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雷明白了忽必烈话中的含意,他是说蒙哥他们哥几个还小,没有经过战事历练,而且自己手下的亲军太少,没有办法同三位兄长抗衡。拖雷轻轻一叹,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呢。”
唆鲁禾帖尼在一旁接着道:“总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呀,忽必烈说得对,流言也能杀死人,别人会说我们不守信用,违背父汗的遗愿呢。”
忽必烈点头道:“父亲,我们蒙古人讲究的是一个信字,一个义字,若是我们背负了这个污名,在大草原上就很难有立足之地了。”
拖雷面色凝重地道:“我从来没有想过要违背父汗的旨意,只是连日来战事不断,加之有几个王爷兴风作浪,才推迟了忽里台会议。当然要说我心有不甘,那也是实情。”
忽必烈抓住父亲的手,放在自己的肩上,道:“父亲,您看我的肩膀是不是坚硬宽阔?”拖雷露出自豪的笑意,点点头。
“那父亲就放心吧。用不了多久,我就会长大成人,用我的肩膀就能驮起万重山峰。”
拖雷看着自己有出息的儿子,开心地笑了。窝阔台心里非常郁闷,因为他巴望着早一天登上汗位,那样他登高一呼,整个大草原都将为之应和,但拖雷怎么不遵父亲旨意召开忽里台会议呢?他急于想登上汗位,父汗在临终前与他密谈时,曾告诉他“如果想在汗位的宝座上坐稳,须得二人力助,一是拖雷,一是耶律楚材。”并分析两人的情况道:“耶律楚材为一契丹人,深受汉儒文化熏陶,他信奉君君臣臣,会忠心耿耿辅佐任何一个汗王的,拖雷手中有财富和封地,不宜强迫,拖雷为人仁厚,会屈从于良信与忠诚,你要善待他,感动他,这样他才会尽心尽力帮助你。”
不久,窝阔台把耶律楚材请到了自己的帐内。
“耶律先生,我乃行军之人,恐是无法担当父汗留下的汗位。”窝阔台首投石问路先屈尊降贵,谦虚地向耶律楚材道。
耶律楚材跟从成吉思汗多年,深深折服于成吉思汗的雄才伟略,他得到成吉思汗的密嘱,要扶窝阔台登汗位。他明白窝阔台请自己来此的目的,沉吟一刻道:“我明白您的意思,我尽快去找察合台与拖雷,您放心吧。”
窝阔台轻舒一口气,又道:“我无法支撑没有你帮助的局面,事成与否,希望你都留在我的帐前。”
耶律楚材听出了窝阔台话中的许诺,便急忙起身,找拖雷去了。
拖雷接受了耶律楚材的劝说:“您必须帮助窝阔台当大汗。蒙古族是个骁勇、崇尚英雄的民族,违背父命会被人们视为小人行为。您肯定不想失去大家对您的尊敬与崇尚,忠诚的名誉是无价之宝,望您三思啊。”
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和形势所趋,经过一番筹备以后,1229年,在成吉思汗始兴的鄂嫩河和克鲁伦河的蒙古中心地区隆重召开了忽里台。这时,术赤已死,在拖雷和察合台等人的“推戴”和“支持”下,窝阔台被选为大汗,正式即位。窝阔台就是元太宗。
成吉思汗将汗位交给了窝阔台,没有交给拖雷,无论是按照汉人的皇位继承习惯,还是按照蒙古人汗位的继承习俗,作为拖雷次子的忽必烈都将失去汗位继承权。但幼年忽必烈的聪明和才智,博得了成吉思汗的赞誉,成吉思汗对幼年忽必烈仍然寄予厚望。据17世纪蒙古族历史学家萨囊彻辰在《蒙古源流》一书中记载,成吉思汗临危时曾说:“幼年忽必烈之言,足使吾人注意。其言谨慎,汝辈尽应知之。彼将有一日据吾宝座,使汝辈将来获见一种命运,灿烂有如我在生之时。”不知这段神话式的预言是真是假,但有一点是可以相信的,那就是幼年忽必烈的才能已经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赏识,这种所谓神话式的预言,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就变成了毋庸置疑的事实。