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开化——古老历史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有“东南山国”之称,以汉族为主,还有畲、回、蒙、满、高山等31个少数民族,风俗民情颇殊,历史悠久,文化发达。
“闽”在福建,最早是族称,即为福建土著民族之称呼,亦称为“蛮”或“荆蛮”,后来也称为“越”。因为早期闽人多以蛇为图腾崇拜,所以《说文解字》称:闽是“东南越蛇种”。
由闽越人为始祖,创造出了如昙石山文化等古老的原始文化,并随着后来的王朝更迭和民族交流,渐渐融入到汉文化之中。
八闽即指福建,八闽地区历史悠久,原始社会就有人类活动,属于古越族的一支,被称为“东越”。
远古时代,居住福建的原始人类属于海洋蒙古利亚人种。根据三明万寿岩灵峰洞发现的,距今18万年的旧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和漳州、清流、三明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牙齿化石、人工石铺地面等,证明福建早在18万年前已有人类活动。
当时的原始人类,大多选择靠近江河两岸的台地和滨海的丘陵上居住。大约在5000年至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人类已经广泛分布在闽江、汀江、九龙江、晋江流域和边海岛屿地区。
这些原始人类在距今3000年以前,即相当于中原的夏商时期,已经创造出灿烂的独具特色的原始文化“闽文化”。它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同时代的文化比较,既有一些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从福建原始人类的经济生活内容看,主要有三大特征:
一是渔猎、采集与农业经济结合,形成多形态的经济结构,可以为原始人类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促进人体成长发育。
二是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福建原始人类除从事农业、渔猎外,还从事手工业劳动,主要有陶瓷业、纺织业和造船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巩固了自给自足的原始经济,不利于交换经济的发展。
三是锄耕农业获得高度发展,却始终没有向犁耕农业过渡,而且畜牧业也不发达,社会前进步伐较慢。
到了周朝,原始的东越人形成7个大部落,史称“七闽”。
战国时期,越国为楚兵所败;越国一些王族南逃至福建和浙江南部,其后裔与福建的闽族人融合,成为“闽越人”。
与“七闽”关系较密切的是浙江于越族。在越王允常时代,于越族有人进入福建定居。
如铸剑能手欧冶子,曾受越王派遣,带领助手在闽北湛卢山建炉,铸造质量优良的宝剑。福州市的冶山和欧冶池,相传也是欧冶子铸剑地。
公元前334年,越为楚所灭,不愿臣服于楚的于越贵族和平民向福建迁移。于越首领无诸统一“七闽”,自称闽越王。
同时,原先比较落后的七闽迅速发展成为百越诸族中最强大的一支,七闽和于越族融合而形成闽越族。
七闽的分布,除福建、台湾外,还包括浙江南部古代的温、台、处三州,以及赣东地区以及广东的潮梅地区。
闽越族的风俗习惯和汉族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一,聚居在沿海、沿江地方,习惯于水上生活,善于驾舟在江河、海水中捕捞水产。喜欢居住干栏式房屋,人们称之为“巢居”。
其二,“断发文身”,在身上刺上龙、蛇一类图案花纹,这是远古人类“图腾崇拜”的反映。
其三,实行悬棺葬,将棺柩安置在悬崖绝壁的洞穴中。
其四,凿齿,即拔掉左右门牙或者侧齿,以为成年或婚姻标志。
其五,胶着语,即一字多音,与汉语一字一音的孤立语有显著区别。
武夷山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劳动生息,逐步形成了国内外绝无仅有的偏居我国一隅的“古闽族”文化和其后的“闽越族”文化,绵延2000多年之久,留下众多的文化遗存。
反映这一时期文化特征的主要有“架壑船棺”、“虹桥板”,船棺葬属于我国南方古代一些少数民族的葬俗。因以船形棺为葬具,故名。
船棺葬分露天葬和土葬两种。船棺露天葬流行于东南部古越人所在地,主要是福建及江西的武夷山区。福建崇安武夷山的船棺是独木舟形,史称“架壑船棺”、“仙船”、“舟船”等,曾流行于商周至西汉年间。
在武夷山东部绝壁岩洞中的架壑船棺、虹桥板距今3800多年。棺中的棉布残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棉纺织品实物……武夷架壑船棺是国内发现年代最久远的悬棺。因而,武夷山被认为是悬棺葬俗的发祥地,其实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和已消逝的古闽族文化的极为珍贵资料。
尤其是在3000多年前,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武夷山的先民们又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吊上悬崖绝壁间的洞穴里进行安葬,多少年来一直是个谜。
[旁注]
古越族 主要分布在北起江苏省,南迄越南的近海地带。广西壮族是典型的岭南古越族后裔,他们的远祖,是西瓯越和骆越这两个部落。越族或百越族都只是一种泛称,实际上越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
中原 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它是指以河南为核心延及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这一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古代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中原地域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有所蔓延。
古闽族 约从夏商时代至战国中期这段时期内,即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4世纪时,生活于我国福建及邻近地区的一个原住民族,是福建最早的土著民族。
图腾崇拜 发生在氏族公社时期的一种宗教信仰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对某种动物的崇拜,其也是祖先崇拜的一部分,图腾主要出现在旗帜,族徽,柱子,衣饰,身体等地方。图腾崇拜现象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人文意义。
船棺葬 是古代一些傍水而居、长于舟楫的民族特有的葬俗。我国长江以南的广袤地区,河道纵横,便于行舟,舟船是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从事生产与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们生前善于用舟,死后以船安葬乃顺理成章之事。
[阅读链接]
秦以前的福建,一般称“七闽”。《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八蛮”之说,那是因为福建土著民族在秦以前有“七国”即有7个部落的缘故。
称福建为“八闽”,是在汉人南迁以后的南宋,因为从北宋开始,福建有8个相当于府、郡的行政单位。这8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沿用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