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落叶满地,菊花盛开的秋天,蔡邕的至交好友曹操再次来到蔡邕吴会的家。
这次他不是一个人来,身边带了一个少年。少年生得圆脸大耳,一双黑亮的眼睛滴溜溜到处转,一看就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
蔡邕一家对老朋友的到来十分高兴,热情款待二人。蔡家就像过节一样热闹非凡。
曹操介绍说,少年乃自己至交好友的儿子。好友因病去世,去世前把儿子托付给曹操照顾,自己就算是他的养父。
“蔡大人,你这里不是有学堂吗?我想把董祀放到你这里学习。让他学点本事,知书达理,将来再跟着我做事。”
“好好!没问题。”蔡邕道。
这是新来的同学?当时正是休息时间。蔡琰跟好几个同学凑到堂屋门口,好奇地看着那个新来的男孩子。
蔡邕让大家复习前面的功课,自己和曹操携手进入堂屋。
那个男孩董祀,一点也没有羞涩,黑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蔡琰和她的同学们。
此时的曹操,已经升了典军校尉,手下掌管着几千人的军队。三十几岁的曹操,正是年富力强勇于向前的年纪。
曹操对蔡邕一向都很敬重。他的敬重,并没有因为蔡邕的流放和隐居而降低。在他眼里,蔡邕还是中国第一号文人,绝对的国宝。
两人依旧议论起朝政。
蔡邕说:“听说孟德前一阵任济南相期间,下大力气整治贪官污吏,一下子免了八人的官职,老百姓交口称赞,是不是啊?”
“哈哈,有这么回事。”曹操笑着回答,“我一看那些贪官污吏就来气,手上有了点权力,忍不住就要收拾他们。”
“你现在又回到朝中做官了?”
“被任命了一个什么典军校尉。现在朝政还是不稳,宦官仍然当权,民不聊生。”
席间,曹操一眼看见了蔡文姬,高兴地大声说:“那不是你的神童女儿吗?待会儿给我们弹弹琴,怎么样?”
蔡邕笑着答道:“好啊,待会儿吃罢饭,让琰儿好好给你们弹奏几曲。还有我的另外几个学生,让他们给你表现一下才艺。”
吃饭时,蔡琰正好和董祀坐在一起。
菜还没有上齐时,董祀就笑着问蔡琰的姓名。
不一会儿,董祀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块碧绿玉石,一下子塞到蔡琰手里,说:“琰儿,这是我给你的见面礼。”
蔡琰接过来一看,是个小小的玉石像。
“谢谢你。”
“不用谢,这都是曹大人帮我挑选的,你要谢就谢他吧。”
蔡琰看了看餐桌对面,曹操正和父亲在亲切攀谈。
“董祀,你几岁?”蔡琰问董祀。
“八岁。”董祀回答。
“哎哟,你比我还小三岁呢。”蔡琰惊讶道。
“比你小怕什么?我是大男人,男子汉。”董祀两眼瞪得溜圆,小拳头攥起来毫不示弱,“如果谁要是欺负你了,你就来找我,我会帮你收拾他!”
“哈哈,那感情好。谢谢你。”蔡琰忽然觉得这个董祀好像是自己很熟悉的小朋友,很早就认识似的。
吃完饭,蔡琰坐下来,弹琴给大家听。
蔡琰穿着华丽的丝绸衣裙,头上梳着两个小抓鬏。皮肤细嫩红润,一双玉手白皙柔滑。只见她纤细柔美的一双小手在七弦琴上优雅地划过,美妙的琴声响彻在空中,流淌在蔡家大宅的每一个角落。蔡琰小小年纪,已经表现出相当的妩媚优雅气质,令人赞叹。
她弹奏了父亲的《坐愁》《秋思》和《幽居》。
几曲终了,一阵热烈的掌声,董祀拍得最响。
曹操瞪着眼睛看了蔡琰半晌,忽然捻着胡须说道:“蔡大人,你这个小女儿,才貌双全,聪明伶俐,真是绝佳碧人一个,将来不知什么人才能配得上她哦?”
“孟德过奖了哈,小女只不过生在我家,多学了点文化,粗通文墨而已,哪里有才貌双全。”
“哈哈,蔡大人谦虚了。你家女儿就是个小美女么,美女加才女,将来看谁有福气能娶回家?”
“曹大人,莫开玩笑了。不说孩子还小吧,就我这罪臣子女,能有碗饭吃就不错了,哪敢指望嫁得好?”
“哈哈,你这不是暂时的么?如果朝廷改朝换代,你或许又能成为朝廷的座上客,大家敬仰的大学问家了。”
接下来,蔡邕宣布:“下面由学生羊衜来给大家背诵《诗经》里的篇章,好不好?”
“好!”又是董祀带头击掌。
羊衜有些紧张,目光不敢看其他人,站在那里,目视前方,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背诵着: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羊衜抑扬顿挫地背着。
“静女,哈哈,静女!”董祀在下面笑嘻嘻地悄悄对蔡琰说,“你就是那个静女。”
“瞎说!”蔡琰悄悄地贴在董祀耳朵边上道,“你……真顽皮。”蔡琰觉得这个董祀确实是个闲不住的性格。
最后,由蔡邕的另一个得意门生,才子卫仲道给大家表演书法艺术。
卫仲道衣冠楚楚。他一向衣服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折痕都很少。只见他走到案几旁坐下。不慌不忙,拿起上面的毛笔,轻轻地沾了沾研好的墨,一幅目中无人样子,自管自书写起来。
他的字,继承了蔡邕的结构严整,点画俯仰,变化自如,法度有素,看得人十分舒畅。
董祀在一旁看了,不由得评论说:“这个字很有功夫啊,不知我要练到何年何月才能练到这种地步,看得我心里紧张了。”
紧张?蔡琰看他说话的神态,一点也不像紧张的模样。
最后,蔡邕自己亲自上阵,挥笔泼墨,画了一幅风景图,引来了一片叫好声。
表演结束后,董祀按照曹操的意思,上前跪拜蔡邕,正式成为蔡门弟子。
此时蔡琰心想,这董祀啊,就是个淘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