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封山,谁也走不了,寂寞的修子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找小雨搭话,在饭厅的桌上很冒昧地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过后的当天下午就端着小点心到小雨的房间来串门喝茶,这举止跟一般拘谨的日本妇女大相径庭,也不符合日本人的矜持,这大概就是山田修子的风格了。小雨告诉修子自己是中国人,是留学生,修子说她就喜欢中国人,她的外祖母就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由于外祖母的关系,两人就变得有些亲近,晚上,闲着没事,修子提了一大瓶子烧酒来找小雨对饮。日本人喝酒是干喝,用不着什么下酒菜,杯里搁个梅子,杯沿沾点盐就可佐酒。三杯酒下肚,小雨就感到了对方酒量的浅薄,修子脸色通红,眼睛细眯着,已经不大能睁得开,她背靠着窗户,在榻榻米上坐着,摆弄着手里的酒杯,一双腿伸得老长。看到小雨规正的日本坐姿,她有些不好意思,说她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读过七年书,是个西方气味很浓的女权主义者。
“女权主义者”让小雨惊讶,小雨想,有过七年美国生活经历,有“女权”见地的女子只能是将腿伸得老长,而不可能有其他的坐姿。
修子说,吓着你了吧?
小雨说没有。
修子说,我只要跟人一说是女权主义者,大部分人都是你这种表情。
小雨说她没有什么表情。
修子说,你瞒不过我,我经历得多了,“女权主义”,日本女人把它看做了洪水猛兽,看做是半疯的女光棍,说到底日本的女性总摆脱不了东方思维模式的束缚,这正是我们的可悲之处。日本的许多优秀职业女性并不愿意以女权主义者的面孔出现,尤其惧怕“女强人”的称呼,你们中国何尝不是这样。
修子的话令小雨无言可答,她说在女性问题上,她没有过多研究。
修子说她是专门研究妇女问题的,具体说是研究“二战”期间日本慰安妇情况的。
小雨心里掠过一丝寒意,脸上现出几分不自在,她对修子说这是一个艰难的课题。修子说的确很难。说日本当局至今不承认有由国家征集慰安妇的文本,说那些所谓的慰安妇都是由民间卖淫业带来的妓女与军队一同行动的。有劳动省官员宣布,当时不管是劳动省勤劳局还是国民勤劳动员署,都完全没有参与慰安妇的活动……她目前在寻找证据……除了事实取证外,下一步,她还要通过内阁外政审议室,到防卫厅防卫所图书馆查证资料……
看来,修子的调查遇到了麻烦和障碍。
不便问她的年龄,从修子眼角细密的鱼尾纹小雨大概推断出,眼前这个精力充沛的女人,至少在四十岁以上了。四十岁的女人,在日本正是走出家门,干番事业的年龄。在日本妇女当中,藏龙卧虎,能人高人大有人在。
山田修子问小雨到山里来做什么,小雨说也是来搞调查,调查日本残留孤儿回国后的生活情况,准备写论文,她研究的课题也是“二战”范畴。
修子惊奇地说,中国人也研究日本的太平洋战争?
小雨轻声说当然。小雨说,这不是个愉快的工作,历史的疮症会在我的手下再一次揭开,那汩汩的鲜血会再一次涌出,疼痛也会再一次让人战栗……惟此,才能站在人类学的高度对那场战争给予分析和评价,才能将“正义”、“和平”两个词提高到应有的高度。
修子对眼前这个漂亮的女孩子多少有些刮目相看,修子说留学生的生活大概很艰难。小雨说是的,平时她在东京的一个小酒馆里打工,还帮着一些公司做翻译,以挣出昂贵的生活费和学费。有些话小雨没有继续说下去,适可而止地打住了。作为留学生,写论文、挣学费都曾经有过,那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她是留学生的散兵游勇,她不属于任何学校,也不要再学任何知识,她只是要挣钱’大大地挣一笔钱,腰包鼓鼓地回到国内,干她想干又爱干的工作。小雨是个有头脑的姑娘,她在一步一步地实现着她的人生规划,没有一天虚度,她不是没有文化没有档次的人,将来回国以后,她可以找一份很像样的工作,给年迈的父母在太湖边上买一栋房屋,给待业多年的兄长一笔启动的资金,给自己寻找一个如意郎君,郎君不必很富有,但他必须有品位……她相信,只要有钱,无论从生活还是事业她都会很成功,为此现在她必须付出代价,必须挣钱,在当人之前必须当鬼。小雨是个观念超前的女孩,她不是戴着老花镜读《烈女传》的老袓母,到日本八年,整个一个抗日战争,她不能白来。
小雨和修子在那个小旅馆里整整盘桓了两天,两天的时间,她们有机会做了充分的交流,直到修子的丈夫派人用直升机来接她,小雨才知道这位观念完全西化了的女性和报纸、杂志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个有着财团背景的职业政治家,一个能吃苦,肯于调查研究,尊重事实的女性。
