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05000000093

第93章

九针论第七十八

黄帝曰。余闻九针于夫子。众多博大矣。余犹不能寤。敢问九针焉生。何因而有名。岐伯曰。九针者。天地之大数也。始于一而终于九。故曰一以法天。二以法地。三以法人。四以法时。五以法音。

六以法律。七以法星。八以法风。九以法野。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一者天也。

天者阳也。五脏之应天者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皮者。肺之合也。人之阳也。故为之治针。必以大其头而锐其末。令无得深入而阳气出。二者地也。人之所以应土者肉也。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圆其末。令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圆其末。令可以按脉勿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筒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

而痼病竭。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

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六者律也。律者。调阴阳四时。而合十二经脉。虚邪客于经络而为暴痹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尖如。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七者星也。

星者人之七窍。邪之所客于经而为痛痹。舍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固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八者风也。风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风。八风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故为之治针。必长其身。锋其末。可以取深邪远痹。

九者野也。野者。人之节解皮肤之间也。淫邪流溢于身。如风水之状。而溜不能过于机关大节者也。

其为之治针。令小大如槌。其锋微圆。以取大气之不能过于关节者也。

此篇论九针之道。应天地之大数。而合之于人。人之身形。应天地阴阳而合之于针。乃交相输应者也。天地人者。三才之道也。天地之大数。始于一而成于三。三而三之成九。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之数焉。以针应数也。肺属金而位居尊高。为脏腑之盖。故应天者肺。脾属土而外主肌肉。故应土者肉也。而脉者。人之神气也。故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经络出于四肢。以应岁之十二月。故合于四时八风。五居九数之中。故主冬夏之分。分于子午。律分阴阳。故合十二经脉。七窍在上。故应天之七星。人之四肢。应于四旁。骨有八节。故应八方之风。九野者。在天为分野。在地为九州。在人为膺喉头首。手足腰胁。故曰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于天气。此论九针之道。通于天地人。而各有其式。各有其用也。

黄帝曰。针之长短有数乎。岐伯曰。一曰针者。取法于巾针。去末寸半。卒锐之。长一寸六分。

主热在头身也。二曰圆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而卵其锋。长一寸六分。主治分肉间气。三曰针。

取法于黍粟之锐。长三寸半。主按脉取气令邪出。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五是铍针。取法于剑锋。广二分半。长四寸。主大痈脓。两热争者也。六曰圆利针。取法于针。微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长一寸六分。主取痈痹者也。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八曰长针。取法于綦针。长七寸。主取深邪远痹者也。九曰大针。取法于锋针。其针微圆。长四寸。主取大气不出关节者也。针形毕矣。此九针大小长短法也。

此论九针之制。有大小长短之法。而取用各不同也。夫人之气血。合天地阴阳。昼夜旋转。无所宁息。少有留滞。则为痹为痈。是以九针之用。皆取气取痈取痹。盖针者。所以斡旋天地阴阳之气。

黄帝曰。愿闻身形应九野奈何。岐伯曰。请言身形之应九野也。左足应立春。其日戊寅己丑。左胁应春分。其日乙卯。左手应立夏。其日戊辰己巳。膺喉首头应夏至。其日丙午。右手应立秋。其日戊申己未。右胁应秋分。其日辛酉。右足应立冬。其日戊戌己亥。腰尻下窍应冬至。其日壬子。六腑膈下三脏应中州。其大禁。大禁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善候八正所在之处。所主左右上下。身体有痈肿者欲治之。无以其所直之日渍治之。是谓天忌日也。

九野者。九州之分野也。按星书立春应天文箕尾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分应天文心房分野。

禹贡徐州之域。立夏应天文翼轸分野。禹贡荆州之域。夏至应天文井鬼分野。禹贡雍州之域。立秋应天文参井分野。禹贡梁州之域。秋分应天文奎娄分野。禹贡兖州之域。立冬应天文危室分野。禹贡青州之域。冬至应天文牛斗分野。禹贡扬州之域。中州应天文张柳分野。禹贡豫州之域。盖地有九野九州。人有九窍。九脏。皆上通于天气。是以身形应九野。而合于天之四时八节也。手足之主戊己者。

土属四肢也。岁半以上。天气主之。岁半以下。地气主之。膺喉头首应夏至者。身半以上为阳也。腰尻以下应冬至者。身半以下为阴也。丙午属火故主夏。壬子属水故主冬。胁主外内出入之枢。故主春秋二分。盖春主阳气上而阴气下。秋主阴气上而阳气下也。乙卯属木。主于东方。故其日乙卯。辛酉属金。主于西方。故其日辛酉。六腑膈下三脏。居形身之中而在下。故应地之中州。太一所在之日。谓移宫出游之一日。并立中宫之日也。八正者。八方之正位。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所直之日。谓太一所在之日。及诸戊己。凡此九者。是谓天忌日也。王子律曰。按遁甲经云。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故为天忌。卢良侯曰。肺应天。心应日。故只膈下之三脏应地。倪仲玉曰。气从下而上。故左足应立春。右足应立冬者。气复归于下也。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乐志乐。病生于肉。

