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剎帝利。南印土香至王季子也。得法於二十七祖般若多羅。祖囑曰。俟吾滅後六十秊。當往震旦國闡化。問曰。彼有法器。堪繼吾宗。千載之下。有留難否。祖預為讖偈。迨尊者順世。師乃演化本國。六宗歸正。時至東行。王具大舟。實以眾寶。躬率臣僚。送至海濱。凡三周達於南海。時梁普通元秊庚子九月。刺史蕭昂表上。有詔迎見。王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曰。廓然無聖。王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王未契。遂渡江至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越九秊。欲返西天。乃命門人。盍言所得。有道副道育尼總持。各呈見解。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乃以從上囑累授之曰。吾來此土。見赤縣神洲。有大乘氣象。今既得汝。吾意已終。言畢。端居而逝。起塔熊耳山定林寺。時梁武大通二秊。後三歲。遇宋雲於蔥嶺之事。頌。
廓然無聖對梁王 話不投機暗渡江 雖使神光輸一臂 令人千古嘆行藏
二祖慧可大師
武牢姬氏子。少愽群書。極精玄理。及覽佛經。超然有悟。依龍門得度具戒。秊四十。定中見神。告曰。將登聖果。須臾頭痛如刺。欲行求醫。神復告曰。此換骨耳。非常痛也。因此告師。師視其頂。有五峯隆起。喻曰。神既助汝。可行求道。吾聞天竺達磨。近至少林。宜往依之。遂詣參承。祖常端坐面壁。莫聞誨勵。師自惟。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髮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侍立遲明。積雪過膝。祖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師聞誨勵。斷臂祖前。祖曰。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也。宜名慧可。師曰。我心未寧。乞師安心。祖曰。將心來。與汝安。師曰。覓心了不可得。祖曰。吾與汝安心竟。於是得法。至北齊天平二秊。得燦付法。自往鄴都。行化三十四載。因辯和法師謗於邑宰翟仲侃。加師以法。祖知前業。怡然委順。示寂於大隋開皇十三秊三月十六日。壽一百有七。塟磁州東北。頌。
談玄說妙語喃喃 一見胡僧便絕言 斷臂峯頭云得髓 腥風從此落人間
三祖僧燦大師
以白衣謁二祖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師懺罪。祖曰。將罪來。與汝懺。士良久曰。覓罪了不可得。祖曰。吾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曰今見師。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士曰。始知罪性不在內外中間。祖然之。即為剃髮曰。是吾寶也。宜名僧燦。乃付衣法曰。汝受吾教。宜處深山。未可行化。當有國難。般若多羅懸記。所謂心中雖吉外頭凶者。是也。吾有宿累。今往酬之。諦思聖記。勿罹世難。後值周武廢教。往來太湖司空山。深自韜晦。積十餘載。人無知者。至隋開皇十二秊。遇沙彌道信付法。後歷羅浮諸山舊止。士民相率皈依。為四眾說法。於大樹之下。儼然合掌立逝。時隋煬帝大業二秊丙寅十月五日。有信心銘。行於世。
身纏風恙罪何辜 一見醫王業海枯 罪生既無心亦泯 大家相對嘴盧都
四祖道信大師
姓司馬。居河內。父徙蘄州。師幼慕空宗。諸解脫門。宛如宿習。請於三祖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祖曰。誰縛汝。曰無人縛。祖曰。何更求脫乎。信於言下大悟。服勞九載。攝心無寐。既嗣祖風。脇不至席者六十秊。隋大業十三載。領徒抵吉州。值羣盜圍城。七旬不解。萬眾惶怖。祖憫之教誦摩訶般若。賊眾望雉堞間。若有神兵。乃相謂曰。城中必有異人。遂即引去。一日往黃梅值童子。付以衣法。時唐高祖武德中。往破頭山。訪懶融而隱。學徒奔湊。唐太宗響祖道德。三詔不赴。帝怒。敕取首來。使至。師引頸就刃。神色不變。使還奏。太宗彌加嘆慕。示寂於唐高宗永徽二秊辛亥閏九月四日。壽七十二。塔於東山。頌。
費盡殷勤算海沙 無繩自縛眼迷麻 偶然針介相投處 撥轉機綸便到家
五祖黃梅弘忍大師
蘄州周氏子也。先為破頭山栽松道者。常請法於四祖。祖曰。汝今已老。脫或有聞。其能廣化。倘若再來。吾可遲汝。乃去行水邊。見一女子浣衣。揖以寄宿。女首肯之。即回策而去。女歸輙孕。父母惡而逐之。既無所歸。乃傭紡於眾舘之下。已而生子。以為不祥。拋棄港中。明日泝流而上。氣體鮮明。見者驚異。舉以成童。甞有異僧。嘆曰。此子闕七種相。不逮如來。一日於黃梅道中。值四祖。問曰。汝何姓。曰姓即有。不是常姓。祖曰。是何姓。曰是佛性。祖曰。汝無姓耶。曰姓空故無。祖默識其為法器。即俾侍者至其母所。乞令出家。母以宿緣。殊無難色。乃從其請。於是得法。化道黃梅。咸亨中。傳法盧能。示寂於高宗上元二秊乙亥。壽七十有四。諡曰大滿。嗣法一十三人。頌。