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统一蒙古,灭掉西辽、西夏、花剌子模等,就是没能实现灭金夙愿,深为遗憾。临死前,他留下遗言说:“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县),直捣大梁(今河南开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灭金战略。
窝阔台即位之后,遵照成吉思汗的“临终遗言”,制定了具体的灭金战略计划。
1231年,窝阔台兵分三路,大举攻金。他自己亲率中路军经山西进驻郑州;斡赤斤率左路军进兵山东;忽必烈的父亲拖雷率领右路军按照成吉思汗的遗言,从陕西借道宋地,由唐、邓进入金境。三路大军约定,来年春天会师大梁。拖雷所率右路军一路过关斩将,自风翔渡过渭水,连破宝鸡、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进入宋境。接着,沿汉水东下,进入金邓州境,兵锋直指大梁。
金人听说拖雷已经迂回包抄过来,急忙调潼关守将完颜合达率精兵堵截。拖雷留一军牵制金军,主力分道杀向大梁。金哀宗又急令完颜合达援救大梁,拖雷则派出军队不断扰袭,使金军不得休息,疲惫不堪。1232年初,在钧州(今河南禹县)西北的三峰山大战中,拖雷把金军打得大败,金军精锐部队几乎全被消灭。
接着,拖雷率军北上与窝阔台会合,共攻大梁。由于大梁城防坚固,一时难以得手。三月,窝阔台留下大将速不台继续包围大梁,自己则与拖雷北返。
蒙古军围大梁,一围就是七八个月。十二月,金哀宗再也忍受不住粮尽援绝的痛苦煎熬,偷偷逃往归德(今河南商丘)。接着,又逃往蔡州(今河南汝南)。
穷途末路的金哀宗,眼看国家无望,只好硬着头皮派遣使者到宋朝求援说,蒙古“灭国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及于我,我亡必及于宋。唇亡齿寒,自然之理。若与我联合,所以为我者亦为彼也”。然而,金人的高谈阔论丝毫没有打动宋人之心,仍然遭到了宋人拒绝。
这时,蒙古也派遣使者请求宋朝协助灭金,宋人提出灭金之后收回河南之地等条件,蒙古人没有表示反对,宋人答应即刻出兵。
蒙古包围蔡州,三个多月,还是攻不下来,眼看粮食不多,难以继续围城。正在危急时刻,宋朝大将孟珙带领2万大军和30万石粮食赶到了,马上就要挨饿的蒙古军顿时有了精神,与宋军南北呼应,共同攻城。
金军哪里抵挡得住这般猛攻,1234年初,外城已被攻破,金哀宗一看大势已去,急忙传位于内族完颜承麟说:“我身体肥重,骑马不便。你平日矫捷,又有谋略,万一能活着逃出去,一定要继续树起金国这面旗帜,使国家不能至此灭亡,我的心愿就满足了。”完颜承麟即位大礼还未行完,南城已被宋军攻破。接着,蒙古军攻破西门。金哀宗眼看难逃一死,不愿做阶下之囚,含泪上吊而死。完颜承麟也被蒙古乱兵所杀。
统治一百多年的金王朝,至此灭亡。蒙宋联合灭金以后,宋人赵范、赵葵、全子才等人“谓非扼险无以为国”,提出“守河拒关”,收复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建议。宋廷因在蒙宋联合灭金时曾提出收回河南等条件,便在没有同蒙古商量的情况下,于端平元年(1234年)派遣赵葵、全子才率军北上收复三京之地。
这时,蒙古军主力北还,河南空虚,宋军很快进占开封,接着进兵洛阳。蒙古闻讯后,派兵来攻,宋军由于粮饷不济,兵败而退。宋军于端平元年出兵三京之地,史称“端平入洛”。1235年,窝阔台召集蒙古宗王、贵族大会,以宋人“端平入洛”为借口,决定大举攻宋。
