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24100000024

第24章

疏義曰:物墮於形氣者,每為形氣之所拘,以己所易憐,彼所難殊,不知大化密移,默運於冥冥之中,無為而常自然,役於造物之巧,無得而贅虧。《莊子·外篇》所以論夔蛇風目之相憐,而終之以月憐心,是皆有所拘而然也。蓋足之行域於遠近,力有所不至;目之視倪於細大,明有所不及。惟神則幽無形而深不測,其運無乎不在,速不疾而至不行,其用無乎不妙,適無方之傳,而未始滯於形體者也。神之無方,至虛而已,以至虛而利用出入,宜其無適而不可者也,果非以無有入於無間之謂乎?《內篇》論養生主,而況以庖丁之解牛,蓋萬物以形相生,而神為之主,庖以調和為事,所以養人。地二生火,在人為神。丁,火之陰,神之相也。以神為用,故若庖丁之解牛。至於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歌行,則一心自照,天理皆得,批大卻,導大竅,而毫芒不判,恢恢乎其於遊刃鈴有餘地,莫不釋然四解矣。雖然解牛之喻以無厚入有間,猶能迎刃而解,,況以無有入於無間,則六通四闢,明白洞達,了無纖翳之滯礙矣,自非天下之至虛、體盡無窮而道無朕者疇克爾。

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徽宗註曰‘:柔之勝剛,無之攝有,道之妙用實寓于此。棄事則形不勞,遺生則精不虧,玆所以為有益。

疏義曰: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者,道之真體寂然不動是也。無不為者,道之妙用感而遂通是也。惟其無為而無不為,故以天下之至柔而勝剛,以天下之至無而攝有,道之妙用實寓於此。柔之勝剛,所謂積於柔者必剛也。無之攝有,所謂無動不生無而生有也。其妙用如此,又豈樂從事於務哉?運量酬醉,時出而應之,萬變雖雜,而所以無為者,固自若也。無為則事奚足棄?生奚足遺?棄事則形不勞而全,遺生則精不虧而復。形全精復,與天為一,則其有益孰大於是?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徽宗註曰:不言之教,設之以神;無為之益,不虧其真。聖人以此抱樸而天下賓,無為而萬物化,故及之者希。

疏義曰:言有當愆,孰若不言之教?妙通心術而設之以神,《易》所謂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者, 此也。為有成虧,孰若無為之益?得於自然而不虧其真,莊子所謂無益損乎其真者,此也。蓋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則知不言之教固神矣。天地以無為而清寧,則知無為之益固真矣。聖人以天地為宗,故以此抱樸而天下賓,無為而萬物化。樸者,道之全體,惟道能總攝群有,所謂守小樸而物自賓也。無為者,道之自然,惟道能幹旋化樞,所謂我無為而民自化也。然則不言之教,無為之益,非體無盡道者不能知此。聖人者道之極,故天下希及之。

名與身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

徽宗註曰:兩臂重於天下,則名與身孰親?生者豈特隋珠之重哉,則身與貨孰多?至願在我,名非所親也;至富在我,貨非所多也。惟不知親疏多寡之辨,而殘生損性,以身為徇,若伯夷死名于首陽之下,盜坏死利于東陵之上,豈不惑哉。達生之情,而不務生之所無以為,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也。

疏義曰:務內觀者取足於身,誠其身者真樂內融,則一身之中,眾美咸具,何往而不自適。世之昧者,不能定乎內外之分,辨乎真偽之歸,乃矜攪外務,見得忘形,汲汲於名,以危其身,殊不知兩臂重於天下,身亦重於兩臂,名與身孰親?孳孳為利,以害其生,殊不知生固重於隋侯之珠,利固輕於千仞之雀,身與貨孰多?惟不介意於儻來而以守身為本,然後能自適其性分,以道為重矣。列禦寇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未聞其干於名。顏回樂簞瓢陋巷,人不堪其憂,未聞其累於貨。所重者,道而已。是以至願名譽并焉,至富國財并焉。至願在我,則不急於人知,名非所親也。至富在我,則萬物皆備,貨非所多也。於此而不能明親疏多寡之辨,其為智亦疏矣。故有見生於可欲,乃殘生傷性,以身為徇而忘其真,如伯夷見名之可欲,餓于首陽之下是也,盜跖見利之可欲,暴于束陵之上是也,此皆昧於至理,惑而不能解也。惟達生之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生之所無以為者,非生之所待而生也,此有道者所以能保身全生而異於世俗者歟?

得與亡孰病?

徽宗註曰:烈士徇名,食夫徇利,其所得者,名與貨,而其亡也,乃無名之樸,不贊之軀,病孰甚焉?

