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08600000035

第35章 碑刻选(1)

碑刻选

大唐天水赵氏故山阳范夫人墓志铭并序

在杭州碑林,碑高50厘米,宽50厘米,厚12.5厘米,唐神龙年间(705~707年)刻,楷书,20行,行20字,碑左上缺一小角。

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

在杭州碑林,碑高412厘米,宽270厘米,厚32厘米,刻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年)。全图以北极为中心,外刻四个同心圆。最小直径为49.5厘米,最大直径为189.5厘米,共刻星宿132,附座13,应有星数218,现存星数183。此星图是目前世界上出土最早的石刻星象图。按:钱元瓘(887—941年),杭州临安人,五代吴越国第二代国王。墓在杭州玉皇山麓,1965年发掘,星图盖在墓顶上。

吴汉月墓石刻星象图

在杭州碑林,碑高320厘米,宽178厘米,厚30厘米,刻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此图刻四个同心圆圈,内规圆圈直径42.6厘米,刻北极、北斗星宿,外刻二十八宿;外周圆圈直径180厘米。此图共刻星座30,附座9,应有星数189,现存星数178。按:吴汉月(912—952年)钱塘人,钱元瓘的妃子,系五代吴越国末代国王钱弘俶的生母。其墓在杭州施家山南坡,1958年发现。

南宋太学石经

在杭州碑林,现存85石,其中《周易》2石,《尚书》7石,《毛诗》10石,《中庸》1石,《春秋》48石,《论语》7石,《孟子》10石。始刻于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宋高宗赵构及皇后吴氏书,楷书。每石尺寸不等,高约160厘米,宽120厘米,厚25厘米。此石经原立于南宋太学内,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移存杭州府学(今杭州碑林)。

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赞刻石

在杭州碑林,共14石,石高44厘米,宽125厘米,厚20厘米,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刻,北宋李公麟画像,南宋高宗赵构书,小楷。原有15石,今缺1石,序号为“十”。又残存半石,序号为“十四”。原刻像73人,今存65人。首石前5行刻宋高宗圣贤像赞之序,继之刻孔子坐像及两弟子立像,每像右上或左上刻像之姓名、字、本籍及赠号,其下刻宋高宗四言八句赞词,惟孔子之赞为四言十二句。末石刻昌平伯立像,继之刻明吴讷楷书题跋21行。末5行刻小楷附记,除首行有摹勒者刘数落款外,其余均无书者姓名。此刻石,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均有记载。

宁远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70厘米,宽110厘米,厚24厘米,刻于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王介撰,陈一新书,楷书,碑额刻“宁远记”三大字,隶书,额下纵2列,上列19行,行25字,下列21行,行13字。碑中下部有一处风化严重,多字漫灭,《两浙金石志》、《寰宇访碑录》、《金石萃编》、《武林坊巷志》等均载有此碑。

宋理宗御书圣贤赞刻石

在杭州碑林,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刻,宋理宗赵昀撰文并书,正楷,字径约10厘米。碑原立于南宋太学高宗石经之末,初刻16石,其中13石为圣贤赞,上起伏羲,下迄孟子,3石为序。今存15石,缺原刻《伏羲》、《禹》2石,但《文王》刻石有2石,其中一石为清光绪年重刻。圣贤赞每石首刻圣贤之名,继之刻赞2列,列4行,行4字,《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等均有圣贤赞刻石记载。现存刻石如下:

第一石“序一” 石高192厘米,宽87.5厘米,厚19.5厘米,碑刻序5行,总26字,其中“之”、“绪”、“日”、“万”4字泐损。

第二石“序二” 石高192厘米,宽87.5厘米,厚17厘米,碑刻序5行,行11字,有“庚寅”、“御书”印各一方,碑中间有裂痕, “上”“采”、“探”3字的部分笔画泐损。

第三石“序三” 石高191厘米,宽86.5厘米,厚16厘米,碑刻序4行,存18字,碑面有裂痕,下部分泐损7字,“辛丑”及“御书之宝”两印多剥蚀严重。

第四石“尧” 石高155.5厘米,宽75厘米,厚23厘米,石完整,碑面较风化,“盛”字右上笔画泐损。

第五石“舜” 石高159厘米,宽86.5厘米,厚18.5厘米,碑石上部漫灭,缺12字,碑面左边中间有“御书”印一方。

第六石“汤” 石高159厘米,宽82厘米,厚23.5厘米,碑石完整。

第七石“文王” 石高162厘米,宽86厘米,厚24.5厘米,碑石完整。碑面左有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加刻的叶赫崧骏楷书题记7行,记此‘‘文王’’原石失而复得之始末。

