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8100000029

第29章

论趣生体要具四义。如本疏明。然总聊简。一切法有二种。一有为。二无为。无为非生故不须简 有为之中略有三类。一色。二不相应。三心.心所 且色法中异熟五根。有实及恒起无杂乱。然体不遍。长养.等流则有杂乱。在下起上天眼耳故。是长养故。便阙三义但有一实。若五境色。一非一向实。二非是恒。三非遍。业果无色无。定果欲界无。四非不杂。以下上五识缘上下境故。法处色中初四阙四义。唯假不恒不遍起杂。定自在色体通假实。亦阙四义 第二不相应行总阙实义。命根.众同分阙一具三。恒遍无杂故。异生性一阙三有一。遍三界故 或可具二。虽总言依见所断立。若在欲界即依欲界分别惑立。故亦无杂。余准可知 第三心.心所法中。初辨心所。后辨心王。心所之中六位差别总而言之。遍行.别境唯有实.遍阙恒.无杂。所余四位总聚而言四义俱阙。约三性别辨具阙者。且于善中分为二种。一生得。二方便。其生得善四义具几。答决定有二。谓实及遍。定阙恒一。无杂二说。一云约界不杂。据趣杂乱。如人中得起天.鬼趣等生得善业。由生得善感彼趣报故。然论云。诸生得善及意识中业所感者。虽遍趣生起无杂乱者。异熟是护法文。生得善者是难陀师义。与护法文合说无杂。据护法正义许生得善杂。二云不杂由在人中造作善业。击彼旧业感余善报。非在人中起彼天中生得善业。二说前正。以同欲界无定所属。如烦恼等 又解五趣亦别。以定异因遍诸法故。虽然起杂 问惑.业.生三虽同一界五趣应别。不尔岂可是人趣中不善业于他趣受。若云非定属。亦应报无属。若许报无属。应无五趣别。如业烦恼故。若言报有属。惑.业亦应然。道理稍难智者思择。以惑.业二随报定胜。顺定异因故。问方便善中得具几义 答约总而言。有实及遍。阙恒.无杂。若别别说。但有实义。阙余三种。亦不遍故。思惠但在欲闻惠通下二。修惠在上二。总聚亦假。义如前说 不善准知 无记有四。且异熟无记中若非业感所知障摄。总而言之亦阙四义。若业感异熟。得有实.无杂。余二准知 次明心王。分为四类。谓五.六.七.八。五识唯实阙余三义。若约三性善性如前。异熟无记或容有杂。如地狱等受等流乐。如在人中受别报苦。据界无杂。趣即有杂。第六有二。实.遍三界。阙恒.无杂。约三性言异熟无杂。以地狱中无异熟乐。于人趣中无异熟苦故 第七有云四义皆有。然非趣生 何故如是 答有四解。一云不共。今据共许简趣生体。二云间断。圣道.灭定中不起故。三云非业所感。谓是异熟具四义者方是趣生故。论云非异熟法趣生杂乱 今者又解。第七阙一。有性之人起有杂故。据界而言亦阙恒义。如生欲界起平等智。无性之人是此类故。又约识明不据人故。唯第八识具四义故 问若许第六异熟无杂。如殃掘摩.阿阇世转异熟于余受。何得不杂 答据五识说非第六识 又已解脱圣人身中无苦异熟。经说有者现业果化。设非无学见道惑亡因无果丧。设有苦者等流.增上非是异熟。如地狱乐。

论。唯异熟心及彼心所实恒遍无杂是正实趣生 问立趣生体。为但依王。亦兼心所。为实.为假 答有三释。一云但依心王立趣生体。具四义故。若依王.所即六趣生有违前失。此卷初云应一有情有六种体。第一云此识足为界趣生体。无劳别执有实命根。亦不得云此中识言亦摄心所。彼辨唯识义。此出趣生体 又若此识言亦摄心所。命根亦应通依王.所种。故但依王立趣生体。第七亦云然立有情依命根数惑异熟识。故知不多 何故论云唯异熟识及彼心所是正实趣生 答此相从说。正取心王。不尔同前六种体失何得难他 问八俱五数四阙何义而非有情 答八俱虽具。种类言之有杂有间。据百法简不约相应。不尔命根及众同分。遍.恒.无杂足为趣生。何要须实。一云通依王所立为趣生。此正辨云唯异熟识心及心所实.恒.遍.无杂是正实趣生。又结云正实趣生既唯异熟心及心所。彼心.心所离第八识理不得成。又复王.所同引业招。而前说云此识足为界趣生体。据胜偏说。难他有情应有六体者。据六受熏后生现时应六第八。经说无处无容二识并生故彼成过。不障王.所六各一体说为有情 问若尔何故第七云然立有情依命根数惑异熟识 答同一聚故名之为一。或从王胜说趣生一。一云通依王.所总立为一。何以得知。准前不许多体。准后依命根数立。此文复举王.所顺前后故 若尔趣生体应是假。何故论云是正实趣生 答正简方便惑.业中有。实简遍计妄立趣生。今此趣生体虽是假。依实法立故言实.恒.遍.无杂 问何理得知趣生体假。答准第七云然立有情依命根数惑异熟识故。不障能依趣生体假 问趣生体百法何摄 答依初二释即心.心法摄。若依后体即有二解。一云假有三种。一相待假。如长等色。二分位假。如生等相。三聚集假。即随实摄(是更一法师解)今云不相应摄。大乘许多不唯二十四。如随烦恼且据胜说二十四种。或同分摄如法同分。但云众同分者。且对他宗不立法同分者说。若据宽论。应但云同分。或有众同分。众同分中有总有别。此别同分。虽无教文理亦无失。

