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产品进出口目前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最快的领域,2002年其贸易额达到3126亿美元,占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的50.4%。从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起,到2005年“入世”过渡期结束,我们将面对着一个全新的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更趋完善的国际市场。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当年的外贸总额应达到2万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进出口应达到1.2万亿美元,相当于今天美国的外贸水平。因此,国内从事机电产品贸易和生产经营企业全面了解WTO有关机电产品贸易规则,深刻把握未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体制变动趋势,积极获取国际机电产品市场发展信息,不断提高中国机电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就是一项企业决策者和经营管理者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书首先从详细介绍WTO有关机电产品贸易规则入手,全面阐述WTO的反倾销协议、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其他涉及机电产业保护条款。揭示WTO所倡导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既不同于传统的自由贸易,也有别于早期的保护贸易,而是以新型管理贸易理论为基石的新体制。同时,据实披露了WTO对机电产品市场准入的关税及非关税措施框架,其中的工业品市场准入关税减让承诺、贸易技术壁垒协议、原产地规则协议、政府采购协议、进口许可证程序协议、海关估价协议、装运前检验协议、信息技术协议,为我们展示了具有透明度和可预见的公平贸易环境。这种依仗权威、遵照规则来约束的多边贸易体制,为国际间的机电产品贸易竞争提供了一个相对客观的准则和依据。
由于目前中国的机电产品进出口管理体制与WTO的三大运行机制,即审议机制、争端解决机制及贸易协调机制,还存在一定的接轨差距。因此,建立新型的符合WTO贸易规则的机电产品的贸易体制,就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紧迫历史使命。本书根据深入研究分析,提出机电产品进口管理体制目标模式,要准确把握市场开放与幼稚产业适度保护的关系,建立进口快速灵敏反馈机制和预警机制,实施产品检测标准等贸易技术性措施,力求达到与WTO规则相融合的机电产品统一进口管理体制。机电产品出口管理体制则迫切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成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的有限服务型政府,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出面协助企业应诉反倾销诉讼,降低来自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门槛,最终以提高本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为根本目标。
中国机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终提高,需要政府、行业商会、企业三个层面具体操作措施的保障。政府应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型,转变为服务督导型政府,根据WTO规则制定财税、信贷、外汇等扶持机电产品政策;行业商会则要充分发挥其在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作用,提高商会权威,依法维护企业在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合法权益,维持公正的进出口经营秩序,保证企业严格自律;企业应加快完成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提高企业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推进机电产品结构调整,开拓企业出口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创新。
这里要特别感谢弋辉、佟志广、魏建国、张骥、常晓村、李铭林、关立延、赵健、徐旭等有关部委各位分管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的领导,多年来对我们在这一领域研究给予的大力支持。还要真诚感谢宋先茂、成文华、支陆逊、张玉成等有关负责具体工作的同志,对这项研究工作给予的热情帮助。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就不可能有这本奉献给读者的专著。还应感谢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江小涓所长及科研处李建处长,她们在我的这一研究领域始终给予真诚的帮助。当然,本书的遗漏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真诚欢迎各位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期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探索,努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