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四日早晨,皇上在圆明园寝宫暴死。当日京城就传得沸沸扬扬,什么样的猜测都有,不过有一点不用质疑,那就是皇上真的死了,而且还属于不正常死亡。出了弘历之外,没有人知道皇上的真正死因。
当张廷玉等忠臣收到皇上驾崩的消息后,都以为听错了,求证后才战战兢兢地奔向了圆明园。张廷玉、方范、马齐、允禄等人赶到的时候,皇上的尸体已经收拾完毕,正栩栩如生地躺在龙床上,好在传位遗诏就放在“正大光明”匾的后面,取出来后,诸皇子停止了哭声,只听张廷玉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赵云,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在诸孙中最为喜爱,自幼抚养在宫中,恩逾常然,即立其为皇太子,若朕遭大事,即着其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众人一起转过头,这时有几个小太监慌慌张张地将弘历扶到龙椅上坐定,众大臣与龙子龙孙跪了满满一地,三拜九叩,高呼万岁。就这样,弘历灵前受了大礼,继承了皇帝位,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乾隆皇帝。
乾隆上台之后颁布的第一道诏令就是为他八叔、九叔的后人平反。
“允禩、允禟死有余辜,但其子孙仍为天胄支派,若俱摒弃于宗室之外,无异于庶民。当初办理此事诸王大臣再三因请,实非我皇考本意。着诸王满汉文武大臣,翰詹科道各抒己见,确议是奏。”
这份诏令费了乾隆不少心思,允禩、允禟都是皇阿玛一手整死的,铁案如山,如果彻底翻案,为他们恢复名誉,就等于打皇考的大嘴巴子。倘若轻描淡写一两句话,又不符合实题,根本不能称得上是平反,也不能振雍正一朝之严刚之气,所以,乾隆再三考虑,选了瞒天过海的手法,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王公大臣的头上,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这样乾隆不仅免除了不孝、忤逆的罪名,而且还给皇考找了以个优点,即虚心纳谏,此用心可谓是良苦啊!
这个措施完成之后,平反之势就好像排山倒海一样喷涌而出,两天后,由宗人府负责清查的宗主觉罗因罪革退案“真相大白”,诸满汉王公大臣又无声无息地戴了一顶帮凶的帽子,觉罗家族分别被赐红带、紫带,被载入玉牒,一大批皇子皇孙由猪狗不如摇身又成为天潢遗胄,一个月后,被雍正强行改名为“阿其那”(狗东西)和“塞思黑”(猪猡)的允禩、允禟之子孙重见天日,恢复名号,收入玉牒,此后,接二连三、一大批被禁高墙的宗室王公也翻了案,获得自由,新德、新福、云乔顺、鄂齐、扬德、华玢等人,均被释放回家,还有,乾隆那个冤死的二哥也被恢复皇子身份,收入玉牒。随着宗主王公的获释,全国上下一些无辜蒙冤,罪轻罚重的官吏士子,也从囹圄之下解放出来,因贻误军机而被判死刑的骁将傅尔丹,以明觉之罪处斩监候的总督蔡挺,以及诽谤程朱、发配军台的谢济世,均被赦免。一时皇帝的朱笔之下,每日都要响起一连串震动天地的惊雷,宽大政治和乾隆元年的春风一样,非但将新皇的“宽仁”送到了王府宅邸,也飞入了寻常百姓之家。
在其中,最倒霉,也是唯一倒霉的只有一个,就是以出卖亲生父亲而得郡王封号的十四贝勒允禵之长子——泰郡王弘春,他被稀里糊涂革去了郡王名号,圈禁在家。
这天,乾隆与侍卫张五哥默默地向十四贝勒允禵家走去。允禵于雍正元年即被吩咐去守陵,三年甫满,后受允禩牵连,禁锢在家,迄今已历近十年,未曾出门半步。乾隆小时候见过大伯允禔,温文尔雅,囚禁几年之后,发了疯,整天呼天抢地地大叫,孤魂野鬼一般,夜间如柔鸟啼血,惨不忍睹。十年幽囚之后,人能变成什么样呢?