前天,小雨接到了修子的电话,修子请小雨帮忙,为一个叫做张高氏的中国老太太做翻译。修子对小雨的要求很苛刻,要小雨一刻不离地跟着张高氏,因为那个老太太是来自闭塞贫困的中国乡村,不但没出过国,连城也没进过,身体状况极差。修子说她让张高氏来,是冒了很大风险的,各方面的安排都要很严密。
小雨说张高氏只是个姓氏,不是人名。修子说这个老太太姓张,叫高氏,护照上就是这么写着的。
小雨想象不来一个农村老太太在垂暮之年,带着一身病,跑到外国来干什么。修子说张高氐是来告状。小雨问告谁,修子说告日本政府,张高氏是慰安妇。
来者的身份出乎小雨的预料,小雨不想替修子做翻译了,也就是说不想帮这个忙了,小雨说她没有接触这件事情的思想准备……
修子说小雨的话使她听到了发自中国传统男性世界的声音,她为小雨感到失望。她说,韩国的妇女团体已经联合发出声明,要彻底揭露“二战”时期日本法西斯在韩国强征慰安妇的滔天罪行,一个叫金顺爱的老太太,已经带着一帮老姐妹找上门来了,要求日本政府承认战争罪行,给予每人两千万日元的赔偿。中国同样是受害国,日军对中国妇女的残害较其他国家有过之无不及,五十多年过去,残留下来的默默在生存线上挣扎的慰安妇已为数不多,到现在愿意抛头露面,站出来向日本讨回公道的人简直难得极了,张高氏是她做了很多工作动员来的,这是中国大陆方面的代表,下一步,她还要找台湾的,菲律宾的,俄国的,荷兰的……修子让小雨不要太紧张,说跟张高氏同机来的还有张高氏的儿子张大用,生活料理方面还有她的儿子照顾,不会费什么事的。
修子说张大用是张高氐丈夫前妻的儿子,造纸厂的干部,修子跟张高氐的联系,都是通过张大用来进行的,张大用与修子的配合很默契,也很积极,这次陪他母亲来日本,决心为他受尽磨难的母亲和日本政府打场官司。
张高氏今天上午十一点到达日本,小雨和修子要赶到成田机场接机,否则举目无亲、言语不通的张老太太下了飞机将是一团糟糕。
因为雾的缘故,两人一路上再没有话语,彼此的心境好像都有些沉重。到达机场已经近十二点钟,北京的飞机还没有到达,据说那边的天气也不好。修子松了一口气,脸色有些活泛,建议去喝咖啡,小雨拒绝了,说哪儿也不想去,就想在出口的椅子上安安静静地坐会儿,万一张老太太突然来了呢。
修子说,张高氏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她有性格缺陷,思维有点有点乱小雨说她料到是这样。
下午两点,张高氏由机场工作人员搀着走了出来,她的儿子,胖徵缴的张大用推着行李车跟在后面。
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中国老太太,个头不高,头发干涩,表情木然,行动迟缓,那件崭新的的确良大襟褂子,一看便知是临出国门才套上身的,宽大而硬棒,配上老太太那张狭窄的小脸,显得很滑稽。相比较张老太太的儿子比张老太太要突出,一身宽大的灰西服,扣子齐齐整整地扣着,猩红的领带是那一片人中的亮色,一双眼很灵活,人还没有走出来,眼睛已经朝接机的人群扫射了。小雨料定,这样的人物西服袖子上一定还得钉着商标,一看,果然。
修子拉着小雨迎了上去,很快她们发现有一批记者模样的人也呼啦啦冲了过去,抢在了她们的前头,这些人准确地将张高氏严严地围住,将她和她那钉着商标的儿子隔开。亮光嚓嚓一阵猛闪,摄像机在不停地转,这些人是什么时候来的,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连修子也说不清楚,也就是说在她们等待张高氏的同时,这些人也在等待,在她们的四周不动声色地悄悄迂回,伺机出动,跟打伏击战似的。
张太用没想到会是这样种局面,被挤出来的他显出了慌乱,先用英国话喊“NO!NO!”又用醋熘普通话说“请让一让”,最后换了老家语调“恁想干啥!”没人理他。
被袭击的张高氐显出了处变不惊的镇定,她站在众人面前,冷冷地看着黑糊糊逼过来的镜头,看宥一张张充满职业的冷漠的脸,没有任何恐惧和退缩。修子和小雨被挤到张大用前面,同样不能靠近,张高氐完全成了人众中的孤岛,修子紧张地拨拉着众人,企图挤进去,但是做不到。张大用看到修子和小雨来接,大松了一口气,也不像刚才那般焦躁了,对小雨说,你是雇来的翻译吧?小雨说是。
张大用说,日本人还很热情,来了这么多人。
小雨把脸转到一边,她不喜欢这个陪母亲来讨公道的张大用。
前面有人问张高氏这次到月本来,受助于哪个社会团体,最终要达到什么目的?问的人操一口流利汉语,简单明了,显示出了日本记者的功底。
张高氏目光直视前方,对记者的提问呈明显的不合作态度。记者又问,你的丈夫和家乡人对你到日本的行为釆取什么态度?
