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57800000003

第3章

三引楞嚴證二初引果德文果德者一境三諦之理乃如來果人所證故云果德經云我以玅明不滅不生合如來藏(云云)即其相也此自分二初證性體真諦。

故楞嚴經云而如來藏玅明元心非心非空非地水火風非眼耳鼻舌身意非色聲香味觸法非眼界乃至非意識界非無明乃至非老死非無無明盡乃至非老死盡非苦集滅道非智非得非檀那乃至非般剌若非怛答阿羯非阿羅訶非三藐三菩非常樂我淨此即性體清淨是為真諦。

圓融三諦語真則纖塵必盡語俗則諸法皆成語中則二邊絕待非心至非意識界者非六凡界也非無明至非老死盡者非緣覺界也非苦集滅道至非智非得者非聲聞界也非檀那等者非菩薩界也非怛答阿羯等者非佛界也先非能證人三號是也次非所證法四德是也怛答阿羯云如來阿羅訶云應供三藐三菩云正徧知以藏理即有而無故十界俱寂既十界俱非可以證性體真諦矣。

次證性具俗諦。

而如來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水火風即六凡即二乘乃至即如來常樂我淨此即性具十界是為俗諦。

以藏理即無而有故十界宛然既十界俱即可以證性具俗諦矣。

三證性量中諦。

而如來藏妙明心元離即離非是即非即此即性量是為中諦。

雙遮真俗故云離即離非雙照真俗故云是即非即以藏理遮照同時故十界融妙既遮照雙融可以證性量中諦矣長水亦曰初本妙元心約非相以明真諦次元明心妙約即相以明俗諦次妙明心元約遮照以明中道諦論主曰三諦俱各有主約心故空故真諦以心字為主約妙故俗故俗諦以妙字為主約元故中故中諦以元字為主也。

次引因性文因性者以地等七大之性皆因心本具故云因性此自分二初證性中三德。

又云如來藏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淨本然周徧法界地水火風空見識莫不如是地水火風空見識即性具也清淨本然即性體也周徧法界即性量也。

又云下單引地大之文以立三德仍以六大例同故云莫不如是次地水火風下別配三德。

次證具即三德言具即者地等七大屬具以其當體清淨周徧故云具即三德也。

又云地水火風空清淨本然周徧法界即依報國土性體性量也見識清淨本然周徧法界即正報五陰性體性量也。

又地水下約依報以明體量見識下約正報以明體量地水等性具也清淨本然性體也周徧法界性量也。

次釋受無量名二初徵名舉要。

云何受無量名舉要言之此之心性或名空如來藏或名真如佛性或名菴摩羅識或名大圓鏡智或名菩提涅槃。

或者不定之辭名既無量今但立楞嚴果位七名者舉要言之也古德云一法不立煩惱蕩盡曰空如來藏不妄不變曰真如離過絕非曰佛性分別一切而無染著曰菴摩羅識洞照萬法而無分別曰大圓鏡智諸佛所得曰菩提寂靜常樂曰涅槃今云心性受無量名者空如來藏者藏性也真如者本性也佛性者覺性也菴摩羅識者識性也大圓鏡智者智性也菩提者果性也涅槃者果果性也豈非性之別名乎。

次融通名德名德者空如來藏等名也體量德也。

性體性量名空如來藏即性具十界五陰國土名空如來藏性體性量名真如佛性即性具等名真如佛性性體性量名菴摩羅識即性具等名菴摩羅識性體性量名大圓鏡智即性具等名大圓鏡智性體性量名菩提涅槃即性具等名菩提涅槃。

性體下以德融名意謂若體量二德受空藏之名即性具三千世間亦名空藏矣餘皆倣此。

次結成宗偈。

故曰一真法性中具足十法界依正本融通生佛非殊致。

次料簡二初難初後俱墮。

問曰此一真法界為初心是為後心是若初心是應無七名若後心是應無九界初後俱墮立義不成。

此一真下問若初心下難初心者名字位人也後心者究竟果人也問意謂名字位人發心修觀三惑二死全在安有果地七種名目乎究竟位人既轉煩惱而成菩提轉生死而成涅槃尚何有於九界乎此以偏難圓也初後下結難。

次釋初後俱善二初釋二初據難立義。

答曰此正顯初心是以初心是故方有後心是以後心是故方顯初心是。

此正顯者圓頓行人初心便知性具別人教道惟詮但中佛性須破九界方顯佛界是有此疑故今答之此正顯初心是也以初是故等者如云阿鼻依正全據極聖之自心毗盧身土不逾下凡之當念是則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因心已具七名果位豈虧九界所謂生佛同源聖凡一致不其然乎。

