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35500000004

第4章

明难品初立唯识章

唯识略开十门。一举数。二列名。三出体。四明教兴意。五建立。六辨成就不成就。七明对治灭不灭。八明薰不薰。九辨真妄不同。十归成第一义无性性。初举数者。谓一心即第一义清净心。二举三法。谓唯量唯二及种种。又有三法。谓心意识。三成八识。眼等五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四成九识。谓加阿摩罗识。五成十心。谓十稠林。如地论云。是菩萨。如实知众生诸心。种种相心。杂相心。轻生不生相心。无形相心。无边一切处众多相心。清净相心。染不染相心。缚解相心。幻起相心。随道生相。乃至无量百千种种心差别相。皆如实知。六成十一识。谓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恶两道生死识。七摄为四。一似尘识。二似根识。三似我识。四似识识。八或开无量。地论云。乃至无量百千种种心差别相。二列名者。谓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心意识。乃至穷生死蕴等。余七识可知。三出体者。究竟用如来藏为体。所以得知。胜鬘经云。由有如来藏法种众苦。乃至乐求涅槃等故得知也。又如来藏不染而染。据此即是生死体染而不染。据此生死即是涅槃。更无异法。又经文六识及心法智。是其生灭。非是可依。唯如来藏不起不灭。成究竟依。四教兴意者。梁本摄论云。由此心识微细境界所摄故。不为声闻二乘说。为诸菩萨说。应有胜位。为得一切智故。佛为说。何以故。若离此智得无上菩提者。无有是处。五建立者有三。一依杂集瑜伽等。八相明建立。二依摄论。三相等八义明建立。三依显扬论。十九相明建立。初八相者。杂集论云。云何知有阿赖耶识。若无此识。执受初明了种子业身受无心定命终无。皆不应理。释此伽他。如摄决择分说。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离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可得故。最初生起不可得故。明了生起不可得故。种子体性不可得故。业用体性不可得故。身受体性不可得故。处无心定不可得故。命终之识不可得故。一云何依止执受不可得耶。由五因故。谓阿赖耶识先行因。感眼等转识。现缘因发如说根境。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又六识身善恶可得。是第二因。又六识身一类异熟无记性摄。必不可得。是第三因。又六识身各别依转。随所依止彼识生时。即应彼识执受所依止。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设许执受。亦不应理。以离识故。是第四因。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所以者何。由彼眼识。于一时转一时不转。余识亦尔。是第五因。二云何最初生起不可得耶。谓设有难言。若有阿赖耶识。应一有情二识俱起。应告彼曰。汝于非过妄生过想。容有二识俱时转。所以者何。犹如一人俱时欲见乃至欲识。随有一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何以故。尔时作意无有差别。根及境界不坏现前。何因缘故识不俱转。三云何明了生起不可得耶。谓若有定执识不俱生。与眼等识俱行一境。明了意识。应不可得。所以者何。若时随忆曾所受境。尔时意识不明了生。非于现境所生意识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应信诸识俱转。或应许彼第六意识无明了性。四云何种子体性不可得耶。谓六转识身各各异故。所以者何。此六转识。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善性复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下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妙界无间乃至下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识为种子体。