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提高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保证和提高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作出合乎教学科学规律分析和决策的基础性工作。而制定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则是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必要前提。本章以制定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为中心,简要介绍和分析实验课堂教学过程、实验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及评价等有关重要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 实验课堂教学准备
实验课堂教学准备比较复杂,没有充分准备,不可能顺利进行实验教学,甚至会导致实验教学的失败。实验课堂教学准备,主要从文本准备、实验环境与器材准备、教师实验准备和学生实验准备等四个方面提出基本要求,作为实验教学准备的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后可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
一、实验教学文本准备
在教学文本准备这一指标中我们根据它的内涵,进一步可细化为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六个二级指标,即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方案、实验课程档案和实验教学任务书。
(一)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是根据实验教学目标所规定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其任务是指导实验教学科学地规范地进行。实验教学大纲不能因教师而异,因教材而异,必须按实验教学大纲稳定教学秩序、保质保量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是教师教学的准绳。1985年,实验教学大纲由国家组织学科专家统一制定。后来,有学者提出大纲束缚教师的特色性和个性化教学,国家把大纲改为学科基本要求。评估教学工作开始后,又要求制定大纲,无大纲不准开课,于是由专业教师初步拟定,并组织专家论证审定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的基本内容有:课程名称、课程性质、学时学分、课程教学目标、实验教材、参考资料、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成绩评定、考核方式、教学深度广度、教学方法,以及阐明实验教学培养人才的地位和作用。教学大纲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的重大因素,特提出如下的评价标准内涵:
第一,实验教学大纲要符合实验教学目标要求。
第二,实验教学大纲要适合学校的客观实际。
第三,实验教学大纲内容要简明扼要、层次分明、完整充实。
第四,实验教学大纲体现了现代性、科学性、实践性和教学改革的要求。
第五,实验教学大纲基本格式规范、项目齐全。
(二)实验教学教材
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师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依据,是指导学生实验成功的根本保证,是取得良好实验效果的重要条件。实验教师应当选用质量较高、适合院系实际的实验教材。现在的教材内容普遍贪多求全、繁多庞杂,所以要合理挑选,达到实验项目和内容少而精。也可根据学科自身特点,组织有丰富实验教学经验的教师和实验人员编写教材或指导书,并列入学校教材建设范围,随着教学计划的变化而作相应修订。
实验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阐明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知识、误差理论、实验目的、实验仪器材料、实验方法、实验测量与数据表格、注意事项等。实验教材应达到以下标准要求:
第一,符合实验大纲的基本要求。
第二,对不同类型的实验内容有详略得当的描述,特别是对设计实验、开放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实验原理、实验目的,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第三,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四,应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指导性、现代性和应用性。
(三)实验教学计划
实验教学计划应依照教学大纲和院系实际情况制定,是院系组织和实施教学的基础性文件,能够保证实验教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教学计划由院系制定,教务处负责审定,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实验内容或新开实验由教研室提出申请,经院系主管教学主任主持论证审批,报教务处批准后方可列入计划。实验教学计划中要明确实验性质,是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还是专业实验。新实验必须说明该实验与理论课程的内在联系、实验的作用和实验的创新性,同时说明师资、设备、教学资料等实验条件是否齐备。应努力开设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实验教学计划的标准应是:
第一,符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
第二,日历进度安排合理可行,课程表填写规范并执行严格。
第三,教学计划执行良好,不得随意更改。
