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00800000003

第3章

释名第一 辨体第二 明宗第三 论用第四 判教第五

释此五章有通有别。通是同义别是异义。如此五章遍解众经故言同也。释名名异乃至判教教异。故言别也。例众经之初皆安五事则同义也。如是诠异。我闻人异。一时感应异。佛住处所异。若干人听众异。则别义也。又通者共义。别者各义。如此通别专在一部。通则七番共解。别则五重各说。例如利钝须广略二门也。众教通别今所不论。一经通别今当辨。

△就通作七番共解。一标章。二引证。三生起。四开合。五料简。六观心。七会异。标章令易忆持起念心故。引证据佛语起信心故。生起使不杂乱起定心故。开合料简会异等起慧心故。观心即闻即行起精进心故。五心立成五根。排五障成五力。乃至入三脱门。略说七重共意如此。广解五章者。一一广起五心五根。令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耳。

○初标五章(云云)。标名为四。一立二分别三结四譬。立名者。原圣建名。盖为开深以进始咸令视听。俱得见闻寻途趣远而至于极故。以名名法施设众生。分别者。但法有粗妙若隔历三谛粗法也。圆融三谛妙法也。此妙谛本有。文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尚非不退菩萨入证二乘所知。况复人天群萌之类。佛虽知是不务速说。文云。我若赞佛乘众生没在苦。谤法不信故坠于三恶道。所以初教建立融不融。小根并不闻。次教建立不融。大根都不用。次教俱建立以融斥不融。令小根耻不融慕于融。次教俱建立令小根寄融向不融。令大根从不融向于融。虽种种建立施设众生。但随他意语非佛本怀故。言不务速说也。今经正直舍不融但说于融。令一座席同一道味。乃畅如来出世本怀故。建立此经名之为妙。结者。当知华严兼三藏。但方等对般若带。此经无复兼但对带。专是正直无上之道。故称为妙法也。譬莲华者。例有粗妙。云何粗狂华无果。或一华多果。或多华一果。或一华一果。或前果后华。或前华后果初喻外道空修梵行无所克获。次喻凡夫供养父母报在梵天。次喻声闻种种苦行止得涅槃。次喻缘觉一远离行亦得涅槃。次喻须陀洹却后修道。次喻菩萨先籍缘修生后真修。皆是粗华不以为喻。莲华多奇。为莲故华。华实具足可喻即实而权。又华开莲现。可喻即权而实。又华落莲成莲成亦落。可喻非权非实。如是等种种义便故。以莲华喻于妙法也。体者为四。一释字。二引同。三简非。四结正。体字训礼礼法也。各亲其亲各子其子。君臣撙节若无礼者。则非法也。出世法体亦复如是。善恶凡圣菩萨佛。一切不出法性。正指实相以为正体也。故寿量品云。不如三界见于三界。非如非异。若三界人见三界为异。二乘人见三界为如。菩萨人见三界亦如亦异。佛见三界非如非异。双照如异。今取佛所见为实相正体也。金刚藏说佛甚微智辞异意同。其辞曰。空有不二不异不尽。空非断无故言空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故言不二。非离空有外别有中道。故言不异。遍一切处故言不尽。此亦与龙树意同。中论云。因缘所生法即空即假即中。因缘所生法即空者。此非断无也。即假者不二也。即中者不异也。因缘所生法者。即遍一切处也。今言实相体即权而实。离断无谤也。即实而权离建立谤也。权实即非权实。离异谤也。双照权实遍一切处。离尽谤也。斯乃总二经之双美。申两论之同致。显二家之悬会。明今经之正体也。私谓实相之法。横破凡夫之四执。竖破三圣之证得。破凡夫可解。破圣者。三藏二乘指但空为极。譬颇梨珠一往似真再研便伪。身子云。我等同入法性。失于如来无量知见。空有之旨正破此证也。通教人指但空不但空共为极。譬杂色裹珠光随色变。缘所见之光亡其本体。逐玄黄之色。堕落二乘。大经云。声闻之人但见于空不见不空。菩萨之人非但见空亦见不空。所见既殊不二之旨正破此证也。别教人指不但空为极。迥出二边如云外月弃边取中。如舍空求空。不异之旨正破此证若彼有此无则正法不遍不尽之旨亦破此证也。此等皆非佛甚微智。不与金刚藏意同。非佛证得本有常住。不与方便品同。不遍一切处不与寿量品同。既不会正体摄属何法。但空是化他之实。但不但是自行化他之实。出二边中是自行之权。并他经所说非今体也。今经体者。体化他之权实即是自行之权实。如垢衣内身实是长者。体自行化他之权实。即是自行之权实。如衣内系珠即无价宝也。自行之权即自行之实。如一切世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况自行之实而非实耶。