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7400000012

第12章 太子位,为何悬而不决(4)

除掉孔融,不能说杀就杀,他曹操可不想背负滥杀无辜的罪名。最妥当的方式就是谋杀。其要领在于周密、严谨的部署策划。尤其是像孔融这样的名士,既要杀得服众,又要杀一儆百。于是,他让新任命的御史大夫郗虑罗列孔融的罪名,这罪名还不能是一个,要多个。接着又指使丞相军谋祭酒路粹上书奏告孔融的罪状,当以重罪处置。郗虑很快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而且,孔融任北海相时,曾召集徒众,毁谤朝廷,拥袁绍篡位,并在最近还一直与刘备保持联系。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达不到他预想的目的,命郗虑继续搜罗。于是,郗虑又很快收集到孔融两大罪名: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赞祢衡是“颜回复生”。另一个是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教化人道:如果为父的不好,你宁肯把东西送给别人吃,让父饿死;而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后就毫无关系了。

得,两大罪名,不忠不孝。若鼻孔流血,只是火旺,若七窍流血,你死定了。实际上,仅谋反一项罪名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为什么曹丞相偏偏要两项罪名呢?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其一,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诡诈就在于,以不孝定孔融的罪,不仅杀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笼络人心的角度,都让自己得利占理,可谓是一箭双雕。其二,将不孝罪名放在谋反罪前面,作为“主罪”,也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也可以不杀你,你也可以去投奔他,我曹操爱才,决不滥杀人才。但你不孝,又加上谋反的“副罪”,那你就必须处死,属于“挥泪斩”。其三,以言论治罪,也给恃才傲物或沽名钓誉者一个警示,不许妄自尊大,不许讲怪话——讽刺、挖苦、指桑骂槐绝不是活跃政治空气,而是作乱,唯恐天下不乱。在专制的政权里,你们应该是沉默的大多数。其四,这两大罪名,足可证明孔融人品有问题,背叛了祖宗,大逆不道。肉体杀掉,还消灭你的名誉,让你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

由此,曹操在贴满街市的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谤讪朝廷,欲规不轨,虽肆市朝,犹恨其晚。这个即令行刑的布告,充分表达出了曹操的愤怒——“犹恨其晚”,杀你杀晚了,早该杀掉你了!

孔融及全家一并诛杀。孔融时年五十五岁,比曹操大一岁许。因其罪名极重,甚至直到西晋时陈寿著《三国志》,都不敢为孔融立传,成为该史书中缺少的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但孔融的言论和品格仍然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着影响。杀孔融被视为曹操“奸白脸”的污点之一。这也可能与曹操长期在中国历史上被妖魔化了有关。

当初,孔融来到许都,投入曹操阵营,曹操对他倍加推崇任用,他对曹操也是十分仰慕。讨伐董卓之时,他就曾写六言诗赞道:“郭李分争为非,迁都长安思归。瞻望关东可哀,梦想曹公归来。”当时感召和影响了一些贤士良才归顺了曹操。曹操挟天子迁许地,他也颇为赞同,继而又写六言诗抒发胸臆:“从洛迁到许巍,曹公忧国无私。减去厨膳甘肥,群僚率从祁祁。虽得俸禄常饥,念我苦寒心悲。”曹操起初曾把孔融请到自己府上做客,让曹丕、曹植等诸子拜他为文章宗师。曹丕倒是十分欣赏孔融的文辞,这对他后来写《典论·论文》受益匪浅,且论孔文“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以至乎杂以嘲戏”。孔融虽亦擅诗赋,但多以文论为主,其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在艺术上,文句整饬,辞采典雅富赡,引古论今,比喻精妙,气势充沛。——就其文辞的艺术而言,则是曹植所喜欢的。但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曹植对这位名儒却敬而远之了,觉得这位老夫子只尚空谈,又自命不凡,总以为自己圣儒出身,博涉多览,智慧卓异,当世豪俊都不如他,常以安邦定国为己任,但志大才疏,华而不实。自来许都后,每逢朝会,引经据典,议论纵横,滔滔不绝,满朝公卿大夫都成了陪衬,但不识时务,所提建议往往与实际南辕北辙,甚又故作高深,爱显摆,令人玄奥得摸不着头脑。

有一次,曹操回到家中,见曹丕写的文章被孔融作了多处批改,便问曹丕道:“诗以咏志,文以载道,你看出孔文举以何为道?”

