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00800000004

第4章

七会异者。问佛有所说依四悉檀。今解五义与彼会不。答此义今当说。先对五章。次解四悉檀。世界悉檀对释名。名该一部世界亦冠于三。第一义对体最分明。为人对宗。宗论因果为人生善义同。对治对用。用破疑滞。与治病事齐。分别悉檀对教相。教相如后说。问何不次第。答悉檀是佛智慧。对利钝缘则成四种。利人闻世界解第一义。此对释名辨体即足。若钝人未悟。更须为人生善对治破恶。乃入第一义。则具用四也。五重玄义意兼利钝。四悉檀法专为钝者。对义是同次第则异。问论专释大品不涉法华。何得指彼悉檀通此五义。中论通申诸经。何意不用。答释论云。四悉檀摄八万法藏十二部经。法华何得不预耶。中论通申理宜须用。若具引论博而未巧。今取论题申于五章。中字申体。观字申宗。论字申用。缨珞云。破法方便立法方便。利益众生方便。论有研核破执立三宝四谛得四沙门果。故知论字申用。中观理不可思议申妙。观境是权实申法。观智是因果申莲华。观诠申经。论之三字合四悉檀。以对五义通申意显。若更以论申余经者。取偈初句申三藏。次句申通。次句申别。次句申圆。法华又为第四句所申也。岂止两论申此五章。五章通申诸经论也。次解四悉檀为十重。