应正道理。又心相续长时间断。经久流转不息。是故转识能持种子。不应道理。五云何业用不可得耶。谓若无诸识同时生起业用俱转。不应道理。所以者何。略说识业有四种。谓了别外器。了别依止。能了别我。了别境界。如是四种识了别业。一一刹那俱现。可得非于一识一刹那中。有如是等差别业用。是故必有诸识俱起。六云何身受体性不可得耶。犹如有一人。或如理思。或不如理思。或不思惟。或复推寻。若心在定。若不在定。身受生起非一众多。若无阿赖耶识。如是身受。应不可得。既现可得。是故定有阿赖耶识。七云何处无心定不可得耶。如世尊说。入无想定及灭尽定。当知。尔时识不离身。若无阿赖耶识。尔时识应离身。识若离身。便应舍命。非谓处定。八云何命终之识不可得耶。谓临命终时。识渐舍离。所依身分。发起冷触。或上或下。非彼意识。有时不转。故知。唯有阿赖耶识。能执持身。随于身分。若舍此识。冷触可得。身无觉受。意识不然。是故若无阿赖耶识。命终之识必不可得。问如前论文。心者谓蕴界处习气所薰。一切种子阿赖耶识。亦名异熟识。亦名阿陀那识。以能积集诸习气故。习气者。谓由现行蕴等令彼种子皆得增益一切。种子识者。谓能生蕴等诸法种子。所积集故。阿赖耶识者。能摄藏诸法种子故。又诸有情取为我故。异熟识者。先业所生故。阿陀那识者。谓能数数令生相续。持诸根等。令不坏故。又言心者。能积集一切法习气故。据此文相。阿赖耶识。即在事中。云何得知是如来藏。答由如来藏不染而染。是其事相无别有事故。是如来藏。故论云。离识以外更无有法。二依摄论建立赖耶。有其八义。初依三相义。知有本识。二依熏习义成有本识。三依互为因果义。成有本识。四依不一不异义。成有本识。五依因果别不别义。成有本识。六依缘生义。成有本识。七依彼因缘具不具义。成有本识。八依会名归正。成有本识。初约三相建立赖耶。其三相者。一是因相。摄一切因。仍用互为因为始。何以故。以互为因微细与识相当故。二果相。摄一切果。仍用互为果为始。三自相。即是成唯识中异熟相也。异熟之识。摄一切法。所以得知。依一切法种子。异熟得生。不局烦恼业报。名言习等。随一切相应故得知也。问若如是者。异熟及种子识。皆合受熏。因何独说异熟果报受熏。答今熏习欲明其种子。种子识。已是其种故不对释。异熟之识。无记相显。与熏相顺。故在无记位中。辨其熏义。今梁摄论中。显阿赖耶三相之义意。明本识是因果体。二约熏习成本识者。明本识中成熏习义余法即无。三明互为因果义。成有本识者。明本识中有互为因果义。余法即无。若尔因何芦束等。得有互为因果。答余法之中。互为因果。即是转理之门。假说因果。非真实也。四约不一不异。成有本识者。若本识中诸法得有不一不异。离识不成。若离本识说不一不异者。即是假说。五约因果别不别成有本识者。若有本识。即成因果别不别。离识即无。何以故。由因果种离识不成故。六约缘生义成有本识者。有其十门。一约三种缘生。证唯有识。显体相用。谓自性缘生即是体也。为识是缘生通因故。二爱非爱缘生。即是相也。三受用缘生。即是用也。二举迷显正。成唯有识。如论中说。举六师迷马。即其事也。如涅槃经。举六执等迷于佛性。今此六执。迷于缘生。当知。缘生即佛性也。何以故。为佛性体随其流处有种种味故。余义可知。三记无记辨唯有识者。内种子阿赖耶识即有无记。或善恶性或染污清净为二。余法则无。由识以外只是遍计即体空故。四约假实辨者。梨耶是实。余法是假。何以故。一切法唯有识故。内种子则是真实。何以故。一切法以识为本故。五约内成六义辨者。即念念灭。俱有随逐。至治际决定观因缘。如引显自果。必须具六方。是正因义。若阙者。即非正义。外道声闻。无有此法。若外种子即是假说。余如问答中释。六约熏成不成辨差别者。梨耶是种子必熏成。若余法为种子即不熏成。不熏成故即非实种。问若如是者。谷麦等种非是薰成。应非种义。答外谷麦等。从梨耶熏变故。谷麦等假说为种。若定是种。种谷麦等。定应齐得。既不齐成。当知。业为正种。故谷麦等是其假因。此义不疑。故论文举内为外本。证内有熏。其熏习之义。梨耶具四德。方堪受熏。一坚谓理实故坚。识外余法。依识不自在。并皆不坚。问若诸法无坚。何以故引苣胜为坚。答苣胜似坚而不是坚。何以故。不久散坏故。梨耶则不如是。果报亦不坚。以依缘成。即不自在。何得是坚。道理不可。二无记义。方得受薰。何以故。无记者即是无分别义。