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45500000006

第6章 黄河回首(2)

或许还可以这样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条至清的河。比如尼罗河,它的含沙量是每立方米1公斤,这个数字与奔流在青藏高原上的黄河干流的含沙量相一仿,你去青藏高原看黄河水,那水是清盈的。你甚至会惊讶这是黄河吗?是的,是黄河,黄河为什么非黄不可呢?再比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每立方米的含沙量为10公斤,已列人世界多沙河流的行列之中,凭美国当今独步世界的现代科技,使科罗拉多河不再含沙彻底变清,至少在眼下尚属空谈。不过,黄河的含沙量也确实太大了——每立方米37.7公斤——这个数字无论对黄河本身或者黄河流域的人片土地、家园而言——无疑都是灾难性的。

无论黄河怎样浑怎样浊怎样决溢怎样泛滥,只要一见滔滔巨浪以及沉浮其间的羊皮筏子,每一个中国人又怎能不追思以往、心潮激荡呢?

我两次在黄土高原踏访时,从沟壑间跋涉到黄河边,看着几棵瘦小的枣树被连根卷入洪峰之中,满目形销骨立的黄土高坡,一条泥沙俱下的浑沌大河,见过家徒四壁痛哭失声的陕北老乡,也见过习惯于“吃皇粮,喝黄汤,穿黄装”的救济生活的等待和麻木,失去家园以后的人格的矮化、尊严的扫地。黄河,我也一样曾经抱怨过你,你的几乎是愤怒的排空浊浪撞向峡谷时的粉身碎骨,已经是在回答我了:

你看清楚灾难之源了吗?

对于黄河,对于这一条曾经孕育、流出,壮大并延续了几十万年华夏文明的大河,我们有过多少悉心的爱护及体贴?我们几曾把它当作大地完整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与之相望相闻相处?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想到,一切都会疲倦,流水也有不再浪漫之时?而这样一条大河的负重、兴衰,跟我们的家园乃至整个民族,又是怎样休戚相关的呢?

人有今日之人和昨日之人。

我有今日之我和昨日之我。

河有今日之河和昨日之河。

今日之人与昨日之人都是人,但不是一样的人。

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都是我,但不是一样的我。

今日之河与昨日之河都是河,但不是一样的河。

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时代,是最迷人的也是最惘然的。我们通常说的“上下五千年”,或者“三皇五帝到如今”,实在是太短暂了,那没有文字的历史又实在是太辽阔了。人的视野就那么一点,翻捡旧书又常常会发出孔夫子一样的感慨,“文献不足征也”。常常为无字记载而遗憾。但也有庆幸,因为那样巨大的历史的沉默和空白绝对是真的。所谓盛世修史,文字往往太密集,可信度便随之减少。我们当然要歌颂文字的创造,但从文字中脱出来,遥想真个苍茫的天地玄黄间的大河奔流,你也许什么都看不见,你也许什么都看见了。

考古发掘的实证告诉我们:早在八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先祖便在黄河流域开始采集,狩猎的生活了。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我们的先人一定有点胆怯,甚至不知所措,在他们离开森林的营地之后目光是惘然的,那是真正举步维艰的岁月,那时的黄河中上游被树木和草地覆盖着,有各种野生的果实,狩猎的收获也不薄,但真正吸引着我们的祖先并且有所依傍开始筚路蓝缕艰苦卓绝过程的,却是黄河。因为干渴的驱使,因为水的呼唤,他们走到一起了。

黄河流域已经发现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期的二千多处原始村落,便是发掘出来的不是文字的实证。这实证要可靠得多,因为它是历史本身的断片。它和文献不一样,文献是记录者的叙述而历史本身并不出现。当然以今天“文明”的眼光去看,这原始村落是既无大厦也无殿堂的,不过是几个土丘,残存的也就是泥盆瓦罐、石片刀斧、箭头鱼钩、一堆堆破烂、一片片废墟。不过假如你想到这是鸿濛初开之际,这一切的发现和发明实际上已经进入文明的初创,人类的生存方式、生活区域已经格局底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因黄河的走向而大体明确时,你能不从心里发出感叹吗?我们永远只是生活在历史中,现代人的狂妄大抵也只是因为无知而已。

当我们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时,是我们自己把更加久远的文明失落了,或者说丢弃了。

李零先生说得好:

比如近代有“地理大发现”,哥伦布、达.伽玛、麦哲伦之名几乎家喻户晓,好像很了不起。但真正的“地理大发现”、更伟大的“地理大发现”是什么?恐怕还是旧石器时代的“地理大发现”。当时的人,绝无令名传世,但他们已到达地球各处,不但各大洲的崇山峻岭、荒漠绝原都有他们的足迹,而且就连高寒极地、大洋深处也都有人居住。我们今天的生存方式,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大格局都是很早就已奠定。我们的文明史,离开这种背景是看不清的(顺便说一句,我们从小就学“社会发展史”,其实这门课早已落伍,很多“常识”都最没常识)。

善哉斯言!