氏族俱忘姓亦空 了無依倚應環中 破頭山上千株樹 晝夜風[口*號]萬竅通
六祖慧能大師
姓盧氏。先是范陽人。父行瑫。母李氏。遷於南海之新州。感異夢。娠六秊乃生。三歲喪父。其母守制掬養。及長家貧。師樵採以給。一日負薪於市。聞客誦經。有省。直造黃梅。祖問何來。曰嶺南來。祖曰。欲須何事。曰惟求作佛。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堪作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祖曰。者獦獠根性太利。著槽廠去。乃入碓坊。服勞八月。祖知付授時至。乃令門人各書一偈。若語意冥符。則付衣法。會下七百餘僧。悉尊神秀書偈於壁。師隨和之。祖一日潛至碓坊。見師腰石舂米。問曰。米熟也未。師曰。米熟已久。猶欠篩耳。祖以杖三擊其碓。師即以三鼓入室。祖以從上源流囑之曰。昔達磨初至。人未之信。故傳衣表信。今信心已熟。衣乃爭端。止汝勿傳。師跪受訖。問曰。向甚處去。祖曰。逢懷則止。遇會即藏。是夜遁去。隱於懷集四會之間。儀鳳元秊。屆於曹溪。以風幡之機。觸發印宗。於是大闡東山法門。中宗屢詔不赴。示寂於先天二秊癸丑八月二日。壽七十有六。塔曹溪。諡曰大鑑。嗣法四十二人。頌。
道箇無物是本來 渾身難著出黃梅 囊錐頴脫風幡外 一滴曹溪五葉開
第一世南嶽懷讓禪師
高宗儀鳳三秊佛誕日生。感異瑞應於玄象。太史奏聞。帝敕親慰其家。十五得度受具。同坦然謁安國師。安令詣曹溪見六祖。祖問。甚處來。曰嵩山來。祖曰。甚麼物恁麼來。師無語。遂經八載。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箇會處。祖曰。作麼生。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可修證否。師曰。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祖曰。祇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般若多羅讖。汝足下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民。不宜速說佛法。師得法後。侍祖復十五秊。先天二秊。往衡嶽。居般若寺。開元中。得沙門道一付法。示寂於唐玄宗天寶三秊八月十一日。諡曰大慧。嗣法九人。頌。
甚麼物也恁麼來 天運違和花不開 寒到一回徹骨處 春風拖綠上莓苔
第二世馬祖道一禪師
四川漢州什邡縣馬氏子。容貌奇偉。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有二輪。出家於本邑羅漢寺。受具戒已。開元中。習定衡嶽。讓師知是法器。問曰。坐禪圖作甚麼。曰圖作佛。讓乃取一磚。於庵前石上磨。師曰。磨作甚麼。讓曰。磨作鏡。師曰。磨磚豈得成鏡。讓曰。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作佛。師曰。如何即是。讓曰。如牛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師無對。讓示偈曰。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師蒙開示。心意豁然。出住江西。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每見學者。壯無所依。老無所歸。乃立叢林以統之。唐德宗貞元四秊二月一日示寂。世壽八十。諡曰大寂。嗣法一百三十九人。頌。
踏殺生靈天馬駒 磨磚非鏡已知渠 了然契悟花無相 讖應西乾十萬餘
第三世百丈懷海禪師
福州長樂王氏子。幼該三學。長依大寂。侍立次。見一羣野鴨飛過。祖曰。是甚麼。師曰。野鴨子。祖曰。甚處去。師曰。飛過去也。祖遂扭師鼻頭。負痛失聲。祖曰。又道飛過去也。師於言下有省。次日祖陞堂。眾纔集。師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師隨至方丈。祖曰。我適來未曾說法。汝為甚便卷却席。師曰。昨日被和尚搊得鼻痛。祖曰。汝昨日向甚處留心。師曰。今日鼻頭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作日事也。出住洪州百丈。因學者羣居不法。乃制清規以導之。凡作務執勞。必先於眾。主事請息。師曰。吾無德不合勞眾。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語。流布叢林。唐憲宗元和九秊正月七日示寂。嗣法一十五人。諡曰大智。頌。
一羣野鴨拍天飛 驀鼻拽回馬簸箕 卷席歸寮呈醜態 由來堪笑亦堪悲
第四世黃檗希運禪師
