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6700000005

第5章 历史的裁决(2)

《诗刊》在1980年初开始登载朦胧派的诗作,到了夏天,还邀请十四位可以接受的年轻诗人(除了北岛、芒克、食指等等)去参加“青春诗会”。不久以后,《诗刊》在北京郊区定福庄广播学院召开了全国性的朦胧诗讨论会。这是一次真正的理论的而不是感觉印象的交锋。双方摆开了阵势,旗鼓相当(据《诗刊》一位编辑说,支持者以谢冕、孙绍振、吴思敬等等为代表,反对的以×××、××、××等等为代表。后来据一位诗刊的编辑粗略统计,支持与反对的是14对14)。部分言论的综述以《一次冷静而热烈的交锋》为题发表在第1981年第一期的《诗刊》上。

争论的焦点很集中:诗人的自我在诗歌中究竟应该占一种什么样的位置。谁也没有绝对否认诗歌中自我的必要。但是,反对一方提出的自我必须是人民大众的自我。一个理论家(李元洛)沿袭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大写的我”说法提出:诗中代表个人的我是“小我”,而代表人民的我则是“大我”。“小我”只是手段,“大我”才是目的。这在表面上很符合前苏联的传统说法,但是实际上完全违反了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普遍、一般是特殊、个别的一部分,而不是相反的学说。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个说法倒是把问题提高到哲学、美学的层次上来了。

这就预示着论争第四个阶段的到来是迟早的事了。

三、不可阻挡的新的美学潮流

朦胧诗的争辩是由看不懂而引起的,所谓朦胧,不过是一个现象;要弄清深藏着的实质,就不能离开当时中国诗坛的历史语境。

从40年代初和整个50-60年代以来,大陆诗坛的基本口号就是:诗歌应该抒人民之情,而不是“个人的小鸟一样的歌唱”(俄国19世纪理论家别林斯基的话)。诗坛上最权威的、最经典的作品,都是充满了强烈的激情和鲜明的思想的,主题是社会性很强的,以颂歌和战歌和幸福的牧歌为主旋律的,格调是豪迈的、英雄主义的,语言是明朗的、大众化的。人们已经习惯了将它当作“时代精神的号角”(虽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曾经明确地反对过像席勒那种“单纯时代精神号筒”的倾向);读者也习惯了从诗歌中接受火热的情感和光辉的思想的灌输。而朦胧诗人,固然也有一些作品,有鲜明的社会政治主题,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但是,更多的作品,却是远离强烈的政治主题,甚至回避直接、鲜明地给自己的情绪定性。他们的诗中,没有任何英雄主义的颂歌和战歌的格调。这就是后来被孙绍振在他引起了围攻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中所说的:“不屑于作时代精神的号筒,不屑于表现自我情感世界以外的丰功伟绩。”最初引起争议的顾城的《弧线》,就是写了飞鸟、少年弯腰、海浪、葡萄藤,作弧状的共同运动形态。从语言来说,是再也明白不过了,但是习惯于诗歌的政治社会的价值的读者就不能不纳闷了,这里有什么可以称之为诗的思想呢?其实,朦胧诗人所表现的,是对于人的感觉的追寻,从特殊感觉出发进行深度的意味的探索。以人的生命运动和感觉活动为特点,其意义是要由读者自己去领会的,作者是不能说破的,这有一点像禅宗,说白了,对于诗,是一种破坏。

朦胧的感觉,来自于思想和艺术的双重隔膜。

这就涉及到一个诗歌美学上根本性的问题:是否只有直接表现社会政治意义,表现集体的情感才有价值?离开了个人的独特的,感觉和情感,抒人民之情会不会导致抽象,把人变成空壳?事实上,所谓抒人民之情实际上是与某种流行的政策、政治运动联系在一起的。符合某种政治需求的,就叫抒发了人民大众的情感;不符合的,就是脱离人民大众的情感。在这种理论统治下,多少诗人,不敢相信自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眼睛,相反倒要相信空洞甚至虚假的宏大概念。诗人的成功之道不是无限地贴近自我,而是远离自我。把抒人民之情和自我表现绝对地对立起来,这就是长期以来,诗坛上充斥着假大空诗、口号诗、吹牛诗的原因。虚假成为当代中国新诗的一大顽症。多少虚假的诗歌仅仅由于符合了一时流行的意识形态、政治运动的要求,就被赞扬。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短命的政治运动为实践所证伪了以后,那些被当作经典加以鼓吹的作品,就暴露了它不但是麻醉了人民而且麻醉了自我、麻醉了艺术。如果要历数这些诗坛赝品的作者的话可以把许多泰斗的名字(如郭沫若、臧克家、贺敬之)都包括进去。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反复地重演悲剧,却没有引起马克思所说的喜剧性的感觉。这种顽固的虚假,毁灭、糟蹋了多少诗人才华,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并没有迅速感到痛惜,立即受到正面的清算。

