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66200000058

第58章

明经

今人但以贡生为明经,非也,唐制有六科:一曰秀才,二曰明经,三日进士,四曰明法,五曰书,六曰算。当时以诗赋取者谓之进士,以经义取者谓之明经。今罢诗赋而用经义,则今之进士乃唐之明经也。

唐时人仕之数,明经最多。考试之法,令其全写注疏,谓之帖括。议者病其不能通经,权文公谓:“注疏犹可以质验,不者,倘有司率情,上下其手,既失其末,又不得其本,则荡然矣。”今之学者并注疏而不观,殆于本末俱丧,然则今之进士又不如唐之明经也乎?

秀才

《旧唐书·社正伦传》“正伦,隋仁寿中与兄正玄、正藏俱以秀才擢第。”唐代举秀才止十余人,正伦一家有三秀才,甚为当时称美。《唐登科记》:武德至永徽,每年进士或至二十余人,而秀才止一人二人。社氏《通典》云:“初秀才科第最高,试方略策五条,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凡四等。贞观中,有举而不第者,坐其州长。由是废绝。”古人所趋向,惟明经、进士二科而已。显庆初,黄门侍郎刘祥道奏言:“国家富有四海,于今已四十年,百姓官僚未有秀才之举,未必今人之不如昔,将荐贤之道未至,岂使方称多士,遂缺斯人。请六品以下爰及山谷,特降纶言,更审搜访。”唐人之于秀才,其重如此。玄宗御撰《六典》言:“凡贡举人有博识高才强学待问无失俊选者,为秀才;通二经已上者,为明经;明闲时务,精熟一经者,为进士。”《张昌龄传》:“本州欲以秀才举之,昌龄以时废此科已久,固辞,乃充进士贡举及第。”是则秀才之名乃举进士者之所不攻当也。又《文苑英华·判目》有云:“乡举进士,至省求试秀才,考功不听,求诉不已。赵岊判曰:‘文艺小善,迸士之能;访对不休,秀才之目。”是又进士求试秀才,而不可得也。今以生员而冒呼此名何也?

明初尝举秀才。如《太祖实录》:洪武四年四月辛丑,以秀才丁士梅为苏州府知府,童权为扬州府知府,俱赐冠带。十年二月丙辰,以秀才徐尊生为翰林应奉。十五年八月丁酉,以秀才曾泰为户部尚书是也。亦尝举孝廉。洪武二十年二月己丑,以孝廉李德为应天府尹是也。此辟举之名,非所施于科目之士。今俗谓生员为秀才,举人为孝廉,非也。

举人

举人者,举到之人。《北齐书·鲜于世荣传》“以本官判尚书省右仆射事,与吏部尚书袁聿修在尚书省,简试举人。”《旧唐书·高宗纪》“显庆四年二月乙亥,上亲策试举人凡九百人。调露元年十二月甲寅,临轩试应岳牧举人”是也,登科则除官,不复谓之举人。而不第则须再举,不若今人以举人为一定之名也。进士乃诸科目中之一科,而传中有言举进士者,有言举进士不第者。但云举进士,则第不第未可知之辞,不若今人已登科而后谓之进士也。自本人言之,谓之举进士;自朝廷言之,谓之举人。进士即是举人,不若今人以乡试榜渭之举人,会试榜谓之进士也。

永乐六年六月,翰林院庶吉士沈升上言:“近年各布政司、按察司不体朝廷求贤之盛心,苟图虚举,有稍能行文、大义未通者,皆领乡荐,冒名贡士。及至会试下第,其中文字稍优者,得除教官;其下者亦得升之国监。以致天下士子竞怀侥幸,不务实学。”洪熙元年十一月,四川双流县知县孔友谅上言:“乞将前此下第举人通计其数,设法清理。”是明初才开举人之途,而其弊即已如此。然下第举人犹令人监读书三年,许以省亲,未有使之游荡于人间者。正统十四年,存省京储始放回原籍,其放肆无耻者游说干渴,靡所不为已。见于成化十四年礼部之奏。至于末年,则挟制官府,武断乡曲。于是崇祯中命巡按御史者察所属举人,间有黜革,而风俗之坏已不可复返矣。