一释名 二辨相 三释成 四对谛 五起教观 六说默 七用不用 八权实 九开显 十通经

释名者。悉檀天竺语。一云此无翻例。如修多罗多含。一云翻为宗成墨印实成就究竟等莫知孰是。地持菩提分品说。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是名四优檀那。此翻为印。亦翻为宗。印是楷定不可改易。佛菩萨具此法复以传教。此就教释印。如经世智所说有无无二。此法楷定以此传授经。过去寂默诸牟尼尊展转相传。此就行释印也经增上踊出。乃至出第一有最上。众共归仰世间所无。此释宗义。彼明文了义释优檀那诸师何得用宗印。翻四悉檀如此既谬。余翻亦叵信。南岳师例大涅槃梵汉兼称。悉是此言檀是梵语。悉之言遍。檀翻为施。佛以四法遍施众生。故言悉檀也。二辨相者。世界如车。轮辐轴辋和合故。有车无别车也。五众和合故有人。无别人也。若无人者佛是实语人。云何言我见六道众生。当知。有人人者世界故有。非第一义。第一义可是实余不应实。答各各实如如法性等。世界故无第一义故有。人等第一义故无世界故有。有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一切名相隔别。名为世界。外人迷此世界不达法相。或计无因缘有世界。或计邪因缘有世界。大圣随顺众生所欲乐闻。分别为说正因缘世界法。令得世间正见是名世界悉檀相。二各各为人悉檀者。大圣观人心而为说法。人心各各不同。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如杂业故杂生世间。得杂触杂受。更有破群那经说无人得触无人得受。为二人疑后世不信罪福堕断常中。故作此说。此意傍为破执正是生信增长善根施其善法也。故名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者。有法对治则有实性则无对治者。贪欲多教观不净。嗔恚多教修慈心。愚痴多教观因缘。对治恶病说此法药。遍施众生故。名对治悉檀相也。四第一义悉檀者。有二种。一不可说二可说。不可说者。即是诸佛辟支佛罗汉所得真实法。引偈云。言论尽竟心行亦讫。不生不灭法如涅槃说诸行处名世界。说不行处名第一义。二约可说者。一切实一切不实一切亦实亦不实一切非实非不实。皆名诸法之实相。佛于如是等处处经中。说第一义悉檀相。此亦是一家明四门入实之意故。中论云。为向道人说四句。如快马见鞭影即入正路。若闻四句心生取著。皆是戏论岂第一义耶。私十五番释其相令易解。随说事理闻者适悦是世界。旧善心生是为人。新恶除遣是对治。得悟圣道是第一义。双说假实是世界。论轮辐轴辋故有车。五阴和合故有人。单说假人即为人。论或说有人。或说无人。单说实法即对治。论对治则有实性。则无双非假实即第一义。论言语道断心行亦讫(云云)。因缘和合有善人恶人之异是世界。善缘和合有善人是为人。恶缘和合有恶人是对治。双非善恶是第一义。五阴实法隔历是世界。从善五阴生善五阴是为人。以善五阴破恶五阴是对治。无漏五阴是第一义。善法恶法异是世界。说今善法生后善法是为人。以今善法破今恶法是对治。非善非恶是第一义。问曰。人通善恶何得言生善是为人。答善业为人所乘令生其善。故言为人。问为人生善秖应生善。那复断恶。答为人者生善是旧是正。断恶是傍是新。治中治恶是旧是正。生善是新是傍(云云)。三世隔别是世界来世是为人。现世是对治。非三世是第一义。四善根内外凡隔别是世界。暖顶是为人。总别念处是对治。世第一法近真是第一义。见道修道异是世界。见道是为人。修道是对治。无学道是第一义。非学非无学是世界。见学是为人。修学是对治。无学是第一义。世界悉檀中有为人。为人中有对治。对治中有第一义。第一义中无三悉檀(云云)。一悉檀通有四悉檀。论云。