閩人。額間隆起。志意冲淡。參馬祖。值祖遷化。時百丈廬於塔傍。乃請問馬祖平日得力句。丈舉再參因緣曰。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師聞舉。不覺吐舌。丈曰。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師曰不然。今日因師舉。得見馬祖大機之用。然且不識馬祖。若承馬祖。已後喪我兒孫。丈曰。如是如是。見與師齊。减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一日丈問。甚處來。曰大雄山下採菌來。丈曰。還見大蟲麼。師作虎聲。丈拈斧作斫勢。師打丈一摑。丈吟吟而咲。遂歸。上堂曰。大雄山下。有一大蟲。汝等諸人。也須好看。百丈老人。今日親遭一口。出住洪州黃檗山。嗣法三十三人。示寂於唐宣宗大中秊間。諡曰斷濟。頌。
武侯忠義振家邦 沒世猶驚司馬降 竭盡丹衷扶社稷 英雄千古姓名揚
第五世臨濟義玄禪師
曹州南華邢氏子。幼負出塵之志。落髮受具。便參黃檗。行業純一。時睦州為首座。勉令問黃檗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檗便打。如是三問。三度被打。遂辭檗。參大愚。愚問。甚處來。曰黃檗。愚曰。黃檗有何言句。師舉前話。復云。不知某甲有過無過。愚曰。黃檗恁麼老[浦/女]。為汝徹困。猶覓過在。師於言下大悟云。元來黃檗佛法無多子。愚搊住曰。這尿床鬼子。適來道有過無過。如今又道佛法無多子。汝見箇甚麼道理。速道速道。師於愚肋下築三拳。愚拓開曰。汝師黃檗。非干我是。師回黃檗。舉前話。檗曰。大愚老漢饒舌。待來痛與一頓。師曰。說甚待來。即今便打。隨後便掌。檗曰。這風顛漢。來這裏捋虎鬚。師便喝。檗曰。侍者引這風顛漢參堂去。後住鎮州臨濟。學侶雲集。乃有三玄三要賓主料揀。以驗學者。晚居大名府興化寺。嗣法二十四人。示寂於唐懿宗咸通八秊丁亥四月。諡曰慧照。頌。
潦倒蒲鞋用不臧 唆人喫棒意何良 高安痛處重加艾 帶累兒孫遭禍殃
第六世興化存獎禪師
初為臨濟侍者。後在三聖會中為首座。甞曰。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頭。不曾撥著個會佛法底人。聖聞得。問曰。汝具個甚麼眼。便恁麼道。師便喝。聖曰。須是汝始得。後到大覺為院主。一日覺曰。聞汝道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頭。不曾撥著個會佛法底人。汝憑個甚麼道理與麼道。師便喝。覺便打。師又喝。覺又打。明日師從法堂過。覺召院主。我直下疑你昨日這兩喝。師復喝。覺又打。師再喝。覺又打。師曰。某於三聖師兄處。學得個賓主句。總被師兄拆倒了也。願與某個安樂法門。覺曰。者瞎漢。來者裏納敗闕。脫下衲衣。痛打一頓。忽於言下。薦得臨濟先師於黃檗處喫棒的道理。出住興化。開堂日。拈香云。此炷香。本為三聖師兄。三聖於我太孤。本為大覺師兄。大覺於我太賖。不如供養臨濟先師。後唐莊宗詔問賜紫。嗣法五人。示寂於同光二秊乙酉。諡曰廣濟。
嚴霜冷雪逼寒梅 觸著春風咲眼開 不遣落花隨水去 恐驚巴峽夜猿哀
第七世南院慧顒禪師
河北人。得法興化。住汝州南禪寶應寺。上堂云。赤肉團上壁立千仞。時有僧問。赤肉團上壁立千仞。豈不是和尚道。師曰是。僧掀倒禪床。師曰。你看者瞎漢亂作。僧擬議。師便打趂出。後五代周太祖廣順二秊壬子示寂。嗣法二人。頌。
無位真人赤肉團 從來鼻孔自遼天 臨機撥轉千鈞拏 只射威音那畔邊
第八世風穴延沼禪師
餘杭劉氏子。一舉不第。出家。初參鏡清。次謁南院。院問。南方一棒作麼生商量。師曰。作奇特商量。師却問。和尚此間一棒作麼生商量。院拈拄杖曰。棒下無生忍。臨機不見師。師於言下。大徹玄旨。後因避亂。郢州李史君請。上堂云。祖師心印。狀似銕牛之機。去即印住。住即印破。祇如不去不住。印即是。不印即是。時盧陂長老出曰。某甲有銕牛之機。請師不搭印。師曰。慣釣鯨鯢澄巨浸。却嗟蛙步[馬*展]泥沙。陂佇思。師喝曰。長老何不進語。陂擬議。師打一拂子曰。還記得話頭麼。試舉看。陂擬開口。師又一拂子。牧主曰。信之佛法與王法一般。師曰。見何道理。曰當斷不斷。返招其亂。師便下座。後因汝州太師宋侯捨宅為寺。請師住持。至周廣順元秊。復主風穴。師生於唐昭宗乾寧三秊丙辰十二月。示寂於宋太祖開寶六秊癸酉中秋日。登座說偈而終。塔於寺前溪之西畔。嗣法四人。頌。
棒下無生忍 臨機不見師 踏翻滄海月 放出銕牛機 躍過禹門三汲浪 却嗟蛙步[馬*展]沙泥
第九世襄縣首山省念禪師
萊州狄子氏。徧遊叢席。密誦法華。晚依風穴充知客。侍立次。穴乃垂涕告之曰。不幸臨濟之道。至吾將墜於地矣。師曰。觀此一眾。豈無人耶。穴曰。聰明者多。見性者少。師曰。如某者何如。穴曰。吾雖望子久之。恐汝躭著此經。不能放下。師曰。此亦可事。願聞其要。穴遂陞堂。舉世尊以青蓮目顧視大眾。且道說個甚麼。若道不說而說。又是埋沒先聖。且道說個甚麼。師乃拂袖下去。穴擲拄杖歸方丈。侍僧問。念法華何不抵對和尚。穴曰。念法華會也。次日與真園頭同上問訊。穴曰。作麼生是世尊不說說。真曰。鵓鳩樹頭鳴。師曰。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穴謂真曰。作許多痴福作麼。何不看念法華下語。後住首山。大振臨濟之道。宋太宗淳化三秊壬辰十二月四日登座曰。今秊六十七。老病隨緣且遣日。今秊記却來秊事。來秊記著今朝日。至期安坐而逝。茶毗收舍利。建塔本山。嗣法一十七人。頌。