所幸,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年青一代的诗人们提出了冲破“感觉的硬茧”,重新感觉真实的自我的美学命题。

冲突的关键还在于诗歌的功能:传统的诗歌价值观论是一种工具论。诗歌的价值取决于狭隘的社会功利,具体来说,就是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政治鼓动。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可以作为代表:“无论是诗/还是歌/都是炸弹和旗帜/歌手的声音/可以唤醒阶级”。而所谓“小我”,个人的内心世界的奥秘的探索,当然不可能成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成为宣传工具。而新的一代诗人则认为探索个人的内心是新诗的一项不可回避的任务。他们自然也有反思,但是不仅限于社会历史的,而且还延伸到人的个体。

孙绍振企图把这种新诗歌从价值观念、从美学原财上总结起来:“表面上是一种美学原则的分歧,实际上恰恰是人的价值标准的分歧。”在1985年4月21日的《深圳青年报》上,他进一步说:“在改革的浪潮面前,生活广度和方式在发生变异……人的价值正在发生巨变,新价值观念和审美心理模式正在崛起”,“谁先感觉到这灵魂深处的伟大阵痛,谁就不能不改革诗”。

所谓懂不懂的问题,首先就是在新的时代浪潮面前懂不懂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问题。满足于作齿轮和螺丝钉,不管火车头往何处开的时代已经结束。迷信走向了反面,为新的一代创造了哲学的头脑。他们认为,不能思考个人,就不能思考国家和民族。

人是不是工具?有没有他的价值和尊严?诗是不是仅仅是武器,有没有它自己的目的?分歧本来是朦胧的,是一种潜在状态的对立,后来,年轻的徐敬亚在《崛起的诗群》中才华横溢地用爆炸性的话语表述为:“正是那些‘吹牛诗’、‘僵死诗’、‘瞒和骗的口号诗’将新诗艺术推向了不是变革就是死亡的极端……这是新诗自身的否定,是一次伴着社会否定而出现的文学否定。”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上下三千年,加上近几十年考古发现、古籍整理和古典文学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所以使个人独立撰写中国文学通史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国文学史方面无论是学术性的著作还是教材,凡影响较大的都采用集体著述的方式。
  • 宋词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宋词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野地上的行走

    野地上的行走

    本书为个人文集,包括小说、故事、散文等多钟体裁。作者以校园生活为主线,记叙其亲身经历和所见所感,记录青春成长路上的点滴感悟,或写实,或虚构,文风轻灵多样,似一首首优雅婉转的小提琴曲,抒发对未来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是一部故事作品集,作者杨永汉倾多年之力勤奋笔耕、勇于探索,以自然朴实婉转慎密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或世态、或哲理、或谐谑、或传奇的画面,相信读者看过后将会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和顿悟。这本《血战沙漠核鼠》是“巅峰阅读文库”系列中的一册。
  • 穿越:文坛行走30年

    穿越:文坛行走30年

    穿越文坛,在文坛行走三十年,亲见的人物不少、亲历的事件也颇丰繁。早些年,我就产生过这样的念头:我要把行走文坛三十年的见闻书写出来。我们山西文坛的耆宿元老,我们的老师西戎和马烽,身处文坛半个世纪乃至六十春秋,他们的经历该是多么丰富、多么宝贵!然而,西老最后突然中风失语;马老像平素一样去住院,却再也没有像往日一样痊愈归来。发生在眼前的这样活生生的例子,简直惊心动魄!也许,老师们并不愿意将他们的回忆形诸文字;但是,假如他们曾经有过那样的念头呢?天不假年,死神使出了霹雳手段。
热门推荐
  • 冰羽倾翎