问解执受中。准瑜伽论等。皆有五因。何故但举三因。不说非善.染及业所引 答有二解 一云先业所引是相续上义。非善.染者一类上义。所以不说。一云亦简佛果。虽有执受而非业引。虽是一类许是善故。故不言二。西明云。初二即一类摄。

二云欲显执受非要五义。佛有执受故。此解为正。若如前解但云眼等无如是义。何须重说一类等三。

论受生命终必住散.心非无心.定 问若尔何故摩诃俱瑟耻罗经。罗汉入灭定方化火烧身。入无余涅槃耶 答有二解。一云以期愿故。入灭定前起加行意。愿化火烧身。方入灭定折伏心力令其衰损方入无余。言住散.心非定心非无心者。据不期愿说。惑约有学及异生说。不遮无学 一云入灭定已损伏心力出灭定后方入无余。言入灭定即入无余者。据前方便说 此虽二解约小乘说。若大乘师。虽入灭定。有第八识。是散非定。有心非无。故此论云。若无此识生.死时心不应有故 问若有第八许在灭定得入无余。何故在有心定而无死者 答约无期愿有学等说。何故如是。若无期愿。定力所持不得死故 又准大乘。正死时心。中有初心。本有初心。皆是无记。然有一师云。中有初心及与末心。是起爱心。本有初心亦尔。何以得知。以瑜伽论六位无心。不说生.死位是无心故。准知有第六 一师云是无记心。六无心位不言生死时者。即闷绝摄故不别说。后师为正。

论。识缘名色名色缘识。问此中所说识与名色为据种说。为据现行 答二俱何失 二俱有过。何者若据种说不应难他云羯剌蓝时无五识故。种子恒有何得云无。若约现行即非正支。又初生位一刹那时。大乘自许亦无第六。何得说言犹如束芦俱时而转。若取第七非名色支 答名色有二。一十二支中所说名色。二泛尔名色。若十二支所说名色。据体是种。依当分位亦说现行。故十地论说。十二支皆有子时果时。又种子中复有总别。如下第八说。若泛名色。但云名色未必名支。设名为支即通假实。今此中说泛名色支。名中识支即第七识。一切恒有如二束芦故自无过 然释此经文总有七释。一萨婆多师。如本疏辨。二本经部师。同有部释。三末经部师。许有细意识。羯剌蓝时粗识为名中识。细识为识故如束芦。四本上坐。亦计二识许俱时转。释同末经部。五末上坐。粗细二识必不俱时。释意大同一切有部。六大众部师。六识俱转言如束芦。据七日已后。七日已前未有五识约长时说。七大乘师。复有三释。一依此论十二有支当起位说。二依瑜伽第九所说。复有二解。如本疏明。三依泛明名色支说。今此论意约泛名色。不依瑜伽第九二说。及下缘起。皆喻不成 然有解云。依瑜伽后说名中非必具四蕴故。亦取束芦而为喻故 此亦不尔同上坐等过。本疏虽云瑜伽第九第二解意同于此论。意亦取七为名中识。彼论第九但云所余曰名不遮第七。故束芦喻善得成立。

观于缘起染净顺逆。四十四智七十七智等。广如余辨。今且略 问如有处言观缘起支齐识退还者何 答依染逆中初修习位。作安立谛近方便观作如是说。何者如观老死苦.老死集.老死灭.老死趣灭行。乃至随应历观诸谛。由老死支苦谛所摄。于缘起中先逆观察。以三种相观老死支。一细因缘。二粗因缘。三非不定。感生因缘。细谓爱.取.有。生自体名粗。由此二生而有老死。当来老死细生为因。现法老死粗生为因。除二生体余定无能与老死果名非不定。虽观老死苦谛至爱。于后际苦并彼集谛未为喜足。遂复观察后集因缘现在众苦。谓遍逆观受.触.六处.名色.与识。观未来苦是当苦谛。观彼集因是当集谛。观未来世苦之集谛由谁而有。知由从前集所生起识为边际现法苦有。既知从先集所生起。不应复观此云何有。由识.名色譬如束芦展转相缘无作者等。是故观察齐识退还。故不至于行.无明支。如是观察苦.集十支次观灭谛。始从老死乃至无明。云何当灭。由不造彼无明为缘新行支。故彼苦方灭。次更寻求证此灭道。忆昔师授于缘起法。世间正见令起现前。如是数观令见增长。是染逆观 此观老死灭及趣灭行即至无明。此中且约未来现在老死支因。略不言过去老死及因。由作四谛故合观察。若作七十七智。即三世别观。或约现老死。观近远因。因皆过去。即至爱支。若观未来老死。从有至爱。若受已前是未来苦。约当起次第。不尔种子非展转缘 问或有处说从观无明至生即止者何。答约机欲待寻因果说。老死无果但至生支 问或有逆观至名色支。有何所以 答据业种名识支。识在名色摄故 论中名色名体多释。或四蕴为名。如此中说。或三蕴为名。即萨婆多等。或无间灭意因名。瑜伽第九。或通染污。即此文是。或净无记。即下十二支。克性名支。唯业所感故。

