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6600000025

第25章

经。作中道观

释曰。第二作地别观。谓入无相观。离于有无。及常断等。或依十二缘生观。离断常故。名中道观也

经。尽三界集因集果一切烦恼故

释曰。第三辨所除障。言集因者。总标三烦恼。及业名为集谛。言集业者。别释罪等诸业。一切烦恼者。别释根本随惑等诸烦恼。或可集因者。发业烦恼。一切烦恼者。润业烦恼

经。观非有非无(至)而无二

释曰。第四辨观行相。言一切者。真如一味相。即是一相。名为无相。是以无量义经云。一相即无相也。而无二者。结上一相及无相。皆无有无等二相也

经。证阿那含位

释曰。第五立果也。谓此地中。虽断三界一切烦恼。而微细者。犹现在前。是取解深密等云。第七地来诸菩萨众。犹起三界贪等烦恼。是故此中。立阿那含。阿那含者。翻为不还。据实六地菩萨。亦生欲界。如智度论。今一相配。故言不还

经。复作九阿僧祇劫(至)一切佛土

释曰。第三修行时分。乐谓愿乐。谓于此地。九阿僧祇集中道观。随愿乐力。生诸佛土

经。复次玄达菩萨

释曰。辨第十法师。文别有三。初标位列名。次入位时分。三常行三空下。辨观差别。此即标名。玄谓玄远。达即通达。远至功用后边。名之为玄。创入无生忍。名为达也

经。十阿僧祇劫中修无生法乐忍

释曰。自下第二入位时分。文有五别。一入位分齐。二辨所灭分辨。三住身分齐。四具诸德。五立果。此即第一入位分齐。语五忍中。第四无生忍。有其三品。此即下品。此地菩萨十僧祇。修下无生忍

经。灭三界习因业果

释曰。第二所灭分齐。于此位中。灭三界中业果细习

经。住后身中

释曰。第三住身分齐。住分段生死中。最后一身。至第八地。即成变易报也

经。无量功德(至)皆满足

释曰。第四显具诸德。谓六神通。尽无生智。乃至五分法身。悉皆具足。如是诸德。皆如上说

经。住第十地(至)梵天位

释曰。第五立果也。谓十三法师中。住第十法师位。于四果中。第四果也。梵天位者。梵者净也。已住清净行位故

经。常修三空(至)弘化法藏

释曰。第三辨观差别。谓此地中。空等三昧。已得圆满。具足百万三昧。又以如来修多罗藏等三藏圣教。弘化众生

经。复次等觉者

释曰。次辨第十一法师。文别有三。初标位列名。次辨观差别。后千阿僧祇下。修行时分。此即初也。者谓假者。谓第八地。于一切或时。真俗双观。名等觉者

经。住无生忍中

释曰。自下第二辨观差别。文别有三。初明有无观。次辨十力观。后显登位差别。前中有二。初配属忍位。后正明有无观。此即初也。谓于三品无生忍中。住中品忍也

经。观心心寂灭(至)无知知

释曰。第二辨有无观。文别有三。初别释有无。次合释有无。后双结有无。前中有二。初寂而常用。后用而常寂。此即初也。此地中。观心心寂灭者。念念皆空故。心心寂灭。此显常寂静义。言无相相无身身无知知者。显常用义。谓常寂故离一切相。而依俗故示现无相。似常空寂故色身。而依俗故常用色身。以常寂故无知。而依故恒能照

经。而用心(至)无住之住

释曰。第二用而常寂。初之二句。显其有用。惔怕已下。显常寂义(有本任于无任之任者谬)

经。在有(至)常万化

释曰。第二合释有无。言在有常修空者。释上用而常寂。处空常万化者。释上寂而常用

经。双照一切法故

释曰。第三双结。谓俗不离真。寂而常用。真不离俗。用而常寂

经。知是处非处。乃至一切智。十力观故

释曰。第二明十力观。谓此位中。学十力观。举初后二。显中间八合。有十力观。十力差别。义如别章

经。而能发摩诃罗伽位。化一切国土(有本无登字)

