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0700000004

第4章 墨家与法家的文艺观

墨子的“非乐”观

〇“非乐”观

〇“民本”思想

〇“功利主义”文艺观

先秦时期与儒道两家文论观念相抗衡的有墨家与法家的文论观念。作为先秦百家争鸣中颇有声势与影响的这两家的文论,也从属于他们的政治与人生主张。墨家从当时一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利益与视角出发,对商周以来的官方文艺以及儒家的文艺思想,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法家则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从极端功利的立场,对文艺的作用进行了评价。这两家在政治主张上虽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是在对待包括文艺在内的精神文化上,却持有非常狭隘与功利主义的思想,有着相通之处。

墨子(约公元前480-前420),名翟,鲁国人,活动于战国初期。墨子早年“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但后来却背离了儒家学说,另创墨家学说,成为与儒家学说相抗衡的“显学”。今存《墨子》五十三篇,是墨子与其弟子后学所作。其中有一些篇章论及文学艺术问题,“非乐”是墨子文艺思想的主要观点。所谓“非乐”,就是墨子从狭隘的功利主义需要出发,对音乐的功能作了否定,进而否弃了音乐与其他文学艺术的功能,受到荀子与庄子等人的猛烈批评。

墨子所生活的年代,“乐”包括了诵诗与歌舞,也可以说是一切文艺种类的综合性概念。所谓“非乐”,也可以说是对一切文艺现象的总的清算与否弃。墨子有专门的《非乐篇》来论述这一问题。他的非乐观表现了一些劳动人民对于统治者制礼作乐、劳民伤财的厌恶情绪。中国从夏商周开始建立了一套礼乐相应的文化教育体制,以缘饰奴隶制的统治。为此,统治者不惜耗费大量财富来制礼作乐,荀子甚至明确提出:“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荀子·富国》)公开地为统治者的制礼作乐而造成的奢侈张目。夏商周统治者的礼乐文化,吸取了许多来自民间的音乐与舞蹈,是远古生民宗教巫术礼仪的延伸,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糅进了统治者神道设教所需要的成分,这二者是互相补充与促进的,它既有陶冶人们性情,实行教化的一面,同时也有许多满足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成分。但在墨子的“非乐”范围中,这些往往是浑然不分的。他用愤慨的口气,对王公贵族的音乐舞蹈作了全面的批判:

今王公大人,唯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唯毋撞击,将必不使老与迟者。老与迟者,耳目不聪明,股肱不毕强,声不和调,明不转朴。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股肱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纴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墨子·非乐》)

墨子在这里从关心民生与重视农业生产的角度指出,王公贵族在奏乐时需要大量的男女劳动力,他们演奏音乐时势必要耽误农事生产,妨碍社会财富的积累,制造这些钟鼓与管弦乐器也要花费很多的钱财,而这些钱财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将必厚措敛乎万民”,加重对百姓的聚敛。

当然,墨子并不否认音乐艺术能够陶冶人之性情,但他认为统治者与人民,首先要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在《佚文篇》中他说:“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这是很简单,但是又很深刻的一个道理。它强调审美与文艺首先应建立在民生与人本的基础上,如果脱离了人生,文艺就毫无益处。然而,墨子并没有从这一比较合理的观点上生发下去,而是囿于小生产者狭隘的功利观点不能自拔,将这一观点引向极端,根本否定文艺的精神价值。在《公孟篇》中,他批评了公孟“国富则为礼乐”的观点,认为国家虽然富了,也不可以为乐,一为乐,国家就乱了,他始终将国家的治理与音乐的兴起对立起来,认为是势不两立的东西。尤其过分的是,他认为“非乐”的根本之处是绝情去欲,“必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墨子·贵义》),这样才能成为圣人。所以,即使是倡导“有人之形,无人之情”的庄子后学们对此也感到过分,指责他的理论违背了人性与历史发展的要求。《庄子·天下篇》载庄子的后学批评墨子的学说:“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也点明了墨子这种极端功利主义的狭隘眼界不可以为圣人之道。

第二节 韩非的文艺观

〇“以法为教”及“以吏为师”

