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商品化政策的持续推进,以及乡村城市化、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近年来,为物业管理行业培养实用人才的高职高专物业管理专业发展迅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深化改革、更好地适应职业需要的重要使命。
我们遵循“以人为本”、“能力为本”、“适用合理”的原则,编写《物业管理服务心理学》一书,为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实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心理学教材。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学生终生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从事物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1.结构流程化,应用整体性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结构的设计上,坚持应用导向,以物业管理岗位实际流程或环节为主线设计全书的总体结构,彻底打破学科导向按理论条目的逻辑顺序排列的老套路,并注意吸收最新理论和前沿知识,总结改革实践的经验。在具体内容设计与选择上,最大限度地贴近物业管理岗位实际,所学尽可能联系或直接对应所用。同时,注意所用内容的层次定位。所选择的内容一定是高职学生这一特定层次能用得上,而且是必须用的。本系列教材的研究重点是从企业宏观转为岗位微观、从战略转为实务、从理论知识转为职业技能。
2.“任务+技能”式打包,项目化教学设计
教材立足企业环境,依据物业管理涉及的业主、员工、管理者三大对象,将物业服务心理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编写成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15个项目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作为一名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服务心理知识和技能。
3.案例导入,情景模拟,激发学生思考
对项目需要掌握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选择具有一定普遍性、现实性、针对性强的案例,开展讨论,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理论内容的巩固。在学习中,最好让学生以组建模拟物业管理公司或岗位的形式开展课堂教与学,使用教材的教师必须视学生分组及模拟公司的具体情况而进行协调,配合教材调整教学,充分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4.情景渗透,行为导向
打破传统教材一贯到底的知识叙述型编写模式,构建情景渗透、理实穿插的多元化和栏目式编写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行动导向教学的需要。在教材中明确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设置案例导入、理论讲述、知识拓展、案例思考、心理测试、复习思考题等栏目,并结合知识内容插入服务心理案例、游戏等。
本书的编写获得以下课题资助:
1.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重大教改项目《重庆市物业管理行业技能及服务标准与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资助(项目编号:0817003);
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重庆市中高档小区业主心理需求特点、发展趋势与物业管理收费对策研究》资助(项目编号:09SKQ08)。
在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作者多次和国内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物业管理专业骨干教师进行交流,与多家物业管理公司进行沟通和联系,并邀请他们对教材内容进行审阅,保证了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由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任重道远,课程改革与建设更是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加之作者水平所限,本系列教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尚有心到手不到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作者联系方式:zhitaoy@126.com。
于志涛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