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6600000016

第16章

经。灌顶菩萨四禅王

释曰。第三一偈半。释灌顶位。文别有三。初标名配位。次化土宽狭。后显地别行。此即初也。言灌顶者。华严经第二十七云。譬如轮王太子。成就王相。取四大海水。灌子顶上。即名为灌顶大王。菩萨亦如是。受职时。诸佛以智水。灌是菩萨顶。名灌顶法王。是名菩萨入大智慧职地

经。于亿恒土化群生

释曰。第二化土宽狭。如文可知

经。始入金刚(至)常湛然

释曰。第三显地别行。文有四节。一明胜用。谓金刚一念。断障已了。或可照境已了。二辨度生。谓三十生中。一生未尽。三显品数。位在下忍。四辨入位。谓解脱道。即成妙觉

经。等慧(至)一切尽

释曰。第二一偈。断惑分齐。于上等观慧光灌顶三品。除前缘心。无明习尽。谓无间道现在前时。无明习相故烦恼等。一切皆尽

经。圆智无相(至)无极悲

释曰。第三有两偈半。明妙觉位。文别有二。初正赞三德。后第一义下。重赞其德。前中有四。一标名配位。谓圆满智。缘无相故。名为无相。或可智用离能所缘故。名为无相。二尽生分位。谓三十生尽。于一切境。齐等而觉。名等大觉。此上二句。赞智德也。三证大无为。谓有余无余二种圆寂。不可破坏。如金刚藏。此之一句。赞断德也。四具大慈悲。谓尽生死。具无极悲。此显恩德。穷未来际。故言无极

经。第一义谛(至)妙智存

释曰。第二有一偈半。重赞其德。文有三节。初之二句。就境赞智。次有二句。就位赞德。后有二句。约时赞德。此即初也。谓内证真谛。非分别所动。故言常安隐。穷生死俗源。尽涅槃真性。成妙觉智。故妙智存

经。三贤十圣(至)居净土

释曰。第二就位赞德。谓始从三贤。至灌顶位。有漏未尽。言住果报。唯佛一人。生死报尽。无有漏法。故居净土

经。一切众生(至)居净土

释曰。第三约时赞德。谓一切众生。虽无有始。而有尽时。名暂住报。唯佛一人。有始无终。名居净土

经。如来三业(至)礼三宝

释曰。自下第三赞佛三业。文别有五。一初二句。总赞三业。二有一偈。别赞三业。三有半偈。赞说无畏。四有半偈。赞能动地。五有半偈。赞佛快说。就总赞中。初之一句。总赞三业。后有一句。显已归礼。言三业德无极者。如前所说。身业坚固。意业寂静。口业能说。皆无穷尽。故言无极。由斯我今敬礼三宝

经。法王无上(至)无缘照

释曰。自下第二有一偈。别赞三业。于中有三。初有二句。别赞身业。譬如大树覆盖人众。如来身力覆盖亦然。次有一句。别赞口业。称理说法。非无义利。后有一句。别赞意业。其心寂静。无缘大悲普照有情

经。人中师子(至)散金华

释曰。第三赞说无畏。文有两即。初之一句。赞说无畏。后有一句。欢喜供养

经。百亿万土(至)受妙报

释曰。第四有半偈。赞能动地。文有两节。初赞佛动地。后众受妙报

经。天尊快说(至)略难佛

释曰。第五有半偈。叹佛快说。文有两节。初句赞佛快说。诸王后句。申已赞说之意

经。时诸大众(至)无量功德藏

释曰。自下第三。辨众得益。若依本记。有七种益。即分为七。此即第一得开慧益

经。得大法利

释曰。第二得思慧益。以已思慧。胜于闻慧。名大法利

经。即于座中(至)无生忍

释曰。第三得修慧益。言三趣者。是三恶趣。问如何恶趣能得修慧益。萨婆多宗。不许恶趣能得修慧。今大乘宗。亦得修慧。故大云经。诸畜生等。得定律仪

经。八部(至)天上受道

释曰。第四现在安乐住。言八部阿修罗者。四天王住下。有四阿修罗王。一罗睺阿修罗。二毗摩质多罗。三波利。四毗楼阇。须弥山下。又有四大阿修罗。一陀[少/兔]。二富楼魔。三波罗诃。四兜牟楼