如来藏中。方有此法。若尔何以故果报为无记。答此为声闻智浅。引其近位。说报受熏。果报无体用。识为体故。说果报无有究竟实无记义。道理如此。三可熏者。唯如来藏不守自性。随诸法缘起成似义。故是可熏。余法不尔。以被缘缚。何得更转受诸法薰。为此余法不成可薰。问义若如此。何故说衣堪得受薰。答衣亦是假。非实堪薰。所以知之。如香薰衣坏衣香在。当知。薰绢不薰于衣。以此验之。言薰衣者。指位语也。但绢四尘等受薰。以次推之。四尘等亦不受薰。何以故。以香薰时。香成即是果义。因果道理。乃是如来藏德。离藏更无。所以知者。但诸法中辨因果者。并转理门非实义也。四与能薰相应者。唯如来藏。有应诸法义。余法则无。何以故。以不守自性故。若尔何故。说镜与质相应。答镜亦不相应。但镜应外质。即是正因果理。正因果理。即无自性。无自性故。即无我真如。故知。镜应质者。是其假说转理之门也。七明生引二因义。证唯有本识。若以因义显之。成二种因。一者生因。二者引因。犹如人射。放箭为生因。弯弓为引因。乃至能生果报及以命终。是其生因。枯丧相续。是其引因。是二种因。离阿赖耶识。即不得成故。唯有识。八内为外本。证唯有识者。所以知之。一切皆识故是本也。外法依识成无体即空。当知。识内是其法本。余法妄建不可据也。九三慧果成者。闻思修法。从微至著。并由本识如来藏成。所以知之故。闻薰习从真如流。当知。真如是三慧本。受薰成种。转得增上。余法则无。问若尔真如具德但自流出。何假更薰。答真如实不守自性。待缘方起故说薰也。十约受用。缘生与识。相依成互为因果。方得受用。明唯有识。若无赖耶摄受用。缘生即不成受用。故论云。诸法于识藏。识于法亦尔。此二互为因。亦恒互为果。此偈约上心受用处说。其受用义如论云。一说名缘识。二说名受识。了受名分别起行等心法。此之受用。通成种子及上心。皆生引建立。成就不虚。广如论说。七约因缘具不具者。阿梨耶识。唯互为因生。余因更无。余法不尔。十二缘生。但增上生受用。缘生有三缘生。谓增上缘缘缘次第缘。何以如此。答十二缘生等。是其假相。逐事而说故。缘不同梨耶。理性不据事说。唯约发起初门。说互为因果。余可准知。又约秘密。皆具四缘。八会名归正明有赖耶者。梁本论云。复次正法内人。虽复愿乐无我违逆身见。于阿赖耶识中。亦有自我爱。释曰。前复次约佛法外人。此复次约佛法内人。自有三品。一在正思。二在正修。三在有学。此三品人。二人伏我见。一人灭我见。何以故。前二人比知无我。后一人证知无我故。言违逆身见。于阿赖耶识中。长时数习我爱。虽复违逆身见。于本识中。我爱犹恒随逐。是故身见非爱著处。若将赖耶名曰梨耶义者。则为最胜。今约此义。梨耶之名。唯在本识。其义即胜。若目人法二我见处。则非胜也。赖耶之义。应准此知。三依显扬论建立阿赖耶识。有十九门。一谓先世所作增长业(释曰。识与诸法为先义也。故起信论云。一切时常在前故)。二惑为缘(释曰。识为诸法作增上缘故)。三无始时来戏论薰习为因(释曰。无始戏论。薰习种子。为识初起之因)。四所生一切种子(释曰。此明一切法种为识所生也)。五异熟识为体(释曰。依诸种子及上心发识。现在为异熟。故用此异熟为体也)。六此识能执受(释曰。明彼本识与诸法一诸法复与本识一。如醍醐同器也)。七了别色根(释曰。识持诸色根令根明了也)。八根所依处(释曰。识为诸根所依成依因也)。九及戏论薰习(释曰。明识与戏论熏习上心种子为所依处也)。十于一切时一类生灭不可了知(释曰。明彼本识相续生起离诸分别。不可分别知也)。十一又能执受了别外器世界(释曰。明彼本识与器世界同。世界与本识一。而得成就名了别也)。十二与不苦不乐受等相应(释曰。明彼本识相无分别故。顺不苦不乐受名相应也)。十三一向无覆无记(释曰。明彼本识俗谛离诸分别故。不覆没圣道。亦无事中善恶记)。十四与转识等作所依因(释曰。明彼本识与转识等作因时。互为生因。亦为依因也)。十五与染净转识受等俱转(释曰。明彼本识与染净法同时同处相应共生共灭种子。及上心流在现前名俱转也)。十六能增长有染转识等为业(释曰。明彼本识心成染污法。于中有能故为业也)。十七及能损减清净转识等为业(释曰。明彼本识于还净有能令生死还净。是其业也)。十八云何知有识。如薄伽梵说。无明所覆。爱结所系。愚夫感得有识之身(释曰。论自释言。此言显有异熟识。即引识义也)。又说如五种子。谓心心所有色不相应无为。此则名为有取之识(释曰。论自释言。此言显有一切种子识。同前引证之义也)。十九论引偈云。执持识深细诸种如驶流。