同类推荐
  • 悟真篇

    悟真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涅槃经义记卷第四

    大涅槃经义记卷第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道德真经注

    道德真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资政要览

    资政要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辽东志

    辽东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血族——枫之约

    血族——枫之约

    她,是力量被封印的吸血鬼。18岁时,她遇到了那个黑发红眸少年,人生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封印,也就此解开。他,是魔王撒旦,待人永远一张冰山脸,但在那个蓝眸女孩面前,却第一次乱了情绪。“隐儿,1001朵红玫瑰,代表我爱你一生不变。你身后的双生树,代表我们会永远在一起。”不等女孩反应过来,男人便把玫瑰塞到她手里,随后单膝跪下,右手多了一枚钻戒,“这枚钻戒,是我给你的承诺,隐儿,你愿意嫁给我吗?”男人的眼底,是满满的深情与宠溺,他静静地等着。“我愿意!”女孩伸出了手。男人一把抓过女孩的手,将钻戒牢牢套在她的无名指上:“答应了,就不许反悔哦!”
  • 村里有鬼

    村里有鬼

    说说一个百年老村里发生过的那些骇人听闻的故事。
  • 倒霉笔记

    倒霉笔记

    手持《倒霉笔记》,我这个初中生也能开馆、解谜、抗霉运、斗厉鬼!师傅带路,阅棺无数!可摸金这门艺术,真是越来越恐怖...
  • 水浒传(上)

    水浒传(上)

    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1年前后)宋江等聚众起义的故事。此事在《宋史》、宋人笔记、宋元话本和杂剧里都有反映,施耐庵把宋元以来史书、传说、话本和杂剧等“水浒”故事加以汇集、选择、加工、创作,写成了《水浒传》。
  • 虚暗

    虚暗

    实终化虚,虚寂于暗,万事万物生生灭灭,轮回延续......
  • 说好的要幸福

    说好的要幸福

    支离破碎的大学生活,混乱自卑的思想斗争,这是一段错付努力的青春,一场错过爱情的暗恋。我想要冲破宿命的禁锢,我想要逃离越陷越深的深渊!我安歆在此立誓,无论事态如何炎凉,无论世事如何无常,我都要幸福,我们都要幸福!只希望以后,正像我们不惧前路的走完这场相遇一样,用最炽诚的热切继续我们的人生!说好的,要幸福!
  • 音尘之恋:娘子等等我

    音尘之恋:娘子等等我

    传闻上古星月九尾狐冷漠无情,但有人能告诉他,他面前的这一只傲娇蠢萌的狐狸是什么鬼!“你是不是又偷吃了!”夜潇尘额头青筋爆出,“哼,本狐肯吃你东西,已是天大的恩赐,还不谢恩!”她舔舔爪子,说。“谢恩你个头!”几年过去,夜潇尘竟迎娶了她人!“夜潇尘,我恨你一辈子!”“音儿!你听我说!我……”“不,我不听!你滚”藏音的心,被狠狠撕裂,破碎。她再也不想看见他“走,?你在这儿,我又该去哪里?”夜潇尘不愿就这样看着此生唯一让他动心的人就此离去,尽他所能安抚她,但结果又是如何?若伤害已形成,哪怕伤口早已痊愈,那句迟来的“对不起”还是会带来痛楚,所以,那句“我原谅你”远比想象的更难说出口。
  • 恋爱公式

    恋爱公式

    嗨!本人是新手,文笔不太好,但还是希望大家喜欢。
  • 逆武之神

    逆武之神

    混沌之初,一片鸿蒙。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天地分开,而随着天地的分开,混沌也分离成无数的界面,后有混沌天尊盘古之神,传法至无数界面之中,更有神秘法珠流逝于诸天神界之中,而也正是因为这法珠才开启了我们主人公的至尊之路。
  • 控界者

    控界者

    异世大陆,风云涌动,天才并起,而她一袭玄衣立于残月下,手中剑直指天。炼器、符文都不在话下……因为她是天生的王者,至高之位由她问鼎。而他,深渊之地当之无愧的帝王,举手投足间时空巨变,挥手便可毁灭这片天地。当她遇上他,是强者之间摩擦出火花,还是上演一场追逐与被追逐之间的好戏。这是一个狂拽酷炫屌的男主多次傲娇出场当意识到自己爱上女主后又如同牛皮糖一样怎也扔不掉的故事。且看一个帝王攻被傲娇女主训练成一只忠犬攻。PS1.女强男强,强强联手2.涉及扮猪吃老虎、打脸以及女扮男装,请慎入3.男主现在多霸道将来多忠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