阴入界隔别是世界。因缘和合故有人是为人。正世界破邪世界是对治。闻正世界得悟入是第一义。为人有四者。杂业因缘得杂触杂受是世界。于一事中。或听是为人。或不听是对治。无人得触无人得受是第一义。对治中有四者。佛三种法治人心病。药病异故是世界。治人是为人。对病是对治。实性则无是第一义。第一义中四者。一切实乃至四句是世界。佛支佛心中所得法。岂非理善是为人。一切语论一切见一切著皆可破。一切不能通第一义。能通是对治。言语道断法如涅槃是第一义。又通作者四悉檀不同。通是世界悉檀也。四悉遍化众生通是为人。四悉檀皆破邪通是对治。随闻一种皆能悟道。通是第一义也。别作者。约苦集谛明世界。约道谛能治明为人。约道谛所治明对治。约灭谛明第一义。问依论解相已足。何用多释。答论云。四悉檀摄八万四千法藏。私约十五法分别何咎。三释成者。四悉檀是龙树所说。四随禅经佛所说。今以经成论于义弥明。所谓随乐欲随便宜。随对治随第一义。乐欲从因得名。世界从果立称。释论云。一切善恶欲为其本。净名云。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道。佛经举修因之相。论明得果之相。举随乐欲释成世界悉檀也。随便宜者。随行人所宜之法。各各为人者。是化主鉴机照其可否。论云。于一事中或听或不听。宜听不宜不听。如金师子宜数息。浣衣子宜不净经举行者之堪宜。论明化主之鉴照以释成也。余两种经论名义同(云云)。四对谛者。直对一番四谛如前说。广对四种四谛者。四种四谛一一以四悉檀对之。复总对者。生灭四谛对世界。无生四谛对为人。无量四谛对对治。无作四谛对第一义。五起观教。幽微之理非观不明。契理之观非悉檀不起。修从假入空观时。先观正因缘法。此法内外亲疏隔别。若不殷勤乐欲。则所习不成。必须晓夜精勤欣悦无斁。此即世界悉檀起初观也。若欲观假入空。须识为人便宜。若宜修观。即用择精进喜三觉分起之。若宜修止。则用除舍定三觉分起之。念通两处是为随宜善心则发。若有沉浮之病须用对治悉檀。若心沈时念择进喜治之。若心浮时念舍除定治之。若善用为人善根则厚。若善用对治烦恼则薄。于七觉中随依一觉恍然如失。即依此觉分研修。能发真明见第一义。是为用四悉檀起从假入空观。成一切智发慧眼也。若从空入假观。巧用四悉檀。取道种智法眼亦如是。若修中道第一义观。巧用四悉檀。取一切种智佛眼亦如是。若一心三观巧用亦如是。起教者。大论云。佛常乐默然不乐说法。净名亦论杜口。此经云。不可以言宣。大经云。生生不可说。乃至不生不生不可说。又云亦可得说十因缘法为生作因。亦可得说十因缘者。从无明至有此十成于众生具四根性。能感如来说四种法若十因缘所成众生。有下品乐欲。能生界内事善拙度。破惑析法入空。具此因缘者。如来则转生灭四谛法轮。起三藏教也。若十因缘法所成众生。有中品乐欲。能生界内理善巧度。破惑体法入空。具此因缘者。如来则转无生四谛法轮。起通教也。若十因缘所成众生。有上品乐欲。能生界外事善历别破惑次第入中。具此因缘者。如来则转无量四谛法轮。起别教也。若十因缘所成众生。有上上品乐欲。能生界外理善。一破惑一切破惑圆顿入中。具此因缘者。如来则转无作四谛法轮。起圆教也。复次一一教中。各各有十二部经。亦用悉檀起之。若十因缘法所成众生。乐闻正因缘世界事。如来则为直说阴界入等假实之法。是名修多罗。或四五六七八九言偈重颂世界阴入等事是名祇夜。或直记众生未来事。乃至记鸽雀成佛等。是名和伽罗那。或孤起偈说世界阴入等事。是名伽陀。或无人问自说世界事。是名优陀那。或约世界不善事而结禁戒。是名尼陀那。或以譬喻说世界事。是名阿波陀那。或说本昔世界事。是名伊帝目多伽。或说本昔受生事。是名阇陀伽。或说世界广大事。是名毗佛略。或说世界未曾有事。是名阿浮陀达磨。或问难世界事是名优波提舍。此是世界悉檀。