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46900000017

第17章

大慧。此中何等为坏者。大慧白佛言。世尊。若彼取贪恚痴性。后不复取。佛告大慧。善哉善哉。汝如是解。大慧。非但贪恚痴性非性为坏者。于声闻缘觉及佛。亦是坏者。所以者何。谓内外不可得故。烦恼性异不异故 如来既释有无之相。以酬大慧之请。因问。此二者之问。何等是破坏佛法者。大慧。乃答以彼先取三毒性为有。后计为无者。是破坏义。佛可其说。乃云。非但计无为坏。亦坏二乘及佛。盖彼谓佛与二乘。亦本取三毒为有。后除三毒为无得成圣果。故云亦是坏者。所以者何下。谓圣人了达内外诸法皆不可得。亦了烦恼之性。本离一异等四句。何坏之有。

大慧。贪恚痴。若内若外不可得。贪恚痴性无身故。无取故。非佛声闻缘觉是坏者。佛声闻缘觉。自性解脱故。缚与缚因非性故。大慧。若有缚者。应有缚。是缚因故。大慧。如是说坏者。是名无有相 贪恚痴下。复释不坏所以。言若内若外者。谓三毒之性。于内外中间。求之皆不可得。既不可得。岂有体性而可取乎。故结云。非佛声闻缘觉是坏者。盖佛与二乘。本性解脱非缚非脱故也。又言若有缚者。谓先受而后不取则已有缚。缚是其果。果必有因。因即贪等。有缚则有坏。如是说坏者。即堕断灭空见故。云无有相也。

大慧。因是故。我说宁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大慧。无所有增上慢者。是名为坏。堕自共相见希望。不知自心现量。见外性无常刹那展转坏阴界入相续流注变灭离文字相妄想。是名为坏者 宁取人见下。以大况小。明空见之失也。人见即我见。言增上慢者。谓自己之法增上。成乎见慢。经云。未得谓得。未证谓证。即此人也。人见之恶有限。增上慢空见。则无法不弃。是名为坏。故云。宁起人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也。堕自共见等。言起空见之由。良以无始起自生共生之见。于中乐欲不了诸法唯心。见有外法念念生灭展转变坏。所谓阴界入相续流注变灭。计此实法灭已归无。是其空见。至于虚妄分别离文字相亦成坏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有无是二边  乃至心境界

净除彼境界  平等心寂灭

无取境界性  灭非无所有

有事悉如如  如贤圣境界

无种而有生  生已而复灭

因缘有非有  不住我教法

非外道非佛  非我亦非余

因缘所集起  云何而得无

谁集因缘有  而复说言无

邪见论生灭  妄想计有无

若知无所生  亦复无所灭

观此悉空寂  有无二俱离

前八句颂内教正义。无种而有生下。颂妄计生灭有无非我教法也。非外道等四句。佛谓凡我所说生法者。非佛非外道所作。亦非神我及异因所造。乃由正因缘和合所集而起。然以所起言之不得谓无。谁集因缘等者。言正因缘所生法非我叵得。孰为有孰为无也。若夫邪见所论。是妄计有无生灭。若知生本无生灭亦非灭。自然妙契空寂。不堕有无二见。故云有无二俱离也。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我及诸菩萨。说宗通相。若善分别宗通相者。我及诸菩萨。通达是相。通达是相已。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随觉想及众魔外道。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 欲善化导必宗说俱通。方能诱物而底于道。盖宗者道之本。说者教之迹。宗以明趣。趣不明则失其所归。教以诠理。理或昧则迷其所入。故宗通而说不通。理虽精而不显。说通而宗不通。言虽辩而非要。而二者实相须为用。不可偏废也。大慧。请说宗通相。而不及说者。举其要耳。宗通则说在其中矣。答中兼言者。必二而后备也。

大慧。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想。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远离一切虚妄觉想。降伏一切外道众魔。缘自觉趣光明辉发。是名宗通相 宗通者。即自证殊胜之相也。谓依教思修得意忘言。离于文字分别。趣入地住悟无生忍。度越三乘证智。自然降伏魔外。至于佛地究竟觉智朗然独耀。此宗通至极之相也。

