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4700000002

第2章 孔子提出中庸学说

早在原始社会,我国古人就产生了尚“中”思想,如射箭命中靶心,将猎物围在中间等,后来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核心”、“中心”等名词,“中”逐渐成为古人的一种行事准则和态度。

至孔子时期,出现了“中庸”一词,中庸成为古人所持有的一种积极而不激进、执著而不偏执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无论在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调和与均衡都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状态。经过孔子嫡孙子思和宋代思想家朱熹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又将中庸之道纳入一种完整的哲学命理范畴之内。

那是公元前551年,在鲁国的陬邑曲阜东南的叔梁纥家里,一个男婴降生了。男婴取名为孔丘,字仲尼。

孔丘自幼聪慧,喜爱读书,经过了多年的学习,孔丘掌握了丰富的知识,闻名天下,被弟子及后人尊称为孔子。

跟着孔子学习知识的人不计其数,据说,光是有名的弟子就达3000人之多。

孔子的学生遍布当时的许多个诸侯国,多数来自鲁国、卫国、齐国、秦国、陈国、宋国、晋国、楚国、吴国、蔡国、燕国等。

孔子学派被称为“儒家”,这和孔子最先从事的工作有关。孔子曾经从事过丧祝,即在丧葬时指挥行柩及祝号。从事丧祝的人需要身着特制的礼服,头戴特制的礼帽,当时称之为“襦服”。“襦”与“儒”字同音,于是,人们便逐渐称“丧祝”为“儒”,把孔子及其弟子所形成的学派就之为“儒家”学派了。

孔子经常以谈话的方式教育弟子,孔子去世后,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孔子生前的言行编纂成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这就是《论语》,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要表述方式,翔实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大意是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至善至美,该是最高的了吧!但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这里首次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词,那就是“中庸”。“中”是无过无不及之意;“庸”是平常之意。

在孔子看来,“中庸”是君子人格的最高道德标准,并认为这是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美德。为此,他提出来5种美德,简称“五美”: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意思是说,有德行的人给别人好的利益,对自己没有牺牲损害;做事任劳,还要任怨;有欲望是可以的,但不可过分贪求;心胸宽大,不骄傲;具有威德,但并不使人恐惧。

实际上,“五美”之说讲的也是中庸之论,是对具有“中庸”之风的君子人格的进一步解释。

在强调个人修养方面,孔子也特别注重行中庸之道。他说:

喜怒哀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说,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放在心里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了,而又都合乎天道,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理。只有中、和了,天地各守自己的位置,那万物才能生长发育。

实际上,在我国原始社会就有了尚“中”的思想。当时伏羲氏制作八卦的时候,八卦卦象所代表的就是天道与人道融通的“中”道思想。

氏族时期的先民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在从事狩猎的活动中,他们对“中”的含义有了最初的认识。当时的“中”有射中目标的意思,比如命中目标;后来“中”表示空间的靶心,比如核心、中心、重心等。

长期的生产实践,使先民们逐渐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有发展变化的过程,比如四时的更替,日月的递代,万物的生长荣枯,人类的生老病死,于是认识到把握事物发展有一个度的问题,抓住最佳的时期来收获最好的效果。而这个最佳时期,无疑就是“中”。相传氏族社会时,帝喾便“溉执中而遍天下”。帝喾治理民众,像水灌溉农田一样,平等而公正的遍及天下。其中“执中”是公平,不偏不倚的意思。

据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记载,尧、舜、禹等上古帝王,都强调治理社会要“允执其中”,并将其作为传位的受命辞,据说尧让位于舜时就强调治理社会要“允执其中”。由此可见,古人对“中”是十分重视的。

孔子致力于对尧、舜、禹时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中庸”思想的体系。

传统的“中和”观念在孔子这里得到了升华,从而形成“中庸”范畴。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中庸”的概念,以表达自己的伦理思想和哲学方法。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年,当时正处在新旧制度交替的社会变革时期,宗法制处于礼崩乐坏之中。孔子深感社会失去赖以维系的准则的危害性和紧迫性,认为只有实行“道”才可以维护人与人和谐相处而不至于使等级关系遭到破坏,因而提出了中庸之道。

孔子的中庸思想首先以政治形态登上历史舞台,之后才演化为方法论和社会公德,最后上升为哲学形态。

在《中庸·大知章》中,孔子说: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与民,其斯以为舜乎!

意思是说,舜真是具有大智能啊!他喜欢征询别人的意见,就算是浅近的话,也欢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别人的错误和不好的意见隐藏起来,同时又表扬别人正确的好意见,最后再将众人的意见,所有过与不及之处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于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拥戴与津津乐道的缘故!

