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94100000001

第1章 散文的现代性——在2009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上的演讲

中国散文进行到今天,应该对有些问题做一些梳理和思考了。

散文是国粹,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不管是老子、庄子、孔子,还是《尚书》《春秋》《史记》,现在推崇的许多国学经典著作,大多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唐宋八大家使散文灿烂起来,明清小品使散文多情起来。“五四”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写作的出现,散文进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但是,“五四”到现在,快百年时间了,我们的散文基本上变化不大。散文作家似乎都穿着老北京布鞋在走路,很少有皮鞋、凉鞋、运动鞋等敲击路面。

再看看其他文学体裁,小说的革新最快,几乎每隔数年就有一个新的写法出现,国外的“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等等,都像种子一样,被移栽到中国文学的土地上,开出奇异的花朵。有位从事小说创作的行内朋友说,中国当代每个小说家的背后,都可以看到一个外国人的影子。诗歌呢,也风骚气盛,朦胧诗令人眩晕,第三条道路跟随者众多,还有更精彩的写法接踵而至。

当然,散文界的口号也不少,比如“文化散文”“学者散文”“行动散文”“新散文”“小女人散文”“在场主义”等等,但仍然离不开游山玩水,托物言志,钩沉史料,评说时世这些套路,就是说,在写法上没有大的突破,我们的背后无非就是许多年前的朱自清、周作人、徐志摩、林语堂四大金刚,我们缺乏新的座标和出轨气象。

也许有人会指出,XXX的散文就不同凡响,不可否认有极少数探索者在身体力行地进行着散文改革,但像小说家那样奋力突围的群体意识,在散文界并没有形成,这是需要引起朋友们注意的。

是散文这个老人肩上承担的载道意识太重了吗?未必,任何文学形式可以载道,也可以娱乐。国学经典是言理论道的,但明清小品中消遣娱情的成分就很重。像《闲情偶寄》《浮生六记》等散文,让人读起来多开心啊!是散文这个体裁太古老、太落后、如同戏曲一样渐渐失宠了吗?更不对,当今是散文的天下,全国众多的报纸副刊都以散文随笔为主,写的人多,看的人更多,散文已经成为一种真正的大众文体。

可是我们不满足,因为千篇一律的东西太多了,我们渴望阅读中的刺激性与兴奋点,渴望耳目一新的享受。

现在,散文明显的落后于时代,落后于其他文体。

强调散文性的现代性很有必要。

一、题材的现代性

本人曾做过多年的散文编辑,读过数以万计的来稿,有几大类稿子让人厌倦极了,深深感受到做编辑的痛苦。

一类是山水文章。中国是个农耕文明浓厚,田园风光优美,地理广阔丰富的国度,所以自古以来,写高原荒漠、名山大河、乡村小镇、民族风物的文章层出不穷。现在又是经济发达社会,提倡旅游休闲,并且交通便利,哪儿都可以去,连出国也是简单容易的事儿,因此,很多人兴之所至,提笔成文,然而大多是以日记行踪为线,历史资料为梭,编织出锦绣文章,并无多少个人的生命体验,只是人云亦云的重复而已。

第二类是亲情文章。虽然说父母师生、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是永恒的,但学校、家庭、个人的经历与感受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可谓人人都有之,人人都可笔之,很难出新意。而文学创作的求新存异,独特面貌则永远是成败的关键。

第三类是随笔杂感。面对浩瀚的史迹,面对纷繁的社会,面对厚重的文坛,面对种种人生现象,要发些议论太容易了,当前可以说是随笔泛滥,杂感丛生。当然,随笔杂谈也是散文的一种。但我们更期待那些有生活细节,画面质感,闪烁着露珠光泽,打动人心的散文创作了。

这几类作品占了散文创作的大多数,如果是读者,我们就有选择阅读的权利,但做为编辑,还得硬着头皮读完来稿,所以我说这种一种痛苦。

其实,生活的画面非常开阔,题材也是多种多样,社会场景也在不断更新。

我曾编发过《身份证上的照片》《楼道公约》《生命从指尖消失》《红尘滚滚大头虫》等反映当下现实感受的作品。但这类创作很少。

现在的散文创作容易闲庭信步,自我陶醉,缺乏对当前火热生活的关注,缺乏对工业文明的激情。

读美国作家E·B·怀特的散文《别了,我的至爱》,他把一辆福特汽车写得那么灵动,亲切,可感可爱。怀特的一系列散文观察细致,感觉鲜活,语言风趣,读起来如眼前。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较冷,比较遥远,与世隔绝,怀特也写湖,也到乡间,但富有现世的朝气和生命的温度。对比之下,我更喜欢怀特的入世。