释曰。第三登位差别。摩诃罗伽。若依本记。翻为大圣。即佛法之大将。或云无功用位。或翻大力。或翻龙象

经。千阿僧祇劫(至)见佛三昧

释曰。第三修行时分。此结住自位经尔所劫。从此以后。功难成故。时分渐多

经。复次慧光神变者

释曰。次辨第十二法师。文别有三。初标位列名。次辨观差别。后万阿僧祇下。明入位时分。此即初也。谓第九地四无碍智。化诸有情。或起六神通。名为慧光及神变者

经。住上上无生忍

释曰。自下第二辨观差别。文有四节。一配忍三品。二明灭心心相。三四眼见法观。四生净土。此即第一配忍三位。谓无生忍有其三品。此即上品。而言上上者。前上是胜义。后上顺品数。谓此第九地。得四辨等。故言胜也

经。灭心心相

释曰。第二明灭心相。于此位中。除灭心心有执相故。名言胜也灭心心相。有说灭见分相分二相。故言灭心心相。今解。灭心自性。名为灭心。若灭心上差别。名灭心相

经。法眼见一切法三眼色空见

释曰。第三四眼观门。谓法眼见一切法病药等种种别相。三眼见色空者。谓肉眼见粗色。天眼见粗细。慧眼见色空。据实慧眼观诸法空。今对肉天二眼。故但说见色空也。若依本记。法眼见一切真如也。余如前说

经。以大愿力。常生一切净土

释曰。第四常生净土

经。万阿僧祇(至)佛华三昧

释曰。第三入位时分。薄伽梵位。此云世尊。具诸德故。亦说九地名世尊。佛华三昧亦复如是。似佛定故。名为佛华

经。复次观佛菩萨

释曰。次辨第十三法师。文别有四。一标位列名。二登住时分。三善男子下。诸位相对辨差别相。四常修下。明入位住定。此即第一标位列名。谓此位中。二种观佛。一眼见者。唯他受用。二定心见。通观三身

经。住寂灭忍者(至)住金刚台

释曰。第二登位时分。文有四节。一配五忍。二迳时分齐。三辨所修德。四显登住位。言住寂灭忍者。配五忍位。谓寂灭忍。自有二种。一者下品。二者上品。今第十地。即是第五寂灭忍中。位下品忍也。言从始至迳百万阿僧祇劫者。总计从习种性。至灌顶忍。迳百万阿僧祇劫也。言修百万阿僧祇劫功德者。辨所修德量。言登一切法解脱者。就当得位。即是妙觉。住金刚台者。金刚三昧。正明等觉如来。或可解脱自有两种。一者等觉。二者妙觉。今此金刚虽非妙觉解脱果摄。而成等觉解脱。故名登一切法解脱

经。善男子(至)一切烦恼

释曰。自下第三诸位相对。辨差别相。文别有五。一伏断差别。二信见差别。三顿渐差别。四常无常异。五等无等异。此即第一伏断差别。文别有二。先伏。后断。此即伏也。谓从习忍。至顶三昧。皆名为伏一切烦恼者。伏义宽故。通名为伏。依本记云。皆名伏者。从十信至金刚末。断阿赖耶识。一刹那在。故说为伏一切烦恼。广说如彼

经。而无相信(至)照第一义谛

释曰。此显第二断义狭故。初地已上无漏信位。方能欲断。言无相者。即是无漏也。无有漏相。故名无相。谓无相信。为无间道。断灭一切烦恼。生解脱道。照见第一义谛

经。不名为见。所谓见者。是萨婆若

释曰。第二信见差别。文别有二。初正释信见。后引说证成。此即初也。除佛已前。但说为信。不名为见。所谓见者。是一切智

经。是故(至)不见不觉(有本云。唯佛所知者谬)

释曰。第二引说证成。知见觉三。异名同体。虽通因果。皆得此名。今从胜说。故唯在果

经。唯佛顿解。不名为信。渐渐伏者

释曰。第三渐顿差别。唯佛顿解。不名为信。渐渐伏者。所以者何。顿断一切二障尽故。但名为见。不名信者。亦不名为渐渐伏者

经。慧虽起灭(至)无生无灭

释曰。第四常无常异。或可无碍。与解脱异。即依此文。自有两释。一真谛三藏立如是义。佛果功德。菩提涅槃。皆无生灭。故通伏难。以三宗义。谓外难云。无间道时。慧有生灭。如何能生无生灭智。故作此言。金刚时慧虽有生灭。能证知无生灭理。由斯胜慧。证理深故。此心若灭。便能证得累尽涅槃。亦能证得无生无灭。常住菩提。故前经言。萨云若觉非有非无。湛然清净。常住不变。同真际。等法性。二慈恩三藏。作如是说。金刚时慧虽有生灭。而能证解无生灭理。故能证得果尽涅槃。亦能证得常住法大菩提也。前经所说常住不变者。就胜说故。且说实相。而非观照

