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歌谣,在指尖悄然传唱;夜行的思想,在智慧的丛林飞翔。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之子,他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孩子。恶劣的生态,贫苦的煎熬,让他备尝童年的艰辛与苦难。
然而,大山深处,偏僻乡野,昨夜星辰昨夜风,贫苦岁月咀嚼中。凄苦的日子,沧桑的印痕,没有挡住生命弧光的闪烁。
焦渴的土地,龟裂的伤口,寒冬岁月中的小鸟,隐忍着疼痛,裹紧双翅,始终期待春的来到,飞翔出生命的高度。
渴望,需要等待;理想,更需要追索。摆脱贫困,是他人生的梦想;虔诚为民,是他人生的守望。
几度春风几度秋。他童年人生的梦想,终于奏响了为国为民的动人乐章!
童年憧憬
饿!
饿!饿!
饿!饿!饿!
特别饿!
……
瘦削的孩子,一路风尘,疲惫不堪,而面对朔风凛冽,黄沙漫天,刚进村口,他就会远远地看见她,一个慈祥的身影。她向他急切地走来,他的心头顿时就会舒展:“妈妈!”
妈妈,裹着白色头巾,面容憔悴,却笑脸盈盈。一见到他们,就关切地问:“孩子,饿不饿?”
“饿,特别饿!”
“孩子,饿坏了,别怕,我给你找吃的。”
……
这样的一幅画面,相信对于宁夏南部生活过的老百姓来说,是他们童年时代对于这片黄土地的思想定格的记忆。
西海固,一个惊世骇俗的名字,一个令人心悸的地名。
西,即西吉;海,即海原;固,即固原。加上隆德、泾源、彭阳、同心,七地构成了西海固。
这里长年干旱,且多发各种自然灾害。
在这里,举目就是大片的荒漠,茫茫然没有边际;
在这里,曾经四年连续大旱,人人希望搬迁,在这里“洗澡就是犯罪”;
在这里,很多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因为没有钱念书,不得不中途辍学;
在这里,供养一个大学生就会压垮一个家庭,就让一位执着的父亲不堪重负;
……
在这里,不知还有多少辛酸的故事。
而他的家乡恰恰就是西海固。
天地俱寂,念诵经文的声音从不同的方向响起,穆斯林对世俗生活淡泊疏离,对信仰和精神生活坚执持守,本该让清真寺展示华美的气质。
然而,浑浊的世道,残暴的社会动荡,频发的自然灾难,并未放过这贫困偏僻的不毛之地。
摇摇儿摇,
摆摆儿摆,
地下的蚂蚁出洞来。
推倒窑窑儿把房盖,
光吃粮食你别吃菜。
翻穿皮袄毛在外,
你看古怪不古怪。
……
这段被当地人称为《古怪歌》的民谣,1920年秋天,在海原一带就开始流传。
农历十一月初七傍晚,一场释放能量是唐山地震11倍的大地震,以菜园村为中心发生了。
那一刹那:
北京“电灯摇动,令人头晕目眩”;
上海“时钟停摆,悬灯摇晃”;
广州“掉灰泥片”;
汕头“客轮动荡”;
……
有震感范围超过了大半个中国。
这就是震中烈度12度、震级为8.5级的海原大地震,史称“环球大震”。
如今,在海原县境内,仍能清楚地看到当时被地震扭曲的山形,被错开的山体。200多公里的地震变形带上,山脊、田埂、水系、山前洪积扇等地貌的错断,形成了一系列地堑式的地面惨状:
下陷。
地裂缝。
鼓包。
地震陡坎。
成串的崩塌。
滑坡。
……
“山的搬家”,形成了西吉县美丽的震湖,形成了固原石碑湾波浪起伏般的滑坡群地貌,当时繁华的干盐池城也变成了荒堡。
还有民国18年(1929),西海固地区“连旱三载,颗粒未收”。“哀鸿遍野,希望全无,树皮草根剥食殆尽,油渣鼠雀罗掘俱尽”;“饥寒交迫,饿殍盈野,尸骸暴露”……
更有军阀混战,迫使更多百姓流离失所,逃走他乡。
当这一切结束时,贫穷依然盘踞在这一方土地上。
原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告诉笔者,他从小生长的西海固地区,他就是这样一种自然命运的亲历者。他的家乡在宁夏同心县。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回族自治政权的诞生地。童年时的王正伟,兄妹7人,家境贫寒。在他的记忆里:西海固百姓的第一疾苦就是吃水难!乡亲们常常要牵着毛驴,翻山越岭几十公里,去拉水,即使水浑浊如泥浆,可乡亲们依然需要排长队等待。
在西海固,有一位叫王银山的老人。
40年前,王银山逃荒来到了同心县马高庄乡套子滩,在一户窑洞旁选了一块土山崖,挖了一个洞居住了下来。
两年前,这个洞经过不断开凿和修整,也已成了一个与当地其他户相当的窑洞人家。已经84岁的王银山,在这座窑洞里先后有了两个儿子和四个孙子。
因为缺水,王银山一家很少洗澡。而难得的洗一次澡,也只是限量用一个吊罐子在窑洞里冲着洗。
而后,把洗过澡的水接在一个大盆里,再去洗衣服等。
王银山老人说,家里房门一般不上锁的,但他家水窖则要上锁的。
饥寒交迫,自然是无奈的选择。家是不像样的,在黄土山坡上,劈出一个深坑就是窑洞,走进洞里,前面是土炕,中间是锅台,旁边就是牲口的窝;一日三餐,很难能吃饱肚皮。有的乡亲们一天两顿,甚至还时常有揭不开锅的日子。