曹丕说:“忠孝礼义信,唯仁政者道矣。”

曹操狡黠地笑了笑,而后又去看曹植在做什么。

曹植正挥毫习练屈原的《九歌》。

曹操即问:“近日你为何不向文举大师求教?”

曹植直言道:“孔大师诗文除两首六言者叙董卓作乱及献帝迁许史事,为咏史一类外,其他使我索然无趣。”

曹操又问:“为何?”

曹植答:“他胜过屈子否?让他多教化哥哥好了,我与子桓各有偏好。”

不曾想到,名满天下的孔融竟被父亲罗罪诛杀。曹植心里很沉闷,很压抑,也很惶惑。从周不疑之死到孔融被诛杀,他一直都在想:这究竟为什么?他知道,孔融是效忠于汉朝天子的,其狂傲骄纵,口无遮拦的奇谈怪论,成为总揽朝政的父王推行自己政治目的的最大障碍之一,最终招来杀身之祸。显然,正因为孔融越来越看出了父王的“所图”,就越来越肆无忌惮地与之唱反调。

说来也是,你孔融在曹丞相手下当差,如此目中无人,且蜚语灼耳,岂不是自讨苦果子吃吗?

譬如,曹操颁布一项禁酒令,说酗酒会亡国,必须严禁。是因当时是饥年,却又不得不用兵,禁酒的目的是让大家不喝酒,将粮食用来补充兵用。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接下来便引出他讽刺曹丕纳袁熙妻甄氏为妾,比喻成“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曹操以为孔融学识渊博,便问“出何经典”,孔融则捉弄似的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气得曹操头风病发作。还有曹操要杀杨彪,因为杨彪是袁术的亲戚,孔融当着众臣拿自己的官职来威胁:“明日便当褰衣而去,不复朝矣!”曹操只好免杀杨彪,杨彪称患腿疾十余载不出,荒老家中。然而,这些似乎并不能够成为曹操将他杀掉的理由,而只能作为曹操杀他的动机。而事实上曹操也“然以融名垂天下,外相容忍”,这就更加剧了这位孔子二十世孙的自我膨胀,更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大事小事,处处作对。而这也就罢了,但在军国要事上,他也与曹操作对,比如官渡之战、北征乌桓,郭嘉、荀彧、荀攸力主出师,而孔融却拉一些士臣发表悲观言论,这对曹操集团造成多么大的打击,也使曹操对他的妒恨愈加酷烈。实际上,孔融追随献帝,是希望世家大族的袁绍获胜,以便恢复世家大族和名士的统治地位。而宦家出身的曹操,是他这位名士所不耻的,这也是孔融敢与曹操处处作对的原因之一。而曹操居然能让这样一个人留在自己身边这么多年,虽然有出于其地位、名望的顾虑,也不得不佩服曹操的忍耐力和感叹孔融的愚蠢。

曹丕、曹植对孔融的评判倒是也有一致的认知:孔融的确没有什么内政军事才能,更不要说有什么谋略了,他既是个书生气十足的文儒,又是个老气横秋、浮华交会的俗夫,不会做官,又总想当官;不会察言观色,更不会韬光养晦;倘若他只是“脾气耿直”,曹操还不至将他杀掉。糟糕就糟糕在他并没有超凡脱俗,其性格如同绝大部分的名士一样,骄傲狂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但他只是发表言论,也没有做什么值得杀头的大罪。曹操杀了他,后来曹丕却下令千金征募他的文章,如果孔融真是欲规不轨,那曹丕也不敢这样做。为什么历史上有一种声音流传至今:孔融之死,亦属自为,与其替他喊冤,不如从他的性格中找出他的悲剧发生的根源。“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他的《临终诗》倒是最后抒发了他内心的悲观与绝望。