窝阔台派遣次子阔端率领西路军进攻四川,派遣三子阔出率领中路军进犯汉水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派遣宗王口温不花率领东路军入侵江淮。
三路大军杀人宋地,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对宋人着实蹂躏一番。直至1241年窝阔台暴死,攻宋战争才暂告一段落。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12岁长到27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这说明1252年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毫无疑问,忽必烈的军事知识及其指挥艺术都是这一阶段学会的。
这一时期,忽必烈不但深入地学习了各种武艺及各种军事知识,也学习了蒙、汉文字等文化知识,特别是在父母的培育和影响下,形成了坚韧不拔的顽强性格和顾全大局的宽广胸怀。
忽必烈的父亲拖雷是一个在成吉思汗亲自培养和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英勇善战的军事统帅,常跟从成吉思汗出征,成吉思汗视他为“那可儿”(意为伴当),人们尊称他为也可那颜(意为大官人)。1213年拖雷从成吉思汗伐金,亲率中路军攻入河北山东等地。1219年从成吉思汗西征,攻陷不花刺、撒麻耳干等地,1221年单独率领一军进入呼罗珊境内,攻陷马鲁(今土库曼共和国马里)、你沙不儿(今伊朗尼沙普尔)、也里(今阿富汗赫拉特)等地,成为蒙古族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后来,在汗位争夺斗争中,拖雷虽然有心继承汗位,但还是遵从成吉思汗旨意,顾全大局,违心地拥戴窝阔台为大汗。窝阔台继位之后,分兵伐金。拖雷率右路军在三峰山大败金军以后,与窝阔台军会合。不久,即与窝阔台北返。北返途中,窝阔台突然患病,百般调治,不见好转,只好请来萨满巫师为他祈祷。
萨满巫师用大碗盛水,口念咒语为窝阔台驱邪,然后用念过咒语的水为擦洗窝阔台的病体。正在这时,拖雷前来探视。拖雷看到窝阔台病重的样子,心中更是又是心疼,又是焦虑,上前端起那碗被念过咒语的水,诚挚地向上天祷告,希望上天能饶恕窝阔台,并作出承诺,他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窝阔台的健康。祷告完毕,拖雷一口气将那碗洗病的咒水喝了下去。
说起来也巧,拖雷喝了那碗巫水以后,没几天窝阔台的病就有了好转,但正像拖雷祷告的那样,自己用生命换取了窝阔台的健康。所有的人都相信拖雷是代兄赎罪而死,因此对他忠君友爱的自我牺牲精神都感到十分敬佩。
虽然拖雷的死让忽必烈母子都陷入了悲痛,但在忽必烈幼小的心灵里,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忠君爱国的志士。
忽必烈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位受所有蒙古人民敬重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在他的心里,自己的父亲英勇善战,忠君爱国,父亲的有优良品质一直激励着他将来也要成为一位像父亲那样的英雄。这对于忽必烈最终形成了“度量弘广”的性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父亲死后,忽必烈的母亲唆鲁禾帖尼就承担起了抚育儿子的重任。唆鲁禾帖尼不同于普通的蒙古妇女,她极为聪明能干,具有坚定、谦逊、知羞耻,护贞洁的高贵品质。她喜欢自己的儿子,教导他们要有道德,懂礼貌,不允许他们兄弟之间发生任何争吵。