宗者为三。一示。二简。三结。宗者要也。所谓佛自行因果以为宗也。云何为要。无量众善言因则摄。无量证得言果则摄。如提纲维无目而不动。牵衣一角无缕而不来。故言宗要。然诸因果善须明识。尚不取别教因果。况余因果。余因果者。昔三因大异。而三果小同。又三因大同而三果小异。又一因迥出一果不融。因不摄善果不收德。则非佛自行之因。非佛道场证得之果。又简者。诸经明佛往昔所行因果。悉皆被拂咸是方便。非今经之宗要。取意为言因穷久远之实修。果穷久远之实证。如此之因竖高七种方便。横包十法界法。初修此实相之行名为佛因。道场所得名为佛果。但可以智知不可以言具。略举如此因果。以为宗要耳。用者为三。一示。二简。三益。用者力用也。三种权实二智皆是力用。于力用中更分别自行二智。照理理周名为力。二种化他二智鉴机。机遍名为用。秖自行二智。即是化他二智。化他二智。即是自行二智。照理即鉴机鉴机即照理。如萨婆悉达弯祖王弓。满名为力。中七铁鼓贯一铁围山洞地彻水轮名为月。诸方便教力用微弱。如凡人弓箭。何者昔缘禀化他二智照理不遍。生信不深除疑不尽。今缘禀自行二智极佛境界。起法界信增圆妙道。断根本惑损变易生非但生身及生身得忍。两种菩萨俱益法身。法身后心两种菩萨亦俱益。化功广大利润弘深。盖兹经之力用也。教相为三。一根性融不融相。二化道始终不始终相。三师弟远近不远近相。教者圣人被下之言也。相者分别同异也。云何分别。如日初出前照高山。厚殖善根感斯顿说。顿说本不为小。小虽在座如聋如哑。良由小不堪大。亦是大隔于小。此如华严约法被缘。缘得大益名顿教相。约说次第名从牛出乳味相。次照幽谷。浅行偏明当分渐解。此如三藏。三藏本不为大。大虽在座多跢婆和小所不识。此乃小隔于大。大隐于小。约法被缘名渐教相。约说次第名酪味相。次照平地。影临万水逐器方圆随波动静。示一佛土令净秽不同。示现一身巨细各异。一音说法随类各解。恐畏欢喜厌离断疑神力不共故。见有净秽闻有褒贬。嗅有薝卜不薝卜。华有著身不著身。慧有若干不若干。此如净名方等。约法被缘犹是渐教。约说次第生苏味相。复有义。大人蒙其光用婴儿丧其睛明。夜游者伏匿。作务者兴成故。文云。但为菩萨说其实事。而不为我说斯真要。虽三人俱学二乘取证具如大品。若约法被缘犹是渐教。约说次第名熟苏味相。复有义。日光普照高下悉均平。土圭测影不缩不盈。若低头若小音。若散乱若微善皆成佛道。不令有人独得灭度。皆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具如今经。若约法被缘名渐圆教。若说次第醍醐味相。当知。华严之譬与涅槃义同。三子三田三马等譬。皆先菩萨次及二乘后则平等凡圣(云云)。问既以五味分别那同称渐。答约渐得明五味耳。又若小不闻大大一向是顿。若大不用小小一向是渐。若以大破小是渐顿并陈。若带小明大是渐顿相资。若会小归大是渐顿泯合故。无量义云。渐顿二法三道四果不合。今时则合即此义也。问云何相资。答小闻于大。耻小而慕大是为顿资小。佛命善吉转教大益菩萨。是为渐资顿。如前分别。但约显露明渐顿五味之相。若论不定义则不然。虽高山顿说不动寂场。而游化鹿苑。虽说四谛生灭。而不妨不生不灭。虽为菩萨说佛境界。而有二乘智断。虽五人证果不妨八万诸天获无生忍。当知。即顿而渐即渐而顿。大经云。或时说深或时说浅。应问即遮应遮即问。一时一说一念之中。备有不定不同旧义。专判一部味味中悉如此。此乃显露不定。秘密不定其义不然。如来于法得最自在。若智若机若时若处。三密四门无妨无碍。此座说顿十方说渐说不定。顿座不闻十方。十方不闻顿座。或十方说顿说不定。此座说渐各各不相知闻。于此是显于彼是密。或为一人说顿。或为多人说渐。说不定。或为一人说渐。为多人说顿。各各不相知互为显密。或一座默十方说。十方默一座说。或俱默俱说。各各不相知互为显密。虽复如此未尽如来于法自在之力。但可智知不可言辨。虽复甚多亦不出渐顿不定秘密。今法华是显露非秘密。是渐顿非渐渐。是合非不合。是醐醍非四味。是定非不定。如此分别此经。与众经相异也。又异者。余教当机益物。不说如来施化之意。此经明佛设教元始巧为众生。作顿渐不定显密种子。中间以顿渐五味。调伏长养而成熟之。又以顿渐五味而度脱之。并脱并熟并种番番不息。大势威猛三世益物。具如信解品中说。与余经异也。又众经咸云。道树师实智始满。起道树始施权智。今经明师之权实在道树前久久已满。诸经明二乘弟子不得入实智。亦不能施权智。今经明弟子入实甚久。亦先解行权。又众经尚不论道树之前师之与弟近近权实。况复远远。今经明道树之前权实长远。补处数世界。不知况其尘数。经云。昔所未曾说今皆当得闻。殷勤称赞良有以也。当知。此经异诸教也。