孔融死后,曹操在邺下文人圈里进行了一番大讨论。这些文人大都识相,个个口诛笔伐,认为孔融当杀无赦。曹操明白,这只是舆论的需要,作些表面文章。但他最关注的是儿子们的态度。一次,他私下探问曹丕、曹植:融之罪当诛还是当免?曹丕说:其罪当罚,若不置死,可用其之长仿司马迁撰史著文论。曹植说:杀之可惜,不杀可恨,若他不死恐比死前更甚,量他才疏,束之高阁,岂能与史太公相提并论呢?曹操最后道出真意:汝等所说似乎都有些道理,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矣,诛他意为汝等解虑也!

曹丕、曹植听了,顿然所悟。

孔融被诛杀后,静若观火、韬光养晦的司马懿走进了曹氏父子的视野。他被曹操辟为文掾,协曹丕、曹植诸子演修文论策略。司马懿所言所行颇受曹丕青睐,而曹植对司马懿却显得冷淡,不以为然。他觉得这个人表面谦卑和善,内里城府很深,精于谋算。然而,司马懿似乎算准了什么,经常与曹丕游处。同时他也明白,自己正处在为曹操效命的“试用期”,一定要三思而行,谨慎小心,切莫乱了方寸。

《三国志》裴注记:司马懿(179—251),字仲达,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受曹操征召,为其效命。曹操逐渐察觉他有雄心豪志,又发现他有“狼顾之相”,心里很是忌讳。所谓“狼顾”,是说狼头能环顾前后,进可攻,退可反噬。曹操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之人,必会干预曹家族事。但曹丕与司马懿一见如故,非常依赖,总是回护他而得以无事。司马懿确也勤于职守,夜以忘寝,遂使曹操安心,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主簿等职。后佐助曹丕,“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与陈群、吴质、朱铄并称“四友”。这是后话。

建安十三年(208)秋,曹家父子兴兵南下,攻伐荆州。曹操这次出征把云集邺下的诸多文人名士也都带上,随军而行,旨在让他们“见见世面”,亲睹战场厮杀多么残酷无情,曹家父子打江山是多么不易。

出乎意料,曹军几乎兵不血刃就取得了荆州。

原来,得知曹操进攻荆州的消息,荆州牧刘表突然病卒,小儿子刘琮即位。说起刘表家事,与袁绍颇为相似。刘表有两个儿子,长子刘琦,次子刘琮。最初刘表颇宠爱刘琦,后来刘琮娶刘表后妻蔡氏的侄女,蔡氏及其娘家人都偏袒刘琮,在刘表面前尽说刘琦的坏话,以致刘表对刘琦不再看好,命他出任江夏太守。刘表死后,蔡氏的弟弟蔡瑁和刘表的外甥张允合在一起,拥护刘琮。刘琮自知不是曹操的对手,听从蒯越、傅巽等人建议,投降曹操。

不战而得荆州,曹操好不惊喜,收编降军七八万余,得水军大小船舰一千多艘。曹操还论功封赏,任刘琮为青州刺史,蒯越等谋将皆被封侯。而另一大收获是,名望甚高的邯郸淳、大名鼎鼎的才子王粲,以及音乐大师杜夔、书法家梁鹄等一并为曹操所纳。

王粲被辟为丞相掾属,赐爵关内侯,时三十二岁。至此,被称誉为“建安七子”的才俊们,皆汇聚荆州。自孔融死后,便由此以王粲居其首,其余依次为刘桢、徐干、陈琳、阮瑀、应玚。