经。三生(至)得入正位

释曰。第五正位

经。证圣人性

释曰。第六净眼位。证圣人性。四字是二乘所得

经。得一切无量报

释曰。第七未来乐住。既闻圣教。得生报后报无量果也。又云。就得益中。文别有二。初明总益。谓众闻法。后即于下。显其别益。谓诸天鬼神。乃至人畜地狱。得初地无生法忍。余文大同前说。虽有两说。且依前说。地狱能得初地无生。不应理故

经。佛告诸行得道(至)大师子吼

释曰。自下第三如来述成领解。文别有二。初赞王能说。后善男子下。赞所说法。前中有二。初赞王能说。后世尊述赞。二能说中。文有二节。初标所告众。后对众正赞。此即初也。谓听众中。天众最胜。或得圣果。是实非化。故名得道果。实天众言。善男子等者。第二对众正赞。叙今胜古。成师子吼。谓于过去龙光佛边。为第四炎慧开士。我为第八等观开士。我今成佛。汝来第九地。作师子吼

经。如是如是乃至知斯事

释曰。第二如来述成。文有两节。初赞教称理。后显所诠理。此即初也。王所说教。称所诠理。教理相应。是故重言如是如是。言不思议等者。非三贤境。名不思议。龙树释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世亲等云。心言路绝。其义一也。非十地境。名不可度量。此即校量难胜功德。是故唯佛与佛。乃知斯事

经。善男子(至)不可思议

释曰。第二赞所说法。文别有三。初正赞所说。次善男子。是十四法门下。赞用劝修。后时诸众中下。大众供养。就正赞中。文别有三。初释不可思议。次善男子下。释不可度量。后我今下。释唯佛乃知。就不思议中。文复有三。初标宗略说。次外人征诘。后世尊广释。前中有四。一总标其数。谓十四般若。二别叙属当。谓地前三忍。地地三品。成三十忍。三二藏分别。谓一切行藏者。前十三忍。一切佛藏者。上寂灭忍。由此二种摄诸功德。名之为藏。四结不思议。如是二藏。名不可思议

经。何以故

释曰。第二外人征诘。依何义故。行藏佛藏。皆不思议

经。一切诸佛(至)是中化

释曰。自下第三。依宗广释。文别有二。初唯就佛藏。明不思议。次一切众生下。合释二藏。明不思议。此即初也。然此文。自有两说。一云。是中生。是中灭。是中化者。法身无像。为物故形。以王宫现生。双林托灭。随感应故。所以化也。无生无灭无化者。其用弥寂。故体无生灭化也。无自他者。彼己两亡第一无二者。境智俱绝。非化非不化者。谈其大寂非化。据其大用非不化。非无无相者。有无相对。若有有可有无。若有无可有有。今明有无俱无。故言非无无相。无来去者。明去来相绝。故中论云。已来亦无来。未来亦无来。离已来未来。来相不可得。已去亦无去。未去亦无去。离已去未去。去相不可得。今释此文。于中有二。初就化身。即相无相。明不思议。后逐难重释。前中复二。初立三相。后遣三相。此即初也。是中生者。明智德。是中灭者。辨断德。是中化者。显恩德。此约化身。作如是释。或可通依受用法身。释上生等。如理应思