孔子认为,古代的那些圣君明主,他们之所以得到百姓的拥戴,在于他们能够做到隐恶扬善,把握过与不及的两端,采用中庸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安抚百姓。

孔子不但把中庸视为个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而且把它当作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他把中庸看作安民之道,否则,民不可安,国不可治。

孔子非常推崇周公,周公曾制礼作乐,他曾经强调用刑时要做到“中正”,使得西周的社会风气一时间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孔子一生颠簸,以复兴周礼为己任,而周礼的内在为德,复兴周礼,必先倡导周德,特别是周公高度概括的“中德”。他曾慨叹人们缺少中庸这种道德,就是说缺少周公的中德。

中庸之道有助于礼制的恢复与重建,是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孔子对中庸做了较浅显的解释。他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与狷,就是过犹不及。

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强一些,孔子评价说:“子张有些过分,子夏有些赶不上。”

子贡以为子张“有些过分”,自然要比“有些赶不上”的子夏强些,孰料孔子的回答则是:“过分和赶不上同样不好。”

在这里,孔子衡量弟子孰优孰劣的标准是“中”,即“无过无不及”。这是孔子对中庸的解说,也可以表明他对周公中德的解说更赋予理论的抽象性和清晰性。

孔子所说“中”的标准是周礼。对周礼要做到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在孔子看来,办事情超过了礼或达不到礼的规定,就像没有按照周礼去做一样。这就说明真正的中庸是不能各自独守一端,或者执行一偏,而不知道相济和互补,即使不至于为恶行,也会造成片面、偏激、失衡,即所谓“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实际是“物极必反”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触摸到了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对立面转化,以及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的变化等重要的辩证法规律。不走极端便要“执中”,便要“调节”,便要张持有道,快慢适中。

《论语》中说的“允执厥中”、“执其两端”,就是讲的中庸。《礼记·杂记篇》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这就是孔子在认识事物、获取知识、解疑释惑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种思想方法。这也体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孔子的中庸思想的形成,其主要标志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把中庸宣布为“至德”,从而使中庸成为一种德行的标准;第二,把中庸规定为“过犹不及”,从而使中庸成为一种行事原则。

孔子的中庸之道跟道家所讲的“道”有很大的不同。道家倡导执中调和,但是却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在《庄子·养生主》一书中说:做了世人所谓的善事却没有希求名声,做了世人所谓的恶事却没有接近刑戮。在外尊崇自然的中正之路并以此作为常道的法则,在内以保养中脉的畅通以此作为生命元气的根本,这样就可以保全生命,可以圆满天性,可以滋养元神,可以终享天年。

这样的观点,体现了一种无是无非,明哲保身的态度,这丧失了孔子所提倡执中调和具有的原则性。

孔子常常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中庸之道”的标准。人不实行仁,甚至很厌恶仁,那也或造成社会动乱,是他待人的中庸;只用竹竿钓鱼,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着的鸟,不射夜宿的鸟,是他对物的中庸;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是他交友之道的中庸;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是他治国之道的中庸,等等。

孔子的中庸学说是后世中庸思想的基石,正是在孔子的开端启发作用下,后人进一步深化发展了中庸之道,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影响重大的中庸理论。

【旁注】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伏羲氏 即伏羲,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又称青帝,传说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伏羲生于陇西成纪,即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相传伏羲创造了八卦,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等。

八卦 八卦是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传说由伏羲首创。八卦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3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8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中的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八卦互相搭配又变成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史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宗法制 即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宗法制确立于夏,发展于商,完备于周,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制礼作乐 西周第一代周公姬旦为维护其封建秩序,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这些典章制度也称礼乐制度,俗称制礼作乐。周公所制定的“礼”,是维护执政者等级制度的政治准则、道德规范和各项典章制度的总称。“乐”则是配合各贵族进行礼仪活动而制作的舞乐。

《礼记》记述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该书是西汉学者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全书共49篇,9万字左右。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一部道家的重要著作,为战国时代宋国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主要记录了庄周学派的哲学思想,其中主要是庄子的思想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学说,因此后世将老子和庄子并称“老庄”。

【阅读链接】

周公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名叫姬旦。周武王灭商后不久就去世,其子周成王姬诵即位。由于周成王年幼,就由姬旦摄政当政。姬旦,也称“叔旦”,因是周代第一位周公,又称“周公旦”。

为了巩固周王朝对分封的各个诸侯的管理,周公从政治及文化方面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这就是史称的“周公制礼作乐”。周公的礼乐制度,体现了西周时期的时代文明。

同类推荐
  • 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是成功家庭教育的智慧汇聚,《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是改变孩子前途的首选读本。《口才好的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是为了便于广大家长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孩子的非智力品质,使孩子成为未来的口才方面高手,顺利成长、成才,作者参考了大量家教资料,吸收精华而编写。
  •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社交的艺术(智慧生存丛书)

