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李帆到王家坪的第四天。
今日,李帆并没有出门,而是直接呆在王老汉家中。
其实,昨天,村里的病人,李帆基本就已经全看完了,按理来说,李帆昨日或者今日,就该动身离开了的。
不过,他却没有急着离开。
看完病,多呆一两天,这是李帆的习惯。
一早起来,李帆便拿出一个木箱来。
他随身携带有两个大木箱,其中一个,是用来装一些常有的医疗用品的,也就是他那个大药箱。
而今天,李帆拿的却是另一个箱子。
把箱子搬到桌上,然后打开。
箱子里面是隔开的,分成两半,一大一小。
其中,小的那半,大概占到四分之一的空间,乱糟糟的塞着一些衣物。这就是李帆的另一套衣服了,他总共也就两套衣服。
箱子的另外一边,则是摆放着厚厚的两叠纸,堆得老高。一叠是空白的,另一叠,则是用过的,上面写满了字迹。
旁边角落,则放着毛笔,墨块。
纸张光滑平整,柔滑有光泽,更有一种厚实质感,一看便知,这是一种质地上乘的好纸,绝非普通货色。
这确实不是普通的纸,而是楮皮纸。
当今之世,纸张,大体可分为两类。
最常见的是麻纸,也就是用麻做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的纸。市面上,基本都是这种纸。还有一种,叫做皮纸,顾名思义,其主要制作原料,就是各种树木的皮。
麻纸,是传统老纸。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同时,价格也相对低廉。这里的相对低廉,是相对皮纸而言。
这时代的纸张,贵的要死。一石粮食,根本就换不来多少纸。
所谓,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麻纸,价格相对较低,其质量也较差。档次高点的麻纸还好,要是档次低的麻纸,纸张粗糙还是其次,就连纸面都明显的凹凸不平的。
而皮纸却不一样了,最为一种新工艺,新技术。这种纸张,质量要比麻纸强几条街去。无论是美观,还是质量,都如此。
而楮皮纸,则是皮纸中,最好的一种。它带有楮皮特有的香味,不仅能提神醒脑,还能预防蛀虫。
不过,就是这价格,有点吓人。
李帆所用的,不仅纸张高档,就是笔墨,同样不是凡品,价格不菲。
别的东西,他无所谓,唯独对于这方面的东西,他讲究。
墨得慢慢磨,好墨,更是如此。
墨磨好后,摊开纸,便准备开写。
“姓名:王六嫂”
“性别:女”
“年龄:52”
“外症:半身不遂,口歪眼斜,失语。”
“检查:舌苔暗红,滑腻,唾液粘稠,淡黄色,畏寒。”
“脉象:脉搏微弱,无力,时有断续,不规律……”
“病因:中风留下的后遗症,风痰堵塞经络……”
“治疗之法:1针灸……”
……
还以为,突然间诗兴大发,写诗词歌赋呢。谁知道,他竟然是在写这些东西,这不就是病历吗。
可是,又不对,这份病历也太详细了吧。
这里面,几乎无所不包,望闻问切,都全部用了个遍。而且,每一样,都十分的细致。其中,特别是脉象那里,更是详实无比。
比如说,别的大夫对于脉象急促,一般就只用“脉数”表达。而李帆这里,则是详详细细的用了具体数据记录。
那怪,每次给病人看病,他都问得那么详细,每次把脉,都要花那么长的时间。敢情,都用到这上面来了。
这得用多少纸,多少笔墨,花多少钱啊。而且,还用那么贵的楮皮纸,这也太败家了吧。
日出,日落。
很快的,就到了傍晚时分。
这段时间,李帆除了抽空吃了顿饭,就一直在写他的那些病历。
轻轻地放下手中的毛笔。
望着桌子上,堆得老高的纸张,李帆还算满意。
这就是他在王家坪所得到的成果。
“可惜,这些病症,单调了点,类别太少。”
一张张,仔细的查看之后,李帆又有些无奈的摇摇头。
病症虽多,但是,种类却不多,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要知道,既然是需要等到他这样的铃医来医治的病症,肯定都是一些老顽症。比如,风湿病,长期咳嗽,还有就是像王六嫂那种,中风后遗症之类的。
小毛病,何须等,突发大病,想等,也等不到。
如此一来,肯定都是一些老药罐子在等待他的到来。
病症相对单调,这是一个让他不满意的地方。
其实,还有另一样东西,让他不爽。那就是,作为一个铃医,他总是没办法看到病症的变化发展。
每一次给病人治病,他都是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也就是用真气,直接寻本追源,把病根灭掉了。看不到一个持续的,正常化的治疗过程,更看不到,这个过程中,病症的变化情况。
这就是作为铃医,另一个弊端,最少,对于李帆来说,这是一个弊端。
因为,他的目的,并不是成为一代神医。
他有他的追求,他有他的执着。
“或许,铃医这活计,该暂停一下才对。”
想要看病情发展,就必须通过长时间观察病人。如此一来,继续当铃医,显然就有些不合适了。
“去某个医馆当坐堂大夫?”
不当铃医,那就只能当坐堂大夫了。
这世间之事,就是那么奇怪。就像昨日,那位徐夫人开出高价,想方设法的要请他去当坐堂大夫,他却让别人给他找个理由。
没想到,才过一日,他便自己给自己找好了理由来了。
不过,似乎他早已把昨日的事情忘了一般,当然了,也就没想着,回头去找那位徐夫人叙叙旧。
昨日之事,昨日之人,或许,对于他来说,无非就是过往云烟,就是一个过客罢了。就好像,他把他当成大唐朝的一个过客一样。
“我干嘛不自己开一家医馆呢?”
想到要当一名坐堂大夫,他心中立马又有了另一个想法。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干个体户。”
这是曾经那个世界中,多牛逼的一句话啊。
干个体户好啊,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想开业,老子就开门,想休息,老子就打烊,何苦受人家管来着。
这世间,最苦逼的事情莫过于“吃人家饭受人家管”了。
特别是对他这种自由自在,闲云野鹤惯了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哈哈,对,爷就干个体户。”
想通其中关键,李帆心中便有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