次依義釋難二初立義。

云何以初心是方有後心是如果地依正融通色心不二垂形九界方便度生悉由證此因心所具。

果地依正等者文有五句初二句明體次二句明用末一句結歸初心本具言果人能全體起乎無方大用以應羣機者悉由證此因心所具也。

次引證二初泛引。

故曰諸佛果地融通但證眾生理本故得稱性施設無謀而應若不然者何異小乘外道作意神通。

故曰下引文證故得下出其功能若不下反顯釋成稱性施設無謀而應如身土不二門云皆由緣了與性一合方能稱性施設萬端則不起自性化無方所是也小乘外道作意神通者小乘如目連擎五百釋種以至梵天之類外道如停河在耳變釋為羊之類。

次的引。

故法智大師云六即之義不專在佛一切假實三乘人天下至蛣蜣地獄色心皆須六即辯其初後所謂理蛣蜣名字乃至究竟蛣蜣以論十界皆理性故無非法界一不可改故名字去不唯顯佛九亦同彰至於果成十皆究竟。

六即之義不專在佛者既曰不專則該九界缺修羅餓鬼者文略所謂理蛣蜣等者且舉畜生界至微細者以六即明之一不可改者性以不變為義既曰無非法界又豈可改法界而為法界乎故名字去者以修顯性也自名字圓聞觀行圓修已去不唯顯佛即性中所具九界亦彰顯矣至于究竟圓證之時十皆究竟此結顯初心是方有後心是也。

次釋後心是方顯初心是。

云何後心是方顯初心是正由後心果地全證眾生理本故果地七種名目悉是眾生性德美稱但眾生在迷性德不顯故無此稱剋論性德豈可言無。

正由下釋成理具故果地下結顯眾生在因具而未證故云性德美稱如因果不二門云因果無殊始終理一是也但眾生下釋妨恐疑者謂然則眾生何故無此七種稱謂釋云但眾生在迷性德不顯故無此稱(云云)。

次結。

故初後俱善立義成矣。

此結答釋難也。

次一門明事造方融事者對理而言方者對本而說承前理性本具而來惟其理性本具故能事造相融也言事造者以身土緣起屬事故言事造也此自分二初標。

二身土緣起門。

前門約性以明理具故曰一真此中即事以明理具故曰緣起。

次釋二初述偈立宗。

一真法界性不變能隨緣三身及四土悉由心變造。

初二句約性以明能隨次二句約事以明所造即指一真法界性能隨染淨之緣不變而變非造而造也三身及四土悉由心變造者輔行云心造有二種一者約理造即是具二者約事乃明三世凡聖變造變造之名出楞伽華嚴二經(云云)。

次依宗釋義二初通明諸法二初明不變隨緣三初釋第一句以立根本。

論曰一真法界性即前文所明性體性量性具也。

一真即性體法界即性量而一真法性中具足有十種法界指此具德為身土緣起之本。

次釋第二句顯前功德三初法。

教中說真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者正由性體性量即性具故。

不變隨緣者即理之事也隨緣不變者即事之理也正由下出其不變隨緣所以。

次譬。

如君子不器善惡皆能。

君子不器者出儒典夫子論成德之學曰成德之君子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不可以器名之也朱子曰器者各適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體無不具故用無不周非特為一技一藝而已論中所引以譬一真法性之中體無不具故能隨佛界之善九界之惡而造乎十法界也。

三證二初引經。

故晉譯華嚴經云能隨染淨緣具造十法界。

華嚴凡二譯一晉譯二唐譯今引晉覺賢所譯以證不變隨緣之義也。

次釋義二初釋隨緣變造。

謂真如性中所具九法界能隨染緣造事中九法界真如性中所具佛法界能隨淨緣造事中佛法界。

所具者以所彰能九界皆屬染緣佛界方名為淨此正明變造也。

次釋能之所以二初釋。

所以能者正由性具性若不具何所稱能。

所以下指歸圓家性具揀異別教但中性若下反顯釋成。

次證。

天台家言並由理具方有事用此之謂也。

天台家者指毗陵記主而言記主昔從學於左溪尊者曰某於疇昔之夜夢披僧服腋挾兩輪而遊於大河左溪曰汝當以止觀之道而度生乎後果述輔行以釋止觀並由二句輔行中文不敢正斥其諱故云天台家也。