第八石“文王” 石高161厘米,宽83.5厘米,厚20.5厘米,清光绪元年(1875年)刻,赞后刻杭州府学生员丁申题识3行,隶书,题识谓旧阙文王赞碑,后于光绪元年三月从原15石中摘录钩摹而成此文王赞。

第九石“武王” 石高153厘米,宽81.5厘米,厚21厘米,碑面略风化。

第十石“周公” 石高159厘米,宽85.5厘米,厚26厘米,石完整。

第十一石“孔子” 石高154.5厘米,宽87.5厘米,厚21.5厘米,石中间有一裂痕,上列“六”、“艺”及下列“容”字部分笔画泐损。

第十二石“颜子” 石高157厘米,宽78厘米,厚21.5厘米,上列第4行第1字漫灭。

第十三石“曾子” 石高152厘米,宽84厘米,厚23厘米,碑四周刻有祥云图饰,碑左边中间有“御书”印一方。

第十四石“子思” 石高159厘米,宽103.5厘米,厚25厘米,石略有风化。

第十五石“孟子” 石高187.5厘米,宽82厘米,厚25.5厘米,其中碑额高40厘米,中间刻“皇帝御制御笔”6字,篆书,3行,其旁刻双龙飞云纹饰,碑文左侧中间有“御书”印一方,碑身四周刻祥云。

佑圣观重建玄武殿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6厘米,宽114.7厘米,厚31.5厘米,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李璋刻,元明善撰,赵孟頫书并篆额,碑文楷书,32行,行53字,字径1.8厘米,碑石完整,碑下沿字迹多泐损。《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寰宇访碑录》等均载有此碑。

田亩座标计量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184厘米,宽111厘米,厚27.5厘米,刻于元至治年间(1321~1323年)。此碑分5列书写,第1列的1至24行与第5列的下面,风化剥蚀严重。碑记湖州路、常州路田亩座标及数量,碑题残损。

西湖书院重整书目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85厘米,宽106厘米,厚26厘米,陈袤撰,张庆孙书,楷书,22行,行13字,刻于元泰定元年(1324年)。此碑正文上方有篆额,左上角残缺,中上部一大块剥蚀无字。

安晚轩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2.5厘米,宽78.5厘米,厚20.5厘米,元元统三年(1335年)陈瑞刻,陈旅撰并书,赵世延篆额,额左右仿汉山阴画像碑,刻麟凤二像。碑文为楷书,20行,行35字,字径2厘米,碑石完整,碑面略有剥蚀,碑记真人孙益谦建轩四楹,名安晚,以度晚年。《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均有此碑记载。

元加孔子号诏碑

在杭州碑林,石高190厘米,宽111.5厘米,厚27厘米,元至元二年(1336年)刻,碑额刻“诏旨”两篆字,篆额下刻2列。今碑面多裂痕,剥蚀严重,碑文缺损,能辨认者约120字。据《两浙金石志》载:上列余谦隶书诏旨,11行,行15字,下列陈泌正书跋17行,行11字。

里域河庙柳神之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55.5厘米,宽79.5厘米,厚21厘米,元至正二年(1342年)刻,李康寿撰文,赵本书,姜杲篆额,碑文行楷,20行,行45字,字径2厘米,碑石完整,碑面多风化剥蚀,部分字迹泐损。此碑记载杭州皋亭山西河庙柳神,聪明正直,使所在一方庶民普受其德。此碑为双面碑,碑阴刻《北社田土文凭》,碑额7字行草书,碑文与碑阳同书体。

武林弭灾之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00厘米,宽82厘米,厚21.5厘米,元至正三年(1343年)谢文炳刻,杨维祯撰文,陈遘书,班惟志篆额,楷书,16行,行40字,字径3厘米。碑记元至正三年杭城灭火之经过,《武林坊巷志》载有此碑,碑名为《江浙廉坊司弭灾记》。《寰宇访碑录》所载碑名与今同。