云何说通相。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大慧。汝及余菩萨。应当修学 说通相者。说法逗机之相也。九部者。十二部中之九部也。然有大小不同。若小乘九部。无方广无无问自说无授记之三部。如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若大乘九部。无因缘譬喻论议之三部。如妙玄所云。此从别说答。通论皆有十二部。亦云十二分教。此中言九部。既云以巧方便随众生说。乃从小入大也。言离异不异有无者。谓离四句已无妨四说。又云。如应说法者。应即当也。言当以何法说者。即为说之令其得度。此如来果后说通之相。为菩萨者不可不学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宗及说通相  缘自与教法

善见善分别  不随诸觉想

上三句颂二通之相。善见者宗通也。分别者说通也。不随诸觉想者。谓得二通相。则不随外道强觉妄想也。

非有真实性  如愚夫妄想

云何起妄想  非性为解脱

若未得真如实性而起分别。如愚夫妄想无异。妄想者何。即妄计诸法非性为解脱者是也。非性即无也。

观察诸有为  生灭等相续

增长于二见  颠倒无所知

一是为真谛  无罪为涅槃

观察世妄想  如幻梦芭蕉

如来以正智眼。观察世间诸有为法。皆是虚幻生灭。妄计为实增长有无二见。凡愚颠倒无所知觉。除一真如涅槃妙心之外。余皆虚妄。故喻云。如幻梦芭蕉也。无罪者。谓了罪性本空。即是涅槃也。

虽有贪恚痴  而实无有人

从爱生诸阴  有皆如幻梦

此重释如幻等义。言虽有三毒。而无能起之人。盖二我本空。何三毒之有。是则能生爱欲与所生五阴。皆如梦幻也。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不实妄想相。不实妄想云何而生。说何等法名不实妄想。于何等法中不实妄想。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能问如来如是之义。多所饶益多所安乐。哀悯世间一切天人。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计著妄想生。大慧。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计著我我所生 穷妄想者必极其致。示真性者必尽其源。尽其源则真性自明。极其致则妄想何有。故大慧请问不实妄想相。凡致三问。一问。妄想云何生。二问。何法名妄想。三问。于何而起妄想。佛依次答释。初答言种种义者。凡外法有种种相义皆虚妄。因之而生故。有种种不实妄想计著生也。次答言摄所摄计著者。谓于根尘计著。不知唯心所现。及于心外堕有无见。依是增长诸外道见。皆妄想法。知其法则知所以妄也。后答言妄想习气等者。即上所依处也。又曰。心心数妄想计著我我所生者。即人法二我是其处也。知其处则知所以起妄之源。源既不实妄即灭矣。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计著妄想生。摄所摄计著。不知自心现量。及堕有无见。增长外道见。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心心数妄想我我所计著生。世尊。若如是外种种义相堕有无相。离性非性离见相。世尊。第一义亦如是。离量根分譬因相。世尊何故一处妄想不实义。种种性计著妄想生。非计著第一义处相妄想生。将无世尊说邪因论耶。说一生一不生 大慧白佛言下。叠领上意以生后问。意谓佛如是说者。则于外种种义。堕有无相者。亦是性离有无。及离诸见之相。然第一义。亦是离诸根量宗因喻相。意以外种种义与第一义无异。何故言种种义生分别第一义不生分别。岂非世尊所言乖理有生有不生耶。

佛告大慧。非妄想一生一不生。所以者何。谓有无妄想不生故。外现性非性。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大慧。我说余愚夫自心种种妄想相故。事业在前种种妄想性相计著生。云何愚夫得离我我所计著见。离作所作因缘过。觉自妄想心量。身心转变究竟明解一切地如来自觉境界。离五法自性事见妄想。以是因缘故。我说妄想从种种不实义计著生。知如实义得解脱自心种种妄想 佛答以我非虚妄分别世谛有生第一义有不生。所以下征释。所以生不生者。谓了有无妄想。所见外法离性。觉了唯心所现。而妄想不生。非别有第一义谛也。但愚夫不了自心所现故。见所作有为事业在前。于中起诸分别妄计耳。非别有世谛也。既而佛又念诸愚夫在迷云。何能离人法二我。及离能作所作因缘之过。又念云何能觉妄想皆自心量。而得身心转变。究竟明解一切智地。到如来自证境界。离五法三自性事见妄想。事即名相。见即妄想。既作是念。所以我说妄想从种种虚。妄计著而生。知如实义者。谓能如是了知如实之义。即得解脱息诸妄想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诸因及与缘  从此生世间