忽必烈非常热爱自己的母亲,母亲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谦逊、善良对忽必烈影响很大,特别是母亲顾全大局的度量和胸怀,深深地印在了忽必烈的脑海中。
唆鲁禾帖尼经常却说自己的子女们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不论何时都要团结在一起,这样拖雷部族才会看到希望。尤其是蒙哥,作为拖雷的长子,有团结、带领兄弟姐妹的义务。
拖雷去世后,族人们对拖雷家族越来越疏远了,先后多人偷着掠走马匹羊群,离开了拖雷一系的封地,去寻求更有实力的靠山去了。无可奈何之下,唆鲁禾帖尼只有带着忽必烈这一群人回到怯绿涟河,以打猎捕鱼为生。但唆鲁禾帖尼不论到哪里,都始终叫蒙哥、忽必烈、阿里不哥和旭烈兀四兄弟背着箭袋。唆鲁禾帖尼自己也拿着一个箭袋,里面有五支金箭,这是拖雷给她留下的传家之宝。加上拖雷和妾生的一子末哥,忽必烈知道他们现在是五兄弟了。唆鲁禾帖尼把五兄弟叫到帐中,她讲起先祖孛端察儿临死时,曾分给他们每人一支箭,叫他们折断,但每个人都是应手而断,孛端察儿又把这束在一起的五支箭拿出来,叫他们拗折,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折断。于是孛端察儿对五个儿子道:“你们就是这五只箭,分开来一定容易折断,只有合在一起,才不会被人折断。你们五兄弟要牢牢团结在一起,这样外人才不敢欺负,将来才能成就大事。”唆鲁禾帖尼又把这个祖宗遗训告诫忽必烈:“你们要记着父亲的荣耀,要为拖雷王爷复仇,一定要把部族的人拢住,不要分散。”
“如果部族的人不肯拢在一起,应该怎么办呢?”蒙哥问。唆鲁禾帖尼只是握着忽必烈的手,并不理会蒙哥。蒙哥想起拖雷教他的战歌:“杀尽头颅千万颗。”在他的心目中,竟然认为凶杀也是团结力量的一个办法,那就是不服从不团结者便杀。
拖雷王爷庶子末哥还有一个妹名叫婉君,蒙哥第一个拿他这个庶妹开刀。有一天,正当蒙哥带领阿里不哥、忽必烈、旭烈兀还有婉君在打猎时,忽然一阵惊天雷雨,他们只好躲到一个大池边的灌木林之内。就这时候,一条耀人眼目的金色大鲤鱼,突然在池中高声一跃,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蒙哥和婉君中间的地方。蒙哥随手抓住,叫弟妹们快送回家中去。因为蒙哥知道这条金鱼能卖很好的价钱,这样,未来几天就不用为生计犯愁了,可是,当他去领着母亲唆鲁禾帖尼回来时,却发觉这条金色大鲤鱼不见了。全家兄弟姐妹,都感到非常吃惊。蒙哥察颜观色,已知道是婉君偷了这条鲤鱼。婉君已经把这条鲤鱼拿去卖了,而且用来买了许多女人用品,蒙哥一声不响,把婉君哄到帐外树林中,挽起弓箭,一箭把她射死了。
唆鲁禾帖尼知道这件事后,对蒙哥加以责骂,但蒙哥非常平静地对母亲唆鲁禾帖尼说:“婉君这样做法,是不把咱们一家人当人,将来大家还不被她害死?就是父王再生,也不能容忍她,何况她从来不服从我这个长兄的吩咐?我决不能容忍咱们族里有这样一个另怀异心的人。”蒙哥说完之后,竟然从腰间拔出家传的宝刀,把刀向空中挥舞,目光逼人,在忽必烈、阿里不哥、末哥身上扫来扫去,大声一喝:“抗我者将被杀之!”
忽必烈见此情景,心中不禁泛起了一阵寒意。
唆鲁禾帖尼也吓了一跳,她似乎也不敢说些什么,只是感到蒙哥如真能成为汗王,这岂不是她教子有出息吗?她应当高兴才是,但她嗫嚅着说:“蒙哥,不管你怎么说,你这样做,引起了全家的不安,也给黄金家族的人笑话,我不知道你怎样在家中立足?蒙哥,你最好到外边去避一避。”
蒙哥点了点头,却皱着眉头说:“父王已死,人人都不与我们往来,我到哪里去?真好笑,他们都像怕我们似的躲着我们,难道我缠着他们不成?”