于愚我不显。彼执为我(释曰。此显教兴所为分齐。声闻凡夫不为说也)。问前论云。阿赖耶识者。谓先世所作增长业烦恼为缘。无始时戏论薰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为体。据此文相。本识即是生死体。若非生死因。何于生死因果相乘处说。答此依成唯识论。但于生死之中。辨因果相生道理。并是转理门。无真实理。当知。离识以外。更无有法。识者即是不染而染门。如来藏之一义也。故四卷楞伽云。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广既广略当知。与真不异。又云。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义。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余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思量决了。大慧善不善者。谓八识。何等为八。谓如来藏名识藏。心意意识及五识身。非外道所说。大慧如来藏者。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四住地无明住地所醉。凡愚不觉。刹那见妄相薰心。十卷楞伽经云。大慧薰集种子心不灭。取外境界诸识灭。大慧诸外道。作如是说。所谓离诸境界。相续识灭。相续灭已。则灭诸识。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赖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何以故。彼七识。依诸境念观而生。此七识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外道修行者不能觉知。不如实知人无我故。以取同相别相故。以见阴界入法等故。义言若达人无我。所谓人执习则达法无我。七识则与如来藏同。大慧阿梨耶识名如来藏。而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又经文依诸邪念法。是故有识。生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第二明末那识者。略作八门。一列名。二明体性。三辨建立。四辨相应。五约对治道辨有无。并辨断之位分。六对三性分别。七约遍计等三性明分齐。八还原显实。初辨名者。西方名末那。此云染污意。此从过立名。二体性者。从三法出体。则以心聚为体。三明建立者。摄论云。举六过失证有末那。一若无末那。则意识不与五识。相似不成过。由大乘佛语。意诠下含同时依止根。若无末那。意识则无同时依止根。不与五识。相似不成同时过。二若无末那。第六识得意识名。即无意义过。为意义是次第灭现无体故。三若无末那。无想灭心。定无差别过。若有末那。无想有。末那灭心无。末那二定则有异。四若无末那。自然成无流过。何以故。意识起解脱分善时。即须是无流。由无我见及我慢等。五若无末那。我执不遍三性过。若无末那识。意识起解脱分善时。即须无我执。六若无末那。独行无明不成过。若有末那无意识时。末那地中无明即成独行。若无末那。意识行时。末那常为染污依止。意识无明。即不成独行。若有末那。即有六德。翻前即是。四相应者。末那一起相续不废。与我见我慢我爱无明四使相应。及与遍行五数相应。总有九数。问摄论何故不明心所有法。但与四使相应。答摄论教兴在其熟教。所以知之。如下论智差别文。举十二甚深。显甚深义。不共声闻。当知。教高非是初教。若立心数。即有所妨。于道无益故不明之。五约对治道辨有无并断之位分者。末那识。于无漏道。即说无有识。何以故。于无我理成其妨故。若说灭时。初见道位。即灭末那。何以故。障见无我理故。故无性摄论云。转染污末那故。得平等性智。初现观时。先已证得。于修道位转。复清净转。清净者。即灭习气。人言。在修道中灭俱生我。末那俱生并无明心烦恼修道断者。此义不然。末那一起。相续缘我不废。因何得改境起其法执。若起法执。何名缘一类我尘。问末那何故唯是俱生。答末那不缘于外缘义。不缘名故。不得起分别我见。问论云。俱生我修道断。因何末那是俱生我非修道断。答俱生修道断者。是寄位语。如初僧祇断皮。第二僧祇断肉。