○二引证者。如文殊答问偈云。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说法华经。何但二万亿大通智胜。及五佛章中三世佛说。皆名法华也。文云。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又云。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又云。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此亦今古同以实相为体也。文云。佛当雨法雨充足求道者。即是会三归一之法雨。令求佛道因者充足。乃至一切皆会令充足。若开近显远之法雨。令求佛道果者充足。文云。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又云。诸佛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即是断三乘五乘七方便九法界等疑。皆令生信。此证经用也。又如来神力品云。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一切法者。权实一切法皆摄也。此证经名。一切自在神力者。内用名自在外用名神力。即证用也。一切秘要之藏者。非器莫授为秘正体为要。多所含容而无积聚名藏。此证体也。一切甚深之事者。实相名甚深。为实相修因名深因。究竟实相名深果。又法师品云。若闻此经。乃是善行菩萨之道深因也。求佛道者。咸于我前闻妙法华经一句。乃至一念随喜。我皆与授记。乃至须臾闻之。即得究竟三菩提深果。此证宗也。所以引二文者。古佛事定举要略以释疑。今佛说竟举要略以付嘱。中间正当机广说故。不引证耳。若引者。开示悟入即其文也。为大事因缘故证名。佛之知见证体。开示悟入证宗。为令众生证用。此异余经证教也。又药王品举十譬叹教。今引其六。大如海高如山。圆如月照如日。自在如梵王极如佛。海是坎德万流归故。同一咸故。法华亦尔。佛所证得万善同归同乘佛乘。江湖川流无此大德。余经亦尔。故法华最大也。山王最高四宝所成故。纯诸天居故法华亦尔。在四味教之顶离四诽谤。开示悟入纯一根一缘同一道味。纯是菩萨无声闻弟子故。月能亏盈故。月渐圆故。法华亦尔。同体权实故。会渐入顿故。灯炬星月与闇共住。譬诸经存二乘道果。与小并立。日能破闇故。法华破化城除草庵故。又日映夺星月令不现故。法华拂迹除方便故。轮王于四域自在。释王于三十三天自在。大梵于三界自在。诸经或于俗谛自在。或于真谛自在。或于中道自在。但是历别自在非大自在。今经三谛圆融最得自在。譬大梵王余经拔众生出生死如五佛子于凡夫第一。或拔众生出涅槃。如菩萨居无学上。今经拔出众生。过方便教菩萨上。即成法王最为第一引诸譬喻明教相最大。例知用宗体名。亦大如海。境智乃至利益亦大如海。教相如山在四味教上。用宗体名境智利益亦复如是。教相亏盈圆满如月。用宗体名境智利益亦复如是。教破化城。用宗体名境智利益亦复如是。教相自在余亦如是。教相王中王余亦如是。非但引文证教余义亦成。