正是八十万年前,先民在“地理大发现”中发现了黄河,发现了长江,并且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定居于黄河流域,从事原始的也即是最早的农业生产,播下了农耕文明的种子。所谓历史总是离不开年代及地理环境的,农耕文明的年代却又为什么独独发源于黄一河、长江流域呢?这两条河以及流域的地理环境又是怎样影响甚至制约历史进程,并由此孕育、发展了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的呢?

梁启超在1922年于清华园内曾作《地理及年代》的演讲,在论及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和文化心理的关系时,他说:

人类征服自然之力,本自有限界,且当文化愈低度时,则其力愈薄弱。故愈古代则地理规定历史之程度愈强。且其所规定者,不徒在物的方面而兼及心的方面,往往因地理影响形成民族特别性格。而此种性格,递代遗传,旋为历史上主要之原因。

中国的地理、历史当然离不开黄河,梁启超以十八条理由论述黄河流域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的?实录前七条如下:

1、中国黄河流域原大而饶、宜畜牧耕稼,有交通之便,于产育初民文化为最适。故能以邃古时即组成一独立之文化系。

2、该流域为世界最大平原之一,千里平衍,无岗峦崎岖起伏,无湾琦琦离旋折,气候四时俱备,然规则甚正,无急剧之变化,故能形成一种平原的文化,其人以尊中庸爱平和为天性。

3、以地形平衍且规正故,其人觉得自然界可亲可爱,而不觉其可惊可怖。故其文化绝不舍神秘性与希伯莱、埃及异,居其地者非有相当之劳作不能生活,不容纯耽悦微渺之理想,故其文化为现世的,与印度异。

4、天惠比较的丰厚,不必费极大之劳力以求克服天然,但能顺应之即已得安适。故科学思想发达甚缓。又以第2项所言地形气候皆平正少变化故,故乏颖异深刻的美术思想,又以爱乐天然顺应天然之故,故伦理的人生哲学最发达。

5、此一区域中,别无第二个文化系,而本部地势毗连不可分割,故随民族势力之发展,文化亦愈益扩大,组成单一性的基础。

6、以第2项理由故,中庸性质特别发展,惟其好中庸,万事不肯为主我极端的偏执,有弘纳众流之量,故可以容受无数复杂之民族,使之迅速同化。亦惟因周遭之野蛮或未开化的民族太多,我族深感有迅令同化之必要。而中庸性格实为同化利器,故演化愈深,此性格亦愈显著。

7、国境西界葱岭以与中亚及欧洲之文化隔绝,南界喜马拉雅以与印度文化隔绝,缺乏机缘以与他系文化相磨相砺相资长,故其文化为孤立的单调的保守的。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炎帝族、黄帝族、蚩尤族渐渐强大,他们迁徙不定游牧为生,但始终不离开黄河沿岸。率先进入农耕并开创农耕文明的是炎帝族。史书有神农时代之谓,但炎帝与神农是否同一个人或同一氏族,自战国以降史学家一直在争论不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是因着农耕文明的创立初世而被后人相连在一起的,经过层累叠加,炎帝神农或神农炎帝便流传至今了。《逸周书.尝麦篇》说,中国太古时有两大对峙部族,西为赤帝即炎帝,东为蚩尤,赤帝为蚩尤所一逼,便联合黄帝攻杀蚩尤,并定居在黄河流域的陕、甘、晋地区。

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兴起,炎帝神农教民食五谷、耒耜耕薅等等,在后来的典籍中有所记载:

《周易.系辞下》:

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盍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盍取其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管子.轻重戊》:

农氏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食谷而天下化之。炎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腥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

《庄子.胠箧》:

昔者客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中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庐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庄子.盗跖》:

神农之世,卧者居居,起者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商君书.画策》:

神农之世,公耕而食,妇织而农,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亡。

《吕氏春秋.爱类》:

神农之教日,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也;女有当年不织者,则天下受其寒。故身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

同类推荐
  •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斗智斗勇的中国战争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美丽、古老的东方大国。本丛书是反映中国社会风貌的百科读物,通过精练的文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艺术等异彩纷呈的画卷。
  • 乡村拾遗

