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鼓,在我所接触的乐器中,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它是唯一不要技巧就能被我弄响的乐器。在故乡我常常听到它的声音,虽然我不知道那些敲鼓的人是不是懂得音乐,或音律,但我听得出他们擂鼓的心情是激动的、兴奋的,有时甚至是夸张的。
我一直记着朋友的话,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音乐,等到听得懂的时候,已经老了。朋友的话让我想起了许多,但我仍不得不承认,我至今依旧不懂音乐,虽然我也能在音乐里听出忧伤或快乐,并有时为其流泪或歌唱,那只能说是我听出一些东西而已,无他。
第一次静听筝的演奏是在几个月前,在参加一个会议的过程中。一群天真而又可爱的孩子,让我有幸见识了筝的美妙旋律。当清越、婉转的琴声在大堂里响起,一种仿如行云流水的韵味,不高亢,却有着极强的穿透力,缭缭绕绕着直逼心腑。我曾读过有关筝的文章,如“高山流水,逢知音者,其音乐必得到心灵的赏悦。”这样的句子屡见不鲜。只是我乃十足不懂音乐之人,是一个音盲,音乐对于我永远都是盲人之于大象,更不用说知音。
我一直认为筝是华丽的,就像古曲《高山》或《流水》样曲高而合寡。因此我从不敢轻意涉足,另外筝的价格也十分不菲,更让我敬而远之。而当我看着那群十三四岁的孩子,心里又由不得发出一声长叹。我不懂她们用的是传统或是别的演奏手法,端庄而古朴的中国式旗袍,高高的衣领直直竖起,衬着光洁稚气的面孔,美丽而又庄重。她们双手拨弦,不仅让整个大堂的空间充满着流水的声响,更让我们的心灵受了一次清洗。听音乐真得要在一个独特的环境才能得以醉心的享受吗?我不知道,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我仍然无法得到答案。
对于筝,我在查了辞海后才知道,它在战国时曾有秦筝之称。它的音箱为长方形木制品,上面张弦,每一根弦用一根柱支撑,柱可左右移动,以调节音高,按五声音阶定弦。只是这五声音阶是何物,我却不知。另外筝的弦在唐宋的教坊里为十三弦,清乐为十二弦,近代为十六弦,现经改革增为十八、二十一、二十五弦等等,不一而足。而这种没有定数的弦又让我迷惘起来。虽然每次听到有筝的奏演,我仍会留意,有时也会以沉思状,但我并不谙音律,就像我不懂好多东西一样,我只是在听,有时也会莫名其妙地流一些眼泪,却又说不出到底因了什么,就像我说不出她们弹筝的时候为什么总把衣领高高竖起。之后的几个月间,我曾不止一次注意过电视里筝的表演者,她们也总是把衣领高高竖着,衬着那一身华丽的丝绸服饰,既古典又深沉。
筝拨奏的到底是什么音乐?我每每在听那些动人的旋律之前,心中会不停地闪出那个疑问,而音乐声起,我又不得不静下心来。只是,至今我仍然不知道筝到底应该有几根弦。就像我无法想象自己笨拙的手指,是不是只有长得像蜈蚣一样多时,才能在那么多的弦上奏出音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