为悦众生故。起十二部经。或作十二种说生众生善或作十二种说破众生恶。或作十二种说令众生悟。是名四悉檀起三藏十二部经。若十因缘法所成众生乐闻空者。直为说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无不即空。或四五六七八九言偈重颂阴界入即空。或说能达阴入界即空者便与授记。或孤然说阴界入即空。或无问自说阴界入即空。或说知阴界入即空名为禁戒。或举如幻如化等。喻阴界入即空。或说本昔世间国土即空。或说本生阴界入即空。或说即空广大或说阴入界即空希有或难问阴界入即空。是为随乐欲世界悉檀。起通教十二部经。或作十二种说即空生善。或作十二种说即空破恶。或作十二种说即空令悟理。是为四悉檀起通教十二部经也。若有十因缘法所成众生。乐闻一切世界一切阴界入。及不可说世界。不可说阴界入等事者。如来即直说一切正世界及阴入等。一切翻覆世界及阴入等。一切仰世界及阴入等。一切倒住世界及阴入等。一切秽国一切净国。一切凡国一切圣国。如是等种种世界。不可说世界。种种阴入界。不可说阴入界(云云)。或作四言乃至九言偈重颂。或孤起偈。或能知国土阴入界者。即与记成佛。或能知者即具禁戒或譬喻说。或说昔国土事。或说昔受生事。或说广大事。或说希有事。或说论议事。如是等十二种说悦其乐欲。或生其善或破其恶。或令悟入。是名四悉檀起别教十二部经。若十因缘所成众生。乐闻不可说国土。不可说阴界入。皆是真如实相。即直说一切国土依正即是常寂光。一切阴入即是菩提离是无菩提。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离是无别中道。眼耳鼻舌皆是寂静门。离此无别寂静门。或作偈重颂。或作孤起偈。或作无问自说。或知者与记。或知者具戒。或作譬说。或指昔世界。或指本生。或说广大。或说希有。或作论议。是为赴乐欲世界悉檀起圆教十二部经。或作十二种说生妙善。或作十二种说顿破恶。或作十二种说顿会理。是为四悉檀起圆教十二部经。复次用别圆两种四悉檀。说十二部经者。是起华严教也。但用一番四悉檀说十二部经者。是起三藏教也。若用四番四悉檀说十二部经者。是起方等教也。若用三番四悉檀说十二部经者。是起般若教也。若但用一番四悉檀说十二部经者是起法华教也。大论云。四悉檀摄十二部经其义如是。地持云。菩萨入摩得勒伽造不颠倒论。为令正法得久住禅而作论也。菩萨住是禅观众生。于佛去世后。根缘不同作论通经。天亲用两番四悉檀。造地论通华严。舍利弗用初番四悉檀。造毗昙。五百罗汉造毗婆沙通三藏。见有得道意也。诃黎跋摩。亦用初番四悉檀。造成实论通三藏。见空得道意也。迦栴延亦用初番四悉檀。造毗勒论通三藏。见空有得道意也。龙树用四番四悉檀造中论。三番正通大乘。一番傍通三藏。弥勒用二番四悉檀。造地持通华严。无著亦用二番四悉檀。造摄大乘。龙树用三番四悉檀。造大智度通大品。天亲用一番四悉檀通法华。世人传。天亲龙树各作涅槃论。未来此土准例可知。又五通神仙种种诸论。释天善论。大梵出欲论。皆用初番悉檀方便利益意也。书云。文行诚信定礼删诗垂裕得昆。即世界也。官人以德赏延于世。即为人也。叛而伐之刑故无小。即对治也。政在清静道合天心人王无上。即是世间第一义悉檀也。六起圣说圣默者。思益云。佛告诸比丘汝等当行二事。若圣说法若圣默然。圣说如上辨。圣默然者。夫四种四谛并是三乘圣人所证之法。非下凡所知故不可说。假令说之如为盲人设烛。何益无目者乎。故不可说名圣默然。华严中数世界不可说不可说明理极不可说不可说。约无量无作两番四谛不生生不生不生法。明不可说不可说名圣默然。若三藏中。憍陈如比丘。最初获得真实之知见。寂然无声字。身子云。吾闻解脱之中无有言说者。是约生灭四谛生生之法。明不可说不可说。名圣默然。净名杜口。