第四,实验教师和实验人员职责明确适当。
(四)实验教案
在实验大纲的指导下,在熟悉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认真编写实验教案。它是实验教师实施每个实验教学全过程的方案,决定着实验成功与否的重要文本。实验教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实验目的要求相一致,要吸收科技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优化内容和结构,形成科学、先进的实验教学方案。
实验教案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专业、课程类型、授课方式、考核方式、学时学分、使用教材、参考书、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要求等。具体标准是:
第一,实验教案格式规范、清楚。
第二,实验内容翔实、全面、清晰、先进,重点难点处理得当。
第三,实验目的要求明确合理。
第四,实验教学课时适当,教学安排合理。
第五,注意事项严格明确。
(五)实验课程档案
一宗好的有价值的实验课程档案是实验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是考核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指导性的基础性实验工作。档案内保存的资料应认真选择、合理简化。
实验课程档案内应装有:大纲、教材、教学日历、实验安排表、实验报告样本、实验教学总结、相关仪器档案资料、课堂考核表、实验考试试题、成绩评定相关资料等。具体标准是:
第一,各种资料齐全、完整、清晰、简明、扼要。
第二,档案资料真实、客观、原始、有效。
第三,档案建立应保持经常性的不断充实,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第四,有收集、整理、上报实验教学档案的制度。
第五,各种填写资料,字体要工整,格式要规范。
(六)实验教学任务书
实验教学任务书是院系发给教师的教学责任书,是考核实验教师的基本依据。任务书中的任务由教研室确定,经院系审核后,及时布置给实验教师并签字,督促其认真完成。教师因特殊原因需停、调、补实验课时,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教研室、院系主管教学主任签署意见后,才能变动课程教学。
实验任务书主要包括的项目有:课程名称、课程类型、实验项目、开设班级、实验学时、使用教材与指导书、实验器材、教学手段等。具体标准是:
第一,任务书简明扼要、要求明确、职责清楚。
第二,填写任务书必须实事求是、认真规范。
第三,任务书的发放与变动必须按一定程序进行。
第四,院系适时检查实验教师完成任务状况,最后做出认定和评价。
二、实验教学环境与器材
实验教学环境与器材是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实验教学顺利运行的硬件实体。必须投入一定的精力、财力和物力,以创造有效的有利的实验基础设施和先进的适用的实验仪器设备材料。可以说,这是一项实验教学的硬指标,进一步细化后可得到两项二级指标,即实验教学环节与场地和实验教学设备与器材。
(一)实验教学环境与场地
该项指标是创造实验条件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充分而必要的实验条件,就不可能保证实验教学得到预期结果,因此,我们提出以下的标准:
第一,实验场地满足实验所需面积,达到操作方便、辅导便利的目的。
第二,实验室布局合理,摆放整齐,室内清洁,无杂物摆放。
第三,实验室水、电、暖设施布局合理、整齐、运行良好。
第四,实验室通风、照明、温度、湿度、防震等符合实验要求。
第五,实验室防水、防火、防爆、防盗、防噪音等基本设施齐备到位,管理制度和措施执行有力。
第六,三废处理排放达标合格。
(二)实验教学设备与器材
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硬件设施。没有精良的仪器设备,就不可能做出精准的测量,必须精心选择型号、规格、量程等技术性能良好的仪器设备做实验。当然,选用只要能满足实验精度和水平的仪器设备也是可以的,“只选对的,不选贵的”。为此,提出如下标准:
第一,实验教学仪器设备齐全、完好、先进、稳定,能满足实验大纲的开出实验数目和实验水平。
第二,实验材料、试剂、药品、标本等,要齐备合格、妥善保管、注意安全。
第三,精密贵重大型仪器设备有专人管理,技术档案管理规范、严格。
第四,仪器设备一直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运用自如、操作灵活、发现故障及时维护修理。
第五,实验工具齐备合格、使用方便、经久耐用。
第六,仪器设备账、物、卡相符,低值易耗品账、物相符,使用手续规范、合理、简便。
三、教师实验准备
实验教师在实验前认真做好实验准备,是实验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应对实验过程、实验测量、实验组织安排、实验仪器等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从容面对,这样才能使实验顺利地完成。该指标具体化后可分为实验教学过程设计、教师预做实验、实验组织安排三项二级指标。
(一)实验教学过程设计
在实验前必须对实验过程进行总体设计,明白做什么实验,怎样做好实验,对实验的三个主要环节认真思考和精心策划,即准备与试做;观测与记录;数据处理与分析。具体标准是:
第一,设计周详完备,各环节衔接紧密,各要素协调配合,使实验教学各个方面成为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
第二,实验教学过程设计要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符合教学环境条件的实际。
第三,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使学生能在各种能力的培养上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四,实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应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教师预做实验
