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9300000001

第1章 序

論題標華嚴者。以是此論之所宗。下五教中。一乘顯性。即此經故。原者。推究其本之謂也。欲窮究人之本始。故曰原人。問曰。佛教常言眾生通五趣者。何故此論但標原人。答曰。論主約人是我同類。故序云。我今得此人身而不自知。又六道中。其餘五趣。苦樂不均。不堪脩行。故偏勸人。裴相國原覺序云。生靈之所以往來者。六道也。鬼神沉幽愁之苦。鳥獸懷獝狘之悲。脩羅方瞋。諸天正樂。可以整心慮。趣菩提。唯人道為能耳。三世諸佛。皆於人中成佛。葢為此也。知人之原。則四聖六凡。類可知矣。論。謂評議。假立問答。研究深旨。故名曰論。

萬靈蠢蠢。皆有其本。

萬靈者。羽毛鱗介昆蠱之屬。蠢。動也。舉昆蟲以該胎卵濕化也。皆有其本者。本即因緣。瑜伽釋眾生云。思業為因。殼胎濕染為緣。有五蘊生。圓覺云。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又俱舍頌云。倒心趣欲境。濕化染香處。楞嚴云。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金剛論云。依殼而生曰卵。動類也。含藏而出曰胎。欲類也。假潤而興稱濕。濕以合感。趣類也。不由父母。但自想合。無而忽有曰化。化以離應。假類也。化亦自想。懸想勝處。情愛彼境。即便化生。故云離應。故知眾生之類。無問巨細。皆以愛染而為其本耳。此舉有情以例人也。

萬物芸芸。各歸其根。

萬物者。百穀草木之類。芸芸者。繁茂之狀。物各有根。方得枝葉茂盛。此舉無情以例人也。

未有無根本而有枝末者也。況三才中之最靈。而無本源乎。

無根本。那有枝末。是昆蟲草木。尚有因緣。況三才中。唯人最靈。豈無本乎。三才者。天地人也。才。謂才能。謂天有運動之才。地有生成之才。人有鑒慮之才。

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為末。自知為本。下文顯真源處。了性同佛。是為智明。以本該末。亦無遺矣。

我今稟得人身。而不自知所從來。曷能知他世所趣乎。

我者。五蘊假我也。稟得者。有所稟受而得此身也。所從來者。即前世所稟。依內教說。即過去業惑。展轉乃至本覺真如。是也。他世。即後世也。趣。謂趣向。謂捨此身已。當生何道。天耶。獄耶。或升。或墜。既不知身所從來。又焉知死所趣向乎。

曷能知天下古今人事乎。

天下。橫約處也。古今。豎約時也。人事至賾。略如風俗美惡。禮樂成壞。刑政得失之類。是也。知身所從來。及他世所趣。即前自知之事。天下古今人事。即前知人之事。葢原身為本。天下古今為末。先本後末。則不失其序矣。若於自身而不知究。乃欲知天下古今人事。其安能乎。

故數十年中。學無常師。博考內外。以原自身。原之不已。果得其本。

無常師者。書曰。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于克一。清涼云。益我為友。人皆友焉。亦具此意。博。謂廣博。考。謂考究。內則佛教宗說之旨。外則儒老百氏之書。其志在於窮究自身之本也。原之不已。故得其本。故論主圓覺疏序云。髫專魯教。冠討竺墳。禪遇南宗。教逢斯典。又云。行詣百城。坐探羣籍。此其事也。

然今習儒道者。祇知近則乃祖乃父。傳體相續。受得此身。遠則混沌一氣。剖為陰陽之二。二生天地人三。三生萬物。萬物與人。皆氣為本。

此下別敘諸宗。先敘外教也儒。即儒教。孔子為主。道。即道教。老子為主。二家之意。皆以氣為初始。漸有人及萬物。故近則謂祖傳父。父傳子。子續父。父續祖。受得此身。遠則謂天地之前。惟一元氣。混然不分。故曰混沌。剖。謂剖判。混沌既分之後。陽氣輕清。故上升。陰氣重濁。故下沉。升者為天。沉者為地。二氣和合。人生其中。是為三才。從此漸有萬物。道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者。冲氣也。言道動出冲和妙氣。於生物之理未足。又生陽氣。陽氣不能獨生。又生陰氣。積冲氣之一。故云一生二。積陽氣之二。故云二生三。陰陽含孕。冲氣調和。然後萬物阜成。故曰三生萬物。又周易云。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又鉤命訣云。易有五太。一曰太易。氣象未分也。二曰太初。元氣萌也。三曰太始。形之端也。四曰太素。形變有質也。五曰太極。形質已具也。從此漸生天地萬物。論中雙合二家之意為文。