大集无言菩萨。不可智知不可识识。言语道断心行亦讫。不生不灭法如涅槃。此约四番四谛不可说不可说。名圣默然。若大品句句。悉不可得不可得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不可以口得。此约三番四谛生不生不生生不生不生法。明不可得不可得故。不可说不可说名圣默然。此经明。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不可以言宣。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此约无作四谛不生不生法。明不可说不可说。故名圣默然。问为乐他故有圣说法。为自乐故名圣默然。默然则不益他。答正为自乐傍亦益他。若人厌文不好言语。为悦是人故圣默然。如律中。为福他故受供。圣则默然。如胁比丘对破马鸣。是故默然如佛。结跏正念身心不动。令无量人得悟道迹。是故默然皆是四悉檀。起此默然利益一切。何谓无益。问论云。四悉檀摄八万四千法藏。其相云何。答贤劫经云。从佛初发心去。乃至分舍利。凡三百五十法门。一一门各有六度。合二千一百度。用是度对破四分烦恼。合成八千四百。约一变为十合八万四千也。若作八万四千法藏名是世界悉檀摄。若作八万四千尘劳门名为人悉檀摄。八万四千三昧。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亦如是。若作八万四千对治。八万四千空门对治悉檀摄。若作八万四千诸波罗蜜。八万四千度无极。第一义悉檀摄。又一说。佛地三百五十法门。一一门有十善。合三千五百善。治四分则一万四千。又治六根即八万四千也。七明得用不得用者。夫四悉檀独有如来。究竟具得微妙能用。下地已去得用不同。凡有四句。不得不用。得而不用不得而用。亦得亦用。凡夫外道苦集流转。尚不能知四悉檀名字。谁论其得。既其不得云何能用也。若三藏教二乘殷勤自行者。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入真。亦名为得。不度众生故不能用。假令用者差机不当故净名诃满愿云。不知人根不应说法。无以秽食置于宝器。如富楼那九旬化外道。反被蚩笑。文殊暂往师徒皆伏。此是不知乐欲。不能用世界悉檀也。如身子教二弟子。善根不发更生邪疑。此不能用为人悉檀也如五百罗汉为迦絺那说四谛。都无利益。佛为说不净观。即得破恶。此不能用对治悉檀也。如身子不度福增。大医不治小医拱手。五百皆不度。佛度即得罗汉。此不能用第一义悉檀也。支佛亦然。是名得而不用也。次明三藏教菩萨者。虽知苦集修道止伏结惑。未有灭证。但得三悉檀。虽未得一而能用四。所以者何。如病导师具足船筏。身在此岸而度人彼岸。常以化人为事。自未得度先度人。是为不得而用。通教二乘体门虽巧得而不用。与三藏同也。通教菩萨初心至六地。亦得亦用。用而未巧。七地入假其用则胜也。若别教十住。但得析法体法两种四悉檀。而未能用。十行方能用。十回向进得相似四悉檀。亦能相似用。登地分真得亦分真用。圆教五品弟子未能得用。六根清净相似得用。初住分真得用也。唯佛究竟得究竟用。八明四悉檀权实者。四谛各辨四悉檀者。此通途说耳。释论云。诸经多说三悉檀。不说第一义者。此指三藏。三藏多说因缘生生事相灭色取空。少说第一义。就三藏菩萨。但约三悉檀明四。若就佛即具四。虽尔终是拙度权逗小机也。若通教四谛明四悉檀。体法即真其门则巧故。释论云。今欲说第一义悉檀故。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就佛菩萨皆得有四。而约方便真谛以明悉檀。犹属权也。若别教四谛明四悉檀约于中道。此意则深。而犹是历别。别相未融教道是权。此则非妙。