放下法華諳上堂 青蓮目瞬絕承當 歸來高踞首山寺 明月清風滿大唐
第十世汾陽善昭禪師
太原俞氏子。少有大志。參尊宿七十餘人。後謁首山。問百丈卷席意旨如何。山曰。龍袖拂開全體現。曰師意如何。山曰。象王行處絕狐踪。於是言下大悟。拜起曰。萬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撈摝始應知。有問者曰。見何道理。便爾自肯。曰正是我放身命處。服勞甚久。前後八請主持名剎。堅臥不就。淳化四秊。首山入寂。同門契聰。領西河道俗千餘人。排闥入而讓曰。佛法大事。靜退小節。風穴懼應讖。憂宗旨墜滅。幸而有先師。先師棄世。汝有力荷擔如來大法者。今何時而欲安眠哉。師矍起握聰手曰。非公不聞此語。乃出主汾州太子院。作十智同真。以辨緇素。後龍德府李侯。與師有舊。請住承天。數至不起。使者受罰。後至曰。不然。有死而已。師令設饌俶裝告眾曰。老僧去也。誰人隨得。時數僧不契。侍者出曰。某甲隨得。但和尚到處即到。師曰。汝乃隨得老僧。復顧使者曰。吾先行矣。停箸而化。侍者亦立化于側。閱世七十有八。坐五十六夏。嗣法一十六人。時宋仁宗天聖元秊甲子歲。收舍利起塔本寺。頌。
龍袖拂開顯大機 月輪撈摝淨無遺 三玄戈甲清寰宇 殺活分明不露絲
第十一世石霜楚圓慈明禪師
全州清湘李氏子。二十二出家。母有賢行。使之遊方。於大愚谷泉。結伴參汾陽。經二秊。未許入室。每見必詬罵。一日訴曰。自至法席。不蒙指示。念歲月飄忽。己事未明。負失出家之利。語未卒。汾叱曰。是惡知識。敢裨販我。舉杖逐之。師擬伸救。汾掩其口。師乃大悟曰。是知臨濟道出常情。服役七秊辭去。出住潭州石霜。師平生以事事無礙接人。凡聖莫測。室中宴坐。橫刀水盆之上。傍置草鞋。使學者下語。以卜契機。得法者七十八人。示寂於宋仁宗慶曆元秊辛巳上元日。塔於石霜。頌。
歲月飄零取自由 片幡風送到楊州 室中拈起吹毛利 冤報冤兮仇報仇
第十二世楊岐方會禪師
袁州宜春冷氏子。小警敏。不事筆硯。及出家。閱經典。輙自神會。參慈明。總院事。每恣參。明曰。庫司事繁。且去。他日又問。明曰。監院異時兒孫遍天下在。何用忙為。一日明出。師偵之小徑。搊住曰。者老漢今日須與我說。不說打你去。明曰。監寺知是般事便休。語未卒。師大悟。即拜於泥塗。明日上堂。師出問。幽鳥語喃喃。辭雲入亂風時如何。明曰。我行荒草裏。汝又入深村。師曰。官不容針。便借一問。明便喝。師曰好喝。明又喝。師亦喝。明連喝兩喝。師禮拜。明曰。此事是個人。方能擔荷。師拂袖便行。後住楊岐。甞以金剛圈栗棘蓬之語。勘辨諸方。宋仁宗皇祐元秊丙戌示寂。塔於本山。嗣法一十四人。頌。
院事匇匇不憚勞 蹇驢三脚弄蹄高 倒騎直上須彌頂 大地山河在一毫
第十三世白雲守端禪師
衡陽葛氏子。幼事翰墨。冠依茶陵郁披削。往參楊岐。岐曰。受業師為誰。曰茶陵郁和尚。岐曰。聞伊過橋遭顛有省。作偈甚奇。能記否。師誦偈。岐咲而趨起。師愕然。通夕不昧。黎明咨詢之。岐曰。汝見昨日打歐儺者麼。曰見。岐曰。汝一籌不及渠。師復駭然曰。意旨如何。岐曰。渠愛人咲。汝怕人咲。師大悟於言下。巾侍久之。辭遊廬阜。圓通訥禪師舉住承天。聲名籍甚。次徙法華龍門興化海會。所至眾如雲集。示寂於宋神宗熈寧五秊丙戌。壽四十八。塔於舒州白雲。嗣法一十二人。頌。
竊得耆婆醫道神 滿腔都是活人心 真方假藥須靈驗 到底難謾個裏人
第十四世蘄州五祖法演禪師
綿州鄧氏子。秊三十五。始祝髮受具。初謁浮山。使叩白雲。乃問南泉摩尼珠話。雲叱之。師領悟。呈偈曰。山前一片閒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幾度買來還自賣。為隣松竹引清風。雲乃印可。令掌磨事。一日雲曰。有數禪客。自廬山來。皆有悟入處。教伊說。亦說得有來由。舉因緣問伊亦明得。教伊下語亦下得。祇是未在。師遂疑。私自計曰。既悟了明得說得。如何却未在。參究累日。忽然省悟。從前寶惜。一時放下。走見白雲。雲為手舞足蹈。師後曰。吾因茲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載清風。宋徽宗崇寧三秊示寂。嗣法二十三人。頌。
等閒識得摩尼珠 揑碎光明始自如 端的一回白汗後 釋迦彌勒是他奴
第十五世昭覺克勒禪師
彭州洛氏子。兒時日記千言。偶遊妙寂寺。見佛書。三復悵然。如獲舊物。曰予殆過去沙門也。出家業講。棄依白雲為侍者。一日部使詣祖問道。祖曰。提刑少秊曾讀小艶詩否。有兩句頗相近。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部使應諾喏。祖曰。且仔細。師侍立次。問曰。提刑會否。祖曰。他祇認得聲。師曰。祇要檀郎認得聲。既認得聲。為甚却不是。祖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庭前栢樹子聻。師忽有省。遽出見雞飛上欄竿鼓翅而鳴。乃曰。此豈不是聲。遂呈偈曰。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裏醉扶歸。少秊一段風流事。祇許佳人獨自知。祖遍告山中耆宿曰。我侍者參得禪也。出住成都昭覺。奉旨數處開法。屢加寵賜。宋高宗紹興五秊八月己酉。書偈投筆而逝。茶毗舍利五色。塔於本寺。諡曰真覺。嗣法七十六人。