王粲,字仲宣,出身名门世族,其曾祖父、祖父都曾位至三公,其父也曾为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十四岁时,遭遇董卓之乱,由洛阳徙居长安。著名学者蔡邕当时在朝中任职,虽时局极端混乱,但门前仍经常车马拥塞,家中宾客满座。一次,王粲前去拜访蔡邕,蔡邕匆忙起身,倒趿着鞋子出迎。众人见他年龄不大,身材矮小,却受到蔡邕如此礼遇,无不感到惊奇。蔡邕指着王粲对大家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极有才识,虽年少亦学富五车,我是不如他的。”可见当年王粲已脱颖而出。不久,董卓余党李催、郭汜作乱长安,王粲避乱荆州,投奔刘表。不料想,刘表虽外貌儒雅而内心多忌,且对王粲丑陋的容貌、瘦弱的身材和不拘小节的言谈举止看不上眼,王粲一住十五年未能得到重用,心情常常抑郁寡欢。刘表死后,王粲规劝刘琮“卷甲倒戈,应天顺命,以归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曹操十分看中王粲,他不仅文章写得好,往往提笔即成,而且见识广博,常能有问必答。曹操游观出入,常将王粲带在身边。

刘桢,字公干,博学多才,八九岁时,即诵背《论语》及诗赋数万言。投归曹操后,被命为丞相掾属。

徐干,字伟长,卓识多闻,下笔成章,性情恬淡,对为官作宦不感兴趣,投归曹操后,被命为司空军谋祭酒,后转为五官将文学。

陈琳,字孔璋,初为何进主簿,何进被杀后北依袁绍,他那篇《为袁绍檄豫州》便是代袁绍捉刀,把曹操及其祖宗十八代痛骂一通:“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 狡锋协,好乱乐祸……”曹操看到这句子犹如万箭穿心,脑袋亦如钢针在戳,使他的头风病大发作。曹操击败袁绍后,陈琳归降曹操,任其发落。曹操喝问他道:“你为袁本初作文章,倒也罢,但只可向我一人发难,再多的罪恶也是我曹操一人所为,何至于上及我的父母?”陈琳说:“当时意在营造舆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大笑,这一笑便泯去所有旧怨,当即任命陈琳为司空军谋祭酒。

同类推荐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民主人士

    民主人士

    记述的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的民主人士的群像。这些人物的人生道路坎坷,经历复杂,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作为政协人物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他们的所言所行,无论是对自身或现代历史的回顾,还是对国内外时事的述评,都不乏独到见解,颇有保存价值。所有这一切,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部分不可能见诸报端。《民主人士》作者汪东林依据自己保存的参加政协民主人士活动的原始记录,再现了他们在政协内部活动范围内,谈思想改造、帮助别人、检讨自己过程中吐露的心声和真实思想历程。
  •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名人传记丛书)

    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被公认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为了拯救雅典城邦,他终身致力于美德、正义、真理、民主的批判和辩论,最终被雅典法庭处以死刑。他放弃了逃亡的机会,以死亡维护了雅典法律的权威。本书讲述了苏格拉底的一生,阅读该书可以加深读者对这位思想巨人的了解,并从中受益。
  • 赵振业传

    赵振业传

    ???齲?????????????????????????????????????????г??????????????????ó?????·??????????????????????????е????????ɡ??????????????????????????о???????????????????????????????????????????й???????????????????????档
热门推荐
  • 墨恋慕:一吻定情

    墨恋慕:一吻定情

    【耽美】墨昊暄:老婆,回家了。慕黎:滚,谁是你老婆。墨昊暄:……我们什么时候去领证?慕黎:……我能拒绝吗?墨昊暄:你说呢?看着墨昊暄那邪邪的笑容,和那狼一样的眼神,慕黎浑身一颤,很是怀疑是不是入了狼窝。白泽晟:慕,你怀孕了。众人石化,慕黎呆呆的望着白泽晟,道:“这个玩笑不好玩!”“谁给你开玩笑了?”白泽晟白了眼慕黎……
  • 平桥稿

    平桥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莱城

    莱城

    在这片大陆上,有着法师,坦克,机甲,战士,治愈师等五大主流职业,还有众多的小流职业。众多学院林立于这片大陆上,相互斗争。在这片大陆上,还存在着一个神秘且强大的组织,还有一个独立出任何一个国家之外的莱城。小小的南风究竟会在这片大陆迸发什么样的光彩呢?(职业等级一级子士二级大子士三级子师四级领主五级无悔六级无水车师七级三逆战王八级无极帝皇九级最强王座十级封神)
  • 名门小萌妻:老公,请自重