妄想著四句  不知我所通

世间非有生  亦复非无生

不从有无生  亦非非有无

诸因及与缘  云何愚妄想

非有亦非无  亦复非有无

如来观世间  心转得无我

一切性不生  以从缘生故

一切缘所作  所作非自有

事不自生事  有二事过故

无二事过故  非有性可得

偈从初至非有性可得。颂上所作因缘之过。诸因及与缘等。谓凡诸世间法。莫不从因缘生。而妄想者。于因缘法著有无等四句之见。不知如来所通之理。世间非有生下。离性执四句。谓诸法本无四性。又曰。诸因及与缘等。仍责前过。谓诸法本空。云何愚夫于中而生妄想。非但本无有无四句性执。亦无非有非无四句相执。具如大论性相二空也。若能如是观察。转彼性相二执。而得人法二无我智。然性实不生。从缘故有。此诸法既从缘生。则法无自体。又曰。事不自生事者。事即果也。凡所生之法。有因则必有果。如业因招生死之果。原其因既不生。果岂自生果耶。若无果生果二事之过。则任运离乎有无性执。故云非有性可得也。

观诸有为法  离攀缘所缘

无心之心量  我说为心量

量者自性处  缘性二俱离

性究竟妙净  我说名心量

自此至末。颂上觉自妄想心量显如来自觉境界。此八句略颂心量。不了诸法唯心。则有所缘之境。以正智观之。离乎能缘之心所缘之境。既离能所则无分别之心。是为唯心。故云我说为心量。虽了诸法唯心。犹存性执对境。未能忘能缘之念。直须缘性俱离始为究竟如来藏心之心量也。缘性者。缘即能缘性即所缘之法也。

施设世谛我  彼则无实事

诸阴阴施设  无事亦复然

有四种平等  相及因性生

第三无我等  第四修修者

此下广示心量也。世谛我者。人执也。诸阴阴者。法执也。然此二执以自共相。求之无实事可得。则法皆平等。故有四种平等见。相即五阴。则相与非相平等。相必有因。因性与果性平等。因果具故有我。则我与无我平等。能了无我者是修。则有修与无修平等也。

妄想习气转  有种种心生

境界于外现  是世俗心量

外现而非有  心见彼种种

建立于身财  我说为心量

妄想等者。由无始妄想熏习。次第转生种种心识。妄心既作见有外境。此世俗心量也。然外境本无。由心取之见种种相。即五尘等是。身财建立。谓五识身财即妄想心量也。

离一切诸见  及离想所想

无得亦无生  我说为心量

非性非非性  性非性悉离

谓彼心解脱  我说为心量

如如与空际  涅槃及法界

种种意生身  我说为心量

前四句。谓能离人法二我之见。及离能想所想。则无得无生。是为正智之心量也。中四句。谓离有无四句性执。及离能离之心。亦即正智心量。非性即非有。非非性即非无性。非性即有无。如入楞伽所云也。后四句言如如即真如。空际即实际。涅槃即究竟大涅槃。法界即佛法界。此皆一体异名。由离前名相妄想。至于正智。以极真如实际住于涅槃法界之中故。能示现种种意生之身度脱众生。是为如来第一义心心量也。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世尊所说。菩萨摩诃萨当善语义。云何为菩萨善语义。云何为语。云何为义。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受教。佛告大慧。云何为语。谓言字妄想和合。依咽喉唇舌齿龂颊辅。因彼我言说妄想习气计著生。是名为语 因前云如如及法界等语故。有善语善义之问。答中先明善语。谓言字妄想等。入楞伽云。语者所谓分别习气而为其因。依于喉舌等。而出种种音声。文字相对谈说。是名为语也。

大慧云何为义。谓离一切妄想相言说相。是名为义。大慧。菩萨摩诃萨于如是义独一静处。闻思修慧缘自觉了向涅槃城。习气身转变已。自觉境界观地地中间胜进义相。是名菩萨摩诃萨善义 义由语显。若随语生见。非但失义亦且迷名。故顺离妄想相及言说相。要由契证方名善义。故此明修证之道。所谓独一静处闻思修慧。于真如法界等。随其所闻名义。思修观察缘自觉智趣向涅槃。转前所说妄想习气。归自觉境界。行于诸地胜进行相。是名善义。

同类推荐
  • The Ecclesiazusae

    The Ecclesiazusa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Rose in Bloom