唆鲁禾帖尼说:“你父王死后,家族之中的人都不愿与我们亲近,但你在长大,总要闯天下。”“那我就与忽必烈一块出去。”蒙哥说着望一眼忽必烈。
末哥扯一下忽必烈的衣袖:“是雄鹰就应去广阔的蓝天飞翔,好男儿志在天涯。”忽必烈明白了末哥的意思,他答应蒙哥愿跟他,一块出去。
唆鲁禾帖尼说:“蒙哥,拖雷王爷在世时曾为你订下一门亲事,对方是咱们蒙古人出美女的地方。”
“弘吉刺部?”包括忽必烈在内的几个男儿差不多是异口同声地问唆鲁禾帖尼。
唆鲁禾帖尼微笑一下说:“是的,与兴安岭西边弘吉刺部首领的女儿订的亲,如果他们还没有忘记我们,我想,你是应该去那里娶亲的,你已经长大成人,到娶亲的年龄了?”
这几句话燃起了蒙哥的希望,他决定与忽必烈一起立即就动身去那里。二人骑上马,朝着兴安岭进发。
蒙哥与忽必烈的全部所有,也就只有三匹马,那捆装着替换衣服的革裹行囊,绑在马背上,看起来轻飘飘的,禁不住让人看上去就油然而生一种哀怜。
蒙哥对忽必烈道:“我这样去见我未来的岳父,他会不会看不起我呢?这可怎么办?”
忽必烈说:“不会的。”正当兄弟二人言语之时,忽然天空之上,发出一阵尖锐的怪啸。一只双翼蔽天的大雕,正朝着他们头上飞过来,看起来那巨爪铁喙的目标,竟是兄弟二人身后的从马。蒙哥忽然开颜地笑了笑:“忽必烈,这就是我送给丈人的礼物。”只见蒙哥闪电似的已经扳弓在手,铁臂弓弯个满月,高喝一声:“着!”跟着便是一声巨雕的哀鸣震满山野,连忽必烈的马也吓得竖起前蹄长嘶。蒙哥此时满怀得意,一跃下马,看准巨雕坠下所在山林,就在前边小路,便示意忽必烈翻身下马,徒步过去拖取。然而,当他们进入路口之时,突然发现在草丛之中,几十支弓箭正对他们兄弟二人。待兄弟二人回看时,林中到处都是弓箭手,都在向他们瞄准。
正当蒙哥和忽必烈满腹狐疑之时,小路拐弯处,已同时闪出三个大汉,为首的一个,不是别人,正是赤亦速不花,正在向兄弟二人冷笑:“你们一家人也许都会记得拖雷王爷在世时对我家的不好。”
蒙哥和忽必烈想起速不花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都觉胸中怒火如焚。他们兄弟二人这时却身处重重包围之中,只要一发作,马上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忽必烈见蒙哥发呆,便立刻抱拳含笑道:“速不花叔叔,许久不见,我们一家人都想着你哩!”这时,速不花却哈哈大笑:“你们一家人真的如此想念我?是不是念念不忘,想要我的性命?”忽必烈问:“您千万不要听那些传言,我们何曾说过这种话呢?”只见速不花沉着脸说:“我听你们乞颜族人瑟,在我走后,你们兄弟几个人曾经对天立誓,将来如果兴起,第一件事,就是要把第一个离去的部族首领速不花杀之,我现在等着你们兄弟把我抓回去哩。”
蒙哥早已惊得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忽必烈此时哪敢承认,只好摇头道:“我们兄弟没发过这样的誓,我们兄弟也不敢抓叔叔。”
这时,只听速不花说:“此事是我亲自听说的,为免后患,饶你们不得,既然你们兄弟抓不得我,我倒要抓你们了。”
忽必烈说:“老叔,我们毕竟是自己人,当年我父亲待你不薄,你扪心自问,我们一家没有对不住您的地方啊!”