治之以针石。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喝。治之以甘药。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是谓形。(喝当作)此言人有贵贱君子小人之不同。形志有偏苦偏乐之分异。故治法亦宜守一勿失也。夫富贵之人。

形乐志苦。村野之人。形苦志乐。淡忘舒泰者。形志皆乐。系牵拘畏者。形志皆苦。形乐者。四体不运。则血脉留滞。故当治之以灸刺。而通血脉。形苦者。劳其筋骨。故当治之以熨引。以舒其筋。形乐志乐。则心广体胖。故当治之针石以疏气。志者。心之所发也。咽乃胃腑之门。而胃主肌形。

乃心之蔽骨。而内应于心脏。故形志皆苦者。病生于咽。此病在不足。故当调之以甘药也。惊伤心肝。恐则伤肾。是以形数惊恐。则筋脉不通。营气不行。则为不仁。此病因于内。故当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五形志也。

五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此以下。意言明乎九针之道。更当知五运六气之微。五运者。五行之化运。合于五脏六腑而主出入。六气者。主司天在泉。合人之三阴三阳。而通于手足之十二经脉。以九九之大数。而合于五六之变化。可通于无穷。可传于后世矣。噫者。中焦之逆气。上走心为噫。故心主噫。阴阳应象论曰。肺在变动为咳。语者。论难也。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肝主语。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气不能灌溉于四脏。则津液反溢于外窍。故为吞咽之证。本经曰。阳者主上。阴者主下。阳引而上。阴引而下。

阴阳相引。故数欠。当泻足少阴。补足太阳。盖肾气上逆。欲引而下则为欠。

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王子律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故气逆则为怒。口问篇曰。人之哕者。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大肠小肠。受盛水谷。变化糟粕。病则不能化物而为泄矣。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出。是以不约则为遗溺。下焦如渎。水道出焉。病则反溢而为水病矣。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入。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王氏曰。酸苦甘辛咸。五行之味也。血气肉筋骨。五脏之所生也。是以五味各自走其道。

五裁。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

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者。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王子律曰。裁者。酌其适中而不可多也。夫五味入口。内养五脏。外濡形身。病则嗜食。故宜裁之。

五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王子律曰。肾为阴脏。在体为骨。故阴病发于骨。心为阳脏。在体为脉。故阳病发于血。脾为阴中之至阴。在体为肉。故阴病发于肉。即调神论之所谓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之义。盖因本气自逆而发病也。肝为牡脏。逆冬气则奉生者少。春为痿厥。故肝脏之阳病发于冬。肺为牝脏。逆夏气则奉收者少。秋为痿疟。故肺脏之阴病发于夏。故言五脏发病。有因所生之母气而为病者。有因本气自逆而为病者。以五脏错综而论之。皆能为病者也。

五邪。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转则为癫疾。邪入于阴。转则为喑。阳入之于阴病静。阴出之于阳病喜怒。(喜当作善宣明五气章曰阴出之阳病善怒)王子律曰。邪入于阳则阳盛。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又四肢为诸阳之本。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热盛于身。则弃衣欲走也。阳盛则使人骂詈。不避亲疏也。痹者。闭也。痛也。

邪入于阴。闭而不行。则留着而为痹痛矣。夫在外者。皮肤为阳。筋骨为阴。故曰病在阳者名曰风。

在阴者名曰痹。癫乃重阴。邪入于阳。转入于阴。则为癫疾矣。夫心主言。由肾间之动气而后发。邪入于肾脏之阴。转入于心脏之阳。则为喑矣。阳分之邪而入于阴。则病者静。阴分之邪而出于阳。则善怒。

上节论五脏之气自伤。此论五脏为邪所病。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也。

本神篇曰。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肺藏气。气舍魄。心藏脉。脉舍神。肾藏精。精舍志。神志魂魄意。五脏所藏之神也。

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王子律曰。上节论五脏内藏之神。此论五脏外合之形。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也。(恶叶乌去声)王子律曰。此与五音五味篇中之论相同而重见者。以五运而生六气也。多者宜出。少者不宜。故曰恶。

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

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

三阴三阳者。天之六气也。而人亦有此六气。合于手足十二经脉。六脏六腑。盖针有九九。人有九九。地有九九。皆上通于天之六六也。王子律曰。地之五行。上呈天之六气。故先论五行。而后论六气。