    乡村拾遗

    本故事集共有185篇故事,分为花草动物篇、风土人物篇、奇珍异物篇、乡俗玩物篇、民间传说篇等五篇,主要叙写了乡村业已消失或正在消失的花草树木野生家养动物,乡土风情人物,以及许多奇闻异事珍物,乡村人吃穿住行趣闻异事,民间传说亲历等,是一幅幅乡村民俗画,是一部乡村民俗民风史,是典型的非遗文化遗产,弥足珍贵。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热门推荐
  • 狂武九天

    狂武九天

    神州浩土,一片古老的土地,它埋葬了多少古老的辉煌。百族并立,征战不休,所有人都在为了生存而挣扎拼搏。徐青,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年,对着这个世界发出一声怒吼,要凭一腔热血,打开一片天空。
  • Jeremy我说我爱你

    Jeremy我说我爱你

    她在一个可能被门挤了的日子里看了一部叫做《是美男啊》的韩剧,一觉醒来莫名其妙的混穿到了这部剧里附身在一个叫做Garcia的女孩体内,半年后莫名其妙的被当做男生并莫名其妙的加入了A.N.JELL,一个月后随着高美女扮成高美男的加入后剧情神再开......剧情君你一定是在逗我!
  • 傲游穹海

    傲游穹海

    大胆!我的人你也敢欺负,也不看看你是谁?话音未落,一白衣女子如仙而来,一只虚无的巨手狂压而来。羽落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没能抵挡住千斤重的虚影,全身筋脉发出“嘭”“嘭”的声响,寸寸皆断。
  • 传奇小王妃

    传奇小王妃

    故事情节描述的是一个现代顶尖医生,遭到亲人和爱人的背叛后独自去旅游,就这样机缘巧合的穿到古代,还是一个被历史架空的朝代,被家人抛弃,从小被被高人收养,长大后又是一名轰动天下的奇人....................
  • 上古世纪:龙刃守护者

    上古世纪:龙刃守护者

    哈里兰,太阳的子民,征服与财富的象征。他们厉兵秣马,成为了唯一还原两千年前原大陆繁荣景象的种族。他们建立了哈里洛帝国,没有任何人去否认,它真真切切地重现了原大陆的文明。帕薇特洛大帝,传说他的身上流淌着东大陆最神秘的“龙”的血液。新月联盟军称他为“恶龙之子”,说他终有一天会走上吉恩的旧路。哈里兰们更喜欢称呼他为“龙庆天”,“龙”姓,也是皇族的象征。然而,盛极则衰,“龙庆天”的突然驾崩,皇太子的失踪,成为了内战的导火索,王位之争一触即发。而我们的故事,也就从这里开始……
  • 古剑奇谭后转

    古剑奇谭后转

    在蓬莱一战后,欧阳少恭和韩云溪同归于尽了,而幽都有一个起死回生之术,就是两个人相爱在一起的话,如果有一个人死了,这个人就会到一个地方,另一个人如果找到他就可以起死回生,而风晴雪一直在寻找着韩云溪,他会找到韩云溪么?让我们到小说中寻找答案吧!
  • 联盟修道院

    联盟修道院

    鬼怪之说,自古流传,无论中外皆有不少灵异奇谈。第105世纪,由华夏主导的地球联盟已成立3800多年。灵魂的存在已经证明,僵尸的形成原因也已破解。联盟3852年,联盟修道院成立1000周年。从最初的驱邪捉鬼到如今对修真的研究、企图破解长生之谜的欲望,联盟修道院成立的初衷已彻底改变。孤儿秋叶就是在此时加入了联盟修道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焚尸冥尊

    焚尸冥尊

    多年前,一直在尸山修习法术的杨云跟着师父来到一个叫邪村的地方,看守几百年前祖师爷留下的镇妖鼎。在桥月之夜来临的时候不能让里面的妖灵逃出来,可是尽管他们十分的小心,不幸还是发生了,桥月之夜过后,村里竟然有人中了尸毒,而且还有法力高强的妖灵出没,为了降妖他师父战死了,悲痛的他失去了理智,把镇妖鼎打翻了····。等他清醒之后才发现自己犯了大错,覆水难收,自己犯的错再难也的解决,他决心要为师父报仇,因此他踏上了降妖的征途,这时候他才知道道路很艰难,而且他也发现自己正陷入一个陷阱中····。焚化尸魔抉择阴阳···!
  • 绝品修罗武神

    绝品修罗武神

    绝品修罗,强势回归,看绝世少年翻云覆雨,睥睨天下。前世他的强大遭他人嫉妒,今世他依旧还是他挡我者,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