    成功的社交应是众人畅所欲言,各自都表现出最佳的才能,做出最精彩的表演,最忌一个人唱独角戏,大家当听众。为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寻找能引起大家最广泛共鸣的内容。有共同的感受,彼此间才可各抒己见,互相交流看法,气氛才会热烈。所以,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同参加者的好恶、最关心的话题、最擅长的拿手好戏等因素联系起来,以免出现冷场。
  • 友谊与成长(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友谊与成长(和谐中华知识文库)

    友谊是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情感。它与交往活动中所产生的一般好感是有本质区别的。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美好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己培养一种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 青春无极限:实现梦想的十大创新思维

    青春无极限:实现梦想的十大创新思维

    本书讲述了创新思维就是摆脱惯用的思维模式,让我们的思维独辟蹊径,让我们的智慧遍地开花。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采撷到更多的奇花异果。
  • 礼仪全书(第三册)

    礼仪全书(第三册)

    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和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礼仪全书》归纳、介绍了大量最新的交际技巧和礼仪规则,有针对性地分析、解答了生活、工作、交际中经常遇到的种种具体问题,内容涉及社交场合的礼仪礼节、招待宾客的要领、职场中的人际关系、商业营销中的礼仪、与外国人交往的礼仪知识等等。在社会变化日益快速的今天,许多经久不变的社会习俗和礼仪,已经发生微妙的改变。本书多层次、多方位、多侧面地反映了这种变化。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凯妹源来喜欢我

    tfboys之凯妹源来喜欢我

    女一是王俊凯的妹妹:王韵馨,面对一个突然出现的哥哥,她有点接受不了。面对一个突然出现的妹妹,他觉得对不起她。告诉你们一个小道消息,王韵馨?王源cp源馨
  • 寻深蓝之旅

    寻深蓝之旅

    这是一篇《死神同人》文,女主是个披着正常人外皮内里崩坏的半仙。她的名字叫玉深蓝!听她那不靠谱的爹说,深蓝,那是她爹情敌的名字!这是一个背着母亲的债,寻找父亲的情敌的故事!
  • 五行君王

    五行君王

    在五行大陆这个强者为尊,崇尚武道的世界里,凌云从一个不被认可无法开启武魂印记的少年,无意中被五行遗志选中,开启了五行印记,修炼五行神术。逆天罚,诛神杀魔,降妖灭鬼,一拳一脚地闯出了另一个世界。成为一方主宰的君王。
  • 天玄奇石

    天玄奇石

    在神奇的耶利大陆上,中了魔咒的嘘顿王国变成了石头和荒漠,为了解除魔咒,解救嘘顿王国,嘘顿王国王子的老师冷如意寻找到传说中的有缘人铁无情,开始了寻找传说具有神秘力量的天玄奇石,在旅途中先后与树精灵秋若枫,中了魔咒变成狮子的猎人缥缈子结成了同伴,共同踏上了这段冒险的旅程。
  • 杨洋学长,早安!

    杨洋学长,早安!

    幸福莫过于你爱的人跟你说的一句“早安”。
  • 王源,我们的遇见

    王源,我们的遇见

    宋若汐,父母和王源的父母是非常好的朋友,在5岁那年认识比她大了几个月的王源,8岁那年,她答应要嫁给王源,一起叠了四叶草,二个人青梅竹马,温柔善良,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王源,妹妹宋若琪在她12岁那年由于某些原因被送出了国,一路走来,她和王源经历了许多,有情人,是否终成眷属………………
  • 命犯桃劫

    命犯桃劫

    一个性格木讷有情有义的少年,命犯桃花,却诸多阻碍。想详细了解,请多加关注~一本很轻松的爽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睡睡御用群:399163107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 网王之瞬间的永恒

    网王之瞬间的永恒

    “你不用对我说对不起,因为你没有错……”“网球不是用来打人的工具,是你教给我的,对你,我不想放手也不愿放手……”“我要和你一起,站在最高处,睥睨天下……”天才少女梅泠在偶然间遇到神秘男子之后便开始了她不一样的人生在这个以网球为中心的世界里她该如何生存徘徊于王子之间的她又该如何选择她的真命天子?
  • 尊主:你的男妻太妖孽!

    尊主:你的男妻太妖孽!

    且看穿越太妹怎么在异世风生水起掌控王朝!登上高位,坐拥妖孽男妻!
  • 快穿之女王驾到

    快穿之女王驾到

    “我想要30级的医术精湛。”林瑜月指着技能。“好的!”某研发人员公私不分。“我想要90级的饕餮。”林瑜月指着神兽。“好的!”转眼间,空间里多了一只小正太。“我想要你。”林瑜月指着某研发人员。“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