疏義曰:求諸性分之內者,有益於得;求諸性分之外者,無益於得。有益於得,則其得也裕然而有餘;無益於得,則其得也歉然常不足。夫惟不足,故烈士徇名,則累於名高而不知名公器也,不可多取。黃夫徇利,則累於利厚而不知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為己。蓋萬物之理相為消長,有得則亡或繼之,故諸所病。然其得之也,是豈真得之哉?名與貨皆儻來之寄耳,寄之其來不可圖,其去不可止。而其亡也,乃至於損德塞性,苦身疾作,喪無名之樸而失其至真,忘不貲之軀而捨其至貴,則其病大矣。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徽宗註曰:無慕於外,則嗇而不費。無累於物,則守而不失。取予之相權,積散之相代,其至可必,若循環然,豈可長久。

疏義曰:重內而不重外,然後能無慕於外;見性而不見物,然後能無累於物。不生外慕,則無多欲之逐,故嗇而不費,非至於甚愛必大費者也。不為物累,則無食積之憂,故守而不失,非至於多藏必厚亡者也。雖然利之在天下,民咸用之,無所不通,有取斯有予,其出入常相權,有積斯有散,其盈虛常相代,乃必至之理。勢若循環之不能自已,又烏可恃為長久而認為己有哉?雖執之使留,且自冥冥中去矣,惜夫世俗莫之悟。經曰: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知足不辱,

徽宗註曰:處乎不淫之度,何辱之有?

疏義曰:一性之真,萬善充足,道之尊,德之貴,莫之爵而常自然。不假勢物而無所歉,則亦處乎不淫之度而已。蓋不淫之度者,不皦不昧,適與之當而不過也。以此安其性命之情,則真君高世,良貴在我J 所以為義榮者,物無以尚之,又何辱之有哉?

知止不殆,

徽宗註曰:游乎萬物之所終始,故無危殆之患。

疏義曰:域於流動之機者,一息不停。固有默使之者,若有機緘而不得已,其運轉而不能自止。雖行之於無止,而不知有真止者。存勢物之徒,不能徐觀一性,鎰淵靜不遷之宗,乃與物為偶,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且將菁然痕役而不知其所歸,豈不危其身耶?真人則不然,超然獨立乎形器之上,與造物者進,與無終始者為友,蓋將造乎不形而止乎無所化,故能遊乎萬物之所終始,虛靜之中默與道會,其天守全,其神無卻,物無自入而莫之能傷,又何危殆之患哉?老氏於道常無名亦曰知止所以不殆,蓋非通乎物之所造者,不能與此。

可以長久。

徽宗註曰:物有聚散,性無古今,世之人以物易性,故好名而徇利,名辱而身危。聖人盡性而足,天下至大也,而不以害其生,故可以長久而與天地並。

疏義曰:即理以觀物,則無常之分,有積有做。即妙以觀性,則真常湛專,無古無今。以性逐物則性與物俱馳,以性辨物則物無自而入。世之人昧於至理,馳其形性,港之萬物,以易所固有,於是好名者困於志,徇利者忘其真,至於名辱而罔覺,身危而莫顧,交戰於利害之域,何可長也。聖人盡性而足,故能貴愛其身,不以害其生,三萬歲而一成純,與天地相為長久。

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徽宗註曰:域中有四大,道居一焉。體道之全,故可洛於大。無成與虧,是謂大成。不有其成,故若缺。知化合變,而不以故自持,故其用不弊。此孔子所以集大成而為聖之時。

疏義曰:道未始有封,彊為之名曰大。既謂之大,則未離方體,寓於域中,而居四大之一焉。蓋道覆載萬物者也,天無不覆,地無不載,聖人位乎兩問,體道之全以配天地,故皆名於大。則其由是道以出應天下,天造地設,發越顯著,以彰制作之妙,其成也可謂大矣。然而道無成虧,烏至而倪小大?世之人徒知聖人以道之緒餘土直致天下之大利,成天下之大順,豐功茂烈,巍乎其成,而不知道之妙用,本於精神心術之微。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惟其無成與虧,所以謂之大成。夫萬物之理,成極而壞,功成者環,名成者虧,能不有其成,然後成矣而不壞。是以神人無功,非無功也,功成不居;聖人無名,非無名也,名成不恃。故能去功與名,還與眾人,所以謂之若缺。大成若缺,非特不自有其成而已,又見其知化合變,而不以故自持。《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神無方,無方則化而栽之以盡其變,變而通之以盡其利,又豈膠於故常,而不能利用出入者哉?宜乎其用不弊也。孔子集清和任之大成,所以為聖之時,得此故也。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之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三聖之制行,玉振之謂也。執一不變,能成其終而已。至於金聲而玉振,則知化合變,所以能成始而成終也,故曰大哉孔子。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徽宗註曰:充塞無外,贍足萬有,大盈也。虛以應物,沖而用之,故施之不竭,其用不窮,良賈深藏若虛,盛德容貌若愚。