〇否定儒家的教化论

〇专制统治者并不否定歌功颂德

韩非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法家思想家,他依据法家学说,对文艺问题作了专制主义的论述。他的同门李斯推行“以吏为师”的思想,进而鼓动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对于秦朝的速亡,产生了误导的作用。两汉的统治者在秦王朝依据韩非学说建立的专制主义政治失败之后,重新建立了儒家教化与法家专制主义互补的施政纲领,对韩非的理论作了修正。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8),战国末年的韩国贵族,曾经与李斯一起做过荀子的学生。他在韩国一直受到冷落,于是潜心著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法术势三派的学说,创立了作为集大成的法家学说。后来秦王读到他的《说难》等文章,十分赏识他的学说,于是出兵攻打韩国,迫使韩国交出了韩非。但是由于法家都是一些十分自私无情的人物,韩非一到秦国,即受到李斯的嫉妒与谗害,不久被秦始皇下狱,被迫自杀,算是印证了他力倡的法家关于人性自私无情的说法。

韩非的文艺观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之上的。在他看来,人是十分自私的生物,毫无道德良知,也不存在什么教育感化的可能性。荀子虽然认为人性本恶,但并不否定通过教化可以改善,“化性起伪”是荀子立论的基础,韩非则彻底否定了这种可能性。他首先从人的生理本能推断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韩非子·奸劫弑臣》)。人所以趋利避害,是因为人在本质上与动物都是受本能驱动的,“人无毛羽,不衣则不犯寒;上不属天而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欲利之心”(《韩非子·解老》)。儒家也承认人的自私的一面,但他们强调教化的重要性,包括文艺在内的教育手段被视作“化性起伪”的提升人性的途径。但是韩非也许由于经历了家道中衰带来的人情冷暖与世态炎凉,以及在韩国长期受到的压抑与孤愤,对人性灰暗的一面看得太多,对人性提升的可能性从根本上加以否定。

从这一逻辑出发,韩非自然而然地对儒家的“六艺之教”加以否定。首先,他认为百姓的素质是无法施教的,他们就像婴儿一般,对其教育是对牛弹琴,“民智之不可用,犹婴儿之心也”(《韩非子·显学》),用药石给婴儿治病,无论怎样哄,他们总是“啼呼不止”,只有硬性疗治才管用。其二,韩非也反对得民心的说法,他认为民心不存在得失的问题,而是用法治与威势加以臣服的事,“虽拂于民心,立其治”(《韩非子·南面》)。因此,用文艺的形式去施行教育,使民心向善的做法更是迂腐可笑的。早在秦国商鞅统治的时代,就明确地将儒家以诗书礼乐为主的教育斥之为“六虱”,认为这些教育是国家的祸害,“诗、书、礼、乐、善、修、仁、廉、辩、慧,国有十者,上无使守战。国以十者治,敌至必削,不至必贫。国去此十者,敌不敢至,虽至必却”(《商君书·农战》)。商鞅将儒家的诗书礼乐视为大害,甚至提出“燔诗书而明法令”的主张,成为后来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的前导。韩非继承了商鞅的这些学说,提出了“以吏为师”的主张。他在《五蠹篇》中说: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

韩非称学者(儒)、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逃避兵役者)及商工之民为所谓“五蠹”(五种蛀虫),认为真正的理想国家只有三种人,即农耕与战斗之士,再加上管理他们的官员,其他的人都是多余的。明主应该培养这三种人,但是大多数的国君平时培养与重用的却是儒侠之士,“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韩非还首次提出,法治之国应摒弃儒家的先王之教,以官吏为教师,学习法律制度。本来,中国古代自夏商周以来,一直是学在官府,由官方出面教化百姓,西周时期实行的“六艺之教”,也是由官方的教官来对贵族子弟与平民实行教育的。问题在于,韩非的“以吏为师”,其教育内容明显地与儒家所主张的“六艺之教”根本不同,它只是指国家的法令,对于儒家的思想文化则是坚决加以摒弃的。韩非认为人君如果提倡文艺,人们就会去追求虚荣,而种田打仗的人就会少了,国家就会变得贫穷。对于文艺的教化作用,韩非不但认为是不存在的,而且认为人君一旦喜欢上了文艺,就有可能招致祸乱。他在《十过篇》中列举了十条国君的过失,其中就有两条与文艺有关,第四过是“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第六过是“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第四过的例子是晋平公喜欢“清角”之乐,导致阴阳失和,招致晋国大旱,赤地千里,平公也得了瘫痪之病。韩非认为君主虽不摒弃声色之好,但是应当限制在法令的范围之内,“其于观乐玩好也,必令之有所出”(《韩非子·八奸》)。韩非就是这样从他的法家专制主义的角度,对文艺问题做出了独特的说明。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秦始皇一类的封建专制统治者。