速不花一阵冷笑:“什么良心不良心。”说着回过头去,随后抓起蒙哥手中的大雕。蒙哥想说这是我的东西,你不要动。这时候只见速不花刀闪寒光,大雕的头已经被砍了下来。蒙哥说:“这是我的东西,你怎么能霸占?”
速不花说:“什么你的东西,连你兄弟二人的性命都在我手上,我看你还是闭上你的鸟嘴吧。”蒙哥生平憎恨自己的东西为人掠夺,他满腔怒火,禁不住大喝一声:“速不花,老狗,你……。”可是,蒙哥的刀还没拔出来,已经被成群的大汉击倒在地。
忽必烈被速不花提起来摔到地上。从此以后,忽必烈和蒙哥就像两头被困的熊,被速不花锁在特制的木笼中,每天任由观看的人指手划脚地嘲笑。
“就是这两个乳臭未干的浑小子,他们发誓要消灭我们,真是不自量力!”然后大家就是一阵嘲骂之声。对于忽必烈和蒙哥来说,一阵阵嘲骂他们都要忍住。因为他们明白,这不是他们兄弟二人反抗的时候,反抗只能招来灾祸。
在囚笼中,兄弟二人已呆坐数日,这一天中午,正当兄弟二人打盹的时候,忽然远处传来了一阵呼喝之声。这声音呼喝起来,有如地动山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忽必烈和蒙哥还在想时,平日给他们兄弟二人送食物的老者走了过来。食物之中多了块奶酪。忽必烈和蒙哥都感到奇怪,因为这许多天来,他们兄弟二人所能吃到的只是最租糙的东西,所以忍不住对那块奶酪看了一看。
这时,老者低声说道:“快点吃了它,否则我和你们兄弟二人都不方便。”机灵的忽必烈示意蒙哥,真的三下两口就把那奶酪吞吃了。忽必烈说:“多谢公公,可不知道何故今天赐我们兄弟二人如此大的奶酪?我兄弟二人真要谢谢您老人家。”
老者左右偷看一下,看没人在旁边,这才叹一口气说:“这是我们族里人一年才有一次的摔跤大会。”蒙哥问:“摔跤大会?”老者点了点头。
忽必烈说:“既是族人一年一度的盛会,跟着一定还有赛马大会,只是不知道我们却与此事何干?”老者叹一口气说:“我听说他们回头要找你们兄弟二人去角力,我怕你们兄弟二人这几日劳累体力不够,所以才给你们一些吃的,希望你们多些气力。”
蒙哥问:“和谁角力?”忽必烈也非常惊骇。因为蒙哥和忽必烈都知道,当地所产的牛,都是野蛮无比。忽必烈问:“和牛角力?”老者点了点头,说:“正是,所以你们兄弟二人要小心。”说完,便匆忙地走开了。就在那老者走开不久,一批泰亦赤兀惕部的壮汉已经嘻嘻哈哈地走过来,打开笼子,松开蒙哥和忽必烈的脚链,却把两副重甸甸的像犁耙似的大锁,架到兄弟二人头颈上。
蒙哥和忽必烈被推到广场之上,一个武士上来松开忽必烈颈上的锁。速不花站在高台之上,对忽必烈阴险地笑了笑。忽必烈感到心里吹过一阵冷气,只见速不花拍了拍掌,对众人高声喊道:“族人们,我们跟着下来的这场角力表演,就是一头大公牛与乞颜少年忽必烈的争斗,大家可别忘了欣赏。”人群之中一阵狂呼。一匹硕大无比的大公牛给牵了出来,随即有人在牛背与忽必烈颈上搭了好几根粗壮的绳子。