读法国作家罗兰·巴尔特的散文《埃菲尔铁塔》,他把一个工业建筑产品写得那么饱满,丰富,深入,物性与理性融为一体,达到了建筑美学、风景美学,散文美学的高度。

现代性既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上,还体现在各个层面的开掘上。

二、视角的现代性

德国作家瓦尔特·本雅明说:“写作一篇好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宛如作曲时的音乐阶段;宛如筑瓦造屋的构建阶段以及宛如织布时的编织阶段。”本雅明是个哲学家评论家,但他写了两本颇有影响的散文《驼背小人》与《单行道》。前者透过童年的视角,描写了柏林这个大都市的种种生活景象,像万花筒般将一个城市立体地凸现在读者面前;后者的意象解析更加奇特,他摆脱了传统的概念思惟,完全是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眼光。本雅明说:“买书实际上是拯救一本书。”还说:“书籍和妓女都能被带上床。”“书籍和妓女都有各自的男人,这些男人以她们为生,同时也骚扰她们。就书籍而言,这样的男人是批评家。”

有的作家在动笔前,先要找到这个素材的音乐感,确实它的基调和旋律。我认识的一位摄影家写散文,总是充满横切的画面感。日本的大画家东山魁夷散文也写得很棒,作品中带着强烈的色彩感和细节刻划。

有时候一个独特视角,可以激活一个普通的素材,写出成功作品。比如说写动物,怀特有一本《夏洛的网》,就不同凡响。怀特还有一篇文章,题目叫《一头猪的死》,他把自己喂得那头猪描写的跟家里人一样,充满关爱和忧伤,是一种紧贴人心的散文。

视角取决于思惟。现在的散文创作,传统思惟和概念思惟仍然很严重,异想天开不够。做人要规矩,作文则要放荡、出格、另类。

人常说:看问题不能用老眼光。要打破思惟的定势,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三、结构的现代性

在建筑业中,结构和造型有时候起关键作用。或许你用的材料很一般,工价也不贵,但样式有特色,仍然销售的很快。

小说创作讲究结构,散文则很少提这个词,这是没有道理的。好像散文只适合短小的篇幅,单一的叙事、抒情、论说,这是画地为牢的做法。其实,散文也可以宏大起来。在我国文坛上,中篇散文、长篇散文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出版物中,多数是散文集,是五谷杂粮的汇聚组合,有气度、有份量的“大作”则极少。偶尔有那么几本,也是小河淌水一样的泛泛流过。

有时候欣赏其它艺术品种,那种结构意识让我感叹不已。

陕西有个青年国画家叫白霜亮,他的山水画中充满了风的痕迹,那些花草、树叶、山林、溪水全都呈现着微风吹拂的样子,别有动感。

有一次在珠海看俄罗斯歌舞剧团的演出,小小的舞台上,竟然立体地呈现出了大工业的各种劳动场面,强烈地音乐舞蹈火热生动,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在电视直播中看到和听到谭盾的音乐作品《地图》,大开眼界。谭盾把舞台放在了凤凰城下的沱江岸边,让西洋乐器大提琴的演奏,山间农民敲击石子儿的节奏,村姑哼唱民歌的声音同场出现,将各种原始的音乐因素集合起来调动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别有味道。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一部中篇散文作品,题目叫《看不见的城市》,其中有叙述,有描写,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轮流出现,表现出了一个锥体的各个层面,谌称结构佳作。

其实,在各种艺术门类中,手法上表现上最先锋最新潮的首先是美术、然后是音乐、建筑等,文学则最滞后。而文学中呢,又是散文最滞后。

艺术的基因是相通的,多欣赏一些其它门类的新作,对提高散文结构的现代性会很有启发和帮助。

四、语言的现代性

有时候读一些老作家的新作,虽然也写的是当前的生活,可为什么仍然有一股陈旧感呢,究其原因,就在于语言系统的老化。

“五四”开辟了白话文的源头,但也在不断进化中,从民国语言,到解放后的革命语言、文革语言、改革开放语言、网络语言,新的词语和造句方式像新鲜的血液,注入了古老的语言肌体。

要反映新时代的生活,就得运用现代语言。

这么多年来,中国文学的语言标准也比较混乱。

有人偏爱文白夹杂,像半生不熟的米饭,营养丢失。

有人喜欢油嘴滑舌,像炒菜放多了油料,让人反胃。

有人推崇方言土语,像当街煎炸的臭豆腐,一股怪味。

有人则欧化抽象甚至有外语缠裹其中,像锅里的沙子没淘尽,时不时跳出来嘣牙儿。

真正的散文好语言应该是纯正优美,生动晓畅,丰富形象的现代汉语。

在所有的文学种类中,散文是最讲究语言的。

从过去的科举到如今的高考,作文要求基本上以散文体裁为主。国文教科书中学习的范例,也是以散文为多。这是因为从宫廷文本到民间信函,散文是全民通用的文体。它应该带有公共性,可学习性,可掌握运用性。