習佛法者。但云近則前生造業。隨業受報。得此人身。遠則業又從惑。展轉乃至阿賴耶識。為身根本。

此敘內教也。雖總言佛法。意乃別指權小。近即人天教。遠則下一句。小教。阿賴耶識。即法相教。於此三中。前不兼後。後必兼前。云乃至者。謂惑又從執而起。然惑與執。各有二種。惑二種者。一煩惱障。二所知障。執二種者。一我執。二法執。謂五蘊等從眾緣生本無實性。眾生不了。計以為實。名曰法執。由執法故。於諸理事世出世法。不能通達。名所知障。此五蘊中。法尚叵得。況主宰者。眾生於中。妄計實我。名為我執。由執我故。煩惱障生。塵勞競興。業報不息。由此輪轉。苦果無窮。而二乘人。但除我執煩惱障。未斷法執所知障。菩薩雙斷二執二障。然此二執二障。於阿賴耶識。皆有種子。從種生現。起惑造業。推窮其本。則自賴耶。故云乃至。

皆謂已窮其理。而實未也。

如上內外教所說。皆是聖人權漸之談。非究竟了義之旨。恐人執滯。故總非之。意在責人。非斥法也。

然孔老釋迦。皆是至聖。隨時應物。設教殊途。內外相資。共利羣庶。

恐有難云。如前所說元氣陰陽業惑識變。皆是孔老釋迦至聖所說。何得非之。故今通云。孔老之時。此方人根未熟。尚未堪聞因果之說。況佛性了義之談。故孔老先以仁義道德而漸誘之。且指元氣陰陽為本。西方佛出世。四十年前。人根未熟。未堪聞於佛性了義之旨。是故大覺且隨三乘五性之機。說業識變等。至四十年後。方說一乘。故法華經云。久默斯要。不務速說。皆顯隨時應物也。言殊途者。謂殊異路途。即指前所說元氣業惑等。立教不同。故曰殊途。言內外相資等者。謂雖設教不同。然亦互相資藉。佛教藉儒老為誘物之始。儒老藉佛教為成物之終。故曰共利羣庶也。

策勤萬行。明因果始終。推究萬法。彰生起本末。雖皆聖意。而有權有實。

又恐難云。三教聖人利物之心既同。則應三教皆可原人。何故此中偏宗佛教。故復答云。利物之心。三聖雖同。權實之用。三聖則異。儒道一向是權。佛教兼通權實。今取實教了義。故偏宗佛耳。策勤萬行者。行門之多。不但說施戒等。至於四諦。緣生。十善。五戒。四禪。八定。儒老五常。道德等。皆在其中也。因果始終。惟明佛教。脩因為始。感果為終也。萬法生起本末。亦通三教而言。儒道以氣為本。釋教以業惑八識真如為本。隨宗不同。末則可知矣。雖皆聖意者。縱辭也。而有權有實者。奪辭也。

二教惟權。佛兼權實。

權。謂權假。亦曰權宜。稱錘曰權。言能酌量輕重。以喻聖人方便分別事宜。隨器授道也。實者。果之核。取其堅也。亦確乎不可拔之謂也。然則二教之權。與佛教之權。可聞得乎。答曰。冥顯有異。二教之權。即冥權也。佛教之權。乃顯權也。何以言之。明教大師云。權也者。有顯權。有冥權。顯權則為淺教。為小道。冥權則為異道。為他教。淺教如法相破相。小道如二乘人天。是佛隨宜之說。故曰顯權。冥權者。無方妙用。潛興密應。或為異道之師。以化正彼類。或為他教之主。用他教法以利於世。如華嚴經云。或持牛狗及鹿戒。或著壞衣奉事火等。

策萬行。懲惡勸善。同歸於治。則三教皆可遵行。

欲奪先縱。以顯權教之用也。儒教三綱五常。老氏保雌守弱。釋教三學六度。莫不皆使人策修萬行。止惡興善而已。為教不同。同歸於治也。所歸既同。遵行皆可。是故依儒教。則為成德之君子。遵老氏。則為清靜之真人。稟釋教。則出三惡而往人天。乃至究竟證三乘而圓二果者矣。