第三僧祇断心。此可尔也。今将分别俱生粗细之相。寄显见修。非言实断。六三性分别者。末那识是染污故。有覆无记性摄。七遍计等三性者。末那识是遍计。是依他。是圆成实。是三无性。此约初教。若终教即真如。若圆教即具一切。何以故。由末那识得是心故。八还原显实者。由末那识本是生死初无。今以智求。即空无实故。一切法皆如也。众圣贤亦如也。第三明意识者。意识是无边。分别一切处。分别与其五识。或一或异。乃至相应数等发智分齐。并如问答中心数分别。广如别章。第六辨成就不成就者。世谛因缘无性故成。第一义谛。本来不作故。不成缘成故。非不成。缘成故。非是成。一切识门。皆如是也。若约成就有二义。一相中辨成就义。二约理体辨成就。初相成就者。依显扬圣教论。问若成就阿赖耶识。亦成就转识耶。应作四句。谓或成就阿赖耶识非转识。谓无心睡眠者。无心闷绝者。入无想定者。入灭尽定者。生无想天者。或成就转识。非阿赖耶。谓住有心位。阿罗汉独觉不退转菩萨及与如来。或俱成就。谓所余住有心位者。或有俱不成就。谓阿罗汉独觉不退转菩萨及与如来。入灭尽定。若处无余依涅槃界。二约理体成就者。如瑜伽菩萨决择中云。乃至广慧如是菩萨。虽由法住智为依止为建立。于心意识秘密善巧。然诸如来。不齐于此施设彼。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广慧若诸菩萨。于内各别。如实不见阿陀那。不见阿陀那识。不见阿赖耶。不见阿赖耶识。不见积集。乃至是名胜义善巧。齐此名为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齐此施设于心意识一切秘密善巧菩萨。当知。阿赖耶识欲成就者。会须通如来藏。始可得成坚实依止。若但取生灭相识。则同七法不住。非究竟依也。第七对治灭不灭者。梁摄论云。四德圆时。本识都尽。今言灭者。楞伽经云。唯心相灭。非心体灭。解云。心相即空故无所灭。是名为灭。故地论。云何灭如虚空如是灭。问赖耶相灭在何位尽。答在初地尽。何以故。地论云。十地转依止。依止常身故。非如无常意识智依止。无常因缘法。据此文证。初地即舍阿赖耶。若据初教。十地终心。舍阿赖耶。何以故。在第十地。顿灭诸障故。问赖耶据何为始。答一念无明起在现前。即是赖耶始。所以知之。显扬云。无始戏论无明习气为正因故。又起信论云。一念无明即是不觉。觉即不动。动即有苦。果不离因。赖耶异熟。当其果也。故是其始。第八薰不薰者。夫能薰法有三种。一名言薰习识薰习。二见识薰习识识薰习见识薰习。三烦恼薰习业薰习果报薰习。所薰者。谓阿赖耶识。如摄论应知胜相中广说。第九辨真妄不同者。此阿赖耶识。有真妄不同。如地论说十二缘生。是第一义谛。即是真义。如摄论说如幻事鹿渴梦想翳闇等。譬第一识似如此事即是其妄有。又知此识无有生性。为通达真。知此识假有。为通达俗。俗者即是其妄。真者正是其真。又依二乘道理。如瑜伽论说。广辨赖耶薰习成种。判定异熟生灭报分。后论判言。上来所说。我为愚痴无智者说。义言愚痴无智。即是声闻。又论云。我不齐如是说阿赖耶。若知赖耶及陀那识等。于内于外。不见藏住。能如是知者。是名菩萨菩萨。当知。为无智说者。即是其妄。为菩萨说者。即是其真。又约乘分别。愚法声闻。对凡夫外道妄执自性。即是其真。法执未除。即明是妄。大乘初教。对彼愚法声闻分别实执。即是其真。未尽法空。即是其妄。如熟教文。对彼初教细分别。即是其真。自非究竟。即是其妄。何以故。由在名言语境界故。余义准知。第十归成第一义无性性者。此唯识门摄一切法。皆是唯识。或唯三识。或唯一识。所谓本识。或唯八识。或唯九识。或唯十一识。或唯四识。是三乘唯识。此据同教言。或唯十识。乃至种种。是一乘唯识。是据别教言。总说唯识。有其二种。一者解唯识。二者行唯识。如意识唯识。初即顺行。后即顺解。本识唯识。初即顺解。后即顺行。广如疏说。当知。据唯识门。无识外一切别法。复依论文。知尘无所有。是通达真。知唯有识。是通达俗。明知。达识即非是真故。论云。初地现证。明得唯识。若知唯识。即是境界。未是真实故。楞伽云。心如工伎儿。意如和伎者。五识为伴侣。妄想观伎。众据此经文。虽知是识。由不免戏论。又佛性论云。一切虚妄。如石女儿用炎水浴。被龟毛衣著菟角屣。戴空华冠入揵闼婆城。共幻化女戏。义言但起心见法。并皆非有。如上所喻。当知。圣教所显道理诸法非有唯一真如。无我实性。以为究竟。此是三乘义。如是等法。为无尽教摄。即是一乘究竟尽理也。