还是说那位王银山老人一家,至今仍然贫困如洗。走进王银山的家,环顾四周,你会看到,他家最值钱的,就是窑洞外面一头活了十几年的骡子。窑洞内,土炕上只有一套被褥,一个用于盛水的缸,还有几件旧农具、碗筷等。男人和女人的旧衣服多为捐送而得。
粗略估算,他家所有的东西,即使加在一起,也不足两百元。
王银山的大儿子王福贵说,他们家距离县城的直线距离仅100多公里。但是,因为路不通,如果想要去,需要翻山越岭几天多才能到达。老人家从出生到现在从未出过山,更未到过县城,自然也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生病无法医治。因为贫困,许多乡亲们是:“大病拖,小病挨,快死也不敢往医院抬。”有的乡亲年纪轻轻的,就那么撒手人寰了。
……
大爱济民生
熬过严冬的人,最知道太阳的温暖;
受过百姓恩惠的人,最懂得体贴百姓。
这是一个特殊的场景:
2008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前夕。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播出了一期特别节目:《宁夏正当年》。
宁夏海原县马志英无私帮助失学女孩的故事,感动了现场嘉宾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马志英是一位普通的回族妇女。多少年来,她一直帮助失学女孩杨静,直至她完成了大学学业。如今,杨静已成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节目现场,杨静深情地送给马志英一张小小的贺卡,上面写着:母爱,是人世间最神圣的感情!
此时此刻,通过镜头,观众们看到台上很多宁夏政府领导的眼里都盈满了泪水。
其中,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时任主席王正伟。
面对观众,王正伟含泪说:“孩子上不了学,作为政府就是最大的责任。对民生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从小有过艰难求学经历、几近辍学的他,深知“民生”二字在政府肩头的重量,在众多老百姓心中的分量。
2007年5月,王正伟出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代主席。
上任伊始,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就推出了十项民生计划:30件实事,并由他亲自挂帅实施。
这个民生计划带有浓重的“草根色彩”。涵盖众多内容:
人饮解困。
教育均衡。
卫生惠民。
促进就业。
城乡安居。
支农惠农。
生命安全。
扶弱助困。
提高保障。
文体下乡。
……
言必行,行必果。这30件实事都被“承包”到自治区各个主管的副主席身上,相关厅局负责人具体落实,件件有责任单位,事事有具体负责人,制定监督奖惩和责任追究机制。
同时,每年民生计划出台,政府在《宁夏日报》等媒体上公布,通过媒体公开向老百姓作出承诺;每年结束时,同样在《宁夏日报》等媒体上公布这30件实事的执行与落实情况。这样的承诺与落实赢得了老百姓的心。
2009年1月14日,银川。
宁夏第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在这里隆重召开。
正当会场内外热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这届宁夏政府将民生情怀和发展气魄,也一同捧给了宁夏各族人民。
在这次会议上,大会首次提交了一份特殊审议事项:宁夏2008年民生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民生计划草案。
这是宁夏历史上的第一份民生报告。
在王正伟看来,宁夏发展相对落后,欠账多,困难群众多,需要办的急事、难事多。不少民生问题不可能一年解决,只能分年度做,有计划地去做。
而让民生计划进入“法治程序”,正好保障了它的长期性。
将民生报告提交人代会审议,这是石破天惊的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包括全国有人大常委会以来,除了一直有“一府两院”的报告以外,就是一个计划报告和财政报告。把它作为一个报告,作为法定形式,这在宁夏是第一次,在全国是首创。
这份8000多字的民生报告,可以读出宁夏政府对百姓的一份真情。
从此,宁夏的“两会”,比其他省区多了一项议程,就是审议“民生报告”。
要知道,把民生计划引入“法治程序”,这届宁夏政府领导层在自加压力,是自念“紧箍咒”。王正伟自己必须下决心,下狠心,逼自己做下去。他有一个观点,就是少盖几座楼,少修几条路,也要先把最贫困群众的事情办好。
这一举措,无论在人代会的内容上,还是在程序上,都首开全国先河,也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民为先”。
全国人大、国务院领导认为,这一“民生报告”,是宁夏政府的创新之举。