预做实验和预先检查实验设备,是实验教学的一种备课方式,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认真做好这一步工作,才能熟练地指导学生去做实验。具体标准是:
第一,首次开设的实验,必须试做,并写出翔实的预做实验教案和实验记录报告。
第二,对于新到岗或开新实验的实验教师要进行试讲、试做,并有详细的实验测量和数据分析记录,经教研室和院系审查认可后,方可独立指导实验。
第三,对于实验仪器的性能要有足够的了解,对操作规程要十分娴熟,需求的工具和材料要有足够的准备。
第四,对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数据处理方法等要烂熟于心。
第五,检查仪器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可能常见的故障有及时处理的能力和经验。
(三)实验组织安排
实验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其过程涉及教师的讲课和指导活动,以及学生的操作、调试、测量、记录等活动。这要比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复杂的多,所以在实验前认真组织安排各项活动,才能形成良好的实验秩序。为此,拟制定如下的标准:
第一,根据仪器的套数、学生人数、学时多少、实验场地的容量大小,编排出合理、有效、可行的实验分组办法。
第二,应尽力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实验小组人数不宜过多。仪器套数不足时,若学生基础知识允许,可采取大循环的分组办法。
第三,教师应提前将实验课程表公布于众。
第四,实验规章制度要简明清楚,张贴在醒目的地方,以便于了解、督促、执行。
第五,教师对可能遇到的人身和仪器安全、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以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迅速处理。
四、学生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准备主要是预习实验内容和熟悉实验环境两个方面,这就是两个二级指标。在实验前,一般都得进行预习实验,尤其对实验原理较难、实验过程繁杂、仪器结构复杂、设备比较精密贵重、操作程序要求比较高的实验项目,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验预习环节,并写出预习实验报告,这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实验,并取得理想结果的重要前提。即使比较简单的实验也应在实验课时内抽一点时间预习。
(一)学生预习实验
第一,充分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条件、数据处理方法等,做好实验的理论准备。
第二,了解仪器设备原理、结构、性能和操作规程。
第三,在充分熟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合格的预习实验报告。实验预习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步骤、数据表格设计、注意事项等。
第四,做设计实验时,学生自己拟定实验方案、经教师认可后,方可进行实验。
第五,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必须专门学习,了解其性能、精度和操作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试操作。
(二)了解实验室规章制度及实验注意事项
第一,在未掌握仪器操作方法前,不得动用仪器,更不能随意乱开胡拧。
第二,主动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自觉遵守,不得违反。
第三,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保证人身和仪器的安全,明白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提高测量水平。
第四,保持室内环境卫生清洁。
第二节 实验课堂教学过程
实验课堂教学不但是理论课堂教学的继续,能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知识,而且是学生实验方法和实践技能的基本训练,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打下基础。实验课堂教学过程是实验教学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必须全力以赴地搞好这一实践教学活动。
实验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实验教师授课、教师指导实验、学生做实验三个部分,这就构成了实验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一级指标。
一、实验教师授课
这一环节包括教师检查学生预习实验情况和精讲实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也就形成了两个二级指标。
(一)检查学生预习实验
首先,授课前指导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实验报告,是否按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未预习或预习报告不合格者不准参与做实验。
其次,针对实验预习要求和注意事项,向学生提出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再次,回答学生在预习实验中的疑难问题。
(二)精讲实验教学内容
在实验前,实验教师要对实验过程的组织安排、相关实验重点内容、注意事项进行精练简要的集中讲述,以便使实验顺利进行。对此,特提出以下的基本要求:
第一,教师要教态自然,仪表大方,普通话标准;语言生动流利,表达准确;板书设计合理,层次分明,书写工整规范。