同类推荐
  • Faraday As A Discoverer

    Faraday As A Discover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静志居琴趣

    静志居琴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苏谈

    苏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Goldsmiths Friend Abroad Again

    Goldsmiths Friend Abroad Ag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海滨大事记

    海滨大事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超能力少女

    超能力少女

    无意中拥有了特殊能力的少女遇到了性格不佳的男主,同样拥有秘密的两人会因为秘密走到一起吗?突然出现的美丽女生又带着关于他的什么故事?“很久之后的现在,我还是诧异,上帝为什么安排我遇见你,又安排了一个这样的结局。”
  •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古堡:千年古堡的重现

    本书内容包括:普特奥利古城、非洲的神秘“鬼城”、被大火烧毁的波斯古城、历史悠久的库斯科古城、雅典卫城的非凡建筑、楼兰古城为何消失、失落的集宁古城、淹没在海底的法老城等。
  • 查理九世之遥知不是雪

    查理九世之遥知不是雪

    ·本文正式改名为《秋风辞》/《遥知不是雪》。·[作品集][前方高能小心雷击][伪文艺]大概就是一个短篇合集。当然里面有一些当初的黑历史真的不要介意→
  • 武道圣途

    武道圣途

    武运昌隆,刀霸天下;风起云涌,八方朝圣!简单点说,这是一个男孩成长到男人的笼统老套故事……
  • 废土星球

    废土星球

    “当昔日的可爱小动物变成了杀人如麻的怪物,当人畜无害的绿色植物变成了强大的BOSS,当你的美好家园被战火蹂躏成了废墟,你还在等什么?快加入我们,拿起手中的武器杀个痛快吧!”——某怪兽猎杀小队的宣传标语。这里,是大浩劫之后的地球,这里没有仙术神通,没有妖魔鬼怪,有的只是毁天灭地的异变兽,有的只是无尽的战斗和热血!你可以召集队友同伴,闯荡在昔日的城市废墟,穿梭在浩瀚的巨型森林,尽情地和强大的对手,和恐怖的异变兽搏杀!拿起你的剑和枪炮,为了最后的人类文明燃尽生命吧!念兽,分为金属类,植物类,动物类,混合类,自然类等等,只有配得上它的人才能拥有它!念兽,还可以进化!潜藏着无数的强大能力等待着你去开发…
  • 清寒沉梦

    清寒沉梦

    一夜之间两个毫无交集的人互换灵魂,她急着吵着要换回来,而他呢,不慌不忙,甚至还十分享受,真是让人捉急啊!身为高三党的她可没有时间跟这位大少爷闲耗!不管用什么方法一定一定要换回来!!
  • 守护甜心之雪之晨光

    守护甜心之雪之晨光

    浅沫雪,那个让他日夜思念的人。今井夜晨,那个让她爱的生不如死的人。他们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 独痕

    独痕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仄,辰宿列张……大道有缺,至九为极,无数璀璨骄阳到头来也只是留下一抷黄土。茫茫大世,万族群雄争锋!问九天何人能睥睨天下?脚踏万古?君当如磐石,何人伴我行……
  • 职场潜伏心理学2

    职场潜伏心理学2

    成功的人为什么成功?他们的回答总是:靠勤奋、靠努力、靠毅力……环顾四周,我们身边勤奋的人、努力的人、有毅力的人还少吗?为什么他们既没有升职,也没有发达?因为他们虽然潜伏在职场,却不懂“职场潜伏心理学”!读懂人心,是每一个职场人的基本功!
  • 邪王帐暖,爱妃请入

    邪王帐暖,爱妃请入

    芙蓉帐,鸳鸯被,娇哝软语惹人醉。“美人,还要吗?”“当然。”她要的不是他的人,而是他的命!她是前朝的公主,亲眼看到他斩杀父母弟妹,血海深仇,此生必报!血雨腥风,身份曝光的她不惜变换身份,再次成为他的枕边人,以寻找报仇血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