同类推荐
  • 肇论略注

    肇论略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

    南华真经章句音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流类手鉴

    流类手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yala'  s Angel

    Ayala' s Ang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癸辛杂识

    癸辛杂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一吻定情:校花请留步

    一吻定情:校花请留步

    【宠文】第一次见面,在他的学校。南宫沐雪万万没有想到,盛荣这个腹黑大恶魔,先是装高冷,后来直接将自己的心填满盛荣这两个字。“我暗示你这么久了,你还不明白吗!我真的不喜欢你啊!”南宫沐雪狠狠心,咬了咬牙,眼睛却直盯着地上看。“……哦,既然你不要我喜欢你的话,那看来,只能爱你了。”强词夺理,谁不会?盛荣的嘴唇微微上扬,沐雪,和我撒谎,能正式一点么?-从不奢求生活能给予最好的,只是执着于寻求最适合的!
  • 乱之吐火族长

    乱之吐火族长

    号称天下第一的吐火族族长蒙山高遭人刺杀,蒙山高的时代结束了,觊觎吐火族族长位置的人们开始明争暗斗,这其中又有怎样的故事?接下来又会是谁的时代?得到吐火族族长之位的人,又将失去什么?
  • 仙血至尊

    仙血至尊

    一个少年睁开眼......世界变了!少年逆天成长,崛起一条王者的巅峰生涯!
  • 天式:金贵

    天式:金贵

    在天式的早期,用诙谐的语言,和一个个穿插着玄学知识的小故事,生动描绘出一个刚走出山村的少年,小白的质朴,和隐藏在狂放不羁外表之下的自卑,狠辣,及坚韧。小说中期,会用紧凑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幻想,把一个个高潮跌宕的故事情节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征伐西方和东瀛,扬我国威。后期,纯幻想情节,故事的背景建立在三皇五帝,五族并立(人族),百族争锋(蛮荒)的宏大场景下,主角小白一路劈波斩浪,攀上顶峰。最终,主角千年修炼得道,渡劫飞升时,洞彻前世今生,因果万般,做出了自毁的抉择……
  • 仙族崛起

    仙族崛起

    古老修真家族最后一滴血脉,流落俗世,降生为奴,懵懂报恩,却被害身亡,死后魂魄游荡人间十几年,终遇师父得以开窍,眼见着师父被杀,绝望自爆却得以从头再来,为了摆脱悲剧的结局,为了保住师父的性命,为了给父母族人报仇雪恨,这一回她誓要打破世间桎梏,踏上修真之途,带着荣耀重返仙界。
  • 寻剑苍穹

    寻剑苍穹

    我要成神,必将血染天地,我要成神,必将脚踏千万横尸,剑破苍穹,傲视长空…
  • 天降狐妃:萌狐狠狠爱

    天降狐妃:萌狐狠狠爱

    现代的女孩苏氏集团继承人,因车祸而亡,可是她醒来了,而且还在。。古代!而且变成了狐狸!乱跑还跑到了白帝城的帝君的神殿了里,那是不可一世的帝君啊,他可是有洁癖的!当众人为小狐狸倒吸一口凉气是,帝君居然……(这个中间可能会虐一点,但是是实实在在的大甜文,大宠文哦!再声明一下,本书与历史无关!)
  • 冥界公主:妖王殿下慢慢撩

    冥界公主:妖王殿下慢慢撩

    身为丹界掌管者的女儿,第一炼丹师:公玉倾瑾。惨遭养女背叛,最疼爱的妹妹竟然杀了她们全家!异世重生,玩转神界、妖界、人界、冥界!从被皇室放弃的废材公主到人人膜拜的超级变态,公玉倾瑾进行了怎样的绝世逆袭?!身后的妖孽是哪来的?高冷绝色宠溺无边?!人人为我,我为花儿!傲娇妩媚倾国倾城?!伤我主人者,格杀勿论!…………她将有怎样的惊天身份?她又将创造怎样的奇迹?最后,她站在巅峰,却躺在他身下,他摸了摸她的小下巴,“花儿,冥冥之中,这一切都早有预定~”
  • 不娇不惯培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不娇不惯培养女孩的100个细节

    面对可爱的女孩,父母大都会对她娇惯不已。其实,这不是爱女孩,恰恰是害了女孩。我们应该让女孩拥有良好的内涵气质、人品素养、好的性格,让她拥有独立的资本,等等。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把握培养女孩的重要原则——不娇不惯。本书从不娇不惯是一种教育智慧、发现女孩的成长秘密、从心灵上呵护女孩、培养女孩的好品格、对女孩进行挫折训练、教女孩学会立身、表扬批评讲艺术、培养女孩的财商、培养女孩的好性格、培养女孩的好习惯等11方面,全面总结了培养完美女孩的100个细节,更有若干实用的方法来解读这100个细节。
  • 食材更养肤

    食材更养肤

    每个女性都想拥有细腻、光亮、有弹性的皮肤,因为它不仅带给人愉悦,还能让人产生亲近感。古往今来,“美人”的标准可能各不相同,但说起肌肤雪白、细腻,相信没有人会反对。《食材更养肤》(作者春纪)对传统中医食材养肤的理念及方法进行了详尽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