所以,建立、完善、丰富汉语体系,是散文作家的责任。

当然,作家的风格多种多样,语言表现各有特色。

不过,能称之为文体大家的人很少。像孙犁的简洁深刻,汪曾祺的典雅有味已经属于稀世珍宝。

我们期待更有现代意义的语言大师出现。

2009年8月28日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同类推荐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既是两浙文化精神在20世纪激变动荡的社会形势下所孕育的文学成果,又与世界文学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密切相关。《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对王国维、夏丏尊、王任叔、冯雪峰、梁实秋以及王元骧这六位在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取得了较高理论成就的杰出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本书从中外比较诗学、比较美学的角度入手,尽可能地揭示了他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是如何在两浙文化精神的制约下,接受世界文学的影响,来推动浙江地域文学批评的发展的。
  •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感悟生命:回味无穷的105个篇章

    常说人生如戏,也道岁月无情,生命易逝,但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生命戏剧里的主角,身边其他的人都是配角。所以谁都想尽力把自己的角色塑造好。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彩排,你要做的就是好好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生命是一场悲剧,还是喜剧,抑或是闹剧,决定权却都在自己手里。生命是一场聚散。那初涉人世的第一声啼哭就拉开了聚的序幕,于是以后的岁月里,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就有了数不清的相遇,相识,相处,相爱,相恨,到最后的相离。不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相聚,哪一种形式的别离,到最后终究是曲终人散,众鸟归林。感悟生命,宁静美好!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元曲之美

    元曲之美

    本书作者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并附有原作欣赏及曲人小传。
  • 大风歌:风之涌

    大风歌:风之涌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热门推荐
  • 模因入侵

    模因入侵

    一夜之间,网络上所有灵异小说全部消失,与之伴随的是,小说中的灵异事件侵入现实。各地灵异现象频发,从最初的不信,到惊恐、绝望、疯狂……直至死亡。人类,在哭泣。
  • 人生二十年

    人生二十年

    二十年风雨人生路,见证一个从农村出来的青年如何蜕变成长为一代才俊
  • 恶魔哦

    恶魔哦

    我,吴凡人。不懂什么叫高手,也不懂什么是弱者。我只知道,人人平等,叫了就是兄弟!一辈子的兄弟!弱者也可以靠不断努力变强,强者,也可以努力变成传说!但我,要打破无敌传说,变得更强!所以来吧,一起奋战!
  • 我的时光匣子

    我的时光匣子

    高考以后的几个月,很多事情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直陪伴的男友莫名其妙的有了新欢,一切不为人知的过往一点一滴浮出水面,就好像一个神奇的匣子装载了许许多多“时光”,她不得不强迫自己去面对、去改变。
  • 若有来生只盼来生

    若有来生只盼来生

    我是一只半妖就是妖与凡人的孩子,据说我的力量很可怕所以妖主并不接受我来到妖界,想要杀了我,可是总有那一个人维护我,但是对不起,我爱的人在凡间我甘愿入凡为他,可惜啊,世事难料,最后他忘记了不爱我了。但没关系我接着等他五百年,五百年啊,我漫长厮守又带着痛苦可是呢,他真的忘了,喝了孟婆汤就忘得干净了,就算这样我还想留在他身边…但不要忘了他不是上一世的他了所以他不会爱我了…若有来生,你想记住爱过我吗?如果你想我只盼来生了…
  • 缘分与经历

    缘分与经历

    一个在普通的地方上小学和一个自认为能够永远在一起的女人,在以后的时间里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导致这对恋人就此在不同的地方,再次相见的时候不知道是多久。
  • 重生之白手帝国

    重生之白手帝国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 天才魔女误惹妖孽王爷

    天才魔女误惹妖孽王爷

    天生废材,软弱可欺?此苏云非彼苏云!外室之女,出身卑贱?拳头才是硬道理!嫡母心性狠毒,谋我性命。撕了你的慈母嘴脸,让你作茧自缚!嫡姐自诩天才,不可一世。让你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绝世天才!庶妹口出恶言,设计陷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斩草除根!看一代惊世天才少女,如何称霸擎天大陆,盛世风华,却栽到在身娇腹黑易推倒的一代邪王手里!本文一对一,女强男更强!
  • 美人的商店

    美人的商店

    掉下个美人使用的商店,平凡的岑卿很是兴奋,这么多美容漂亮东西,爱美的女人都会受不了的,为什么不尝试着打造出女人们心甘情愿的挥舞着钞票要买的商品呢?恩,表示需要考虑考虑…………这是个不科学的小说,不要当真哦
  • 幻神战

    幻神战

    化一团幻神战涅磐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