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丹喜欢这样的野地实在令人惊了一下,这不该是一个孩子喜欢的野地。它应该由老谷喜欢。然而老谷却没有喜欢。老谷的心,只是又沉寂到了连他自己也莫名的无地。茂林修竹夹着一路的山道,一路都湿漉漉,都冷冰冰。因为这是冬天,还刚刚下了雪。而且,更吹着风。山寺在石桥的那边。寺和桥正在人睡,连眼睛都闭上了,呼吸得很好。然而,也湿漉和冷冰。很好的,是吗?阿丹说。阿丹说得很轻。老谷没有回答,觉得自己点了点头。其实,他没有点。他只让阿丹挽着。于是经过了桥,步入了门。门很大,却没有槛墙也没有边框,只是一味的空洞与无物。山寺的墙新着,柱也新着。山寺无声无息,一点也没有欢迎来人的意思,只在作默默的日照。僧众三五,都老了。僧众也无声无息,也一点也没有欢迎来人的意思,也只在作默默的日照。太阳如冰,阳光如水,都薄得像一层劣质的宣纸。阿丹想膜拜,阿丹膜拜了。一个老僧为阿丹敲响了膜拜的钟。老谷不想膜拜,老谷也膜拜了。一个老僧为老谷敲响了膜拜的钟。老谷让阿丹挽着。阿丹听老谷讲地藏王的大愿。于是,他们都走进地狱里去了。
同类推荐
颐和园的寂寞:叶广芩散文选
作者是一个擅讲故事的高手,她于故事中自然流露的叹息与幽默是如此不同凡响……从语言到人物,一板一眼,无不散发着某种韵致。叙事写人如数家珍,起承转合不愠不躁,举手投足流露出闺秀遗风、文化底蕴。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
《论中国人的国民性(鲁迅卷)》是鲁迅的随笔选。所选作品,不包括《野草》和《朝花夕拾》中的篇目,也不包括鲁迅上世纪30年代写下的大量文艺论战名篇,内容上以社会、思想、文化、生活见闻方面的随笔为主,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偏向于“准风月谈”的那一类文字。这些作品基本上按照发表时间的顺序排列。其中1918-1919的“新青年”时期、1924-1925的“语丝”时期、1933-1934的“申报·自由谈”时期可以说是鲁迅随笔创作的三个高峰期。
热门推荐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最全最全的哈佛经济课
经济学不只是“赚钱的理论”,它也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经济活动息息相关。在每日的经济活动中,每个人都想要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获得对自己而言最大的好处?本书就是在这样的灵感启发下产生的。它通过对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经济现象,以及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经济事件的生动剖析,让读者在品味趣味的同时,对经济学也能有一个初步而全面的认识,从而把握更加经济的生活。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月底,由中央编译局比较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所、清华大学政治学系联合召开的“推进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对“治理”概念的产生、含义、特征、功能等方面做了理论上的论述,并针对当前中国社会治理问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进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阐述。本书收录了16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参会文章,是国内知名政治学专家、学者有关“治理”问题的最新学术成果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