○三生起者。能生为生所生为起前后有次第粗细不相违。肇云。名无召物之功。物无应名之实。无名无物名物安在。盖第一义中无相意耳。世谛为言无名无以显法故。初释名。名名于法法即是体。寻名识体。体非宗不会。会体自行已圆。从体起用导利含识。利益既多须分别教相也。神力品中约教次第。一切法本皆佛法。大经云。一切世谛若于如来即是第一义谛。众生颠倒谓非佛法。今明言示之。故言一切法也。欲说此法先以神力骇动。故言一切自在神力。既见变通醒悟渴仰得为说教。教诠实相故言秘密之藏也。禀教修行即有因果。故言甚深之事也。欲分别四义与余经同异。次明教相耳。序品约行次第。初从经卷若善知识。有所闻见即闻名也。闻故推理体显。显体须行。行即因果宗也。行自排惑亦利众生。是用也。分别同异教相也。开示悟入亦约行次第。法本无开闭。今呼为方便门开。此闻名也示真实相体也。自迷得悟悟因也。由因故悟果宗也。悟故深入亦令他入用也。分别同异教也。今之五义依序品扶行次第也。

○四开合者。五章共释一经。种种分别令易解故。凡三种开合。谓五种十种譬喻。初释名通论事理。显体专论理。宗用但论事。教相分别事理。释名通说教行。显体非教非行。宗用但行。教相但教。释名通说因果。显体非因非果。宗自因果。用教他因果。教相分别上法耳。释名通论自行化他。体非自非他。宗是自行。用是化他。教相分别自他。释名通论说默。体非说非默。宗默用说。教相分别(云云)。十种者。释名总论三轨。体宗用开对三轨。教相分别三轨。释名总论三道。体宗用开对三道。教相分别三道。乃至第十释名总论三德。体宗用开对三德。教相分别三德(云云)。譬喻者。譬如总名人身。开身则有识命暖。分别诸身贵贱贤愚种种差降。人身譬名识以譬体。命以譬宗暖以譬用。分别譬教相(云云)。