今圆教四谛明四悉檀。其相圆融最实之说。故四悉檀是实是妙。若用此权实约五味教者。乳教则有四权四实。酪教但有四权。生苏则有十二权四实。熟苏则有八权四实。涅槃十二权四实。法华四种俱实(云云)。问三藏菩萨虽得四悉檀。望通教但成三悉檀。今通教望别教云何。答有二义。当通是得四。望别但得三。问别教望圆亦尔不。答不例圆别证道同故。并曰三藏通教俱证真谛。亦应俱得四。答三藏真谛虽同。菩萨不断惑故阙一。圆别俱断惑是故俱四。又并三藏通等虽四而三可是权。别教四而不三应非是权。答三藏通教教证俱是权故。但三无四别教教道权证道实。从证则四。从教则权。又并证道有四。教道应三。答若取地前为教道应如所问(云云)。九开权显实者。一切诸法莫不皆妙。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众生情隔于妙耳。大悲顺物不与世诤。是故明诸权实不同故。无量义云。四十余年三法四果二道不合。今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唯以一大事因缘。但说无上道。开佛知见悉使得入究竟实相。除灭化城即是决粗皆至宝所。即是入妙。若乳教四妙与今妙不殊唯决其四权入今之妙。是故文云。菩萨闻是法疑网皆已除。即此意也。决酪教四权。生苏十二权。熟苏八权。皆得入妙故。文云。千二百罗汉悉亦当作佛。又云。决了声闻法是众经之王。闻已谛思惟得近无上道。方等般若所论妙者。亦与今妙不殊。开权显实其意在此。问曰。决诸权悉檀同成妙第一义为当尔不。答决权入妙自在无碍假令妙第一义不隔于三。三不隔一。一三自在。今且作一种解释也。若决诸权世界悉檀。为妙世界悉檀者。即是对于释名妙也。亦是九法界十如是性相之名。同成佛法界性相。摄一切名也。亦是会天性定父子。更与作字名之为儿我实汝父汝实我子也。若决诸权第一义悉檀。为妙第一义悉檀者。即对经体妙也。即是开佛知见示真实相。引至宝所也。若决诸权为人悉檀。为妙为人悉檀者。即是对宗妙也。如此经云。各赐诸子等一大车也。若决诸权对治悉檀。入妙对治悉檀者。即是对用妙也文云。以此宝珠用贸所须。又云。如此良药今留在此。可用服之勿忧不差。经云。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动执生疑。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又云。我已得漏尽闻亦除忧恼也。若是分别诸权四悉檀同异。决入此经妙悉檀中。不复见同异。昔所未曾说今皆当得闻。即是妙不同异。即对教相妙也。即如文云。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一乘。虽分别诸同异。为显不同异说无分别法也。十通经者。问今以四悉檀通此经。此经何文明四悉檀耶。答文中处处皆有此意。不能具引。今略引迹本两文。方便品云。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过去所习业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以种种因缘譬喻亦言辞。随应方便说。此岂非是四悉檀之语耶。欲者即是乐欲。世界悉檀也。性者是智慧性。为人悉檀也。精进力即是破恶。对治悉檀也。诸根利钝即是两人得悟不同。即是第一义悉檀也。又寿量品云。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种种性者即是为人。种种欲者即是世界。种种行者即是对治。种种忆想分别。即是推理转邪忆想得见第一义。两处明文四义具足。而皆言为众生说法。岂非四悉檀设教之明证也。