唉!乾隆一声长叹,虽说惩治了不孝之子弘春,先给十四叔卖了个乖,然而,前景依然难以预料,谁知道十四叔会不会突然发了疯虎脾气,弄得他下不来台。也正是因为此节,乾隆决计只带了侍卫张五哥,以免朝臣在侧,生了事端不好收场。
十四贝勒府还是原来的模式,暮色下一片巍峨挺立,院墙足有丈五高,接层的痕迹极明显,是十四贝勒遭禁锢之后重新又砌上了一截以示警戒,其实,以此墙防十四贝勒明显是差了点劲儿。门是五楹倒厦门,足见十四贝勒当日在老康熙心中之地位,不过此时那个门楣被一弧形高墙堵得只剩了一个尖儿。门口原有岗哨日夜在高墙外巡逻,只是乾隆即位后不几天颁布“政尚宽天”诏后,就由内廷侍卫秉承皇命将墙外的岗哨撤了,半遮半掩地给了允禵些自由权。不过眼下门口却没有闲杂人,冷冷清清的像一所废弃已久的荒宅,高墙外杂草丛生,只有岗哨日常走动之地有一条踩出的明路,夕阳荒草,颓败门庭,总体给人萧索凄凉的破落之感。
乾隆心里叹着气踱过那道弧形高墙,见大门紧闭,暮色中剥落的漆块处呈灰白的死鱼眼色,旁边仪门处开了个四尺宽的小门,狗洞般大小,由栅栏护着,一到夜晚,栅栏门一关,再由内务府、宗人府派人协同一把,严实得铁桶仿佛,插翅的飞鸟也难以自由出入,此刻门前木呆呆地站了两个笔帖式打扮的人,张五哥尚未说话,那两位反应倒甚是敏捷,厉声说道:“什么人?站住!”
说着话就把腰间单刀“唰啦啦”扯将出来,作势欲上,张五哥也不惊慌,沉声斥道:
“大胆奴才,还不下跪迎接,皇上来了!”
那两位也未见有啥神情变化,“扑通”两声趴到了地上,猛地叩头,砸得照壁前青砖直响。
乾隆也不生气,轻声说道:“起来吧!”便径直走入了栅栏,栅栏是用手指粗细的铁棍焊制,牢固异常。
乾隆进了门,游目四顾一番,忽然想起,回头问那两个战战兢兢跟在身后点头哈腰的笔帖式:“十四爷没睡吧!”
两人连连躬身回道:
“回皇上话,十四爷每天都四更天以后入睡,这几日身子骨儿不好,只怕这会儿还在炕上养神呢!”
“你们在前头带路!”乾隆说着便往里走。
两个笔帖式连声叫“是”,转身从门房里挑了两个气死风灯笼出来,弯着腰往前走。天已然全暗了,灯光能照亮眼前的方寸之地,还是朦朦胧胧的,过了朱漆剥落的二门,院里更黑得难走,像一步踏进了幽冥地府,满院子都是青蒿、野草棵子,长得足有半人高,几个人便从杂草掩映的一条凸凹不平的小路上走过去,草丛中不时有籁籁的拌动声从草根处传来,远处在暗淡的西瓜灯下站着几个佝偻着腰的老太监,不时一声声咳着,屋里一盏清油灯放着冷森森的光又从窗纸上泻出来,乾隆见此颓境,心下凄然,加快脚步进了屋子,轻叫了一声:“十四叔!”
青幽幽的灯光下,映着张檀木大床,床上凌乱的被服包裹着一颗头发同样凌乱的头颅,身子整个在被窝里埋着,脸冲着墙,乾隆看不清楚,却知他就定是十四叔允禵,想起小时候被十四叔抱着骑在马背上,那时的允禵,雄姿英发,虎背熊腰,可是如今呢?
