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初夏,我二访韶山时,怀着崇敬好奇之心,探访了滴水洞。
滴水洞在韶山冲北约4公里的山谷中。下车望去,滴水洞三个大字分外醒目,是毛泽东亲笔手书。门的右边是座高山,路是劈山而修的,峭壁巍然耸立,给人以肃穆仰敬之感。峭壁下部,镶嵌着陈毅等革命家和郭沫若等名人的手书石刻,字迹或雄浑苍劲,或行云流水,或龙飞凤舞,碑碑皆艺术珍品。
前行不远,即到龙头山,龙头在南,龙身曲俯于密林之中,宛若静待机运之状。左边是条深谷,山腰间有一小洞,洞中潺潺流出一股清泉,泉水甘洌、清心、爽神,经年不断,汇成小溪,依地势由高到低建有五个蓄水池,宛若龙嘴里滴出银线串成的珍珠,在青山翠林中闪闪发光。龙头山麓八景亭的对联写出了滴水洞风景的真谛:
滴水难于目入海,
洞天独异合藏龙。
绕林登山约两公里,上到海拔700多米的虎歇坪,这里埋着毛泽东祖父母的合葬墓。墓前两只石虎对坐,引颈睁目,侧耳静听,似惊惕地忠于守卫墓地的职责。站在山顶远眺,环山苍碧,如大海波浪远接天边;韶峰巍峨,若孤岛立于翠海之中。俯视山下,是毛氏故居和毛泽东读过书的私塾,办过的农民夜校、考察过农运的旧址、韶山宾馆和纪念馆等山冲全景尽收眼底。山亭上的对联写景抒情十分传神:
气象万千虎踞高岗鸣胜景
岚光绕岫龙盘-吐紫珠
该墓前有龙头山,后接虎歇坪,满山龙松苍郁、修竹笼翠,真格是藏龙卧虎之地,占尽了韶山地理的最好风水。怪不得毛氏宗谱中写诗赞道:
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
灵秀聚钟人莫识,石礄如锁几重关。
可以想见,毛家人对居住及墓葬的自然环境的选择,见识是何等高明。正如革命老人吴玉章先生题词:
山川资俊杰
时势造英雄
我常想,从近代挖掘出来的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他们是最早选择靠山面水,自然环境优越之地而生活、繁衍和丧葬的,并无什么迷信色彩。人们这样做无非是想通过对居住和丧葬处所布置形态的处理,追求一种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满足的地形条件,并满足其避凶就吉的心理需求罢了,这与迷信是两码事。
独行于龙头山脊的我,思绪绵绵,心海扬波,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诗:
飞起玉龙三百万
……
古人说,黄河长江把中国大地划分成了三大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山脉形成一条龙。因为山脉的形态与龙相似,所以把它比喻为龙。山脉的绵延走向称做龙脉,龙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了。
三条龙的龙头,都起自万山之祖的昆仑山。长江以南为南龙,黄河与长江之间为中龙,黄河以北为北龙。
辛亥革命发轫于南龙,决心反封建的孙中山先生力拒别人呼他万岁的做法,决断地说:“我们推翻了帝制,怎么能再喊封建的口号呢?”表现了一位伟大革命家开阔无比的政治胸怀,从舆论上想消除封建帝王的龙种天子之余毒。
蒋家王朝起于南龙,虽建都于虎踞龙盘的六朝古都南京,但由于地方军阀位高权重,国民党政府这条腐龙败势显现,被日本帝国主义一驱赶,便丢盔弃甲地逃亡重庆。待再回游南京时,貌似强大的“腐龙”,到处遭遇革命的烈火,可恶的寿数只剩下3年多的时日了。
最强壮的莫过北龙,它自西向东,由昆仑山经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到达燕山。王者之气聚会于北京,所以八百多年来,它被历代王朝选为国都。
社会主义革命,起步于北南二龙的京沪湘赣,起飞于中龙的黄土高原,又汇聚于北龙的燕京大地。三龙合力腾飞,它们的精气神转化为欣欣向荣的无限生命力,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使它站在了“平等待我之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神龙的风采光耀全球。
盘行在山路上的我,思绪仿佛倒转了许多年。少年毛泽东倘若是个听话的乖孩子,顺从父亲安排,老老实实地子承父业,在家种地。凭他高超智力和强悍性格,用不了几年,他家定会由富农上升为地主,并会威震韶峰,当然后来也可能成为革命的对象。
这又使我想到了一件事,“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说毛泽东的家庭成分是富农(《西行漫记》一书上毛泽东自己所言),被“革命群众”认为是诬蔑伟大领袖,立即戴上了“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帽子,被残酷打斗关押,实行最严厉的“无产阶级专政”。
年少的毛泽东偏偏是个天生的反叛者,首先起来反抗父亲的“独裁”,并取得成功。为读书求真理的反叛,才是世上最为称道的大智大勇,这正是毛泽东的与众不同。
《苦难辉煌》一书总结20世纪前期,中国青年的革命活动是:“出身富家的青年,都参加革命为穷人打天下。而出身贫家的子弟却去为富人保天下。”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袖,大多数出身富家,成为了最坚定的革命家,而唯出身工人的向忠发和顾顺章二人,却成了可耻的叛徒,这大概也是穷与富,革命与反革命的辩证法之一吧?
绕山过谷,下到山底,见到一排高大的砖瓦平房,据说是按照中南海毛的居室式样建造的。他曾在这里召开重要会议、办公、住宿、会客。室内竹木家具简单朴素,表现了“天高云淡”的素雅情趣。走廊出口处是防空洞口,这就是毛泽东在1966年写给江青的信中提到的“西方的一个洞”。洞在大山密林中,环境幽邃、宁静、空气清新、奕神,独具特色。正如一副描述其景的对联所云:
山涵五月六月寒,
地拥千山万山碧。
这个洞是湖南省委为毛泽东建的别墅,1960年动工,1962年完成,总造价一亿元,代号为“二O三工程”,神秘莫测。走廊后面有一个很厚的铁门,第二道铁门紧闭,谢绝参观。据介绍,由此可通地下防御工事。在石质山底凿出了功能不同的指挥部、办公室、道路、仓库、通讯、宿舍等一应俱全的地下指挥系统,既可指挥全国,又可防御原子战争。只可惜毛泽东从1966年6月17日入住,同月28日离开,只住了11天(摘自《〈四人帮〉兴亡》)。
坐在龙头山下滴水洞口对面的石阶上,看着涓涓细流,听着叮咚的水响,它像声声钟鸣,敲击着我沉沉的心田。我不懂军事,只是瞎想:现代化战争是立体的,谁抢占时间之先,谁就有主动权。敌人如果发动突然战争,必然先打最高指挥系统和最高指挥官,老人家能在第一时间之前回到滴水洞吗?况且宪法上规定的接班人已摔死在了温都尔罕,老帅老将们死的死、关的关,靠边的靠边,谁是可以信赖而且能统帅全军的将领?谁又是二线三线的?凡此种种若不能妥善解决,这个“洞”的意义将何在?
在前往湘潭的汽车上,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知我是远方来客,给我讲湘省风俗,说龙头山连着虎歇坪,既有龙的神韵,又有虎的生气,风脉是何等的奇特难觅,只可惜不该在山底挖防空洞。
“为什么?”我不解地问。
他摇摇头,下车走了。
1991年,成书时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