西湖书院重修大成殿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01厘米,宽114厘米,厚27厘米,元至元二年(1336年)刻,陈泌撰。碑上方篆额碑名10字,其下碑文22行,行31字,楷书,无书者姓名。此碑断为二,除少数字残损外,文字清晰。《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寰宇访碑录》等载有此碑。

太上感应灵篇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29厘米,宽103厘米,厚26厘米,元至正壬辰(1352年)刻,楷书,纵16列,每列行字俱不等,字的大小和行列交错,大字多为原文,小字则为注释,前14列为太上感应灵篇,15、16列为仇远、陈君实、朱贞白3篇跋文。此碑篆额横列,碑文字迹多泐损。碑自12列以下残缺。《武林坊巷志》、《两浙金石志》、《寰宇访碑录》等载有此碑。

杭州路重建庙学碑

在杭州碑林,碑通高314厘米,宽142.5厘米,厚34.5厘米,其中碑额高79厘米,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范伯仁刻,王大本撰文,康里庆童书。碑额8字,2行,行4字,周伯琦篆;碑文31行,行54字,楷书,字径3.5厘米,碑石完整,碑文清晰。《两浙金石志》、《武林坊巷志》及《寰宇访碑录》等均载有此碑,碑记杭州路庙学兴废之事。

仁和县改建儒学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66厘米,宽96厘米,厚25厘米,魏骥撰,王荣书,刻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碑记监察御史阎鼐巡按浙江,以仁和县学东接按察司,西连其司之囹圄,讯拷呼号之声影响学习,寻得郡城西南贡院旧址,改建成仁和儒学之事。

重修孔庙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41厘米,宽81厘米,厚26厘米,夏时正撰并书,楷书,25行,行54字,刻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此碑记载修缮孔庙之事,碑右上角缺损,无碑题。

杭州府儒学复建尊经阁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85.5厘米,宽89厘米,厚19.5厘米,吴伯通撰,阎仲宇书,楷书,29行,行72字,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陶宗义刻石。此碑记载尊经阁复建的过程。碑中间及左下部断裂,上中及右中部各一处无字迹,顶端有碑额,4行,行3字,篆书。

再思轩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74厘米,宽107.5厘米,厚14厘米,明嘉靖七年(1528年)刻,傅汝公撰并书,楷书。碑记同心堂之东有轩,汝公欲退居此轩反思,阐述为官者再思之精义。

守巡二道修造军火器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06厘米,宽54.5厘米,厚18厘米,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刻,题额及碑文均楷书,无书者姓名,纵5列,首列11行,字径2厘米,余4列20行,字径1.2厘米,行字数不等。《武林坊巷志》卷三碑名作《巡西道修造军火器械碑》,碑记立碑原由及明洪武以来所造军火器械数目。

表忠观碑

在杭州碑林,今存3石,高224厘米,宽104厘米,厚24厘米,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刻。石阴阳两面刻,各7行,行18字,惟最后一面5行,苏轼撰并书。原碑共4石,宋元丰元年(1078年)刻,已废。今为重刻本,1949年后移存今杭州碑林。

关于西湖禁约事文告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176厘米,宽85厘米,厚29厘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刻,楷书,无书者姓名,9行,行23字,字径6厘米。碑文内容为治理西湖蓄泄,以备旱潦及严禁蚕食侵占淤塞西湖。

通玄观文昌祠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117.5厘米,宽58厘米,厚24.5厘米,沈友儒撰,胡孝书,楷书,明万历七年(1579年)陶承学刻石。碑文记载文昌君之由来及建祠的用意,碑首有题额7字,吕元篆。

浙江开府镇东楼记碑

在杭州碑林,碑高210厘米,宽97.5厘米,厚26.7厘米,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刻,张佳胤撰文,无书者姓名,楷书,25行,行67字,字径2.5厘米,碑石较完整,碑面右下多剥蚀。碑记万历十年浙江兵变,张佳胤授命巡抚浙江,平定兵变,遂重建镇东楼。《武林坊巷志》载有此碑。

先圣小像刻石

在杭州碑林,高97厘米,宽33厘米,厚11.5厘米,吴道子作,刻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此石,中为先圣孔子立像,右上刻“先圣小像”4字,直列,篆书;左上刻“唐吴道子笔”5字,直列,楷书;左下为刻者卓明卿落款。