经。入理尽金刚三昧(至)等无等等

释曰。第五等无等异。或可无间与解脱异。文别有三。初法。次喻。后合。此即法说。谓入理尽金刚三昧。清净无染。同道后真如际等。于道前法性真如也。言而未能等无等等者。谓佛世尊下不及故。名为无等。与诸佛齐。故名为等。金刚已还无能等。无等等也

经。譬如有人(至)无不斯了

释曰。第二举喻。可知

经。住理尽三昧。亦复如是

释曰。第三合喻。应知

经。常修一切(至)佛慧三昧

释曰。第四入位住定。谓此位中。一切六度。及四摄等。行已满足。具功德藏。入婆伽度。住佛慧三昧。梵音婆伽度。此云世尊。即十号中之一位也。住此位中。观三身三昧。方得圆满

经。善男子如是(至)等无有果

释曰。就依请正说十三法师。文别有三。初标。次善男子下。别释。后善男子下。结叹。上来已释两段讫。此即第三结叹胜德与佛无异

经。佛告波斯(至)般若波罗蜜

释曰。自下第二付王受持。文别有四。一赞用劝持。二大王是般若下。赞名劝持。三大王我今下。释劝所由。四大王今下。称名付属。初中有二。前略赞劝持。后大王下。广赞劝持。略中有五。一应时劝持。二劝持所由。三结属诸王四外人征诘。五如来释。此即初也。谓我正法灭时。受持一部仁王般若

经。大作佛事(至)般若波罗蜜

释曰。第二劝持所由。有其三种。一大作佛事。谓灭恶生善。二国土安立。三万姓快乐。或可初一内护。后二外护。如是利益。皆由般若

经。是故付属(至)清信女

释曰。第三结属诸王

经。何以故

释曰。第四外人征诘

经。无王力(至)解其义理

释曰。第五始来正释

经。大王吾今(至)帝王欢喜

释曰。自下第二广赞劝持。文别有二。初总标。除难福生。后问答分别。别释七难。此即初也。三千大千世界分齐。义如常释。言七福者。如本记说。返前七难。以为七福。七福者。一万姓爱重国王。二四海宾伏。三怨敌退散。四国王自受已身。五四方歌赞。六百姓丰乐。七未来入善道

经。云何为难

释曰。第二问答分别释七难。文别有二。先问。后答。此即问也

经。日月失度(至)为一难也

释曰。第二答也。就答七难。即分为八。此即第一日月失度难也。谓时节转异。多令饥饿。数量转异。多刀兵起。色相转异。多疾病也

经。二十八宿(至)为二难也

释曰。第二星宿变怪难

经。大火烧国(至)为三难也

释曰。第三大火焚烧难

经。大水漂没(至)为四难也

释曰。四大水漂没难

经。大风吹杀(至)为五难也

释曰。第五大风吹杀难

经。天地国土(至)为六难也

释曰。六亢旱不熟难

经。四方贼来(至)为七难也

释曰。第七恶贼侵逼难。广释七难。具如本记

经。大王是般(至)龙宝神王

释曰。第二赞名劝持。文别有二。初赞名殊胜。后劝持王供养也。此即初也。然此八名。诸说不同。一云。八中初一显实相般若。是诸凡圣心神体故。第二明观照般若。生诸国王慧解心故。后六辨文字般若。有六胜因。护国土故。一云。此能与凡圣为依。故名神本。能生王位。故譬父母。能护身命。故譬神符。能治邪魔。名辟鬼珠。能满诸愿。故名如意珠。令国安隐。名护国珠。明显因果。名天地镜。法中最胜。威力难思。名龙宝神王。本记云。六识名心。第七名识。第八名神。此经能与凡圣八识为依。故名为本。能生世出世国王。故譬父母。外道魔王不能降伏。故喻神符。能除不活等五种怖畏。名辟鬼珠。能摄利众生。名如意珠。能降七难。名护国珠。能显所知。名天地镜。道前道后。清净不异。名龙宝神王。广说如彼