頻呼小玉意無他 試問檀郎會也麼 認得聲來猶未是 雞鳴絕妙識曹娥
第十六世虎丘紹隆禪師
和州含山人。九歲出家。既長遊方。初謁長蘆。後見佛果。一日入室。果問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舉拳云。還見麼。師曰見。悟曰。頭上安頭。師聞脫然契證。果叱曰。見個甚麼。師曰。竹密不妨流水過。果肯之。有問曰。隆藏主柔意若此。何能為哉。悟曰。瞌睡虎耳。後郡守李公光延居彰教。次徙平江虎丘。道大顯著。宋高宗紹興六秊丙辰五月六日示寂。塔全身於寺西南。嗣法一人。
見非是見足機籌 竹密何曾礙水流 春去秋來寒暑別 不須頭上更安頭
第十七世應庵曇華禪師
蘄州江氏子。生而奇傑。出家徧歷諸方。次見虎丘。侍一載。頓明大事。出主明州天童。虎丘忌日拈香云。平生沒興。撞著個無意智老和尚。做盡伎倆。湊泊不得。從此卸却干戈。隨分著衣喫飯。二十秊來。坐曲彔牀。懸羊頭賣狗肉。知他有甚憑據。雖然如是。一秊一度燒香日。千古令人恨轉深。時大慧在梅楊。有僧傳語至。慧極口稱嘆。復寄偈曰。坐斷金輪第一峯。千妖百恠盡潛踪。秊來又得真消息。報道楊岐正脉通。當時與大慧。同稱二甘露門。甞誡徒曰。衲僧家著草鞋住院。何啻如蚖蛇戀窟乎。宋孝宗隆興元秊六月十三日示寂。塔於本山天童。嗣法九人。頌。
草鞋踏破覓知音 歷盡山河路轉深 莫謂貧兒思舊債 懸羊賣狗得人憎
第十八世密庵咸傑禪師
福州鄭氏子。母夢老僧入舍而生。幼則頴異過人。及壯剃髮進具。徧參知識。最後謁應庵華於衢州明果。一日問曰。如何是正法眼。答曰。破沙盆。應庵頷之。因辭省親。庵以偈送曰。大徹投機句。當陽廓頂門。相從今四載。徵詰洞無痕。雖未付鉢袋。氣宇吞乾坤。却把正法眼。喚作破沙盆。此行將省覲。切忌便躲跟。吾有末後句。歸來要汝遵。後出住衢州開法。次遷祥符蔣山華藏。未幾奉詔住徑山及靈隱。嗣法拾人。頌。
嶽邊頓止千山勢 海上冥收萬派聲 恠道如來正法眼 祖師喚作破沙盆
第十九世破庵祖先禪師
廣安王氏子。參寂庵於靈隱。分座。有道者請益曰。胡孫子捉不住。願垂開示。師曰。用捉作麼。如風吹水自成紋。上堂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忍俊不禁。為諸人作個撇脫。拈拄杖。卓一下云。流水暗消溪畔石。勸人除却是非難。嗣法四人。
那伽大定海涵秋 上樹胡孫得自由 四海五湖平似鏡 行人莫與路為仇
第二十世無準師範禪師
蜀之梓童雍氏子。九歲依陰平道欽出家。首謁佛炤。炤問。何處人。曰劍州。炤曰。帶得劍來麼。師隨聲便喝。炤曰。者烏頭子也亂作。後參破庵於靈隱。居第一座。一日侍庵遊石筍。有道者請益胡孫話。師在傍忽大悟。後受詔住徑山。賜號曰佛鑑禪師。宋理宗淳祐己酉三月十五日示寂。其徒請偈。師執筆云。來時空索索。去也赤條條。更要問端的。天台有石橋。塔於圓炤庵。嗣法一十七人。頌。
帶得劍州寶劍來 當陽一喝絕塵埃 晚風笛弄關山曲 巴峽猿聞聲自哀
第二十一世雪巖祖欽禪師
初參天目理。後於無準會下多秊。每遇入室。舉主人公便可[跳-兆+孛]跳。若衲僧巴鼻佛祖爪牙。更無下口處。如是十秊。後過浙東天目依住。一日佛殿前行。忽然檯眸。見一株古樹觸著。向來所得境界。和底一時揚下。礙膺之物。撲然而散。方始得見徑山老人立地處。正好三十拄杖。後出世住潭州龍興。晚住袁州仰山。住持凡六剎。無準忌日拈香云。盡道先師今日死。誰知今日是生朝。不知却有何憑據。紫栢黃檀一遽燒。嗣法八人。頌。
衲僧巴鼻忽擡眸 觸著庭前樹一株 要見徑山立地處 烏藤三十嘴盧都
第二十二世高峯原妙禪師
吳江徐氏子。母夢僧投宿而孕。生於宋理宗戊戌歲。出家首謁斷橋倫。次參雪巖。纔問訊被打出。後凡入門。巖便問。誰與汝拖者死屍來。隨即打出。如是不知其幾。一日少林忌辰。隨眾詣三塔。諷經次。忽擡頭。覩五祖和尚真讚曰。百秊三萬六千朝。反覆元來是者漢。忽然打破疑情。一日巖問。日間浩浩時作得主麼。曰作得主。巖曰。睡夢中作得主麼。曰作得主。巖曰。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甚麼處。師無對。遂奮志入龍鬚。自誓曰。拚一生作個獃漢。決要者一著子明白。越五載。因同參僧推枕子墜地作聲。廓然大徹。自謂如泗州見大聖。遠客還故鄉。元來只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自此安邦定國。天下太平。一念無為。十方坐斷。出住雙髻天目。示寂於大元成宗元真元秊乙未十二月初一日。嗣法四人。頌。
阿誰拖者死屍來 夢想俱無更活埋 驀爾枕頭撲落地 堪嗟雪嶺嘆奇哉
第二十三世中峯明本禪師
杭之錢塘人。俗姓孫。母李氏。夢無門開道者。持燈籠至家。遂生。師九歲喪母。十五依高峯薙落。秊二十四。觀流省有省。詣峯求證。峯打趂出。因民訛傳。官選童男女。師問。忽有人來。問和尚討童男女時如何。峯曰。我但度竹篦子與他。師於言下。洞然徹法源底。峯書真讚付師曰。我相不思議。佛祖莫能視。獨許不肖兒。見得半邊鼻。且俾參徒詣師請益。由是學者輻湊歸之。如水就下。而師猶自韜晦。未甞肯以師道自處。一時天子公卿。每虗徑山靈隱諸大剎。迎師居之。賜佛慈圓炤廣慧之號。示寂於大元英宗至治三秊八月十四日。諡曰普應。嗣法漆人。頌。
