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55300000002

第2章 黄河边的西部旋律(1)

西部,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在那里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出璀璨的文明之花,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

对于中华民族,最美的诗在西部,最美的旋律在西部,最炽热的感情在西部。

那里,有辽阔的天空、雄奇的山川、浩瀚的大漠,有热情豪爽、勇敢质朴的人民。那里,有对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情感,有西部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切期盼,有贫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

西部,需要用爱心谱写着无数平凡而又伟大的动人乐章,需要用奉献诠释着中华民族崇高而又朴实的价值理念,需要用行动感染和鼓舞着越来越多的人共同参与建设……

西部的激情需要再次点燃,西部的旋律需要再次奏响,西部的发展更需要支点。

西部激情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

亘古洪荒,悠悠岁月,多彩闪烁。中国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千差万别。东部,富可敌国;中部,文明悠久;而西部,则古老神秘。

没有到过中国西部的人,或许会问:中国的西部是怎样的?

也许,文人墨客们会充满了诗意般的想象和浪漫。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西部是美丽的。

也许,有人会回答,中国的西部是苍凉的。

中国的西部究竟在哪里?

它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北魏民歌里?

它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唐诗里?

它在“金戈铁马,刻碑燕然”先人征战的场景中?

它在敦煌千佛洞的飞天壁画中?

……

西部,有最美的诗;西部,有最美的旋律。

历史上的西部,曾经地肥水美,草木茂盛,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然而,除了自然因素之外,由于我们的先人过度开发,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土地沙化,地力下降,灾害增多,渐渐地沦为生态性贫困,丧失了经济中心的地位。

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在那里辛勤耕耘,用汗水浇灌出璀璨的文明之花,留下了一个又一个自强不息的感人故事。

在当代,提起西部,贫瘠与荒凉是绕不过的字眼。更何况,贫困,一直是纠缠人类的一个梦魇。

新中国诞生后,西部曾吸引着无数有志青年。他们满怀报效祖国的宏伟理想,响应祖国的召唤,离开繁华都市,义无反顾地投身广袤的西部天地。

……

他们是奉献于祖国西部的优秀儿女,他们所叙写的民族精神长歌,时至今日,仍激越于神州大地,重现于大西北,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召着亿万人民!

在中国的西部,满眼是壮阔的风景:

雄伟的喜马拉雅。

壮丽的青藏高原。

连绵的瀚海大漠。

万仞壁立的帕米尔高峰。

蓝松白雪的天山。

滔天浊浪的黄河。

广袤的内蒙草原。

……

西部是大原野,西部是大手笔,它以原始、古拙、粗野、荒凉,它以丰盈、慷慨、生生不息、多姿多彩,会成为作家永不厌倦的精神领地。

行走在西部,那孤独、寂寞、忧郁、自惭、别绪离愁、壮志豪情,都会化入到长风野火。

西部的每一幅画面,都充溢着纯真的野性,充溢着男子汉气概的强悍情调:粗犷、放达、辽阔、苍凉、恐怖、战栗。

如果是诗人浪迹四野八荒,所到之处,那壮阔的景致,都会被他注入生命的色彩和馨香:处处洋溢着苍凉悲壮的歌韵!澎湃着磅礴激越的诗情!

然而,现实是最残酷无情的。

一个封闭太久的国家,一个从来认定自己是中央大国的民族,要让它打开国门,走向世界,是需要经过无数灾难和耻辱才能领悟到的。这既是一种痛苦的选择,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这种选择,归根结底,乃是一种历史的命运。

中国就是中国,有着太特殊的国情。

据日本朝日新闻社的“知惠库今日世界”手册1991年版数字,以可耕地与领土面积之比为指标,亚洲国家中第二大国印度为57%,小国日本也达13%,第一大国的中国却只有11%。

中国约有耕地18亿亩,以当下的13亿人分摊,人均为1.38亩。以每亩800斤计,人均产粮不过1104斤,在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略多于孟加拉国和日本,居倒数第三。

中国人的生存空间不大。全国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5人左右,沿海省市中北京为600人,上海高达2200人,江苏为635人,浙江为418人,广东为330人。相比之下,西北一隅就宽松多了,新疆9人,青海5.8人,西藏1.8人,宁夏68人,甘肃55人。

沿海几乎是人满为患,连中央电视台也在代为这些城市发出“别挤啦,别挤啦”的呼声。

但有人认为,西部人,特别是西北人,享有更开阔的大地,更广阔的天空,更新鲜的空气,更宽敞的空间。

何不调整一下人口密度?何不将东部人口西移一部分呢?

在20世纪的80年代前半叶,研究部门还能严肃地考虑过这种可能性。

其实,与东部相比,西部的人与生存空间的关系,假定其他条件均不变,会更糟糕。因为东部人口出生率和增长率已大大降低并得到严格控制。

1971年,联合国于东非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国际沙漠化会议规定,干旱区人口的临界指标为每平方公里7人,半干旱区为20人。我国西北5省区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除内蒙古外,其人口密度都已接近或超过这种临界值。

比起全国人口平均密度125人,这儿当然是低多了,比起北京人口密度600人和上海人口密度2200人,这更是低得出奇。但是不要忘记,当喝水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人们赖以活命的粮食又能种在什么地方?没有水能种出什么东西来?!