从另一方面来说,秦王朝对待文艺也并非不重视,而是始终服从其狭隘的统治需要,丝毫不允许文艺有其独立性。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为了炫耀自己的武功与统一功绩,不仅仿建六国宫室于咸阳,而且大行封禅,四处巡狩,所到之处,留下了许多歌功颂德的刻石之文。《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宰相王绾、李斯等人在秦始皇东巡琅玡时合议道:“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昭明宗庙,体道行德,尊号大成。群臣相与诵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为表经。”这一段记载告诉人们,秦王朝虽然反对儒家的诗书教育,但是对于用刻石等形式来颂扬自己的功德却是相当重视的。秦始皇在位之时,数度巡狩、封禅,共留下八篇刻石文章以颂扬功德,这些文章至今尚留下六篇,刻石则只留下半枚。这些刻石均为李斯所作,内容清一色是颂扬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六国割据局面的功绩,情感真诚,文风峻洁,没有矫情之处,如《峄山刻石文》中说:

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讨伐乱逆,威动四极,武义直方。戎臣奉诏,经时不久,灭六暴强。廿有六年,上荐高庙,孝道显明。既献秦成,乃降溥惠,亲巡远方。登于峄山,群臣从者,咸思悠长。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秦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群臣诵略,刻此乐石,以著经纪。

文中歌颂秦始皇统一天下,结束战国以来天下纷乱的局面,是有利于百姓黎民之举。秦朝刻石颂扬功德,这种传统与西周统治者用雅正之音风化天下的做法有相似之处。故刘勰《文心雕龙·颂赞》中指出:“夫化偃一国谓之风,风正四方谓之雅,容告神明谓之颂。风雅序人,事兼变正;颂主告神,义必纯美……至于秦政刻文,爰颂其德。汉之惠、景,亦有述容,沿世并作,相继于时矣。”《文心雕龙·铭箴》中亦说:“至于始皇勒岳,政暴而文泽。”刘勰认为秦朝刻石用以歌功颂德,与周朝的风雅之道有相通之处。这种由统治者出面歌功颂德,风化天下的方式,可以说是秦朝政教举措之一。它也说明法家与封建专制统治者并不完全否定文艺的教化作用,只是更为急功近利罢了。

“关键概念”

节用 非攻 燔诗书而明法令 以吏为师

“思考题”

1.墨家的文学观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态?

2.法家的文学观是从什么角度推导出来的?

“参考书目”

(清)孙诒让,新编诸子集成·墨子间诂,北京:中华书局,2001

(清)王先慎,新编诸子集成·韩非子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98

同类推荐
  • 会计基础(第二版)

    会计基础(第二版)

    权责发生制是在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前提的基础上产生的。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经常会遇到货币收支与经济业务的发生不在同一会计期间的情况。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 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国学经典导读(上册)(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

    方水清等主编的《国学经典导读》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经典的综合导读作品,分上、中、下三册,上册收录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礼记》、《孝经》、《三十六记》等著作,对每部作品都按“原文”、“译文”、“师说”、“知识卡片”、“故事链接”或“经典案例”五部分进行详细解释,以便为读者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经典,提供必要的阅读门径与学习指南。
  • 演绎综合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演绎综合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励志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励志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典籍中的典故也是数不胜数。本书编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来,精选出数千则典故,并对每则典故的出处、故事、含义、用法进行了详解。为了方便读者查阅,根据含义的异同对这些典故进行了分类,使读者用起来方便快捷、得心应手。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中国古代寓言(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本书所收我国古代寓言,按照思想内容,可以概括成三类。第一类是以生动活泼的比喻讲出深刻的哲理;第二类是具有“劝善惩恶”性质的;第三类是具有讽刺性的。
热门推荐
  • 静等花开:总裁的妻子