源泉混混盡朝東 海闊天高萬象融 竹篦拈來全體露 一毫頭上定綱宗
第二十四世千巖元長禪師
蕭山董氏子。幻業儒。秊十七學通百氏。十九離塵受具。習律武林。會丞相府飯僧。師隨眾受供。時中峯已先在座。見師即呼曰。汝日用如何。師曰念佛。峯曰。佛今何在。師擬議。峯勵聲叱之。師求開示。峯授以狗子無佛性話令參。於是縛茅靈隱山中。倐忽十載。因往望州亭。聞雀聲有省。往見峯。峯復斥之。師憤然不昧。忽夜半鼠飜猫器墮地作聲。恍然開悟。覺身躍起數丈。往質於峯。峯問曰。趙州何故言無。師曰。鼠食猫飯。峯曰未在。師曰。飯器破也。曰破後如何。曰觸碎方甓。峯乃微咲。乃囑曰。汝宜善自護持。棲遁岩穴。時節若至。其理自彰。自受付囑。乃隱於天龍東庵。聲光日顯。詔居聖壽。賜號圓鑑。并金襴法衣。示寂於大元順宗至正丁酉六月。偈曰。平生饒舌。今日敗闕。一句轟天。正法眼滅。嗣法四人。頌。
猫器打翻絕點埃 聲前恍覺咲顏開 趙州狗子眠當道 路上行人絕往來
第二十五世萬峯時蔚禪師
溫州金氏子。母鄭氏。夢儒釋二人入其寢。覺生二子。師居末。有光燭室。母懼弗舉。其姑保而育之。在襁褓中。見僧微笑。長依講主昇公。受具出家。謁千巖長老。長問。將甚麼與老僧相見。師竪拳云。者裏與和尚相見。巖曰。死了燒了。向甚處安身立命。師曰。漚生漚滅水還在。風息波平月映潭。巖問。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個甚麼。師以座具打圓相。叉手而立。一日普請斫松。師拈圓石作獻珠狀曰。請師酧價。岩曰。不值半文錢。師曰瞎。岩曰。我也瞎。汝也瞎。師曰瞎瞎。命充第一座。巖上堂曰。無風荷葉動。必定有魚行。師振威一喝。拂袖便行。巖示偈曰。鬱鬱黃花滿目秋。白雲端坐碧峯頭。無賓主句輕拈出。一喝千江水逆流。師呈偈曰。南泉不是惱人心。有要將心去捉心。不是我心不是佛。性天空廓有何尋。巖允之。未幾潛隱。巖召不赴。乃以法衣頂相寄之。後卓錫蘇州鄧蔚山。叢席大振。大明洪武十四秊辛酉正月二十九日示寂。嗣法一十三人。頌。
出格英姿徹骨貧 拳頭竪起當人情 師資針介相投處 喝下分明契主賓
第二十六世寶藏普持禪師
久依萬峯。付法偈曰。大愚肋下痛還拳。三要三玄絕正偏。臨濟窟中獅子子。燈燈續焰古今傳。繼住聖恩。為第二世。嗣法三人。頌。
大愚肋下通消息 派演滹沱正脉長 坐却白雲終不妙 移舟別有好商量
第二十七世東明慧旵禪師
丹陽王氏子。秊十四。依湛然薙髮受具。因定起觀松有省。見寶藏呈悟。因藏斥之。遂親炙座下。一日藏問。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汝云何會。師向前問訊。叉手而立。藏呵曰。你在此許多時。還作者個見解。師乃發憤。至第三日。驀然徹法源底呈偈曰。一拳打破太虗空。百億須彌不露踪。借問個中誰是主。扶桑湧出一輪紅。藏囑曰。善自護持。大明宣德辛酉六月晦日示寂。闍維舍利無數。嗣法二人。頌。
佛心智道一時休 拶着虗空解轉頭 百億須彌藏介子 扶桑湧出一輪秋
第二十八世海舟普慈禪師
蘇之常孰錢氏子。世宗儒業。出家聽講楞嚴。至但有言說都無實義處。乃曰。言說今日愈多矣。遂歸尋思實義。走見萬峯舉問。峯以脚兩踏曰。只者是實義。師有省曰。太費和尚尊力。峯咲而許之。乃結庵於洞庭山塢。二十秊。因一僧呵其見解。即棄庵詣東明。明問。曾見人否。師曰。說出恐驚人。明曰。假使親見釋迦。依然是個俗漢。但說何妨。師曰萬峯。明曰。萬峯即今在甚麼處。師面赤網然。明曰。若如此。不曾見萬峯。師歸寮三晝夜。寢食俱忘。偶值香燈繩斷墜地。忽然大悟。詣關前呈悟由。明曰。老闍黎承嗣萬峯去。師曰。公今為我打徹。何得承嗣萬峯。明遂出關陞座曰。瞿曇有意向誰傳。迦葉無端展咲顏。到此豈容七佛長。文殊面赤也徒然。今朝好咲東明事。千古令人費唾涎。幸得海公忘我我。濟宗一派續綿綿。擲拄杖云。千觔擔子全分付。玄要如今拄杖談。以拂子擊三擊。下座。未幾東明辭世。眾請繼席。萬峯忌辰。拈香喝兩喝云。只咲你護短沒頭師。佛法當人情。便拜。又拈香云。此瓣香供養東明長老。一片赤心鞭策。令予洞達宗源。乃喝兩喝。受恩深處便為家。有乳方知是阿娘。禮拜起慟哭。歸方丈。臨示寂。說偈曰。九十六秊於世。七十四載為僧。中閒多少誵訛。一見東明消殞。以拂子打○云。釋迦至我六十二世。有不可數老和尚。又打○云。多向者裏安身。咄。乃投筆而逝。時景泰元秊。全身塔於東明左側。得法一十二人。頌。
將成九仞聳高峯 一簣重圓始見功 自是深恩歸有地 千溪萬派盡潮東
第二十九世寶峯明瑄禪師
姑蘇吳江范氏子。俗為木匠。因海舟造塔。傷足痛甚。索酒喫。舟謂曰。幸是傷足。若斫去其頭。還能喫否。即有省。遂求出家。乃充火頭。一日負薪。舟見曰。將刺棘作麼。師云是柴。舟呵呵大咲。師罔然。舟曰。是柴將去燒却。師起疑問曰。畢竟是甚麼道理。舟不荅。是夜刻意參究。不覺被火燎去眉毛。面如刀割。以鏡照之。豁然大悟。呈悟由於舟。舟便打。師奪拄杖云。者條六尺竿。幾秊不曾用。今日又重拈。舟大咲。師呈偈曰。棒頭着處血痕班。咲裏藏刀仔細看。若是英靈真漢子。死人喫棒口喃喃。舟曰。即此偈語。可紹吾宗。乃付偈曰。臨濟兒孫是獅子。一吼千山百獸死。今朝汝具爪牙威。也須萬壑深藏止。從此名聞遐邇。學者雲集。成化八秊十二月九日示寂。塔於東明寺左。嗣法五人。頌。