△第二别解五章。初释名为四。一判通别。二定前后。三出旧。四正解妙法莲华。名异众典别也。俱称为经通也。立此二名。凡约三意。谓教行理。从缘故教别。从说故教通。从能契故行别。从所契故行通。理从名故别。名从理故通。略说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故部部别异。金口梵声通是佛说。故通别二名也。约行者泥洹真法宝。众生以种种门入。如五百比丘各说身因。佛言无非正说。三十二菩萨各入不二法门。文殊称善。大论明阿那波那皆是摩诃衍。以不可得故。当知。从行则别所契则同。求那跋摩云。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云云)。约理者。理则不二名字非一。智度云。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大经云。解脱亦尔多诸名字。如天帝释有千种名。名异故别理一故通。今称妙法之经。即是教之通别。各赐诸子等一大车。乘是宝乘直至道场。即行之通别。或言实相。或言佛知见。大乘家业一地实事。宝所系珠平等大慧等。即是理之通别。约此三义故立两名也。问教主不同设教亦异。云何而言金口梵声名为教通。答此有两义。一当分。二跨节。当分者如三藏佛赴种种缘说种种教。缘异故教别。主一故教通。依此教行。有能契所契种种名理。理无种种。经言。即脱缨珞著弊垢衣。语言勤作勿复余去。并加汝价及涂足油。此则身口行理齐分而说。不得作余解也。通别圆等教行理。当分亦尔。斯义易解而理难融(云云)。二跨节者。何处别有四教主。各各身各各口各各说。秪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现为丈六紫金辉。不说甘恬常乐之味。说于咸酢无常辛辣。弃王者服饰执持粪器。名为方便。若开方便门示真实相。即向身是圆常之身。向法是圆法。向行向理皆即真实。如此通是一音之教。而小大差别。能契有长短所契唯一。极种种名名一究竟。唯一究竟应于众名。作如此论教行理通别者。相则难解理则易明(云云)。二定妙法前后者。若从义便应先明法却论其妙。下文云。我法妙难思。若从名便应先妙次法。如欲美彼称为好人。笃论无人何所称好。必应先人后好。今题从名便故。先妙后法。解释义便故先法后妙。虽复前后亦不相乖(云云)。三出旧解。旧解甚多。略出四家。道场观云。应物说三三非真实。终归其一谓之无上。无上故妙也。引经云。是乘微妙清净第一。于诸世间为无有上。又云。寄言谭于象外。而其体绝精粗。所以称妙。又引经。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会稽基云。妙者表同之称也。昔三因异趣三果殊别。不得称妙。北地师云。理则非三三教为粗。非三之旨为妙。此意同而辞弱。光宅云云。妙者一乘因果法也。待昔因果各有三粗。今教因果各有三妙。昔因果粗者。因体狭因位下因用短。声闻修四谛。支佛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度。三因差别不得相收。因体是狭。昔第九无碍道中行。名菩萨伏道不断。未出三界故名因位下。第九无碍止伏四住不伏无明。故言用短。是为昔因三义故粗也。昔果粗者。体狭位下用短。有余无余众德不备。故言体狭。位在化城不出变易。故言位下。第九解脱止除四住不破无明。又八十年寿前不过恒沙。后不倍上数。是故用短。是为昔果三义故粗。今因体广位高用长者。会三为一收束万善。故言体广。不止界内无碍道中行。出于界外行菩萨道。故言位高。无碍伏惑不止四住。进伏无明故用长。今因三义妙也。今果三义妙者。体广位高用长。体备万德众善普会。故言体广。位至宝所故言位高。断五住惑神通延寿。利益众生故言用长。今果三义故妙。即是一乘因果之法妙也。今古诸释世以光宅为长。观南方释大乘多承肇什。肇什多附通意。光宅释妙宁得远乎。今先难光宅余者望风(云云)。因体广狭四难者。若谓昔因体狭为粗。指何为昔。若指三藏等可然。若指法华已前皆称为昔。此不应尔。何者。般若说一切法皆摩诃衍。靡不运载。思益明解诸法相。是菩萨遍行。华严入法界不动祇洹。净名一念知一切法是为坐道场。昔因如此无所不收。若为是狭。若言今因体广。那忽言法华明一乘是了。不明佛性是不了。那复言法华明缘因是满。不明了因是不满。那复言前过恒沙后倍上数。犹是无常因。既以无常因那得常果。因果俱无常。此无常人那见佛性。非了义故体不收行一。非满字故体不收教一。非常住故体不收人一。不见佛性故体不收理一。当知。今因狭中之狭。狭则是粗。昔体既广昔还是妙。此一难已知粗妙。薳复具作后难耳。因位高下四难者。般若是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上人应求上法因。教则不下。大论云。菩萨出三界外受法性身。行菩萨行因位则不下。净名叹菩萨德近无等等佛。自在慧十方作魔王者。皆是住不可思议解脱。则因人不下。净名云。虽成佛道转法轮。而行菩萨道。又云。诸佛秘藏无不得入。则见理不下。如是因位四一皆高。云何言粗。若言今因位高者。教那忽是第四时。位那忽住无碍道伏无明。人那忽是生死身非法性身。理那忽无常不见佛性。当知。今因皆无四一其位下而粗。昔因具四一高而妙。因用长短四难者。释论云。处处说破无明三昧。是教用长。是事不知名为无明。佛一切种智知一切法明无明无二。若知无明不可得亦无无明。是为入不二法门。是则行长。又一日行般若。如日照世胜萤火虫。若人入薝卜林不嗅余香。谁复乐二乘功德。座不须礼华不著身。皆是阿惟越类。则人用长。色无边故般若亦无边。受想行识无边故般若亦无边。是则理长。当知。昔教行人理俱长。长故是妙。若谓今因用长。那复言法华是覆相教。教则短。行覆相行则短。覆相不明佛性理则短。四一既阙。今短而粗。昔用既长长则是妙。果体广狭四难者。若昔果体是有余无余。不备众德为狭为粗者。此岂然乎。般若是佛母。十方佛皆护。净名云。未曾闻此实相深经。当知。昔果体备众德也。若谓今果体广应备满了。何故复言亦满不满亦了不了。何故复言佛果无常亦无我乐净等众德缺然。广义安在。若体广者。法身应遍一切处。何故复言寿止八十或七百阿僧祇。灰断入灭去此不至彼耶。若言体广。应备五眼见佛性。当知。今果阙于四一。狭而是粗。将今望昔昔还是妙。果位高下四难者。今果位若高。设教何得在第五教下行那不出无常。人那不出变易。理那不穷秘藏。当知。今果之位阙四一。皆下皆粗。昔果位具四一。皆高皆妙。果用长短四难者。若今果用长。教何不明常住。行何不顿破无明。人何不即是毗卢遮那。理何不即是秘藏。当知。今果无有妙法岂非粗耶(云云)。而复言神通延寿是何神通。若作意神通同彼外道。若无漏神通同彼小乘。若实相神通则非延非不延。能延能不延。能延何止延寿。而不延眼令见佛性。何不延舌说于常住。眼不见性则知非实相神通。非粗何谓。前一难已知粗。后难重来耳。彼作因果六种以判粗妙。又以四一专判妙。今难其粗。皆备四一则昔粗非粗。难其妙全无四一。则今妙非妙。于其一句设四句难。四六二十四耳。用彼矛盾自相击。故不盈不缩应尔许耳。