推萬法。窮理盡性。至於本源。則佛教方為決了。

前縱此奪。以顯實教之用也。前言三教皆可遵行者但順聖人隨宜益物。治已成之人身。非欲窮究所以成人之源本。欲窮其本。則非了義教莫能盡之。言推萬法窮理盡性者。推。謂尋其本致。窮。謂極其根源。盡。謂竭其蘊底。萬法。即色心等世出世法。然窮理盡性。語出周易。彼繫辭云。窮理盡性以至于命。雖借彼文。取意則異。理。謂道理。真理。性。謂法性。心性。不取天賦。故不言命。謂真如一法。橫對諸事。曰理廣也。竪貫一法。曰性深也。然在無情。曰法性。在有情。曰心性。亦曰佛性。亦名本覺。亦曰如來藏。即下顯性教中所說真性是也。謂色心等法。從緣而生。無實自性。全是真如隨緣所成。故此萬法。皆以真如而為本源。故論主圓覺疏序云。萬法虗偽。緣會而生。生法本無。一切唯識。識如幻夢。但是一心。心寂而知。目之圓覺。此推萬法至本源之謂也。唯識亦云。此諸法勝義。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諸法實性。亦此義也。言至於本源者。非離真性之外。別有本源。但約教詮淺深之異。故有至不至爾。起信云。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乃至云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又云。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一者法。二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即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衍義。華嚴經云。云何說諸蘊。諸蘊有何性。蘊性不可滅。是故說無生。分別此諸蘊。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滅。此是無生義。眾生既如是。諸佛亦復然。佛及諸佛法。是性無所有。則知不生不滅真如妙性。實諸法之本源矣。非一乘了義。何以臻此。言決了者。謂決定了義。亦決斷顯了也。

然當今學士各執一宗。就師佛者。仍迷實義。故於天地人物。不能原之至源。

此先顯餘宗未了。為造論之緣由也。學士。通指習三教者。各執一宗。謂習儒者。唯執天命。習老者。唯執自然等。更不復博究圓暢也。師佛者。即別指內宗習權教人。或執業惑。或執識變。不信一乘實教。設談佛性。定揀闡提。縱說真如。但云不變。有所未悟。故曰仍迷。其猶眾盲摸象。豈識象之全軀。坐井觀天。寧見天之無際。前就學人所知。以顯教之權實。今約學人所執。為造論之發端。

余今還依內外教理。推窮萬法。

依內外教理。則見解圓融。而無偏局之弊。與未嘗讀佛書而輒議佛者。相去遠矣。

初從淺至深。於習權教者。斥滯令通。而極其本。後依了教。顯示展轉生起之義。會偏令圓。而至於末。

從淺至深者。即指論初二門斥迷執偏淺也。於中前前淺而後後深。斥滯令通者。即破執情而顯圓解也。極其本者。指第三門顯真源也。依了教顯示展轉生起者。即第四門中用顯性了義。會前所執。同一真理也。

文有四篇。名原人也。

總結論名。前序論竟。四篇者。一斥迷執。二斥偏淺。三直顯真源。四會通本末。

一斥迷執(習儒道者)。

斥者。排擯義。迷。謂惑而不悟。執。謂固守不移。

儒道二教。說人畜等類。皆是虗無大道生成養育。

此下顯二宗之大同也。道經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又彼經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皆言虗無大道。生成養育之功用也。

謂道法自然。生於元氣。元氣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就二宗推明生起次序也。謂者。二宗意旨也。道法自然。語出道經。彼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上文虗無大道也。自然者。妙本之性。性非造作。故曰自然。道者。妙本之用。道與自然。體用之稱。與上文有別。順文言法。非謂道法傚於自然也。又彼經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今云生於元氣。即彼道生一也。元氣生天地。即彼一生二。二生三也。天地生萬物。即彼三生萬物也。前敘中混沌。即儒者之說。此言大道。即老氏之意。前後互舉。顯二宗之大同也。

故智愚貴賤。貧富苦樂。皆稟於天。由於時命。

人中品類不同。言皆稟於天。由於時命者。儒宗多云。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又云。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故死後卻歸天地。復其虗無。

前約從本起末。此約原始反終。天地者。儒宗所歸。虗無者。老氏所復。道經云。夫物芸芸。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言萬物既稟天地元氣而生。如草木依根而得榮茂。死則復其本始。如草木凋落。精脈還其本根。是復其所稟之性命也。從天地生。復歸天地者。如邵子云。上天生我。上天死我。一聽於天。有何不可。此之謂也。

然外教宗旨。但在乎依身立行。不在究竟身之原由。

外教。即指儒道。謂佛法之外也。儒宗五常百行。老氏保雌守弱。皆以修飾其身耳。不言此身因何而有。何故得為人。何故為畜等。縱說原由。不過大道元氣而已。

所說萬物。不論象外。

象。謂物之形象。天地皆象內也。今世教所談。至大者。不過天地而已。而人畜萬物。皆在天地之中。故其所論。不出天地之外。莊子云。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也。則知天地之外。孔老非實不知。但以世人智淺。未足與議。論語云。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況象外乎。