重修佑圣观碑记

在杭州碑林,碑高204.5厘米,宽98.5厘米,厚28.5厘米,张瀚撰,陈善书,楷书,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陶承学刻石。此碑记载佑圣观毁修的历史,碑首有篆额,江铎篆,四周饰以龙纹。此碑中间从右向左呈斜状断裂,大部分字迹清晰。

同类推荐
  • 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警富新书

    警富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leat Angler

    Introduction to The Compleat Ang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黄帝四经

    黄帝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东国僧尼录

    东国僧尼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花痴求爱:三十六计

    花痴求爱:三十六计

    一个花痴喜欢V市的贵公子,也就是校草。她追了他3年,使用了三十六计,最终…………没有成功。在她气馁时,他却开始追她了!!!有点受宠若惊怎么办?!哈哈哈!知道老娘的好了吧!老娘不答应了!哼!叫你以前不理老娘!哇咔咔咔!!!超级爆笑文!点赞的手停不下来怎么办?就干脆不停了!
  • 重生之云起君倾

    重生之云起君倾

    道士一句妄言,她被送入深山姑子庙深山三年修行,一朝归来风华无限整庶母,斗庶姐,棒打渣男,锋芒毕露无人可挡日子安稳,以为能享清福,就被一纸婚书抬进了乐山王府——————————————————————————云倾:乐山王殿下,说好的一世安宁呢?乐山王:我不信他人,唯有吾一人护你此生安宁。
  • 单挑世界

    单挑世界

    世界欺我,我便挑翻世界,从无尽血海中走出的少年,于生死徘徊。入鬼界,修不世禁术;战山海,成万世魔王;一人一戟单挑世界!
  • 三千帝宠

    三千帝宠

    七年前,她是他的妍儿,是他口中天下最灵慧的女子。七年后,她是他的皇后,是万民口中的祸国妖妃。不过七年。“臣妾在想,如果在最无知的时候没有遇到皇上,是不是不会痛,不会受伤,更不会……生,不,如,死!”她恨,骨肉腐烂之痛,原来她只是他任意取舍的棋子。他爱,死性不移之苦,她是他永远开在池中的芙蓉花。帝王之家,在江山红颜之间利弊权衡,谁又能承诺。却不知,她于他,可辜天下,他于她,三千帝宠,不敌其爱。“妍儿,很庆幸,我能为你准备好一切。”“羽千涔,此生此世,你都不能再抛下我。”他为她付出所有,只希望,所有能如七年的初见。
  • 交织夜

    交织夜

    没有人可以逃开命运的齿轮,无人有权利拨动指针NOONERUNAWAY
  • 异世百科全书

    异世百科全书

    看了无数的穿越小说,杨浩也终于穿越了,不仅穿越了,而且脑波还自动连接了网络。幸好网络不收费,不然。。。。
  • 魔偶战纪

    魔偶战纪

    引气入体,羽化飞升?凝结魔晶,本命魔盒?叔叔说,这些都是骗人的!传统修炼方法统统作废,魔偶才是正道!穷屌丝穿越到如此异界,要如何搞定群雄,率领凡人将神明们干翻?
  • 保镖英雄

    保镖英雄

    作为一名海豹突击队员因为一次失误被开除回家,没有有权有势的父亲,没有任何背景,在旧金山靠着自己打拼,虽然社会上的黑暗面不断的侵扰自己,但是他没有软弱的屈服,而是愤然的反抗,因为生活所迫使自己和心爱的女人分别,成为一名保镖想让自己忘掉伤痛,但是他遇到让自己动心的女人,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去守护她!
  • 星际传奇之神之子民

    星际传奇之神之子民

    漫无边际的星海众生芸芸各种文明散布在每一个角落但是唯有三个强大的民族屹立于广阔空间神、虫、人纠缠,错杂,各自有各自目的三足鼎立,谁又将最终统一?谁正谁邪?谁对谁错?(取材星际争霸,向星际表达敬意~~~)
  • 圣象

    圣象

    故事还要从世界的起源说起:相传,在距今10亿年前,一个名为卡玛的星球上,那时的世界原本是一片混沌。在皑皑白雪的荒原中,生存着妖族,兽族,蛮族以及人族。星球上危机遍布,不毛之地数不胜数。人类,还是个相对陌生及最弱小的概念,统治这个星球的,是所有凶猛的猛兽。对于这些猛兽而言,人类,不过是它们的“饵料”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