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尚有数亿万计人挣扎在贫困线上。这个庞大的群体,东部有,中西部则更多。

岁月沧桑。西部,虽然不再神秘,却依然贫穷落后。

1990年,国际发展委员会确定了消除全球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在1990年至2015年间全球贫困人口要减少一半。

经过10多年的努力,全球在消除贫困方面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发展中国家中,仍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群存在: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消除贫困的使命,任重而道远。

1978年,中国贫困人口为2.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30.7%。其中,1/3以上处于极端贫困状态。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一个概念。“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为了规划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蓝图,邓小平设想了著名的现代化发展“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实现温饱;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小康;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贫困人口由1978年2.5亿人减少到了1985年的1.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下降到14.8%。

为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自1986年起,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经过八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14.8%下降到8.7%。

1994年3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公布实施。

在1997年至1999年这3年中,中国每年有80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到2000年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

无疑,经过二十多年不懈的艰苦奋斗,中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

到2000年,我们已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全国人民的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GDP达到848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随后,即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第三步。

然而,此时的中国贫富不均状况非常突出。它不仅体现在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上,而且还体现在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别上,特别是西部与东部经济差距的拉大。

还有,贫困的原因是复杂的,甚至是反复的。截至2009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近4000万,农村低保对象有4700多万,城市低保对象为2300多万。还有6000多万失地农民,在紧叩就业的门路,在寻找明天的安宁;还有1.5亿流动就业的农民工……

贫穷,并未远去。尤其是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当人们用双脚丈量中国的每一寸土地时会发现:

上海黄浦江有着璀璨迷人的夜景,但贵州的很多农村仍没有路灯“点亮”黑夜;

青岛胶州湾拥有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但怒江两岸还有孩子要通过溜索往返上学;

江苏华西村拥有整齐明亮的别墅洋房,但“三西”地区仍随处可见低矮的土坯房;

……

这就是中国,地球上发达与不发达的反差极大的两极图景,在这片土地上同时演绎。

对比发现差距,对比产生共鸣。

贫瘠、荒凉,或许是大多数国人对西部的第一印象。

中国西部究竟包括哪些地方?

中国的西部,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西部地区12个省区市,国土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4%;总人口约3.56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8.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5%。

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有着怎样的意义?

全面小康究竟预示着什么?

中国东西部究竟存在哪些差距?

如何推进全国的小康社会建设?

21世纪初的中国西部状况究竟如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各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差异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国家对此十分重视。

1988年,早在改革开放走过十年历程的关键时期,邓小平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即:

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

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又要求沿海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基本实现了“第一个大局”。然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却逐步拉大。当时,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和山东5省市,人口与西部地区大体相当,GDP却已是西部的2.5倍以上。

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分析,广东作为东部地区12个省市之一,小康建设进程一直走在全国前列,1999年小康实现程度已经在96%以上。至2000年,广东的GDP总额已达9506亿元,人均GDP为12720元,折合为1542美元,人均GDP超出当年全国平均水平近两倍,也大大超出了人均800美元至1000美元的小康标准。2001年,广东省GDP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556亿元,人均GDP为13162元,折合为1646美元,相当于世界中下等收入水平的中段,高起点地同全国其他地区一起跨入了小康社会。

以省为衡量的标准,广东的现代化进程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在全国GDP总量排在前四位的4个省中,广东的现代化综合指数为70%、浙江为69%、江苏为67.5%、山东为60.1%。

然而,到20世纪末,西部的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7.1%,人均GDP仅相当于东部沿海地区的30%左右,农村贫困人口超过5700万。1997年全国人均GDP为6392元,西部人均GDP仅为4009元,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2.7%。

此外,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80%在西部,每年新增荒漠化面积的90%以上也在西部。

……

没有西部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没有西部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繁荣稳定;

没有西部的科学发展,就没有全国的科学发展。

缺少西部的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怎能实现?

走进西部,我们就犹如走进了一个幽深的历史隧道,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天上人间,应有尽有。

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华夏祖先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长江上游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黄河中游发现的“蓝田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这两处古人类都比距今约五十万年的“北京人”更古老。

西部,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秦皇汉武以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会融合,从而有了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佛院深寺的暮鼓晨钟。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西夏王陵、楼兰古国、布达拉宫、三星堆、大足石刻等历史文化遗产,均为当今世界所瞩目,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象征。

西部,是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仍保留了一些久远时代的艺术品种,成为珍贵的“活化石”,如纳西古乐、戏曲、剪纸、刺绣、岩画等民间艺术和宗教艺术。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犹如一个巨大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宝库。

……

逶迤与多变,是西部智慧的外化;深沉与神秘,是西部个性的蕴藏。盛衰与枯荣,苦难与担当,是西部生活的全部内容;高尚与卑劣,英雄与平庸,是西部喷吐的东方思想。

同类推荐
  • 胡适散文

    胡适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生命的真理是——单纯。 生命原本是单纯的,应该是单纯的。作为自然之子,生命的需要原是简单的,无非是与自然和谐相处,健康,安全,以及爱情、亲情等自然情感的满足。复杂,是对生命的真理的背离。人间的各种争斗,人生的诸多烦恼,都因这个背离而起。
  •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