张五哥往前跨了一步,鼻尖差点碰到了允禵的头发,似乎是一个哆嗦,张五哥猛然又退了一步,捂住鼻子叫道:“十四爷,皇上看你来了!”一语说完,突然悟出了什么,立刻把手又从鼻子上放了下去,脸上神色却极尴尬,乾隆也已闻到一股腥臊恶臭之味,却凝立着不动。
允禵在床上动了一下,侧身向外,喉间一阵咕哝,方才翻身坐起,半晌,幽幽灯影中,允禵的眸子动了一下,冷冷说道:
“皇上,你是来赐鹤顶红的吧!”
乾隆一颗心如被猫噬犬撕,近前一步,躬身施了半礼,声音哽咽着说道:
“十四叔,您误会得深了,十四叔明日就要出这牢笼,怕请安来迟不恭,特地来看十四叔!您身子骨儿可还康健?”
“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多劳皇上关心,可惜呀!”允禵嘴里像含了冰块,声音颤抖得如同风里的秋叶,却又带着沁入骨髓的冷意,“哀莫大于心死,皇上也见了,反正到了这一步,放不放都无所谓,不过呢!放了我对你父亲便是背叛,却可以给你换个好名儿,不放呢?你倒不失为一孝子!”
乾隆心中酸楚,等允禵说完,又趋前说道:
“十四叔,您不记得了,侄儿小时候和十四叔学骑马,在避暑山庄那块大草地上,咱们……”
“别说了!”允禵身子猛地抖了一下,目中莹莹,似有泪光:“说这个无用!如今新君既来,允禵仍是老话,要杀就杀,我允禵皱一下眉头,都不是好汉子!”
乾隆凝视着这个倔强傲慢的十四叔,长叹道:
“十四叔,您与皇阿玛之事,责不在我,况且早已过去,如今朕前来,绝无笼络叔叔之意,也不诽议皇阿玛是非,只是……唉,只是十四叔与十叔之事,皇阿玛归天之前哀哀提及,说是当时受奸人挑拨,又在气头上,处置重了,还有大伯、八叔他们,都要我遵从遗命,代他完成心愿的……”
允禵本来对这个侄子就无太多恶感,十多年郁积之情早已呼之欲出,此刻见乾隆涕泪交流,也是真情自然流露,不带半点矫揉造作,心中的感情顿如决堤洪水涌将出来,竟自床上翻身滚落地上,辗转跌撞,号啕大哭:
“老天爷,你咋不公平啊!你咋这么狠心安排康熙爷的龙种啊!老天爷,你低头看看,老大幽死,老二幽死,老八幽死,老九也幽死,统统都是,统统都是暗无天日地死在活棺材里呀!”
乾隆热泪长流,俯身将允禵挽起,扶他坐在椅子上,允禵瘦削的身体兀自因激动而瑟瑟发抖。乾隆镇定心神,柔声叫道:
“皇叔,一切都过去了,皇叔当年雄风,朕至今仍记忆犹新,皇叔暂且先休养身体,这些天多到外边走走,去看看十叔,你们俩好好聊聊天。”
允禵摇头苦笑:
“人都这样了,还谈什么雄风,一天能有两个时辰出去走走,我已很知足。老十前两天见过了,一改飞扬洒脱之气,满口华严,必是……”
乾隆忙将话题岔开,强笑道:
“皇叔,您以前在西边打过胜仗,这些天西边又有事了,朕想请皇叔先将用兵利弊写个条陈,以后还要皇叔重振雄风,效命西疆呢!”
允禵眼中热泪横流,喃喃自语地不知说些什么,乾隆又谆谆告嘱了几句,方告辞出来,心情沉重地在草径中觅路走了一段,猛然站住,回头对张五哥沉声说道:
“你闻见十四爷屋里那股味儿了,真不知当差的是干什么吃的,你回去后向内务府打个招呼,再拨几个得力人手过来,好好侍候十四爷,对了,十爷那边也如例!”