第二,讲授内容娴熟,概念准确,条理清楚,逻辑性强,思路清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第三,讲授精神饱满、有感染力,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治学严谨,责任心强。
第四,把握深度与广度适当,因材施教,启发式和发现法教学,多媒体运用合理,及时反映前沿动态。
第五,加强师生互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第六,演示实验目的明确,动作熟练,操作规范,语言与演示同步、准确、时机恰当,视场开阔,现象明显。
二、教师指导实验
在实验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认真指导学生实验,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验素质。具体讲,通过实验可培养学生掌握诸如基本工具、量具和仪器的使用能力;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能力;按照实验步骤完成规范操作测量的能力;学会设计实验记录表格的能力;运用误差理论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排除简单实际故障的能力;设计小型实验并会写小论文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是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才智去完成,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规范操作,排除疑难问题与检查数据处理,严格管理与以身作则,批改实验报告与小论文等。这样,就构成了本环节的四项二级指标。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规范操作
第一,加强观察能力训练,要求专注目标、观察迅速、读数准确、判断正确。
第二,教师严格督促学生按实验步骤和仪器操作规程进行实验,不得违规。
第三,教师辅导实验要认真负责、细致耐心、治学严谨。
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授课、指导、操作、数据处理时间分配合理。
(二)排除疑难问题与检查数据处理
第一,热心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正确客观解释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
第二,快速、准确、巧妙排除障碍、处理事故。
第三,检查学生测量、采集、记录的数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验结束时,检查到实验不合格者,令其重做。
第四,实验中杜绝拼凑、抄袭数据的不良行为,一旦发现,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重做。
(三)严格管理与以身作则
第一,实验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考勤,严密组织教学过程,保持良好的实验秩序。
第二,实验中防止人为损坏仪器、工具、器材的现象发生。
第三,实验结束时验收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状况,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登记处理。
第四,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各项实验室制度,按时上下班,坚守岗位,巡回检查,不得离岗,不得闲聊闲逛和被动应付。
(四)批改实验报告与小论文
第一,教师要及时批改和及时返还实验报告。
第二,一律用红笔批改实验报告、肯定优点长处,指出错误不足,并要签注姓名和日期。
第三,按照科学实验文稿的基本标准和格式,去审定实验报告和小论文合格与否。
第四,认真批阅小论文的主题价值、论证过程、理论依据、实验结果。
第五,认真评出实验报告和小论文的成绩,规范地清晰地按比例记入学生实验总成绩中。评语要准确、公正、恰当、中肯。
三、学生做实验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中,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真实过程,培养学生收集科学信息、分析科学信息、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练习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学生亲自做实验正是达到这些目的的重要过程,为此必须扎实认真地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过程。注重实践能力训练、编写实验报告、加强实验素养的训练,是学生实验中的三项二级指标。
(一)注重实践能力训练
第一,严格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养成严谨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第二,按仪器的操作规程去调试和测量,学会正确使用仪器。
第三,仔细耐心观察实验现象,按照要求去读取数据。
第四,观测和记录数据要严肃认真、真实可信,达到实验要求的精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第五,实验结束时,将测量记录和处理结果交实验教师检查认可。
第六,实验中遇到新问题要冷静分析,虚心求教,妥善解决。
(二)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的全面总结,要认真撰写,提高科学实验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首先,实验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内容精练、文字通顺、公式图表清楚、运算清晰、结果正确、讨论深刻。
其次,在预习报告的基础上,在记录表格内填写测量数据、计算结果、绘制出曲线图,并进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回答思考题等。