经。而无生无灭无化

释曰。第二遣生等三相。约相无自性。故说无生等三相

经。无自他(至)无去来

释曰。第二逐难重释。虽云无化。其相难知。故重释之。于中有二。先法后喻。法有五义。展转相释。一无自他者。释上无化。既无自他。如何有化。二第一无二者。释无自他。第一义中。无自他二故。三非化非不化者。释上无二。谓化是能化。不化是所化。能所俱非。故第一义。无有二也。四非无者。遣无。前已遣有。便拨为无。同恶取空。故言非无。五无相无来去者。双遣有无。所言相者。是有无相。来者有相。去者无相。今此般若。双遣有无。故言无相。无来去也

经。如虚空故

释曰。第二举法同喻

经。一切众生(至)行空故

释曰。自下第二合释二藏。明不思议。文别有二。先释。后结。释中有二。初人法相对。辨不思议。后境智相对。辨不思议。前中有二。初明人空。后明法空。此即初也。文有两节。初以三义。辨我相空。后烦恼下。就我众名。以辨人空。此即三义以辨空相。言三义者。一无生无灭。二无缚无解。三非因非果。非不因果。言无生无灭者。诸说不同。一云。无生无灭。即是总句。谓一切众生。皆有生死。名为生灭。双遣死生。故言无生无灭。一云。无生者遣常见。彼计我生而不灭故。无灭者遣断见。彼计我灭而不续故。言无缚无解者。自下别释。既无众生。说谁名为有缚有解。故智论五十一缚脱品云。五众无缚无脱。若毕竟空。无有作者。谁缚解。凡夫人法。虚诳不可得故非缚。圣人法。毕竟空不可得故非解。乃至云菩萨住是道中。诸烦恼不牵堕凡夫中。故言不缚。不以诸无漏法破烦恼。故言不解。具说如彼。真谛解云。人空真如。非烦恼所缚。亦非智慧所了。空无所得故。言非因非果者。双遣。卫世师外道。计我为作者。说名为因。僧佉外道。计我为受者。名为果。故言非因非果。言非不因果者。依俗理。非无因果。言烦恼下。就我众名。以辨人空。于中有二。初烦恼者。出能执法。所谓我见烦恼。我人等恼乱行者。故名烦恼。后我人等者。辨所执我。有众多名。于中有二。初辨我五名。一我。二人。三知者。四见者。五受者。后我所等者。辨我所空。谓前五种我。皆有我所。谓第一我所。乃至第五受者所。总标五种。故言我所空。所遣法体。通摄三受。所谓苦受名苦苦。乐受名坏苦。舍受名行苦。是故三受。通名苦受。即此三受。皆有为行。同是我所遣法。故言一切苦受行苦故也

经。一切法集(至)寂然空故

释曰。第二明法空也。有其五句。一一切法集者。标名辨假。谓一切法集故名假。二幻化五阴者。举喻出体。如幻五阴非人故。名为法假。三无合无散者。显法别相。诸说不同。一云。五阴成身。名为合。后离散时。名为散。双遣二相。故言无合无散。由无分别智。不住于生死。故名无合。常起大悲。故不入于涅槃。故言不散。五法同法性者。摄妄归真门。一切诸法。皆用如为性

经。法境界空(至)如虚空故

释曰。第二境智相对。辨不思议。于中有二。初辨境空。后释智空。前中有二。先法。后喻。法中有二。初法境界空者。明总空相。谓一切境。无不空者。后空无相不转等者。释其别空。文有三节。初明法空。次无三宝者。通于人法二空。后无圣人六道者。明人空也。初言空者。空三昧境。言无相者。无相三昧境。无十相故。言不转者。是无愿三昧境。以苦集染。不可转为无漏净故。如上三境。皆非颠倒。非如幻化。是虚妄故。次言无三宝者。双显人法二空。后言无圣人者。明能化空。言六道者。辨所化空。言如虚空故者。第二举喻。喻法空相

经。般若无知(至)照相故行道

释曰。第二智空。于中有三。初法。次喻。后合。法中有二。初遣知等六相。比度名智。推求言见。历境称行。筹虑名缘。招果名因。领纳名受。如是六相。悉皆是空。后释遣所由。故言不得一切照相。故行道相