然后就有人对忽必烈喊道:“忽必烈,你和公牛,各自背占一方,你得用力扯,把公牛扯过中间的白线,就是你赢了。今天晚上有一顿好吃的东西给你吃,如果你给公牛扯过了白线,哼,我们就让公牛把你拖着走一里路。”忽必烈看了看地面那些凹凸不平的沙砾,也不禁打了一个冷颤。但他明白,除了听从和死拼之外,再也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忽必烈只好低下头,暗自运力。突然之间,钟声一响,众人已经在狂呼乱叫。
忽必烈望一眼蒙哥。蒙哥也望一眼忽必烈。
兄弟二人差不多同时叹一口气。大公牛吃了一鞭,拼命往前走,忽必烈也就只能背对着大公牛,拼命向自己这一方扯。粗绳和木枷擦过忽必烈的肩,先是皮破,继而流血,甚至磨到胛骨。忽必烈忍受巨痛,咬紧牙齿,一点儿也不敢松懈,拼命向前拉。忽必烈一定要胜过蛮牛,如果战不胜蛮牛,他就得赤裸着身子,给狂奔的蛮牛在沙碛上拖上一里路,那准是一片血肉模糊。
忽必烈凭着求生意志,也凭着那老者送饭时送给他的一块奶酪,他竟然胜了。这头狂牛,被狂勇的忽必烈舍身拉扯之下,后脚一趴,身子伏到地下,就像气力尽失,再也起不来了,任由忽必烈把它像拖耗子一样,一直拖到那条白线上。牛在哀叫,人群之中,竟然有人喝起彩来,速不花却是脸色陡变,把头一摆,于是忽必烈也像垂死的牛一样,被拖回笼中的蒙哥身边。
蒙哥流泪了。
忽必烈感到剧烈痛楚,使他昏迷过去。忽必烈有一种蹬天蹋地之感,他在心中发誓:有来日定复仇,有机缘定成人上人。沉沉的黑夜中,忽然一阵冷水,从他的头上直泼下来,使忽必烈骤然清醒许多,他还以为是下雨,随手抹一把脸,张开眼来。朦胧的星月底下,忽必烈见蒙哥正目光直直地望着一处。忽必烈顺着蒙哥的目光望过去,竟然看到一个十分丰满的少妇。
蒙哥一愣,马上就来了精神,哑着嗓子问道:“你是谁?”
“嘘!”那少妇把一只食指放在唇间,然后低声说:“我是速不花小妾,因为你兄弟二人了不起,所以我救你们。”“救我们?”忽必烈也来了精神。
忽必烈望了望脚镣和粗重如椽的木枷,苦笑着摇一下头:“你怎么可能救我们兄弟二人呢?”少妇马上说道:“不是现在,是明天。我刚才听说速不花父子正在商量,明天骗马大会时,要用绳子将你们兄弟二人拴在马后,与骑马的人一块奔跑,而这匹马,却是全兴安岭最好的马,只要你们兄弟二人能够骑得上去,就没有任何人能追上你们。”速不花的小妾如此这般说了之后,似乎在蒙哥和忽必烈心上点了明灯一样。兄弟二人用感激的目光,一直目送着速不花小妾的背影,蒙哥说:“忽必烈,有朝一日,我消灭速不花,一定娶她为妻。”蒙哥说这话时,发现忽必烈的目光也是动情的,这令蒙哥老大的不高兴。
次日一早,太阳刚露头,赛马大会便已开始,这是一个最能展露蒙古英雄气概的大会。许多骑功超卓的青年男子,都在赛马大会上显露他们的骑技。有人能弯身到马背下射箭,有人能够从一匹飞驰的马背上飞跃到另一匹马背上。最顽劣的马匹,在他们胯下,只能成为绝对驯服的奴隶。甚至少女也是双足踏在飞驰的马背上,更加呈现了她们矫健婀娜的青春美姿,每当她们身到马腹之时,那美妙的腰肢,也不知道会引起多少男人的目光,一直把他们的目光拉弯。