○五料简者。若为莲故华。华果必俱。将不堕因中有果耶。答因中有果旧医邪法。已为初教所破。尚非粗权实义。况是妙因妙果。新医真乳法邪。问华以喻权。权是小乘之法。则不应破于草庵。草庵既破何得以华喻权。答小乘是化他之权。是故须破。今明自行之权故以华喻耳。问文。内从火宅至医子。凡七譬悉不明莲华。何以取此为题。答七譬是别。莲华是总。举总摄别故冠篇首也。问一切法皆佛法。何意简权取实为体。答若开权显实诸法皆体。若废权显实如前所用。问何故双用因果为宗。答由因致果果为因所办。若从能办以因为宗。若从所办以果为宗。二义本是相成不得单取。又迹本二文。俱说因果故。问论宗简化他因果。明用俱取自他权实。答宗论自行故须简他。用是益他是故双取。又问用是化他亦不须自行权实。答欲以自利利他故。并宗亦应然。欲自行化他因果。是故应取他也。答化他因果不能致佛菩提。是故不取。并用他权实。亦不能令他至极亦不应取。答他宜须此利是故取也。问宗用俱明智断云何分别。答自行以智德为宗断德为用若化他自行智断俱为宗。化他智断俱为用。问何故五章不四不六。答设作四六亦复生疑。堕无穷问非也。问经经各有异意。那得五义共释众经耶。答若经经别释。但得别不得同。今共论五义得同不失别。

○六明观心者。从标章至料简。悉明观心。心如幻焰但有名字名之为心。适言其有不见色质。适言其无复起虑想。不可以有无思度故。故名心为妙。妙心可轨称之为法。心法非因非果能如理观。即办因果是名莲华。由一心成观亦转教余心名之为经。释名竟。心本无名亦无无名。心名不生亦复不灭。心即实相。初观为因观成为果。以观心故恶觉不起。心数尘劳若同若异。皆被化而转。是为观心标五章竟。观心引证者。释论云。一阴名色四阴名名。心但是名也。大经云。能观心性名为上定。上定者第一义定。证心是体。大经云。夫有心者。皆当得三菩提心。是宗也。遗教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心是用也。释论云。三界无别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狱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贤圣。觉观心是语本。以心分别于心。证心是教相也。观心生起者。以心观心由能观心。有所观境以观契境故。从心得解脱故。若一心得解脱。能令一切数皆得解脱故。分别心王心数同起偏起等。即是教相故。观心开合者。心是诸法之本心即总也。别说有三种心烦恼心是三支苦果心是七支。业心是二支苦心即法身是心体。烦恼心即般若。是心宗。业心即解脱。是心用。即开心为三也。分别十二因缘心生。即有六道差降。分别心灭即有四圣高下。是为教相。兼于开合也。观心料简者。问事解已足。何烦观心。答大论云。佛为信行人以树为喻。为法行人以身为喻。今亦如是。为文字人约事解释。为坐禅人作观心解。又论作四句评。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譬如大闇中有目无所见。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相。譬如大明中有灯而无照。多闻利智慧是所说应受。无闻无智慧是名人身牛。今使闻慧兼修义观双举。百论有盲跛之譬。牟子有说行之义。华严云。譬如贫穷人日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偏闻之失也。下文云。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偏观之失也。何者。视听驰散如风中灯照物不了。但贵耳入口出都不治心。自是陵人增见长非。把刃自伤解牵恶道。由其不习观也。若观心人谓即心而是已则均佛。都不寻经论堕增上慢。此则抱炬自烧。行牵恶道。由不习闻也。若欲免贫穷当勤三观。欲免上慢当闻六即世间。相常住理即也。于诸过去佛。若有闻一句名字即也。深信随喜观行即也。六根清净相似即也。安住实智中分证即也。唯佛与佛究尽实相。究竟即也。修心内观则有法财。正信外闻无复上慢。眼慧明闻具足利益。何得不观解耶。

同类推荐
  • The Idiot

    The Idio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庐山莲宗宝鉴

    庐山莲宗宝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金液大丹口诀

    金液大丹口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客杭日记

    客杭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切法高王经

    一切法高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穿越之鬼王的冷血王妃

    穿越之鬼王的冷血王妃

    她冷无心,二十一世纪黑白两道冷血女王,因一次意外魂穿到相府废物大小姐身上。他孤独夜,传言鬼王冷血无情杀人如麻.且有洁癖。当他遇到她会有怎样的邂逅?
  • 信念力:写给年轻人的神奇信念书