    静等花开:总裁的妻子

    从小就不合群的张静姝,习性与常人稍有异同。因为自己家族的责任,邱敏行自小就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因为两大家族的指腹为婚,张静姝与邱敏行在没有任何感情基础的情况下结为夫妇。本以为生活会平淡如水,但是邱敏行年少时的恋人莫慧娟的到来,北城大亨白鹿对张静姝的觊觎,自家妹妹邱敏珠对两人感情世界的指手画脚,这个被自家妻子温文细雨包裹的冰山男人,这个从未想过改变的秀气女子,逐渐敞开心扉,相濡以沫。新作品《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孟长卿,你既然要去告我,至少也要让我把罪名坐实了再去。”世界都开始变得撕心裂肺。时间仿佛一下子回到一年前。
  • 主之领域

    主之领域

    有梦想,就要去实现它!不忘初心,勇敢前行,我就是@p。为了成就传说之名,我那怕轮回到永远一样不会放弃!
  • 宠妻有瘾:首席不好惹

    宠妻有瘾:首席不好惹

    无良父亲欠下巨款,推她抵债!拍卖会所,她站在台上被待价而沽。屈辱,恐惧让她忍不住向债主大人苦苦哀求。“三个亿,不想陪他们,你打算怎样陪我呢?”他含笑问她的样子,比恶魔还要恐怖……
  • 江河湖

    江河湖

    新中国成立之前,爱国民主人士甄超然及其儿子、女婿——两位留美水利专家甄垠年和沈福天,都选择留下为祖国效力。随着新中国水利建设轰轰烈烈地展开,他们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命运沉浮……《江河湖》是著名作家刘继明潜心五年创作而成的长篇小说,计五十万字,视野广阔、气势宏大,全景式书写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刻画了甄超然、甄垠年、沈福天和沈如月等几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堪称一部当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 男神你别跑

    男神你别跑

    前世。今生。缘起缘灭。“上课又睡着了。。。。这是这个月第几次了啊!”“想安心的当你的天帝之女,哼,总的付出什么代价不是么?”“你就是妖尊?哼,也不怎么样嘛”紫衣女子舔了舔手中的稀世珍品,不以为然道。“我喜欢你的长胡子,剪下来给我当武器好不好?”“难道天帝之女都如你这般有偷看男子洗澡的癖好?”男子好整以暇地擦着未干的发,好看的眉皱着。“我不会杀你的,但你会付出代价。”是爱?是恨?是执念?且看顽女入驻仙宫,我与你共同期待
  • 穿越之剑人

    穿越之剑人

    重生前,他没钱,没权,没有女朋友,没有......是一个典型的宅男重生后,他有了条件,有了机遇,在魔法与斗气的大陆上,开始了修真。从此以后,钱会有的,权力会有的,美女也会有的,一切的一切都会有的。极品神宠,极品武器,各种天材地宝,都会陆续到来。
  • 我爱的男孩,祝你一生安好

    我爱的男孩,祝你一生安好

    很多年后,我回想起,曾经,我爱过一个男孩,那时,恰好他也喜欢我。现在,他从男孩变成男人,退去了年少时的青涩,淡忘了之前的所有,也忘了我们的那场“恋爱”,他有了自己的事业,圆了最初的梦想。现在的我,有了小事业,却一直没忘记那场恋爱。长大之后的我,不求今生今世,和他在一起,只求,我爱的男孩一生安好,哪怕最后站在他身边的那个人不是我,我也不后悔。。
  • 六道轮回之邪神

    六道轮回之邪神

    凡事有因果,正能压世,邪亦可、、、、、;一花一叶一孤舟,荡破九霄为逍遥;潜入轮回修功法,屠戮苍天只为心中一抹正义。我就是钟笑,以邪入世...........
  • 神话之乱世王朝

    神话之乱世王朝

    《神话》三部曲之一,乱世王朝,一个落魄的少爷,只为追寻自己当初的承诺,几经波折,却发现自己深处的世界早已改变,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时代!他该如何去选择?
  • 星际战歌

    星际战歌

    林峰一个孤儿,他有着自己的理想与梦想,可当有一天一个神秘的男人对他说:我来让你当一次英雄!他的人生就进入了另一个轨迹。英雄没那么好当,林峰的人生仿佛一直被人操纵着,直到有一天他站在了宇宙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