢情愿,单方面使劲。所以,我们还需要下很大的工夫,耐心地培育和建设一个有效的文学交流机制,在这个机制中,中外的出版人、经纪人、翻译家都能充分地发挥作用。简单的灵丹妙药是没有的。对于文学,人们还是有一种厚古薄今的倾向,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拿传统经典来要求当代创作,这让“当代文学”的意义变得模糊不清,你认为呢?文学有一个经典传统,我们衡量当下的文学作品多多少少都是从被建构的经典传统出发的。这种传统的强大,恰恰反映了文学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力量。对当代作家来说,传统教会他怎么写,但同时也告诉他不能怎么写,逼迫他另辟新路,不能守在家里,要去开疆拓土,通过这一时代的考验,征服这个时代的读者。传统是安全的,陈陈相因是安全的,创新总是有风险,因为传统是已被承认和习惯的东西,而创新是挑战和冒犯,总是难免让人不习惯,总是需要一个接受过程。但一个时代的文学,应该敢于冒险,应该立足于这个时代,在一些根本点上对我们民族的语言、思想、感受力发挥深刻的影响,比如包括莫言在内的20世纪80年代的一批作家,就曾有力地影响了中国人感受世界的方式。

2012年10月31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

2012年11月15日下午改定

2013年1月28日修订

同类推荐
  • 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开国帝王的大谋略

    本书通过历史事实,不仅详细地阐述了开国帝王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深谋远虑,而且更着重介绍了这些开国帝王在用人、纳谏、理政、变革、决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智慧。
  •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谁在呐喊(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谁在呐喊(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集中外名家美文之精粹,好书是来自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让我们的精神生命得以延续更生。在人生无以反复的过程中,只有那些历史上最具天赋的作家才能使我们的灵魂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只有那些超越了时空的经典文字才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我们,指引着我们远离浮华虚空。
  • 斯人独憔悴

    斯人独憔悴

    1919年发表。南京学堂学生代表颖铭、颖石兄弟俩参加请愿斗争,身为军阀政府官僚的父亲停止了他们的学业,将他们关在家中。后兄弟俩当了办事员,在苦闷中低吟“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诗句。
  • 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本书讲述了感动千万人的世界名人成长故事,包括荷马、亚历山大大帝、但丁、哥伦布、达·芬奇、哥白尼、米开朗琪罗、麦哲伦、塞万提斯、培根等。
热门推荐
  • 百炼菩提

    百炼菩提

    菩提树下参禅,菩提树上坐观。入世修身一念间,佛门菩提百炼。
  • 至尊妖娆

    至尊妖娆

    她,苏若自爆金丹以避免沦为炉鼎的命运。原本以为在劫难逃,一觉醒来,却成为一名村间小农女。当准备开启种田模式时,仙门来选徒了;当准备开始修仙模式时,资质烂到底了;当准备放弃猪脚模式时,幸运来敲门了;只是使用之后,才发现,此幸不是“幸”◆作者玻璃心,写文自娱自乐,不喜勿喷!
  • 寒武纪元

    寒武纪元

    寒武大战;十万对战一百万,打不过!借数万地府阴兵再打!募妖界大军无畏参战!造精绝机关战争继续!御灵魄仙剑纵横沙场!兄弟舍生忘死给的援助和支持,十万对战一百万,怎么能输?杀!杀!杀!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潜虚

    潜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黑街首领的贼猫妻

    黑街首领的贼猫妻

    白天,他看似集团总裁,却整天无所事事在办公室搞暧昧,是女人眼中的花心魅男,晚上,他却一袭黑衣,摇身变为纵跨正邪两道的黑幕首领,魅。她是一名盗窃集团头领的女儿,第一次偷盗没偷成,却做了件好事,拜托她可是一名贼啊。家门未到却迷迷糊糊被绑架进了黑帮巢穴。摸着那冰冷的面具时,看着跨在腰间处的手枪时,为了保命,好汉不吃眼前亏,她乖巧的从包包里掏出顺手牵羊的收获—一摊金吉拉猫毛。“给,这是我刚刚偷来的,它可比我值钱多了。”隔着金色面具看着那奢华的猫毛,男人紧紧握住双拳,霸道的将她一把拉进怀里。。。。。。
  • 气转苍穹

    气转苍穹

    炎黄大陆,以炼气者为主的大陆,这里没有修道、修仙、修神,只有炼气,不断炼化圣气,成为强者,炼气之路漫漫,谁能化气为帝,脱凡尘,超俗世?请看《气转苍穹》,敬请收藏!
  • 绿萧三世情

    绿萧三世情

    前世的她,亲眼目睹爱人的离去,却无能为力,今生上天安排他们再次相见,他们能否再续前缘,还是像前世一样,分隔两地,永不相见?绿缘萧的出现,预告了什么?是魔尊的重见天日,还是人间的灾难,五十年前两族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恩怨?四个姐妹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面对亲情和人间的安宁,她会怎样选择?...让我们带着种种疑惑,走进叶攸琂的回忆里,见证一段绿色情缘,前世今生的奇恋......
  • 蛮荒之争

    蛮荒之争

    一个小山村少年因为看到本不应该被看到的东西而误入修行界。初入外界的他在这热闹繁华的外界该如何自处?外界的权势,繁华是那么的让他着迷,沉醉。由此他的身上也是诞生了一种名叫野心的东西,他想问鼎天下,但是妻子,爱人,感情,友谊却始终牵绊着他。让他无法放下。在这般情况下,且看少年有该如何抉择?如何自处?
  • 奉天承运之搞笑女帝

    奉天承运之搞笑女帝

    额,容我想想,这算不算是拆书女帝???不断透剧给你看???全是美男后宫实现女屌丝的幻想,哎呀一句话,这书哎哟,不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