出了十四贝勒府,乾隆站了很久,又回头瞅了一眼连轮廓都几乎分不清的宫殿门楣,长叹一声,大踏步走了……
乾隆三年是一个好年头,由于乾隆年轻有为、睿智改革,一时呈现出百废俱兴的好势头。准噶尔使臣乖乖地进京谒见了乾隆皇帝,要求谈判请准划界事宜,少了乾隆发展内政一后顾之忧、心腹之患。由于内廷西洋传教士的面请,教禁得到缓和,乾隆帝收回成命,只禁旗人信教,余皆不问,一时东西贸易竟呈蒸蒸日上之势。张广泗平了苗疆之乱,官兵撤回,又少一大项劳民伤财、吃力不讨好的开支。浙西防海潮之大石塘开筑,进展喜人,海石塘预计长八千余丈,倘使筑成,则浙西黎民可安居乐业,潮患不足为虑……
四下里捷报频传,都是令乾隆眉开眼笑的好事,乾隆此时真可以称得上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了。放眼天下,纵览古今,自认为登基伊始即可有此成就者,舍他而无第二人矣!心里一高兴,乾隆便大大地风雅了一番,一连串采取了许多举措鼓舞士子读书人舞文弄墨,吟风弄月,命令内阁学士方苞选批八股文,颁行天下,以为士子之范本,又亲自主持选编《钦定四书文》,还亲试了一百七十六员博学鸿词科之士,择其优者留于宫中以为词臣,并且还因势利导举行了一次讲演筵,筵间乾隆大出风头。
这样一来,乾隆便成了“文武全才”,发兵打仗屡战屡胜,大振国威,诗词歌赋又有一手,众皆称服。乾隆毕竟是年轻人心盛,凡有所学必欲以为表露,如今占尽鳌头,谁都净讲他的好话,说他不飘飘然是假,借此时机,乾隆又不失时机地宽赦伍景祺、查嗣庭两案连坐之亲属,恢复了三伯允祉的诚郡王号。以允禵、允(礻我)自释放以来,“守分家居,未尝生事”,而大张旗鼓地对二位吹捧,并且授予二位辅国公官衔,这样一来,“宽仁、圣明,文武双全”的诸多称谓便一起落到了年轻的乾隆头上。
乾隆又颁布了法令,命令革除广东与外洋贸易正税之外的百分之十附加税以引进外来产品,丰富庶民物质文化生活,并谕令停征各关米税,以促进米谷流通,缓解灾区庶民生活之苦。
此刻乾隆坐在龙椅上,得意洋洋地看着俯首在下的诸臣,心中真是说不出的高兴,他认为自己非常冷静,没有半分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迹象,他明白好的开端仅仅是好的开端,他必须得更加增进统治经验,以至能被誉为“千古一帝”,方不负皇阿玛之愿望,亦不枉他乾隆为帝一场,此刻他已然服够二十七月之孝,尽了人子之礼,而且已焚香默祷上苍,愿在位六十年后,便传位嗣子。
乾隆也太有点狮子大开口,在位六十年又将置皇太子于何地?不过阴差阳错,以后历史的发展真走到了他所预料的那一步,他真的当了六十年皇帝,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乾隆心里清楚,这一派大好形势至少有一半是虚的。正因为皇阿玛在位之日严苛法纪,他一上台便改弦更张,才令国家为之一新,然而,很多根深蒂固的东西还在顽固地蔓延滋生,这些东西只能以挟万钧雷霆之势刻意扫荡,方能涤除干净,免除后患,眼下却是不行。祷愿在位六十年也含此意,他要在他在位期间使所有的一切都走上欣欣向荣,繁华昌盛,那不是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
一天,乾隆正在召见先朝留下来的大臣张廷玉,一封八百里加急奏折递到了御桌上,乾隆拆开一看,吃了一惊,原来山东临清一带黄河又决堤了,章丘等六十个州、县、卫遭受水灾。
“张衡臣,你看看这个折子。”乾隆说着把折子递给了跪在前排的张廷玉。
张廷玉接过折子一看也吃了一惊。他看完后,随手递给了跪在他身后的另一军机大臣海望。
“张衡臣,你说该怎么办啊!”