再次,实验报告要设计合理、概念正确、原始数据完整、结果和结论明确肯定、符合实验技术报告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实验素养的训练
学生实验不但是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学习,而且是实验基本素养的训练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实验品质。
其一,在实验过程中认真听讲,尊重指导教师,服从安排和指导,自觉维护实验教学秩序。
其二,在实验中,同组学生相互配合、团结协作、和谐共处。
其三,实验时,不能无故串组,不得大声喧哗,要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其四,实验结束后,整理实验仪器及其他用品,还原仪器,放回原处,遮盖防护,方可离开实验室。
其五,学生如有损失仪器工具,主动报告相关人员,根据有关规定做出处理。
四、实验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
以上是对实验课程课堂教学过程质量的基本要求,这是影响实验教学质量最为关键的一些环节和内容,必须高度重视,严格执行。这里,我们把实验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简要陈述如下:
(一)教师教风
第一,仪表大方,教态自然,语言简洁准确,普通话基本标准,版面设计合理,书写工整规范。
第二,治学严谨,教书育人,精神饱满,责任心强。
第三,按时上下班,严格考勤,坚守岗位,严格管理。
(二)实验准备
第一,符合实验教学目标,符合实验教学实际,内容规范,要求明确。
第二,选用或自编教材内容先进,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合理,满足实验教学要求。
第三,实验教案完整翔实,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难点清楚。
第四,仪器设备完好先进,材料标本合格齐全。
第五,实验场地环境设施良好,仪器放置有序,室内整洁卫生。
(三)实验指导
第一,预习充分,认真编写预习报告。
第二,讲授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条理清楚,仪器使用、数据处理和注意事项交代明白。
第三,认真指导实验操作,巡回辅导,热情答疑,及时纠错。
第四,测量数据细心,处理数据规范,结论真实可信。
第五,实验报告格式规范,内容精练完整,认真批改,及时返还。
第六,考核制度完善,理论和操作考核相结合,平时和期末考核相结合,命题适中规范,考核严肃公正。
(四)教学方法
第一,督促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占一定比例。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师生关系和谐。
第三,仪器适时更新,检测技术先进,多媒体运用合理。
(五)教学效果
第一,基本掌握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学会编写规范的实验报告、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程序。
第二,掌握了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操作熟练,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实验兴趣浓厚、课堂秩序良好、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
第三节 实验课堂教学考核与成绩评定
实验教学考核是对实验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测量和评价方式。既是对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评估,也是对学生学习水平的检查。在教学前考核,可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教学后考核,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实践能力训练结果。实验考核同样为教学管理部门调节和控制实验教学过程提供丰富可靠的信息,对教学改革的导向有很大的作用,对促进和制约学生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由于考核的依据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所以实验考核的本质就是检验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本节着重从实验考核原则、实验考核命题要求、实验考核实施办法、实验考核成绩评定和实验成绩分析等五方面进行阐述,也就是实验考核的五个一级指标。
一、实验考核原则
第一,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相结合。
第二,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
第三,实验知识考核与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
第四,实验考核促进师生相长、共同提高。
第五,实验考核应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科学性、探究性和可行性。
第六,考核形式多元化,考核题型多样化。
二、实验考核命题要求
实验考核能否获得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命题的质量。命题既要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又要满足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为此,提出如下的基本要求:
(一)实验理论考核命题要求