进士

进士即举人中之一科,其试于礼部者,人人皆可谓之进士。唐人未第称进士,已及第则称前进士。《雍录》引唐人诗云:“曾题名处添‘前’字。”《通鉴》:“建州进士进京,尝预宣武军宴,识监军之面。既而及第,在长安与同年出游,遏之于途,马上相揖,因之谤议喧然,遂沈废终身。”是未及第而称进士也。试毕放榜,其合格者日赐进士及第,径又广之日赐进士出身,赐同进士出身,然后谓之登科。所以异于同试之人者,在乎赐及第、赐出身,而不在乎进士也。宋政和三年五月乙酉,臣僚言:“陛下罢进士,立三舍之法,今赐承议郎徐禋进士出身,于名实未正,乞改赐同上舍出身。”从之。

科目

唐制,取士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礼,有道举,有童子。而明经之别有五,经有三经,有二经,有学究,一经有《三礼》,有《三传》,有史科。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曰制举。如姚崇下笔成章、张九龄道佯伊吕之类,见于史者凡五十余科,故胃之科目,今代止进士一科,则有科而无目矣。犹沿其名,谓之科目,非也。

王维桢欲于科举之外仿汉唐旧制,更设数科,以收天下之奇士。不知进士偏重之弊,积二三百年,非大破成格,虽有他材,亦无由进用矣。

制科

唐制,天子自诏日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唐志》曰:“所谓制举者。其来远矣。自汉以来,天子常称制诏,道其所欲问而亲策之。唐兴,世崇儒学。虽其时君贤愚好恶不同,而乐善求贤之意未始少怠。故自京师外至州县有司,常选之士以时而举,而天子又自诏四方德行才能文学之士,或高蹈幽隐与其不能自达者,下至军谋将略,翘关拔山,绝艺奇伎,莫不兼取。其为名目,随其人主临时所欲。而列为定科者,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军谋宏远,堪任将率,详明政术,可以理人之类,其名最著。而天子巡狩行幸,封禅太山、梁父,往往会见行在,其所以待之之礼甚优。而宏材伟论,非常之人亦时出于其问,不为无得也。

宋初,承周显德之制,设三科,不限前资,见任职宫、黄衣草泽并许应诏。景德增为六科。熙宁以后,屡罢屡复。宋人谓之大科。

宋徐度《却扫编》曰:“国朝制科初因唐制,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经学优深、可为师法,详明吏理、达于教化,凡三科。应内外职官、前资见任、黄衣草泽人,并许诸州及本司解送,上吏部,对御试策一道,限三千字以上。咸平中,又诏文臣于内外幕职州县官及草泽中,举贤良方正各一人,景德中,又诏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博通坟典、达于教化,才识兼茂、明于体用,武足安边、洞明韬略、运筹决胜,军谋宏远、材任边寄,详明吏理、达于从政等六科。天圣七年复诏,应内外京朝官,不带台省馆阁职事,不曾犯赃罪及私罪情理轻者,井许少卿监以上奏举,或自进状乞应前六科。仍先进所业策论十卷,卷五道。候到下两省看详。如词理优长,堪应制科,具名闻奏。差官考试论六首,合格即御试策一道。又置高蹈丘园、沉沦草泽、茂才异等三科。应草泽及贡举人非工商杂类者,并许本处转运司逐州长吏奏举,或于本贯投状乞应,州县体量有行止别无玷犯者,即纳所业策论十卷,卷五道,看详词理稍优,即上转运司审察乡里名誉,于部内选有文学官再看详实,有文行可称者,即以文卷送礼部,委主判官看详,选词理优长者具名闻奏。馀如贤良方正等六科,熙宁中,悉罢之。而令进士廷试,罢三题而试策一道。建炎间,诏复贤良方正一科,然未有应诏者。

高宗立博学宏辞科,凡十二题:制、浩、诏、表、露布、檄、箴、铭、记、赞、颂、序,内杂出六题,分为三场,每场体制一古一今。南渡以后,得人为盛,多至卿相翰苑者。今之第二场诏、诰、表三题,内科一道,亦是略仿此意。而苟简滥劣,至于全无典故,不知平仄者,亦皆中式,则专重初场之过也。

甲科

社氏《通典》“按令文科第,秀才与明经同为四等,进士与明法同为二等,然秀才之科久废,而明经虽有甲乙丙丁四科,进士有甲乙两科。自武德以来,明经惟有丙丁第,进士惟乙科而已。”《旧唐书·玄宗纪》“开元九年四月甲戌,上亲策试应制举人于含元殿,敕曰:‘近无甲科,朕将存其上第。’”《杨绾传》:“天宝十三载,玄宗御勤政楼,试举人登甲科者三人,绾为之首,超授右拾遗,其登乙科者三十余人。”杜甫《哀苏源明诗》曰:“制可题未乾,乙科已大阐。”然则今之进士而概称甲科,非也。