“回皇上,臣以为皇上一方面拟派大臣到山东赈灾,另一方面下户部议免去今年受灾州县的钱粮。”
“好,就这么办。我看就不必要下户部议处了,你立即去给我起一谕旨免去受灾州县钱粮。”
“是,臣立即去办。”
张廷玉素以文学著称,在雍正朝不知有多少法规由他手中而出,而他自己之所以有今天,也正是由于他的文笔。他的才思敏捷,所以让张廷玉拟一个减免钱粮的谕旨,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家常便饭,很快地他拟好了减免钱粮之稿送交乾隆。
“山东章丘、临清等六十州县遭此水灾,朕夙夜忧叹。朕登基以来,抚恤民生,本望上苍保佑,却不想苍天之意,不可违,还是要降此灾与朕。朕痛黎民生活之难艰……遇此变际朕当求祭于上苍。至于灾区黎民,地方官员当加以赈济,附近各省应予以协作,为解黎民之燃眉,特蠲免今年受灾州县额征钱粮十三万九十七百余两。俟黄河治理之后,地方官员当极力帮助黎民恢复家业、重新播禾。钦此。”
乾隆看完后十分满意,只是拿起笔来在重新播禾后面加了一句:“今年各州遭灾,明年各州当征七分钱粮。”加完之后,乾隆才命人以谕旨形式晓谕受灾各州、县官员以及附近安徽、直隶官员,让他们通力合作,好好治理黄河以绝后患。
谕旨是传达下去了,但是应该派谁去赈灾呢?这时,乾隆脑海中突然闪现出一个名字——傅恒,对对,就派傅恒去。傅恒是皇后的弟弟,现任蓝翎侍卫,虽说职位不高,但却颇得信任。其实,说起傅恒从一个小小的六品侍卫受到皇上的赏识还有一段原委呢。
原来,乾隆与傅恒的妻子漪秀有私情,为了弥补傅恒,再加上傅恒是满人绝对可以大用,而在那一帮老臣中张廷玉与鄂尔泰确实已经也老了,而讷亲虽然可引以为心腹,但未免势单,所以才重用傅恒的。
“传傅恒见驾。”
“皇上,您召见奴才有何事?”
“傅恒,你听说山东黄河决堤的事情了吗?”
“回皇上,奴才听到了一点儿。”
“嗯!朕想封你为钦差,派你去山东赈济,你觉得怎么样?”
“皇上,您让奴才做什么奴才就做什么。”傅恒磕头谢恩说道。
“那好吧!你明天就启程前往山东,朕会让徐本陪你一起去。傅恒,以前每次黄河决堤,先祖总是会煞费苦心地赈济灾民,其用心之良苦天下共知。朕登基的时候就曾经许过愿要以圣祖为榜样,做一代明君。这次朕派你去赈灾,希望你不要辜负朕的使命,要像先祖那样好好地赈济灾民,不要让百姓说朕对他们不好,也不要让百姓说朕比不上先祖,朕更不想让先祖在天之灵说朕辱没了他的脸面。好啦,你先下去准备吧!只是朕的这番苦心,你一定要好好地领会!”乾隆说完向傅恒挥了挥手,示意他下去。
傅恒没有辜负乾隆的嘱托,很好地完成了山东之行。所以,他一回到京城就受到了乾隆的召见。乾隆对他的出色表现大加赞扬,并且还给予了他很多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