同类推荐
  • Gorgias

    Gorgi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稗史集传

    稗史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弘道录

    弘道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春秋列国志传

    春秋列国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经络汇编

    经络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屠龙日记

    屠龙日记

    万古长眠之物即将苏醒,圣战又起,看勇士如何还天下一片安宁祥和。。。。。。。虽然看上去名字很牛逼,但只是看上去而已,事实上------------------------------就是看看主角装逼啦。
  • 王源我还爱你

    王源我还爱你

    一种奇妙的缘分,让我遇到了你们路上有许多坎坷崎岖。虽然历经困难,但我有你们感到很快乐。用心去守护你们,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喜欢加我QQ:1557062779.
  • 校园言灵师

    校园言灵师

    有一种传言,言灵师是接近神的存在,因为说什么都能够实现,如果要一个人死,只要动动嘴就可以了。亚木木却痛恨级了这种能力,她寻找着破解的方法……而千兰黛,一个妖精般的存在始终陪在她身边,他的神秘,她已无从知晓……
  • 黑执事之海洋之心

    黑执事之海洋之心

    绝美的火焰红莲,神奇的海洋之心,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 君醉心迷:幻魔五小姐

    君醉心迷:幻魔五小姐

    原先的她,天生废材,痴傻天真,一无是处,是大家眼中的傻子五小姐。一出生测试无灵力,无斗气,受世人耻笑,被家法处死。她是21世纪全能天才,人类的傀儡,被世人叫做血蔷薇的顶级杀手,杀人无数,冷血无情,却被至亲害死。一朝穿越,成为相府傻子五小姐,妖异紫眸再次睁开,护她者生,欺她者死。他,任她一展锋芒,贪得无厌,得寸进尺,他云淡风轻的说:唯你是从,为你生为你死,只要你要,只要我有。
  • 古刻丛钞

    古刻丛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绝世战天

    绝世战天

    世间有大道三千,人族修士争渡苦海,欲求长生不死之法,超脱轮回到达彼此岸!天地有十大域,上古年间神魔争霸,诸圣争雄,极道大陆崩溃六道轮回破灭,天地动荡,数万载岁月过后新的纪元开启,万族林立,天骄并起,一个药童逆天崛起……
  • 狂暴少女的黑暗日记

    狂暴少女的黑暗日记

    一面之缘,情窦初开,一句有缘再见,那年杨沐悔十三岁。命运转动,时光荏苒,三年后再次相遇,竟是在黑帮组织“暗影”!混迹街头的流浪小妹出落成亭亭少女,而他,摇身一变,成了稳坐暗影第一把交椅的人物!两人四目相对却不相识?!生死一线的瞬间,回忆涌上杨沐悔心头。“杨沐悔,我警告你,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从Simon把你从人群中拉出来的那一刻起,你的人生就变成了一场赌博,走错一步就是满盘皆输。没有人会管你死活。你懂吗?”杨沐悔脸上浮出一丝笑意,淡淡地看着张忌天的眼睛说:“我知道啊。你在怕什么?”张忌天究竟是何身份?杨沐悔又会何去何从?
  • 影速风

    影速风

    这是一家名为‘影速风’的快递公司,公司为一个名曰‘小枫’的孤儿所创。公司所承受的快递宗旨为:收、送、到!意义为:收别人不敢收,送别人不敢送,到别人不敢到!〖这里讲述的是一则一则‘诡异’的快递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