    名门小萌妻:老公,请自重

    她自认为自己一没背景二没靠山三安分守己,怎么会惹上那个全市最尊贵的男人?从此她的警路一片惨淡。Boss大人高傲扔下一纸合约:“签了它,以后你就是我的私人保镖,我保证你前途无量。”真的?那她欣然答应——保护人身安全,交给我!陪吃陪喝陪聊天,没问题!洗衣做饭当佣人,也可以!等等,跟他结婚生孩子?这不是她的工作范围吧!——总之,这是一个迷糊小警花被腹黑大boss步步攻陷,从此过着没羞没躁生活的故事……
  • 总裁的甜宠小娇妻

    总裁的甜宠小娇妻

    她的家族破产,被未婚夫无情抛弃,她才知道这场婚姻背后只有利益。走投无路,却是未婚夫的小叔出现,霸气对全世界宣告,这是我的女人!他宠爱她,视若珠宝。前未婚夫来找麻烦,他直接霸气宣告:“楚依依是你的婶婶,从此以后跟你再无半点瓜葛!”半夜。“楚依依,别叫我小叔叔了,叫我丈夫!再叫我小叔叔的话,我会让你后悔的。”大半夜过去之后,楚依依红着脸,这个在商场所向睥睨的男人,在床上根本吃不够!“老婆你还满意么?”“小叔叔你真的是宝刀未老。”“哦?你还能说话,看来我还不够努力。”从此生活甜成蜜!
  • 鹿晗:我们要一直在一起

    鹿晗:我们要一直在一起

    “张依歆?张艺兴?”当鹿晗听到张依歆这个名字,第一反应便是张艺兴。或许就是因为这个名字,才会让鹿晗接近张依歆,了解张依歆,甚至喜欢上张依歆。两个人总是懵懵懂懂,直到最后才明白自己的心意和对方的心意。粉丝和偶像的恋爱就此展开
  • 弑穹窟

    弑穹窟

    驱仙圣战之后,一百零八界恢复了难得的平静。一个来自天南界,身负杀父之仇,夺宗之恨的少年莫猛,忍辱负重,苟活于世,只为复仇!他能复仇成功吗?这仇又仅仅只有那么简单?……
  • 为什么他们那么富有

    为什么他们那么富有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能从节省“一滴油料”做起,“苹果之父”乔布斯对苹果产品苛求近乎完美,比尔 盖茨以谦卑的态度为微软赢得了巨大的机遇,巴菲特的耐心等待成就了他“股神”的称号,马云不懂电脑却敢创办阿里巴巴和淘宝,李嘉诚从一个穷小子逆袭成为华人首富,王石再忙也要坚持每天读书,马化腾为何总能后来者居上……《为什么他们那么富有》集合了30位财富名人,通过讲述他们的成功故事,展示每个人独特的个性,揭示获取财富的真谛,让你读完受益、助力成长。
  • 予温年,徐徐念之

    予温年,徐徐念之

    没有遇到徐念颂的时候温年年最大的烦恼无非是楼上的洗衣机永远不会停楼下的小孩有止不住的泪,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妈妈太唠叨,总而言之就是世界不够和平。一遇徐念颂万劫不复,在温年年漫漫的人生路上本以为可以一直当一个小白兔却被一只叫徐念颂的大灰狼慢慢渗人。全世界都不知道徐念颂喜欢温年年,全世界也不知道温年年喜欢徐念颂包括她自己,在一个环行跑道上,一跑又是八年
  • 浮生梦华第一梦血色轮回

    浮生梦华第一梦血色轮回

    她是圣域第一金牌杀手,遭到同伴的背叛,意外陨落。再次睁开眼睛,她成为了墨王府唯一的“小世子”。神秘的圣域首领司徒玦再次表露行踪,随之引出的是一个惊天阴谋。当一切水落石出之时,七颗异星缺一不可,最后的那人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