《隋书·李德林传》“杨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摧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是则北齐之世,即已多无甲科者矣。

甲乙丙科始见《汉书·儒林传》“平帝时,岁课博士弟子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萧望之传》“以射策甲科为郎,”《匡衡传》“数射策不中,至九,乃中丙科。”

十八房

今制,会试用考试官二员,总裁同考试官十八员,分阅《五经八谓之十八房。嘉靖未年,《诗》五房,《易》、《书》各四房,《春秋》、《礼记》各二房,止十七房。万历庚辰、癸未二科,以《易》卷多添一房,减《书》一房,仍止十七房。至丙戌,《书》、《易》卷并多,仍复《书》为四房,始为十八房。至丙辰,又添《易》、《诗》各一房,为二十房。天启乙丑,《易》、《诗》仍各五房,《书》三房,《春秋》、《礼记》各一房,为十五房。崇帧戊辰,复为二十房。辛未《易》、《诗》仍各五房,为十八房。癸未,复为二十房。今人概称为十八房云。

《戒庵漫笔》曰:“余少时学举子业,并无刻本窗稿。有书贾在利考朋友家往来,抄得灯窗下课数十篇,每篇誊写二三十纸。到余家塾,拣其几篇,每篇酬钱或二文,或三文,忆荆川,中会元,其稿亦是无锡门人蔡瀛与

经义论策

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用诗赋,虽曰雕虫小技,而非通知古今之人不能作。今之经义始于宋熙宁中,王安石所立之法,命吕惠卿、王旁等为之。《宋史》:“神宗熙宁四年二月丁已朔,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论策试进士。命中书撰大义式颁行。

元祐八年三月庚子。中书省言:“进士御试答策,多系在外准备之文,工拙不甚相远,难于考较,祖宗旧制,御试进士赋诗论三题,施行已远,前后得人不少。况今朝廷见行文字多系声律对偶,非学问该洽,不能成章。请行祖宗三题旧法,诏来年御试,将诗赋举人复试三题经义。举人且令试策,此后全试三题。”是当时即以经义为在外准备之文矣。陈后山《谈丛》言:“荆公经义行,举子专诵王氏章句,而不解义。荆公悔之,曰:‘本欲变学究为秀才,不谓变秀才为学究也。’”岂知数百年之后,并学究而非其本质乎?此法不变,则人才日至于消耗,学术日至于荒陋,而五帝三王以来之天下,将不知其所终矣。赵鼎言:“安石设虚无之学,败坏人才。”陈公辅亦谓:“安石使学者不治《春秋》,不读《史》、《汉》,而习其所为《三经新义》,皆穿凿破碎无用之空言也。”若今之所谓时文,既非经传,复非子史,辗转相承,皆杜撰无根之语。以是科名所得十人之中,其八九皆为白徒。而一举于乡,即以营求关说为治生之计。于是在州里则无人非势豪,适四方则无地非游客,而欲求天下之安宁,斯民之淳厚,岂非却行而求及前人者哉?

《大祖实录》:“洪武三年八月,京师及各行省开乡试。初场《四书》疑问,本经义及《四书》义各一道。第二场论一道。第三场策一道。中式者,后十日,复以五事试之,曰骑、射、书、算、律,骑观其驰驱便捷,射观其中之多寡,书通于六义,算通于九法,律观其决断。诏文有曰:‘朕特设科举,以起怀才抱德之士,务在经明行修,博通古今,文质得中,名实相称。其中选者,朕将亲策于廷,观其学识,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伏读此制,真所谓求实用之上者矣。至十六年,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第一场《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未能者许各减一道;第二场论一道,诏浩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第三场经史策五道,文辞增而实事废,盖与初诏求贤之法稍有不同,而行之二百余年,非所以善述祖宗之意也。

《四书》疑犹唐人之判语,设为疑事间之,以观其学识也。《四书》义犹今人之判语,不过得之记诵而已。苟学识之可取,则刘赏之对止于一篇已足。盖一代之人才徒以记诵之多,书写之速,而取其长,则七篇不足为难,而有并作《五经》二十三篇,如崇帧七年之颜茂猷者,亦何稗于经术,何施于国用哉。