经。彼佛告(至)以经置。上

释曰。第二劝王供养。文别有二。初示供养法。后别示行住供养。此即初也。法有六事。一九色幡长九丈。二九色华高二丈。三千枝灯高五丈。四九玉箱。五九玉巾。六七宝案。言九色者。依本记云。白黑黄赤青。此是五尘色。并四大色为九。四大色者。地依灰色。水依颇梨色水精。火作光色火珠。风作烟色

经。若王行时(至)罪过不生

释曰。第二行住供养。文别有二。初行时供养法。后住时供养法。此即行时也

经。若王住时(至)如事帝释

释曰。第二住时供养。如经可知

经。大王我今五眼(至)七难安起

释曰。第三释劝所由。文别有二。初明三世诸王福有兴衰。后明未来护持。大作利益。此即初也

经。若未来世(至)往护其国

释曰。未来护持。文别有三。一标章举数。二次第别释。三结释劝供养。此即初也

经。一金刚吼(至)往护其国

释曰。自下第二。次第别释。文显可知

经。是大力士(至)而供养之

释曰。第三结释劝供。是五大力士者。结五菩萨。五千神王等者。释成利益。当立像形下。劝供养。劝供养法。如五神王因缘经中说。雷电吼菩萨因缘中。教人作读经写经法。法用者。应作一团屋。八面安壁。外薝随力庄严。今其精好。八角之中。开小门通人入出。于其室内。置八面床。留小空地。拟人行处。八壁内外。香泥涂饰。一一壁上。各量身坐当两眼前。以开两吼。使得见经。正当二手。复开二孔。得容二手。来去捉经。欲读经时。安经壁外经架案上。壁内壁外。并烧好香。香汤豆面。以浴身手。及将濑口。善须看风。若也东风。即东壁外安置经卷。在壁内向东读经。使风吹口气。随风西去。不熏经卷。以口有番气。故作此屋。写经类赞。法用如前(更勘)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凶手就是你

    凶手就是你

    当你排除了所有可能,剩下的无论再怎么不可能,它就是真相。
  • 舞千心

    舞千心

    我,舞千心。天神的女儿,可这真的是投胎技术好吗?他与她,是否会邂逅千世......
  • 赎罪之阴冥之路

    赎罪之阴冥之路

    人之一世,沾染万物生灵因果而不自觉。待到百年之后踏入轮回众生之所则需偿还此间因果业力,待到经历十八层地狱洗条心灵方能再世为人,其中之磨难不可以言语记之,万望众生谨记。然而上天公允,赐下救赎之路......。
  • 太上三绝

    太上三绝

    天皓,原本是天门中的一名内门弟子,原本拥有卓越天资的他,却无奈被卷入一场阴谋之中,成为了替罪羊,无奈之下被逼跳崖的天皓却意外再生,再生后的他发誓要武绝天下,于是开始了漫漫武绝天下之路。
  • 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

    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在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的成长背景各不相同,但或多或少都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追求真正人生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 刎情

    刎情

    有这么一本书男人看了妻妾成群女人看了极度瘦身小孩看了马上长大老人看了枯木逢春说啥?不信?不信请您接着往下看......
  • 青春的花期

    青春的花期

    花开花落,人之常情。人生如同一朵花,绚丽多彩,而青春则为那花开时。在那个花开时,谁负了谁?谁拥抱了谁?有人说:爱对了,是爱情;爱错了,是青春(第一次写,文笔不好,见谅)
  • 商者无域:中国民营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

    商者无域:中国民营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

    本书包括了《风暴中心 个中酸甜谁人知——职业经理人在创维》、《真的累了——用友职业经理人案例报告》、《方太厨具的中国式继承——家族继承制度与淡化家族制的辩证思考》等内容。
  • 六千年的邂逅之镜中缘

    六千年的邂逅之镜中缘

    美丽坚强的女孩邂逅万人注目的王子,遇到属于自己的爱情,成为众多女孩嫉妒的对象。然而幸运的脚步不止于此,强大帅气的哥哥忽然出现,魅力无敌的哥哥的好友左右相伴,让原本平凡不幸的她一时成为上苍的宠儿。只是这一切都是真的吗?当真相揭晓,事实是如此的残酷,原来他们都非人类。
  • 暗黑之光

    暗黑之光

    一个人,一把剑,卫风行走在光与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