苍天在上,民生最重。这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也凸显出他对宁夏这片土地的深情,对人民的深情大爱。
人们不难看出,从“民生计划”到“民生报告”,虽然仅仅两字之变,却引出了质的变化。经过人大代表的审议,通过制度把人民改善民生的愿望上升为人民群众共同的意志,使原来的民生工程不仅仅成为民心工程,也要成为法制工程,这就是把民生报告提交两会审议讨论的深刻意义所在。
对于化解民生难题,宁夏区委和政府班子的领导们有过常人难以想象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宁夏的民生之船,曾遭遇过一连串金融风暴的袭击。
2004年4月,“德隆风波”在全国爆发,并迅速波及宁夏,伊斯兰信托公司、银川商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卷入其中,近30亿元的风险资金,严重威胁着自治区金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德隆风波”,对于宁夏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受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委托,王正伟与“金融风险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一起积极稳妥地处理“德隆风波”,颇有成效地化解了这场危机。
宁夏处置“德隆事件”,因措施有力、效果好,受到了国务院和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认为宁夏处置德隆问题在全国是最积极、效果最好的。
成功化解“德隆风波”,让很多人看到了宁夏政府班子在应对突发事件和驾驭复杂问题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保证了宁夏民生的稳定。王正伟主席和他的同事们先后处置了一系列的重大金融事件有:
伊斯兰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金融风险;
宁夏商联实业有限公司非法集资;
金鹰国际集团合同诈骗;
西北证券有限公司金融风险;
银广夏重组。
……
民生,发展。发展,民生。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施政词典里,这四个字总有透过纸背的千钧之力。在宁夏政府大院中立着一块石碑,今天,它仍然在勉励着自治区政府的每一位公务员以民生与发展来科学施政。石碑上书王正伟主席的《民生赋》,赋中说:“民生者,执政之天地,发展之源泉。”
道出了发展之旨、施政之要。
因“民生”而始,循“发展”之道,再以“民生”作结。
“西海固,都说你是天下最穷的地方,住的是窑洞,睡的是土炕。在我的心里,你是我依恋的亲娘,那暖融融的胸膛,那湿漉漉的目光。
“西海固,都说你是天下最穷的地方,喝的是窖水,吃的是馍馍。在我的眼里,你是我眷恋的家乡,那热乎乎的洋芋,那香喷喷的面汤。
“西海固,都说你是天下最穷的地方,走的是黄土路,穿的是旧衣裳。在我的梦里,你是寂静飘香的天堂,那蓝莹莹的天空,那金灿灿的麦浪……”
这是《山村的守望》中的独白,它触痛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宁夏有一个好传统,每一位党政领导每年到西海固地区调研是他们必需的功课。
为什么?因为西海固对于宁夏的每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片充满责任的土地,既是民族团结的课题,又是民生的话题。
有一年,自治区政府的一名主管领导下乡,看到山里的老百姓出行非常艰难,有的坐着手扶拖拉机,有的还骑着三轮车,上面绑一些椽子。
一个小车竟然坐几十个人,要是一不小心翻车怎么办?
要是翻车了,那不就造成很大的安全事故了吗?老百姓的心里咋想?我们的政府有没有责任?
思前想后,宁夏政府班子将这一情况与相关方面做了通报,并针对这样的问题,要求自治区相关部门把它列到一个民生计划。
很快,全区每一个县成立了一个客车公司。
这个车都是由政府来掏钱买,定价也由政府商定,仅让运输老板有利可图就行。
这一惠民行动,很受老百姓的欢迎。
为什么?因为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难。
村民们从村上一出来就能坐上小客车了。他们无论是到镇上,还是到县城,冬天不受冷,夏天不怕热。车子中间还有安全事故的监控设备,车子在哪坏了都有人管。
一个地方稳定和发展,首先在于民安。民怎么安?就是要解决老百姓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
宁夏是一个欠发达的少数民族自治区,财力不强,要办的事很多。有限的资金怎么使用?
宁夏做了一个决定,每年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