    《风中的纸屑》是作家周国平的第二本随笔集。本书记录的随感均来自作者平时念头闪现时而随手写在便笺上的文字。恰如幸运之手接住风中的纸屑,自然随意。作者用浅白的文字道出自己对人生与命运、幸福与困难、爱与孤独、信仰和宗教、带人和处世等各个方面的点滴感悟。这些一闪念的随感记录更忠实地反映了作者未加修饰、最原生态的哲学思想,给人以深刻启迪!
  • 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遥望一片星空:品味西方文学经典

    本书选择了20部西方文学名著,以时间为脉络,与读者分享故事情节,同时抓住每部作品的精髓,评述巨孹们所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要揭示的内涵,揭示了隐藏在作者背后的秘闻趣事。
  •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间情怀:郑振铎作品精选

    本书是感悟文学大师经典,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本套图书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热门推荐
  • 金色闪光

    金色闪光

    没事瞎写,写多了想让更多的人分享。愿意看的朋友谢谢你们,本人教师,没办法日更,请谅解。
  • 毛泽东诗词赏析

    毛泽东诗词赏析

    在饱受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顽强的中国人民经过上百年的斗争,终于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而毛泽东诗词正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压迫、争取自由平等的战斗号角,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愤图强、走向世界前列的战歌。他的诗词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本《毛泽东诗词赏析》。本书收录了毛泽东所创作的62首诗词以及近30幅诗词手书,这些诗词或手书大多数是经毛泽东生前同意并正式公开发表的,少数作品虽然在他生前没有发表,但是在其逝世后由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部门正式公开发表,这就使本书收入的诗词和手书不仅十分可靠,而且具有权威性。
  • 冰冷皇上:独宠杀手邪妃

    冰冷皇上:独宠杀手邪妃

    前世金牌杀手,竟穿越成皇后,但皇上并不喜欢皇后。不喜欢就不喜欢,我还不稀罕呢!--逗比皇后vs腹黑皇上新书欢迎入坑?
  • 异界之天魅女帝

    异界之天魅女帝

    21世纪男女平等,谁说女子不如男。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武则天”珺临天下。女人靠男人可以成为富太太、皇后=======吃货麻雀;女人靠自己可以成为女强人、女帝=======圣兽凤凰。且看21世纪、孤儿院长大的女强人“珺天魅”穿越到梦幻大陆,统一梦幻大陆,书写历史,成为“天魅女帝”。珺天魅:“姐不喜欢帅哥,姐喜欢的是美女。”珺天魅:“姐要泡尽梦幻大陆所有美女,让那所谓的美女配英雄成为空谈。”支持君的就加入“圣道魔君”的书友群,《圣魔殿》207572991,陪伴君一起成长吧。
  • 默示录学院

    默示录学院

    食堂着火又不关我事,那是电线想要自焚。什么?!要我退学?!!!不用这样吧。切!退就退,本小姐才不稀罕。默示录学院对能力研究???我去好了!!!
  • 圣骑士帕拉丁

    圣骑士帕拉丁

    一个励志要成为一名伟大的剑士或者骑士的少年的故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利嘴皇后和亲

    利嘴皇后和亲

    她,说遍天下无敌手的金牌律师,穿越到一个即将被送到敌国去和亲的皇后!好,既然要她去和亲,总得让皇帝给点酬劳。于是乎,威胁皇帝,既要给她权,也要给她钱。但为什么突然不要她和亲了呢。那好吧,她就只好包袱一款,银子一捞,儿子一牵,江湖我来也!
  • 听影师

    听影师

    上古本有十个太阳,彼时世界一片光明,万物活在光明之下,万物有灵,皆为神圣,持有神圣之力,称为圣持。但一个名为李毅的猥琐男把太阳射掉九个之后,黑暗降临人间,阴影横行。自此,世间多了一股持有黑暗之力的生灵,他们的影子有无穷的力量,称为影持,影子力量持有者。圣持和影持争斗不休,整个修行界秩序混乱。为了守护光明,圣持之中出现了不可战胜的强者,名为听影师。听影师的出现,让影持联盟一度退败,最终退到不可知之地,隐藏在世间,等待影持中终极战士的出现,带领影持重回人间。这样一个战乱的时代,你是要成为圣持,守护光明?还是堕入黑暗,掌握影子之力,横行世间?这是最好的时代,一个强者的时代。
  • 消失的身份

    消失的身份

    本小说生动地再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国共既合作又斗争、谍战工作中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真实生活氛围和全民同仇敌忾、浴血抗日的社会历史场景。小说内容并不只是在于对历史事实的复原,而是对真庄铭(庄书先)、假庄平及其妻子尚惠、军统西安站长韩春,其弟中共情报人员韩冬等人复杂而神秘的人生命运的生动展示,对人的心灵、品质、人性幽深的揭示和思考,忠诚与背叛、黑暗与光明、自私与磊落、高贵与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