雖指大道為本。而不備明順逆起滅染淨因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梦里奇缘

    梦里奇缘

    失恋学霸王子轩为情所困,因祸入梦,梦中他穿越时空来到唐朝,这里即将铸就一位千古奇侠保家卫国、平定天下的不朽传奇......同样是穿越,不同是精彩;同样是梦境,不同是玄幻;同样是缘分,不同是奇缘;同样是英雄,不同是奇侠。读者群号:127893164
  • 万兽之无疆

    万兽之无疆

    无疆界,天地至高之界面;供奉本源,通晓万法之捷径;融灵之术,威能通天之灵术;路长行,身负流砂之力的怪异少年;一生都在追逐中强大,在这个奇妙瑰丽的修真世界中,成为世界的皇帝。
  • 究极天使

    究极天使

    世界格局被打破,本是凡人的林寒觉醒成为天使一族,但是却在进化途中发生意外,成为一个打破天使等级的存在。普通天使只是被神创造出来用于战斗的工具,但是林寒天生独翼,所以他打破了神的禁咒,拥有了无限进化的潜力……在一场魔物入侵的战场中,林寒要做的就是活下去,并且变得更强……
  • 冷酷总裁:独宠甜妻

    冷酷总裁:独宠甜妻

    他是天之骄子,却被逼无奈之下娶了她;而她,嫁给他是她的梦想,纵使他爱的人不是自已,但只要能静静的守着他于她而言就以足够!可是她忘了,他有放在心尖人儿,那是他的人间四月天。幸福怎么能轻易得到?一次意外,她怀孕了,无助地抚摸着小腹,眉头轻蹙,“这个孩子,他会想要吗?”出乎意料,他竟然同意留下他,她满心欢喜。一朝早产,却意外得知这个孩子只是他的利用工具,紧紧抓住他的衣襟,“孩子呢?我的孩子呢?”他抬头,眼里有种莫名的伤痛,“孩子……没了。”洛风尧,你是有多恨我,才会舍弃自已的亲骨肉?你又该是有多爱她,才忍心用小小的她去交换?地狱归来,她犹如浴火凤凰!场景一她摔倒在地上,泪眼婆娑,“求求你,把孩子还给我。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说着,急忙从身上摸出一张纸,“你不是想让我签字吗?我签了,你把孩子还给我好不好?我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出现在你和黎小姐身边,不打扰你们的幸福!”看着她卑微的请求,听着她低入尘埃的话语,洛风尧胸口不禁深深痛了起来,你不是恨吗?为何看到她伤心欲绝,你的心也痛到无法呼吸?场景二她静静的倚在他的肩,出声问道:“绝,你到底爱上我哪里?”凭借他绝代无双的风华,就有无数上流名媛为之倾倒,更别提他那令人咋舌的浑厚背景,可为什么偏偏看中了她呢?而且她还有这那段残破不堪的回忆!男子闻言,手轻抚上她柔顺的发丝,柔身道:“只因是你!”所以这世上纵然有千般美景,万番明媚,他的眼里心里只容得下她一人而已!听闻男子的话后,她的手不由紧紧抱住男人的腰肢,上天对她何其残忍,让她经历骨肉生死之痛,有对她何其眷顾,在经历种种波折后,还能得他不离不弃!“绝,你知不知道,此生遇见你,是我最大的幸运!”
  • 落魄千金的霸道总裁
  • 用争气代替生气

    用争气代替生气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成功,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但有时你会遭遇挫折,会遭遇别人的嘲弄与排挤,这就是生活!生活需要你面对自己的不幸与失意,需要你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奋起,需要你在痛苦时寻找快乐,在愤怒时选择冷静,在执迷时敢于放弃,在失意时学会忘记!正所谓用争气代替生气! 生活中有太多不值得我们去计较的事情了,公平、完美、屈辱、顾虑、失去……面对这一切,正是你的太过执著让你失去了生活本应有的快乐与幸福,学会淡泊、学会忘记、学会放弃、学会不去计较、学会用争气代替生气,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超脱。
  • 万界修真

    万界修真

    我心中的幻想世界,我心中的千年之梦。。。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木林之遥

    木林之遥

    他是一个普通市井家庭的孩子,奸懒耍滑的他好不容易一所三流大学时,一次机缘被征召到一所神秘学院继续苦逼之旅......他是一个全身充满问号的老者,憨态可掬的他耗时三年终创办一所学院,面对一群来自天南海北性格各异的学员们,又有几番煞苦用心用心用心呢?
  • 我的邻居鬼谷先生

    我的邻居鬼谷先生

    或许是因为过的时间太久,忘记了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次在雾雨蒙蒙的时候,她就会看到窗外站立的影子。忽隐忽现,好像是飘忽不定的火苗,在雨雾之中熊熊燃烧。开始并不在意,甚至已经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可是自从遇到了鬼谷先生,罗舒然才明白这原本司空见惯的事情,竟然是麻烦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