東倒西歪拆脚鐺 匡持須是赤心人 火燒刀斫鬚眉盡 業鏡臺前露本真
第三十世天奇本瑞禪師
南昌鐘陵江氏子。秊二十隨父商於頴州。偶厭世相。禮無說能公披剃。令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話。便參尊宿。晝夜參究。漸有省發。末後參寶和尚。峯問。甚處來。師曰北京。峯云。只在北京。別有去處。師曰。隨方瀟洒。峯云。曾到四川否。曰曾到。峯曰。四川境界與此間如何。云江山雖異。風月一般。峯竪起拳頭云。還有者個麼。云無。峯云。因甚却無。師云。非我境界。峯云。如何是汝境界。云諸佛不能識。誰敢強安名。峯云。汝豈不是着空。云終不向鬼窟裏作活計。峯云。西天九十六種外道。你是第一。師拂袖便出。乃付偈曰。濟山棒喝能輕觸。殺活從前手眼清。聖解凡情俱坐斷。曇華猶放一枝新。嗣法三十九人。
山川事蹟名須異 風月由來理自同 鳥盡弓藏征伐寢 萬乘垂拱坐寰中
第三十一世絕學聞聰禪師
邵武光澤縣奚氏子。師生三歲。父母繼亡。外祖憐而養之。十七得度。二十受具。精習毗尼止觀。深究唯識等論。一日遊百丈山。逢一老宿。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此理如何師乃依文講之。老宿詬罵而去。師從此頓發疑情。念念在孜。經五六載。一日聞馬嘶。豁然大悟曰。如斯之事。如來明見。無有差謬。遂見天奇。奇問。苦樂皆心。因何外取。曰祇為不了。曰是非皆事。因何妄承。師曰。錯認定盤星。迷悟皆人。因何不懂。師曰。早知燈是火。豈向四方求。乃付偈曰。道者心同慈嫗心。爭教赤子困羣陰。輔成架海金梁子。佛缺方知補浩任。師後居龍泉寺。有僧問。如何是本來面目。師曰。石香亭。僧云。便任麼去時如何。師云。喪却了也。僧問。今朝孟夏八日。天下叢林皆慶如來降誕之辰。未審如來何處降誕。師於几上畵一圓相。出住隨州關子嶺。得法五人。頌。
歸家樵子爛柯陳 到岸漁翁罷問津 聖解凡情俱坐斷 本來面目石香亭
第三十二世笑巖德寶禪師
金臺吳氏子。世族錦衣。弱冠時。入寺聽講。至舍國城妻子頭目手足。感悟出家。徧參名宿。伏牛火場。淨土止觀。無所不歷。因造關子嶺。謁無聞聰公。便問。十聖三賢。已全聖智。如何道不明斯旨。聰勵聲曰。十聖三賢爾已知。如何是旨。速道。師下語不契。一日洗菜次。偶一莖菜墜水。逐水圜轉。捉不着。忽有省。遂携籃歸。聰見便問。是甚麼。曰一籃菜。聰曰。何不別道一句。師曰。請和尚別問來。後與學圍爐次。學曰。人人有個本來父母。子之父母。今在何處。師曰。一火焚之。學曰。恁麼則子無父母耶。師曰。有即有。佛眼覷不見。學曰。子還見麼。師曰。某亦不見。學曰。為甚麼不見。師曰。若見則非真父母。遂呈偈曰。本來真父母。歷刼不曾離。起坐承他力。寒溫亦共知。相逢不相見。相見不相識。為問今何在。分明舉似師。學深肯之。萬曆辛巳正月十九日示寂。得法十人。頌。
隨身竿木覓歸家 十聖三賢眼裏花 要識渠儂真父母 古今元不隔些些
第三十三世幻有正傳禪師
溧陽呂氏子。秊十九歲。依樂庵和尚薙髮。令看父母未生前話。久無所契。乃克勤精進。歷二七餘日。忽聞燈花爆聲有省。直造燕都。參咲巖和尚求證。巖曰。將汝從前得力處。一一說來。師具實荅。語中間。巖驀趯出鞋曰。向者裏道一句看。遂把話端。一時打斷。通夕不寐。至明旦猶立簷下。巖出見喚之。師回首。巖翹一足。作脩羅障日月勢。師當下脫然。服勤數載。禮辭南歸。岩書從上源流付之。臨行贈以一笠曰。無露圭角。師初住龍池。次遷五臺北京普照。晚復歸龍池。題香爐偈曰。有耳聞聲一似聾。無容餘物動乎中。灰心未必常如此。嬴得清烟便不同。又慮學者見落斷常。著書三篇。曰駁語。曰性住釋。曰物不遷。刻行於世。萬曆甲寅春仲示寂。塔於本山。嗣法四人。天童悟。罄山修。淨名蓮。徑山信。罄山下出玉林秀。頌。
趯出無跟破草鞋 鐵山當面露崔嵬 楖栗橫擔人不顧 一踏鴻門兩扇開
第三十四世天童密雲圓悟禪師
宜興蔣氏子。家貧。樵採為業。秊二十七。荷擔度山曲。觸路傍積薪有省。乃從幻有和尚出家。每覺生死到來。畢竟不穩當。二六時中。看得心境兩立。古人道。天地同根。萬物一體。越看越成兩個。請益龍池。池曰。你若到者田地。便放身倒臥。嗣後惟加罵詈。師慚悶交感。遂掩關數載。適傳公入都。舉師監院事。一日自城中歸。過銅棺山頂。忽覺情與無情煥然等現。覓纖毫過患不可得。大端說似人不得。正所謂大地平沉底境界。乃往覲幻。幻問。汝有新會處麼。師曰。一人有慶。萬民樂業。幻曰。汝又作麼生。曰某甲得來省覲和尚。幻曰。念子遠來。放汝三十棒。師抽身便出。一日幻問。忽有人問汝。如何抵對。師驀竪拳。幻曰。老僧不曉得者是甚麼意思。師曰。莫道和尚不曉得。三世諸佛也不曉得。又一日幻舉拂子問。諸方還有者個麼。師震威一喝。幻曰。好一喝。師連喝兩喝。歸位。龍池一日喚師。及覺宇入室曰。老僧作夜起來。走一回把柄。都在手裏了。汝等為我扶持佛法。師呈偈曰。若據某甲扶佛法。任他○○○○○。都來總與三十棒。莫道分明為賞罰。龍池目之大咲。未幾示寂。師依塔三載。萬曆丁巳。眾請繼席開法。次住通玄金粟黃檗育王天童。凡六巨剎。宗風大振。崇禎十五秊壬午七月七日。奄然坐化。流光夜照。四山變白。壽七十有七。自通玄迎全身歸。塔於天童幻住庵右隴。嗣法一十二人。五峯學。漢月藏。破山明。費隱容。石車乘。朝宗忍。萬如微木陳忞。石奇雲。牧雲門。浮石贒。林野奇。頌。