三釋三四句結成所由。

是知事中十法界三身四土悉由真如隨緣變造。

事中十法界者應身居同居方便二土即六凡二乘法界也報身居實報土菩薩法界也法身居常寂光土佛法界也若土若身悉由真如隨緣之所建立故云變造。

次明隨緣不變二初釋。

既曰真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則事中染淨身土當體即真無一絲毫可加損于其間者。

初二句牒前全理起事事即是理事中染淨身土即隨緣變造之者事即理故故云當體即真無一絲毫可加損于其間者以萬法是真如故無可損以真如是萬法故無可加也。

次證。

楞嚴經云見與見緣并所想相如虗空華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是也。

見與見緣等者註家云根境識三攝盡萬法夫能了諸緣元一寶覺則無是非是矣今引證以明隨緣不變之義也。

次的明此宗二初發明宗義二初明不變隨緣。

若然則娑婆極樂此世眾生當生九品彌陀已成吾心當果悉由心性之所變造。

若然者牒定之辭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此世眾生當生九品者生也彌陀已成者佛也吾心當果者心也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者也悉由心性之所變造者如十不二門云即心名變變名為造造謂體用是也。

次明隨緣不變。

心具而造豈分能所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即心是土即上是心即心是果即果是心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當處皆是心性。

心具而造等者如水具氷氷即是水故無能所也即心是佛下泯其對待凡有六句不出依正因果能造因緣及所造法等者如妙宗所謂以法界心觀法界境生於法界依正色心是則名為唯依唯正唯色唯心唯亂唯境是也。

次結歸題旨。

故明此宗而求生樂土者乃生與無生兩冥之至道也。

故明此宗者指偈中所立宗要隨緣不變等乃生與無生兩冥之要道也。

次八門明枝流妙即二初二門明所生身土次六門明能生因果初二門明所生身土二初一門約依報論妙二初標。

三心土相即門。

此亦約具造而言佛土由心心具而造造全是心故能相即也。

次釋二初述偈立宗。

西方安樂土去此十萬億與我介爾心初無彼此異。

宗意約即遠論近亦指迷即悟也去此十萬億者十疑論云此對凡夫肉眼生死心量言之耳以凡夫心量言之去西方佛剎不啻十萬億剎之遙約心具而造言之曾無彼此之異也。

次依宗釋義二初釋初二句明遠三初引經。

論曰佛說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

佛說等者世尊於給孤獨園無問自說告上足弟子舍利弗指其歸趣者也極樂者梵語須摩提此云安養或云清泰言極樂者猶云最勝也。

次釋數。

百億日月百億須彌百億大海百億銕圍山名一佛土十千為萬十萬為億。

百億下明佛土之相十千下正明數量也日月處須彌之腰大海遶須彌之下銕圍環大海之外一佛土者俱舍頌云四大洲日月須彌盧欲天梵世各一千名一小千界此小千千倍說名為中千此千倍大千皆同一成壞以此百億等為一佛土也。

三結成。

一佛國土已自廣大況億佛國土乎況十萬億乎是則極樂國土去此甚遠。

一佛下展轉況佛土甚多是則下結佛土甚遠況者非比況之況乃以少況多之況也。

次釋後二句不遠二初正釋三初明不遠之由。

博地凡夫念佛求生彈指即到者正由生吾心所具之佛土也。

博地凡夫者凡字亦該得廣藏教三資粮通教乾慧別教十信圓家五品皆名凡位今明博地者大地庸常之夫也彈指者言其生之速也觀經疏云如一念頃又云屈伸臂頃彈指之所以即到者有乎二義一者淨業內熏二者慈光外攝般舟論乎三力正由下正明不遠之由。

次明心之相狀。

言介爾心者即凡夫念佛之心也剎那之心至微至劣故稱介爾。

介爾者言其心之微剎那者明其時之速毗曇云百二十剎那為一怛剎那此名一瞬六十瞬為一息仁王云一剎那有九百生滅至微者言其狀之甚眇至劣者言其力之不勝介爾者猶言蕞爾也。

三明心土相即。

謂十萬億遠之佛土居於凡夫介爾之心即心是土即土是心故曰初無彼此異。

謂十下指土即心故曰下結歸宗義。

次料簡二初以小包不遠難。

問曰介爾之心居於方寸云何能包許遠佛土。

此以相難性以妄局真大抵出于尋常之見楞嚴云外洎山河虗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尚何許遠佛土之不能盡包乎。