    Rose in Bloo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帝内经灵枢略

    黄帝内经灵枢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King John

    King Joh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公金匮

    太公金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夏月秋明

    夏月秋明

    黄月英焦急的眼神在船头上搜寻着,她看到了,一个个子和她差不多的少年立在船头那少年听到叔父的声音,转过身来,视线却撞到了黄月英,两条复杂视线交缠相融,走上了一条注定的不归之路。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之后,当黄月英再看着诸葛亮的时候,轻轻地说了声:“黄土白骨,定要永生,千年之后,记得找我……”四十年之后,当诸葛亮再看黄月英的时候,轻轻的说了声:“我会去找你,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就那样静静的守候着你。”在看得见的地方,我的眼睛和你在一起,在看不见的地方,我的心和你在一起。十年倾心至此魂,若不牵你如何生?
  • 素血衣

    素血衣

    残雪泪花,剑仍无双。翩衣轻扬,素衣仙态。残凉残凉......
  • 重生归来之修仙

    重生归来之修仙

    今生,谁在拦着我方浩的路我就让他离开今生,如果你们还在我相信世界终究是我们的
  • 祸起灾生

    祸起灾生

    从一个小迷团揭开大谜团,故事开始百万集串,越来越多人出现,越来越多人随之消失。生死之交的她们,是如何抵抗海潮般的汹涌,作为世纪主宰者的她们,为何却永生不得翻身,这种不被待见的东西是什么,她们又是如何度过岁月的……
  • 隐龙埋凤:逃婚神医

    隐龙埋凤:逃婚神医

    这天下是你我的天下,这人生是你我的人生。这辉煌是你我的辉煌。这平静是你我的平静。大魏第一暗卫叠阳君!是我!邵正阳,字飞扬,江湖人称云飞扬。却是一个永远游荡在皇宫不知名角落里的行尸!我逃婚,是因为我怕!怕一去不回,怕一朝丧命,怕心爱之人悲伤痴等!你死,我亦心死!那一句‘哪怕一分一秒心里有爱,也可以回忆一生’深深扎根在我心里,顽强的发芽,茁壮的成长。朵朵,再给我一次机会可好?鱼鸿可以相恋,亦可以相守。为了我们的天下,鱼跃龙门化成龙!
  • 神秘神探魔法学院

    神秘神探魔法学院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地方,叫古村庄,突然有一天……
  • 休闲农妃:战神王爷太倾城

    休闲农妃:战神王爷太倾城

    高高在上的雇佣兵突然穿越了醒来一睁眼家徒四壁,连口做饭的锅都没有!这个是要饿死宝宝的节奏么?她梅七朵是谁?那可是雇佣兵,在野外生存,在行!上山找野菜,种田,发家致富,那豆,是小菜!摘野果也能摘到一个重伤病患,还是一个超级大帅哥,并且是一个王爷级别,王爷的衣服一定很值钱,扒下来拿回家,王爷的钱袋拿回家。姑娘,你拿了我的钱,是不是应该养活下我这个大活人,某男一脸的邪笑。
  • 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丁步洲编著的《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是针对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所编写的教辅类考试用书。本书分两大部分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指导,一是策略篇,里面涉及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复习巩固策略、设计和组织预习的策略、课堂讲授的策略、教学活动组织策略、知识巩固的策略等;二是艺术篇,主要设计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艺术、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高潮设置艺术等。
  • 日落幽蓝剑无痕

    日落幽蓝剑无痕

    本故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以苏远东方面军中国旅七名战士,护送苏火炮专家去延安,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为引子,全方位展现我军民抗日战争中,与日军及其特高课斗智斗勇的战斗故事,全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腻刻画了近200个正反面人物,揭示了战争受害者不仅仅是中国人民,也包括日本百姓,故事紧凑,情节跌宕,人物个性鲜明。下部以军旅生活为主线,表现出新一代中国军人的战斗风采和生活画面,面对新时期新常态的考验,他们有的激流勇进,有的沉沦蜕变,败在日本间谍的手下,故事展现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和经济领域的利欲双重性,反映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全方位正能量,视觉新,三观正,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 末世之淡定生活

    末世之淡定生活

    2022年自然异象,引发T病毒爆发,末世降临。末世前,人类正向高科技迈步。末世里,各种人才缺失,严重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末世,丧尸、异兽、恶劣的气候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末世,新的秩序在慢慢形成,这里实力为上、强者为尊……末世,带着小千界的丛言能继续她的平淡生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