    冰羽倾翎

    浮生晓梦,胧月花浓。他羽翼如画,若君临天下;她眉点朱砂,诺非君不嫁。岂叹深宫累,琉璃碎,花落红颜泪!他恰末世繁华,她忆桃花雨下。可堪弄人是造化,枉顾了那倾世的飞花......何微漾,何沉惘,一线绕指香。他临月望,她嫁衣妆;和风拂响,涟水汪汪。是谁摇曳了烛光?将她指尖花已凉;是谁逆转了风向?让他身受浴火伤。弦弦琴音弦弦意;寸寸相思寸寸凄。她挽袖提笔,他浅吹短笛。夕阳斜西,轻敛天边晚霞低;挽手相提,执此一生云水凭依!
  • 绝美公主遇上腹黑恶少

    绝美公主遇上腹黑恶少

    她冷漠无情,她性格泼辣,她温柔体贴,真不知道她们怎么就成为了最好的朋友;他如一座冰山,从不接近女生,他换女人比换衣服还快,是典型的花心大萝卜,他的一个微笑都让女生晕倒,这三个人不知道是怎样成为一生一世的兄弟。在这6个人中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男女主角身心干净,请大家放心观看,如有不懂,请加作者QQ号:2783457082
  • 斯大林大街之恋

    斯大林大街之恋

    省委大院的地下读书会中,陌生英俊青年许志的出现,打破了所有的宁静。高贵内敛的林远兵与许志心有灵犀,但许志在林远兵面前总有些紧张,觉得自己和她有些远,不像和陆晓雅一起时放得开。活泼外向的陆晓雅热烈地追求许志,许志最终选择了陆晓雅,而此时他的心更多的被“为真理而战斗”的使命占据。高干子弟王捍东把对晓雅的爱和内心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与此同时,他们的好友武燕燕和康建林、沈虹和祝宇顺利地成为了恋人。在父辈赫赫战功光环照耀下,这群年轻人带着这个年代特有的纯净,沉浸于光彩飞扬的青春热恋中。而他们的父辈,正紧紧追随着政治风向不断开展大运动。1977年,黎明的希望分明就在眼前,而爱情却再也等不到那一天。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萌帝翻身史

    萌帝翻身史

    简介:宴清国的朝阳城一直盛传是先祖置放宝藏的地方。又传说开启宝藏的钥匙就藏在宴清皇宫内由历代皇帝保管。宴清此任的女帝陛下随辛从继位起一直想翻身农奴把歌唱,无奈上头压着位大山竹马秦楚。不痛快的随辛尽自己一切可能给秦楚找不痛快。简而言之就是一张藏宝图引发一代女帝陛下与竹马斗智斗勇的血泪上位史!比如“朕要革了秦威的职!”“陛下开心就好。”“那你同意了??”“嗯——”“那,那就批个字吧!”“今日批奏折批的多了,不想动。”——再比如:“朕要出宫!”“近日与南林起了战事,陛下还是安生呆在宫中吧。”“朕憋得慌!”“我让秦威去宫外给你买点小玩意回来。”“那朕要城南三百里外钱家村李寡妇家隔壁新开的王记豆腐脑一百份!”“秦威,通知御膳房,今日晚膳改为豆腐脑。”“朕要,宫外的。”在一记眼神后,女帝陛下默默住口用袖掩面含泪而去。
  • 绘梦

    绘梦

    哲理小说/友情、爱情的故事/憧憬、家庭与社会
  • 随身空间:农女也修仙

    随身空间:农女也修仙

    未完结……菇凉我换阵地了,菇凉们不要入坑。古月,一个普通的农村女大学生,一个意外之喜让她拥有了空间。从此治病救人,修仙长生都尽在手中!然而也是这个空间让她的身世充满了迷雾,揭开谜底的路途中困难重重,她到底是去是留?且看她一步一步逐渐揭开的身世之谜,顺便收获妻奴一枚!“殿下,姑娘……”“什么姑娘?要叫夫人!”“殿下,夫人把偏殿拆了!”“什么?怎么拆的?夫人没累着吧?”“……”
  • 山里的人

    山里的人

    山里待了十八年的孙扬,出生就被药养着的孙扬,十八年没见过父母的孙扬,被魔咒附身的孙扬,且看他走大山展开他光怪陆离的人生。
  • 饮冰室评词

    饮冰室评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朋友最想知道的162个奇思妙答

    小朋友最想知道的162个奇思妙答

    本书是美国知名科普作者雪瑞·西萨勒尔根据好奇人们最想知道的发明、创造和医学新知162问集结而成,包括灵巧的发明、化学混合物、身体和身体机能、讨厌人的病原体、五花八门的疾病、独特的人类、健康等话题。这些经典的科学新问题千奇百怪、妙趣横生,雪瑞·西萨勒将会给你科学、简单而妙趣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