第一,应以实验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实验教学大纲为依据。
第二,反映实验的重点内容,有一定的覆盖面,包括基本原理、仪器性能、操作方法、数据分析、误差分析、基本应用等。
第三,考核要有合理的难度与区分度,制作双向细目表。
第四,试题相互独立,文字简明扼要、表达准确,题意明确。
第五,题量与时间匹配,命题程序要科学、规范,并建立试题库。
(二)实验操作考核命题要求
第一,根据实验设备条件命题,注重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考核的内容应是观察、调试、测量、设计、排除故障等形式,不应是做过实验的内容。
第三,操作命题要精练简明、难度适宜、操作可行、时间够用。
第四,评分标准要客观、准确,减少主观因素影响,提高评分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三、实验考核实施办法
实验考核的实施是一项紧张严肃的教学工作,是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认真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工作,考试中的严格组织管理,考试后的成绩评定。为此,一般应建立实验考核大纲,在实验前,认真准备并充分熟悉其内容,使实验考核走向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考核大纲内容包括:考试目的、性质、内容和范围,各部分实验知识及能力层次的权数分配,考试方法,试卷结构,试题形式与数量,计分标准,考试时间,样卷提供等。
(一)实验理论考试的实施
第一,实验教师由试题库提取试题或按命题要求编制试题,同时编制评分标准、参考答案。
第二,经教研室、院系主管教学主任审核后,再经教务处审批后付印,要求试卷印刷规范清楚。
第三,按照考试的时间安排,认真组织考试,严格执行考试资格认定和考场规则。
第四,学生答完试卷后立刻收齐,及时认真阅卷,用红笔批改,打分要符合规范要求,评出真实客观的成绩,并登记于成绩单上,按学校规定验收保存。
(二)实验操作考试的实施
第一,实验教师按命题要求选定操作考试项目,并给出相应的测试结果标准或评分标准。
第二,考试前,实验教师准备好所需的操作实验的仪器、物品、材料、工具等。
第三,按照考试安排和考试规定,学生按一定的方式选题考试,在规定的时间内和实验要求下,学生独立完成。
第四,在考试中,教师必须全身心地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并记录下来,作为评定成绩依据。
第五,考试结束后,教师按评分标准及时给出操作考试成绩,并记入成绩单。
(三)平时成绩记载
第一,实验平时成绩分两部分,即平时综合考查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综合考查成绩包括实验课堂考勤、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态度、实验纪律等内容。
第二,实验教师自始至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综合表现,给出尽量客观的成绩,防止随意打分、弄虚作假的现象发生。
第三,每次的实验报告经认真的批阅后,给出成绩。
(四)小论文
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由学生自拟实验题目,或者由指导教师给出一些实验练习题目或显示一些实验现象,让学生作一篇字数在千字左右的短小精悍的小论文。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书写论文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格式,训练学生编写科技论文的语言文字水平,以及知识与技术的组织表达能力,得到科学实验研究和写作的初步锻炼。
第一,论文题目不宜太大,涉及知识范围不宜太宽泛。
第二,实验操作不宜太复杂,测试结果要明确。
第三,对实验现象的解释,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严谨的论证过程。
第四,论文基本内容有题目、提要、关键词、正文论述、结论、参考资料等,要求基本格式规范,语句通顺,字迹工整。
第五,数学推导要严密,公式表达要清楚;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进行讨论。
四、实验考核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评定相对理论课成绩评定比较繁琐和麻烦,涉及的项目多、时间长、评分难、统计繁,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实、有效、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实验表现水准。实验成绩评定分两种情况,其一是单独设立实验课成绩评定,是指实验教学作为独立一门课程,单独记成绩,单独记学分;其二是非单独设立实验课成绩评定,是指实验教学系相关理论课程的一部分,其成绩也系相关理论课成绩的一部分。
(一)单独设立实验课成绩评定
(二)非单独设立实验课成绩评定
另外,若未单独进行实验考试,应在理论课程的试题中,按一定分数比例编排适量的实验命题。
五、实验考试成绩分析
实验课是一门典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强的课程,由于实验成绩评定具有综合性、长期性、累加性,所以实验成绩中难免有实验教师的主观性和实验内容的定性成分。在实验中不但要动脑,而且要动全身感官,是一个全身心的学习过程,所以要做出准确、客观的成绩评定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实验成绩分析也比较复杂。对实验试卷和学生实验成绩进行系统、全面、客观的分析,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进行评价,也是教师发现教学问题并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应抓住实验考试成绩中的主要部分加以分析。