多美的马背少女呀!这正是蒙古尚武精神的最高表现。在他们的心目中,骏马是胯下的战友,也是可以愚弄的奴隶。而每逢赛马的盛会,也要找一些奴隶来加以愚弄,甚至如忽必烈和蒙哥这种不可愚弄的奴隶,一样也要加以虐待,以博全场的欢笑。生死关头,蒙哥和忽必烈都睡得很香。但兄弟二人在甜美梦中,却已被人扯了起来,并且解下桎梏,只用一根绳子拴着他们的脖子,把他们推向赛马大会的广场上。兄弟二人的出现,引起一阵骚动,似乎每一个人都惊奇于忽必烈经过一场折磨之后,何以还能够如此神采奕奕,双目闪闪,尤其是族中的少女,还不时对兄弟二人发出一阵阵爱怜的叹息。她们总觉得这样对待兄弟二人真是不公平。这时,速不花又走上台子,他大声说:“族人们,我们今天的赛马大会,还有一个特备的花样,是我们最好的骑士,蒙哥和忽必烈,他们要与我们的马赛跑。”这时,大家反而都是屏住气息,好一会儿,才有几个男人发出一阵怪叫。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这所谓的赛跑,实际上就是惩罚不听话的俘虏的一项酷刑。跑不上一会儿,俘虏就会被拖在沙砾之上,最后只剩下一团模糊的血肉。
人们担心着忽必烈和蒙哥。
忽必烈和蒙哥也从人们眼中看出惊恐,他们心里也有些怕。
兄弟二人这时已被拴在马后一丈余处,他们神色木然。忽必烈只是半眯着眼,在打量着马上速不花的身段,心想,这小子曾和我父王拖雷王爷一块玩耍,他儿子时常被我打成滚地葫芦,可是现在人家父子二人强壮多了,也威风多了,原因就是他手中有兵马呀。
突然之间,响起一阵锣声,忽必烈看到蒙哥已被马拖得狂奔,他自己也感到颈项间一阵抖动,已经不容他考虑什么,赶快拔腿便跑。
蒙哥在前面跑得飞快,忽必烈必须像他那样狂奔。
忽必烈有时觉得赶不上,他就必须舍命把前边的绳子向自己身体这边拉,以命令自己有加速的余地。但这种倒拉,在马匹飞驰之时,得用上极大的力,所以很快就扯破了手掌。马匹愈跑愈快,还掺杂着马背上速不花儿子得意的呼啸声。
蒙哥已有倦意,忽必烈在其后为他加油:“哥哥,只有朝前跑。”
忽必烈眼看蒙哥再也支撑不住了,但马匹这时却正向沙碛的一处陡坡之上跑去,放缓了脚步。
蒙哥对忽必烈回头喊一句:“弟弟,我们会活下去。”
就在两匹马上到坡顶之时,蒙哥和忽必烈都精神一振,把绳一收,兄弟二人发狂也似的比马儿跑得还快。
忽必烈和蒙哥兄弟二人飞身一跃,都已上了马背,闪电似地夺过绳子,双足一夹,一声断喝,他们的胯下马匹已经如箭脱弦,如星赶月,瞬间即消逝得无影无踪。
速不花等看见情况不妥,也派马匹去追,哪里还来得及?
忽必烈和蒙哥兄弟二人在茫茫荒野之中,二人四目血红,差不多同时振臂大呼:“速不花,我们会用千万只箭把你射穿,把你千刀万剐,把你碎尸万段,把你全族人灭掉。”见弟二人这一呼,真是天鸣地应,四面震荡,声音久久始散。兄弟二人四下望了望,他们商议一番,还是决定按母亲所言去弘吉刺的牧地,他们要去找那里的酋长,找到那位指腹为婚的人儿再说。这时的兄弟二人已是一无所有,蒙哥只穿一条破裤子,还是满身伤痕。忽必烈也身无长物。正在兄弟二人踌躇之间,蒙哥忽然笑了:“我骑着的马匹不正是最好的礼物?还有你的坐骑,忽必烈,对吗?”忽必烈说:“是的,大概弘吉刺部也找不到这样好的马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