    信念力:写给年轻人的神奇信念书

    享誉全球的潜能开发大师克劳德·M.布雷斯托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和心血,潜心钻研、阅读和研究了大量的著作,其中包括心理学、玄学、宗教和古代魔法,从中他发现了一套让人迅速获得幸福与成功的有效方法,那就是重视内在信念的强大力量。作者通过他的亲身经历,向众人昭示了内心具有的无限力量。很多时候,只要敢想,就能帮助人们实现心中所想。如果你还不懂得运用信念力,请从此刻开始,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你的心成为你走向成功的有力臂膀。
  • 礼仪全书(第一册)

    礼仪全书(第一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 天龙八部之君临

    天龙八部之君临

    大宋朝廷正处于王陵暴动,凤凰陵暴动,九黎一族等暴动的危难时刻,大辽与西夏又对大宋王朝虎视眈眈,就在这危机时刻中原十一大门派之间放弃前嫌带领整个武林同道,配合大宋王朝镇压妖邪,抗击大辽与西夏。
  • 青春散场,我们依旧

    青春散场,我们依旧

    青涩时光的我们,还处在懵懂的年纪。从最初的相识,相知,相爱,我们一路坎坎坷坷,但是还好,没有辜负最好的青春。我有着优越的条件,能得上天眷顾,众人垂爱,遇见一个温暖如阳的你,是我这辈子最庆幸的事情。我想一定是上辈子我拯救了银河系,所以才会遇到这么好的一个人。欢喜过,痛苦过,也错过。还好,没有成为过错。高中的时光是我们最美好的回忆,我却宁愿为你放弃最好的前程,只为站在你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兑现懵懂的我们,未实现的承诺。
  • 首席大叔的殓葬妻

    首席大叔的殓葬妻

    她是家族唯一仅有的殓葬师,常年与尸体打交道以至于年芳二八也没嫁出去。屡次相亲未果家里人终于开始放大招,大舅数十上百的夺命连环CALL将她从浪漫的法国CALL回了国内。奢华的晚会上,男人于黑暗中孤傲的宣告主权,事后理所当然的引来了她不甘示弱的报复。酒吧男厕她踹门而入,“帅哥,玩一夜情不?”他淡定小解,一脸从容淡定的问。“和谁?”她勾唇妩媚,带来阵阵阴风和狰狞女鬼答。“鬼!”再见在他的世纪婚礼上,她旗袍加身,拎着一个黑色“化妆箱”对于他的质问笑颜如花。“西城少爷你好我叫左夕晨,受人所托来为您的新娘上妆。”“你是化妆师?”他问,一脸凝重。“不!”她答,震惊全场。“殓葬师!”
  • 韶容

    韶容

    他说,她一直这般决绝,只给人一次全心全意相信的机会。可我终究辜负了…她说,如果知道是这样,我不会闯入客居不会找你搭话不会相信你不会随你出谷少荣他也不会死。我不恨你也不怨你,我只是后悔自己太过贪恋你。如果我从未遇见你就好了…
  • 枕上婚色之天价妻约
  • 大般涅槃经集解

    大般涅槃经集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泪妾

    泪妾

    她被自己的丫环诬蔑、被自己最为信任的人出卖了。他说过他爱她的,她以为他定会相信自己,然而一切却不然。当愤怒凌驾于一切时,她的夫君变得遥不可及,变得冷酷变得无情,在他那充满仇恨的双眸内,她看到了绝望。死,唯有一死她才能解脱.偏偏在寻短见之时,腹中的孩儿踢了她一下,就这一下触动,她知道她不能死。于是她决然地离开了,成为了一个已死之人。带着孩子在这个世上苟活着,以为已将前尘如梦般抹去,然而却依旧逃不开这个男人的法眼。在得知她还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时候,他再度如鬼魅般出现,扰乱她平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