经。斯行道相如虚空故

释曰。第二举法同喻

经。法相如是(至)无心得

释曰。第三总合。法相如是者。合上六种空相。言何可有心得。无心得者。有心是分别。无心是无分别心。如何有心得。无心得。或可何可有心得者。遮有心得。其境皆空。如何有心得无境也。无心得者。许无心得。谓以境空故。无分别心。能得空也

经。是以般若(至)行而行

释曰。第二结上四义。文有四节。一人中行不可得。以生空故。二法中行不可得。以法空故。三境中行不可得。所缘空故。四解中行不可得。能缘空故

经。是故般若(至)不可思议

释曰。第三双结二藏不可思议。文别有二。初依智总结。后就人别结。此即初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虚空假面的修真之旅

    虚空假面的修真之旅

    一次机缘巧合,虚空假面成为了北境微末门派——“风霖山”的一个寒门弟子。从此,一切都改变了……
  • 总裁老公有点坏

    总裁老公有点坏

    现下很流行一句话:想要嫁给王子,先把自己变成公主。方佩晨从来没有想过怎样做一个公主,没那么多闲情逸致去矫情,也没那么多时间去挥霍和享受。不过,现在的王子大概吃多了山珍海味,脑子不太灵光了,居然会看上她?呵呵!压力很大啊,有木有?
  • EXO之浮梦三生

    EXO之浮梦三生

    她们,是天间的统治者夜后生的十二个女儿。她,是天间的统治者夜后的娃娃,也就是花国的统治者千阴,千阴生了十二位花王娃娃,在十二位公主出生时,每个花娃娃都选了一位公主当自己的主人。他们,是狼族的十二王子,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超能力,当她们和他们相遇,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三世之恋,千年轮回,爱情总要考验,三生三世的虐恋,永远没完。“雪,你后悔吗?”“不”“为什么”“因为爱你”
  • 送给青春期女孩的礼物

    送给青春期女孩的礼物

    本书是送给所有处于青春期女孩和她们父母的特殊“礼物”。书中讲述了青春期女孩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异性交往、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各个方面的知识,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问题诊断,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一起探索出一条条行之有效的教子之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阅读此书,能帮助家长为孩子拨开心灵的迷雾,解除烦恼,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青春期。
  • 食龙者长生

    食龙者长生

    令徐长生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吃掉的竟然是这世界上最后一条龙。
  • 反穿越客栈

    反穿越客栈

    李天骄,父母给他取了霸气的名字,希望他成为天之骄子但可惜,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本来已经认命的他被命运的玩笑砸中,获得了能随机召唤各个位面人物的异能。三国无双的貂蝉,大唐双龙的婠婠,武力值爆表的吕布,传说中悦来客栈的店小二。当然,少不了绝世大反派魔剑仙,因为他,统统被迫穿越到了这个时代。“总有一天,我会召唤到命运女神来给我按摩”正在变牛逼的李天骄站在自家客栈前骚包的说。。
  • 凝耀光且初

    凝耀光且初

    皇帝消失千年,只待政教合一的强国出现,才能再续辉煌;天命降选神女,皇帝优胜劣汰,经历剿灭、背叛、杀戮、中兴,被预定为皇后的她,最后能否帮助他实现大一统?
  • 霸道校草:宝贝你别走

    霸道校草:宝贝你别走

    她受尽虐待,想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十岁被家人赶出家门,从妈妈口里得知自己不是亲生的。七年的完美蜕变,她遇到了他,他是富可敌国的校草,霸道、无情,是他的代名词。她遇到了他,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呢,请拭目以待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茯苓谣

    茯苓谣

    奏茯苓谣者,引百鸟争鸣。茯苓谣,奏千古。世有茯苓谣,弹奏者知天命,晓鬼道,命运之坎坷。能奏出茯苓谣注定孤独一生。那么她,他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