张高氏仍是无动十衷。
小雨真怕张高氏张嘴,她知道,张高氐一旦张口回答第一个问题,就会紧接着跟上第二个,第三个,五花八门的问题会一直问下去,把人问得言词穷尽,尴尬难堪,就像是一层层剥你的衣服,不把你彻底剥光,绝不算完一样。日本的政治家们很有对付记者的方法,最根本的一招就是不张嘴,想不到张高氐也有此韬略,这倒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了。
张高氏的眼神发直,小雨看到,老太太的目光在一个大而精美的广告上定格。广告上的面碗热腾腾地冒着气,面上的叉烧肉、绿豆苗清晰而逼真……
八
她把一切归结于那场雾,那场突如其来的铺天盖地的雾。
张英是在黎明的时刻醒来的。她嗅到了一股腥腥的湿润气息,是平原上的雾特有的气息。张英感到脸上有水,身上潮乎乎的,她活动了一下腰身,抬眼望,周围一片茫茫的白,一切都像浸泡在水里,什么时候睡着的已经记不清,只记得为了摆脱日本军的巡逻队,他们一路急奔,蹚过刷马河,来到了这片麦地。依着李金荣的意思还得注前走,至少要穿过北面那条公路才可以休息。但是霍文玉走不动了,他说再不歇他的脚就要让他疼死了。张英也说歇歇,都到下半夜了,料不会有什么事。李金荣看了宥左前方黑沉沉的公路,听了听身后的水流声,要说什么,就在李金荣犹豫的一刹那,张英和霍文玉两个人躺在地上就呼呼地睡着了。
现在,醒来的张英坐在田埂上,面对着浓雾一脸茫然。她紧了紧腰间的皮带,皮带的环扣发出丁当的声音。
皮带是她离开县大队到根据地参加培训时郭队长送的。郭队长是县大队二分队的队长,是张英的救命恩人。郭队长把皮带给张英的时候告诉她,这是缴获的鬼子物件,是一条地道的军用皮带,系上它才像个八路女干部。张英接过那条皮带,心里突然冒出一股说不清的滋味,脸有点红……古铜色的带子,沉甸甸的,柔软而坚郁,闪亮的铜别扣,威风又气派,张英在郭队长的目光下把皮带扎上了,张英立刻就变得很老练,很有水平。
来到根据地,张英发现培训班的同学并不是谁都有皮带,穿花袄、穿土布对襟褂和緬裆裤的也大有人在,所以系皮带的张英在学员中就显得很精神,很出色。张英想将来抗战胜利了,她也要系着它,不解下来,就像培训队给他们上课的女老师上衣口袋里老别着一杆钢笔一样,很学问,很进步。张英知道自己永远也可能在身上别钢笔,至今为止,她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根据地十五天的培训中竟太短,十五天以后她和其他学员将被分配到敌人后方去,分散到各个村落,配合部队做群众工作,粉碎敌人的“五一”大扫荡。具实她对革命的许多事情,包括自己的名字“张英”还很陌生,也只是在根据地,她才知道有延安,知道除了县大队以外还有八路军和新四军。
张英原来叫张鱼儿,生她那天爹在滹沱河里逮了一盆小麦穗鱼,娘在灶台上烙了一摞玉米面薄饼子,全家人兴致勃勃地等着吃饼子裹小龟儿。小鱼儿刚熟,她就落生了,让娘一点儿准备也没有,爹指着她说这就是一条滹沱河里捞来的小鱼儿,于是她就叫了鱼儿。后来爹死了,娘也死了,两个兄弟也死了,是被日本人活埋的。那天县大队正好从村里过,见她还有一口气,郭队长就把她从死人坑里挖出来,从此她就跟上了县大队的二分队,铁了心要打日本为爹娘报仇。不久县大队把她送到了八路军涉县根据地,接受培训,培训班女老师在登记的时候,将张鱼改作了张英,老师说“张英”是一个很有生气,很有时代感的名字,一听就是二个精明干练的女革命干部。
老师叫李英。
从此,没了张鱼儿,有了一个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