銅棺山頂擔頭空 佛祖頻吞氣宇雄 賞罰都來三十棒 分明滅却少林宗
第三十五世天童林野通奇禪師
蜀之長樂蔡氏子。生即絕腥。依本里金鍾寺道然本然兩叔出家。志存釋典。離蜀之江南。入講肆。大明天啟丁卯。息肩當湖。掩關閱藏。適友送密雲和尚語錄。展卷至參禪偈曰。一念未生前。試看底模樣。頓覺疑情猛發。寢食俱忘。偶散步失足墜樓。有省。偈曰。一念未生前。六戶絕消息。瞥爾揚雙眉。大似眼無力。遂破關詣密雲。便問。學人絕跡而來。特為親近。童云。莫妄想。師曰。未審還有堂頭也無。童云。看脚下。師云。不因漁父引。爭得見波濤。童云。莫錯會。師禮拜。天童一日陞座云。世尊初生。便解指天指地。汝等諸人討甚麼碗。以拄杖一時打散。師於言下。全身脫落。大徹玄旨。乃受記莂於嘉禾黃闇齋觀察之素園。時己卯秋九月也。明秊辭悟。住靜於餘杭之廣化寺。壬午秋。聞悟訃音。奔通玄。後孫司馬碩膚諸檀護。堅請開法通玄。次遷東塔棲真。己丑冬。寧紹台三郡當道請主天童。千指圍繞。克復舊式。冬夏布衣草履。見衲子有輕裘緩帶。則曰。非吾類也。淡泊之操。始終無間。大清順治九秊壬辰三月二十九日。出冶從天臺來。省覲。師曰。汝來也。冶拜云。乞師更名。師曰。行果圓成。遂安祥而逝。世壽五十有八。僧衲四十一。塔於太白玲瓏巖新庵之左。師誕於大明萬曆乙未十二月二十六日。得法者五十人。頌。
窮盡漚和覓指歸 棒頭痛處覺前非 危樓一踏虗空碎 鼻孔分明向下垂
第三十六世風穴雲峩行喜禪師
蜀之資陽陳氏子。萬曆四十八秊癸丑正月二十四日誕。秊十歲時。因觀死屍爛臭。乃動諸行無常之感。決志出家。父母難之。即自絕食。久而許之。遂投啟尊宿披剃。徧參尊宿。皆蒙策進。略識指歸。晚入天臺。參靈野奇和尚。一見便問。杖頭撥轉。罕遇知音。狹路相逢。如何通信。奇云。雲霧鎖千山。師曰。未到天台。不妨疑着。奇曰。持蠡酌海。妄測淺深。師曰。不因樵子徑。爭到葛洪家。奇曰。峯巒挺秀。鳥道難通。師便喝。奇便打。於是親炙座下。一日侍奇山行。奇問。山河大地。明暗色空。與你自己。是同是別。師曰。同則總同。別則總別。奇正色呵曰。說得道理好。師無對。奇即欄胸把住曰。除却總別異同。速道速道。師佇思。被奇驀向懸巖一推。當下胸中寶惜。廓爾冰消。回觀從前所得。如大海之一滴耳。即說偈曰。罷罷罷休休休。橫眠倒臥在山丘。飜身拶碎虗空骨。萬象森羅咲點頭。走呈方丈。奇乃印可。命理通玄院事。奇住棲真。命典藏鑰。順治己丑九月六日。乃出源流拂子付師。師固辭。奇曰。汝但將去。已後坐斷天下人舌頭耳。於是禮辭北渡。值陽山大慧及諸檀護請師開法普濟。次遷龍池法興。順治十三秊丙申。受請住風穴。今乙巳竟十載矣。時北方宗唱。始自師焉。
躡蹻擔簦不計秋 機關撥動滑如油 天台痛處重加艾 大海方知一滴收
曹洞宗
青原第五世洞山良价禪師
會稽余氏子。幼從師。念心經有省乃謁雲巖悟旨。授以寶鏡三昧。出住豫章高安之洞山。得曹山本寂。宗風大振。權開五位。善接三根。於是洞山宗。始於斯矣。唐懿宗咸通己丑三月七日示寂。諡曰悟本。下傳雲居膺。膺傳同安丕。丕傳同安志。志傳梁山觀。觀傳大陽玄。玄傳投子青。青傳芙蓉楷。楷傳丹霞淳。淳傳長蘆了。了傳天童珏。珏傳雪竇鑑。鑑傳天童淨。淨傳鹿門覺。覺傳青州辨。辨傳大明寶。寶傳玉山體。體傳雪巖滿。滿傳萬松秀。秀傳雪庭裕。裕傳靈隱泰。泰傳寶應遇。遇傳淳拙才。才傳松庭嚴。嚴傳少室改。改傳俱空斌。斌傳無方從。從傳月舟載。載傳宗鏡書。書傳大千潤。潤傳慈舟念。念傳湛然澄。澄傳瑞白雪。以上望青原。乃三十七世矣。宗鏡下。復出廩山忠壽昌經博山來雪關誾。壽昌下。乃有東苑鏡天界盛。
溈仰宗
溈山靈祐禪師
曹溪第五世。嗣百丈海。福州長谿趙氏子。久為百丈典座。因司馬頭陀識之。踢倒淨瓶。而住溈山。三十秊。以橡栗為食。後得仰山。父子酬唱。大弘宗旨。唐中宗大中七秊正月九日示寂。仰山慧寂。韶州懷化葉氏子。唐昭宗大順元秊示寂。仰山傳南塔湧。湧傳芭蕉清。清傳承天確。確傳羅漢宗。五世而寢。
雲門宗
雲門文偃禪師
曹溪第八世。嘉與張氏子。初參睦州。損足而悟大旨。後造雪峯。而益資玄要。乃嗣雪峯。示寂於五代漢之隱帝乾祐元秊四月。雲門傳香林遠。遠傳智門祚。祚傳雪竇顯。顯傳天衣懷。懷傳法雲秀。秀傳佛國白。白傳慧林海。海傳萬壽隆。九世而寢。望曹溪十六世而寂焉。雲門第四世。出洞山聰。聰下出雲居舜。舜傳明教嵩。當宋仁宗之世。乃著傳法正宗記定祖圖輔教篇。目曰鐔津集。入藏。
法眼宗
曹溪第十世清凉文益禪師
餘杭魯氏子。出家受具。精究毗尼。傍探儒典。乃游文藻之場。師以玄機一發。雜務俱捐。乃謁羅漢琛禪師。於言下大徹玄旨。出住金陵。三坐道場。示寂於五代周世宗顯德戊午間。諡曰大法眼。故稱為法眼宗。下傳清凉欽。欽傳雲居齊。齊傳保福煦。煦傳智者如。如傳承天月。月傳護國豐。六世而寢。益之二世。有永明延壽。壽乃天台紹國師之子。當大宋趙太祖開寶八秊示寂。法眼宗望曹溪十六世而止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