次以真妄不二釋三初法二初略明。

答曰介爾之心昧者謂小達人大觀真妄無二。

答中以性融相以真奪妄達人大觀者古德云小智自私賤彼貴我達人大觀無可不可大者對小而言責其局于介爾之心不能以大觀也。

次釋出。

蓋此妄心全性而起性既無邊心亦無際。

此釋成真妄無二蓋此妄心全性而起者指要云心者趣舉剎那心也圓家明性既非但理乃具三千之性此性圓融徧入同居剎那心中謂之全性而起既全性起故心亦無際也。

次譬。

性如大海心似浮漚全海為漚漚還匝海。

楞嚴以漚譬頑空海喻真覺此中以漚譬妄心海喻法界也以喻顯法思之可了。

三合二初正合。

蓋真如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合中以不變合乎性海隨緣合乎心漚。

次結責。

既曰隨緣不變豈可以真妄而局大小哉。

既曰下牒前豈可下結責。

次一門約正報論妙二初標。

四生佛不二門。

此門約果論因指凡同聖以佛所證與生性佛無二無殊故云不二。

次釋二初述偈立宗。

阿彌與凡夫迷悟雖有殊佛心眾生心究竟無有二。

阿彌者約悟為言凡夫者約迷而說猶言生佛迷悟雖則殊途尅論本心初非有二也。

次依宗釋義二初釋初二句約相明不二而二二初正明二初明彌陀悟相。

論曰阿彌陀佛者果人也成就三身四智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等功德。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无日之都

    无日之都

    楼上的世界拥有美丽阳光青草绿色,而楼下拥有的则是无序昏暗,权利游戏,无尽杀伐。梦想很简单:冲破阻碍,寻回太阳。用生死,铺垫朝拜之路。贵族的野心,府庭的中庸,军部的野望,平民的自私,教廷的愤怒......在看似地狱的楼下世界,一切的人性在纠结,缠绕,搏杀,却坚强无比。在看似天堂的楼上世界,一切的人性又变的不堪一击。我们在神灵的注视下上演一出出闹剧,直至神灵的降临,判别人性是善是恶。注:本故事每周一、三、五、日更新,每章节更新3000-5000字。同时我会不断的回看之前已上传的内容及已写完的内容,所以会在已上传的故事做修改,润色等。但主题走线不会改变,只是在细节方便不断做完善,尽情谅解。
  • 寂寞星空落雨沉眠

    寂寞星空落雨沉眠

    轻小说校花养成记,花季雨季的相逢。15岁的花季,青纯的感知,心灵的触动。一切都要从女主角陈若惜的高中那一年开始讲起。
  • 揽月歌

    揽月歌

    谢英娘自打当了宫女之后,总是盼着放出去的日子。结果呢,盼来盼去,她这辈子竟再也没有出去的一天了。
  • 武小宝传奇

    武小宝传奇

    放学回家的武小宝,意外的掉进了时空黑洞,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开始了他奇异的修行之旅……
  • 中二勇者的恋爱物语

    中二勇者的恋爱物语

    中二勇者梦中惊醒;梦中魔王降临人世,勇者哟!拿起武器‘战斗’吧!
  • 武斗双神

    武斗双神

    这里没有花俏艳丽的魔法,只是属于元气和斗气的世界。这里是一个辽阔的异世大陆,充满精彩故事的地方。这里有炼丹,有炼器,充满着奇异色彩,令人神往。这里,更有着一位热血少年代表着正义挑战邪恶......
  • 妖孽王爷的倾城狂妃

    妖孽王爷的倾城狂妃

    她,本是21世纪样样精通的“百变女王”,美食,金钱,头发是她一生的挚爱。哪知在她盗取“皇家食谱”时遭男友陷害,死的不明不白。再次睁开眼睛,她已成为霁夜王朝人人唾弃的废柴小姐。当昔日的废柴大方光华,是否亮瞎他们的狗眼?这一次,且看她如何步步为营,处心积虑,令伤她,害她,辱她者身败名裂!神兽,神器,灵丹妙药都到我碗里来!等等,为什么会多了一个妖孽王爷?
  • 天刀伐道

    天刀伐道

    作为一柄有意识的刀,休厄他觉得自己有能力管好自个,所以主人什么的,就让它随着前几百个主人的惨死随风而去吧。一万年以后,新大陆崛起,作为一柄万年前的天刀,修炼真身,跨越界面,揍揍西方诸神,找东方大帝唠唠嗑。美女环绕,小弟成群。但他自认是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刀。某一日,他对着向他抛出手绢的某位娇娇仙子,认真而严肃道:“本刀,是有老婆的人”
  • 冥探

    冥探

    年纪轻轻,一身本领,闯幽冥,打城隍,斗判官,大闹阴曹;回阳世,游名山,访高友,降妖伏魔。二郎显圣真君的入室弟子如何游历阴阳两界……
  • 鸿蒙第一掌门

    鸿蒙第一掌门

    本书已经大改重发,创世侧《掌教至尊日记》,日常更新中。《网友三国之无尽幻想》交流群:277513917《掌教至尊日记》交流群已解散,有看书的读者可加入上方交流群。两书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