实验考试成绩分析本应包括平时综合考查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和小论文成绩等进行全面的成绩分析,但是限于时间、精力等的限制,一般只对期末实验理论考试进行分析,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综合性及在总成绩中占有最大的份额。当然,在有时间、有精力的情况下,对其他成绩也应进行分析。对实验试卷成绩分析有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定性与定量组合分析三种方法。根据实验教学的特点,采取定性与定量组合分析的方法比较适合。
由于实验试卷成绩分析时,需很多的数据分析概念和较繁的数学运算,这里不作详细介绍,而是直接运用结果,进行简要的分析。一般分析对象是试卷的质量分析和学生的成绩分布状况分析,从中找出命题中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问题。
(一)实验试卷的质量分析
实验理论考试试卷的质量可由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去分析,从而确定试卷命题的改进方向。
1.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可分为绝对难度(认知难度)和相对难度(统计难度)两种。前者指项目本身固有的难度,后者是指经计算得到的难度指标。一般情况下个别项目的难度为0.3-0.7,整个试卷的平均难度应为0.5左右。
2.区分度是指项目对学生特性和能力的区分程度。区分度高能有效地鉴别水平不同的学生,区分度低不能有效鉴别水平不同的学生。一般控制在0.4-0.6之间,若区分度小于0.29,就得改进。
3.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在控制难度与区分度的条件下,增加试题量、扩大覆盖面可提高信度。一般把信度系数控制在大于0.9。
4.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它反映了测量结果与所要测量之间的符合程度。效度又可分为三种:其一是内容效度,是指测验反映代表性内容的程度。其二是效标关联效度,是指能够反映测验有效的客观标准,也就是测验结果与效标的一致性程度。效标是指衡量测量有效性的外在的参照标准。其三是结构效度,是指测验结果和理论构想或特征的一致程度。它的效度系数在0与1之间,系统误差越小,有效分越大,则效度系数就越高。
5.四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理论上讲,中等难度有较好的区分度,难度趋向1或0时,区分度就会变小。若考试的信度低,则效度也不会高,而信度高时,却不一定保证效度高,但是,具有理想效度的测验都必定有足够的信度。换句话说,足够的信度是理想效度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另外,信度高的考试,区分度也较高。
(二)实验考试成绩分析
学生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分布状态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测验题目的难度是否符合大纲的要求,命题是否设计合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水平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规律,以及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这里,首先引进几个描述数据的简要统计量和分布曲线。
1.集中量:是指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量。它反映了考生的整体状态水平,常用的量有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平均数:是所有分数的总和除以分数的个数所得的商,它是使用最广泛的集中量。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值。
中位数:是一组按大小顺序排列的数据中位置居中的数值。
2.差异量:是代表一组数据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量,它反映了考试群体的离中趋势,即分化程度。常用差异量有三种:标准差、全距和四分位差。
3.实验理论考试成绩分布曲线:实验考试成绩分布曲线一般都比较复杂,原因是影响考生的成绩的因素相当多,也相当复杂,学生的认知结构基础、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性能、需要等)等都影响考生成绩。不过,一般从曲线峰的对称性去分析,比较典型的有三种:正态分布、正偏态分布、负偏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重合为一点的状态。由于标准差的不同,曲线峰的高低也有所不同。这种分布状态是比较正常的,说明实验试题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能力水平,均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正偏态分布:平均数大于众数或中位数的分布状态。说明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偏低,可能是试题难度较大、学生基础差、非智力因素等原因造成的,就要认真查找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负偏态分布:平均数小于众数或中位数的分布状态。说明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偏高,也许是学生基础好、试题容易、教学效果好等原因而出现的。
通过以上对实验成绩的分析,经过思考、判断和评价,就可以对实验教学考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估,得出一个真实有效的结论,肯定实验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从而找出不足的教训,提出今后实验教学改进的措施,使实验考试成为不断提高实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