《实录》言:“洪武十四年六月丙辰,诏于国子诸生中,选才学优等聪明俊伟之士,得三十七人。命之博极群书,讲明道德经济之学,以期大用,称之曰老秀才。累赐罗绮袭衣中靴,礼遇甚厚。”是则圣祖所望于诸生者,固不仅以帖括之文。而惜乎大臣无通经之士,使一代吁俊之典但止于斯,可叹也!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丁卯,仁庙谕大学士杨士奇等曰:“朝廷所重安百姓,而百姓不得蒙福者由牧守匪人,牧守匪人由学校失教,故岁贡中愚不肖十率七八。古事不通,道理不明,此岂可任安民之寄?”当日贡举之行,不过四十年,而其弊已如此,乃护局之臣犹托之祖制,而相持不变乎?

三场

同类推荐
  • 蜀碧

    蜀碧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书目答问

    书目答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航船

    夜航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佛说文殊尸利行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订正太素脉秘诀

    订正太素脉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77次告白:王爷爱吃醋

    77次告白:王爷爱吃醋

    拜好友所赐,洛梓柠穿越异世。只是想安安静静的在这呆着,这什么王爷怎么回事?公主?我不是公主啊?你们在搞什么?【片段:某男:不许叫他包包。某女;为什么?某男:包包(宝宝),我会吃醋。某女:(仰天长啸,拜托,人家的名字叫包包啊,你让我叫他什么?)】
  • 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清代琉球纪录续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就是要你说爱我

    就是要你说爱我

    他洁癖严重,却不介意喝张琪琪喝过的酸奶。张琪琪拒绝,他却更坚定地要按计划一步步把她套牢。有人想追张琪琪,他面不改色的撒谎:“其实她不喜欢男人。”随手给张琪琪两张卡,他说:“你随意花,花完了我让人再打。”张琪琪已成为巨星的前男友想回头,他紧张拥吻她,却只说:“我饿了。”母亲让他相亲,苏可却牵起张琪琪的手,当众表白:“我爱她十年。”这三千多的日夜,我一直爱你,却始终来不及告白,如今重逢,恕我无法放你再离开。
  • 灭世独傲岂天哮

    灭世独傲岂天哮

    这是一个喜庆的一天,这本是皓天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可是忽然天云变色,一个不素之客到来打破了这一切,皓天极力反抗但却依旧无用。对方是一名天神境的绝世高人,而皓天在他眼里不过是只小蚂蚁。最终自己的妻子被那个不速之客带走,那日皓天发誓“不将妻子救出,自己宁万劫不复!!”此日皓天便踏上了复仇之路......
  • 随身空间圆梦

    随身空间圆梦

    求你们别乱带入,什么涉及敏感话题,大家当我在写平行空间行不姜茗为了保住父亲的心血,带着空间先穿修真界,再穿异界,后回到现实,以便帮父亲度过难关,圆自己的心愿
  • 妖尸墓

    妖尸墓

    一个卸岭力士在九死一生的盗墓生涯后的回忆。
  • 弃神者

    弃神者

    究竟是谁策划了惊天阴谋,在众神之战之际将众神屠戮殆尽?究竟是什么让被神所眷恋的神眷一族消失殆尽?又究竟是什么让新一代神的代言人放弃一切,背上弃神的名义?······我是一个令人憎恶的写手,没有之一。比我好的人比比皆是,比我可恶的人却几乎没有。我写下一个故事,一个你们不愿意接受结局的故事,然而你明明先猜到了结局,却不得不屈服在它的淫威之下将它看完。
  • 残梦九天

    残梦九天

    一缕遗世的残魂,一介少赤年的迷途,当一切晓梦初醒,赤血之瞳弑遍诸天,何为仙,何为魔,我只知道斩遍天地,一步步踏上那王者之座!
  • 王的天才妃之一笑倾九城

    王的天才妃之一笑倾九城

    “这是哪?我怎么穿着古装?啊!天啊!我不会穿越了吧!?”她只记得她是在一次任务中死去,可是,她怎么回来这儿?“快到怀里来!”这是谁?当然是那个该死的王爷啦!“Gun(滚)!”苏梦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她要不要那么倒霉?悲惨的穿越,还被这个该死的王爷缠着!!!
  • 仙戒空间传奇

    仙戒空间传奇

    仙戒空间,神秘作用,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仙戒空间的帮助下,一点点成长。从毕业就失业的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商业帝国巨子,不但收获财富,还有美满的爱情和家庭生活,带领全村人民致富。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辉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