疏義曰:道之真體,包裹六極,廓然而無所不存。道之妙用,周流六虛,廣乎其無所不被。聖人得道之渾全以出應天下,充塞無外,覆禱萬物而莫見其吵,贍足萬有,鼓舞群眾,而求者與之,則其用之所以妙有,不可得而知,其為盈也,豈不優優大哉。然而酬醉之用常本於淵靜之宗,盈而不能虛,則無以應物。惟以道之虛應彼群實,然後能沖而用之淵泉而時出之矣。是以注焉不滿,資焉不匱,施之不竭,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其用不窮,故謂之大盈若沖。雖然有積也,故不足。無藏也,故有餘。至人無積,亦虛而已,故保此道者不欲盈。良賈深藏若虛,盛德容貌若愚,宜老子以是言告孔子也。夫有若無,實若虛,學者之能事,良賈之深藏,亦若是也。大白若辱,盛德若不足,聖人之虛己、君子之容貌在是焉。即此以觀,則大盈若沖可以類推矣。

大直若屈,

徽宗註曰:順物之變,而委蛇曲折,不求其肆,故若屈。

疏義曰:聖人虛己以遊世,汎應曲當,無往而不直者,以順物之變故也。是以委蛇而不傷其全,曲折而不失其正,從其強粱,隨其曲轉,未嘗崖異以自處焉。是雖委蛇曲折,與之宛轉,所以為大直者,有不可得而控者矣。謂之不求其肆者,此也,豈非若屈之意歟?莊子於《人間世》言:內直者與天為徒,外曲者與人為徒。蓋人間世者,出而應乎人也。內既徒於人,不可以徑庭,宜其外曲焉,則大直若屈可知矣。

大巧若拙,

徽宗註曰:賦物之形,而圓方曲直,不睹其妙,故若拙。

疏義曰:聖人至無,以供其求,善貸且成而其巧妙者,亦猶造化賦物之形者也。是以圓方而不離於規矩,曲直而不違其繩墨,形體自著,藻色自彰,若有真宰而不得其朕焉。是雖方圓曲直,各盡其妙,所以為大巧者,有不可得而測識者矣。謂之莫睹其妙者此也,豈非若拙之謂歟?莊子於《大宗師》 言:履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蓋大宗師者,萬物之所宗也。萬物既宗,則生而不有,宜其不為巧,則大巧若拙可知矣。

大辯若訥。

同类推荐
  •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洞真太上神虎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古文龙虎上经注

    古文龙虎上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Character

    Charact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lcibiades I

    Alcibiades I

    It seems impossible to separate by any exact line the genuine writings of Plato from the spurious. The only external evidence to them which is of much value is that of Aristotle; for the Alexandrian catalogues of a century later include manifest forgeries.
  • 元诗纪事

    元诗纪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查理九世之水中迷宫

    查理九世之水中迷宫

    传说,拿到卡林娜女王三滴眼泪组成的圣洁眼泪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多多他们来到湖边找卡琳娜女王..........
  • 四季养生要诀

    四季养生要诀

    健康长寿,这是世界上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千百年来,人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已经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世界上人均寿命的延长,就是最好的证明。传统的中国医药学在这方面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因时养生,,就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
  • 末日殇之曲

    末日殇之曲

    天降血雨,末日殇曲。姬无伤受感染化身半人半僵,这是神的游戏,却不是他姬无伤的选择!为了兄弟情义,我愿一屠恶人!为了心中至爱,我愿二屠僵尸!为了打破强加于我身上的宿命,我姬无伤,不惜屠灭天地!
  • 阳光岑你,微瑕枫淡

    阳光岑你,微瑕枫淡

    他们的命运注定是坎坎坷坷,他们的相见,是命中注定,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敬请期待。
  • EXO承诺一辈子

    EXO承诺一辈子

    承诺过的一切能挽回吗,能回到当初的美好时光吗,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心碎了,无法复原。我只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当初的承诺,哪怕不相信我。
  • 主宰武极

    主宰武极

    现实中失败的少年,穿越后成为小镇上一家势力的少主,一心想保护家人的他,因一次神秘奇遇,开始修真之路,当洒尽汗水,在敌人的追杀中,脚踏真龙,王者归来,成为武极大陆的最强者,主宰武极!
  • 勒西措:开始抑或结束

    勒西措:开始抑或结束

    有些人耗了一生,不过是为了一个开始;有些人执着一生,不过是为了一个虚假的真相。十二年前擦肩而过的真相带着更深一层的迷雾悄声席卷了这个世界的灰暗的一面。“如果一开始我不那么执着,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这个世界,不存在如果。”我想,我不后悔。
  • 仙剑语

    仙剑语

    一名奇异的少年、原本平淡无奇的生活、但自从一次狩猎活动后落入一个树洞、这个洞穴令其前世的记忆浮现、解开封印后一段不为人知的秘密告现。迷茫的少年决定踏上寻找自己迷一样的记忆的征途、但他不知道、封印解开后、一场暴风般的灾难正在酝酿。。。。。
  • 一千零一颗星

    一千零一颗星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里有我们所憧憬的爱情,当然也有我们所看重的友情,还有我们一直拥有的亲情。谁的青春不彷徨?谁的青春不受伤?恰好,我在这样时光里遇见你,遇见你们,即使最后伤痕累累,面目全非,我亦不悔,曾和你们拥有过这样绚烂的少年时光。
  • 呼吸系统常见病家庭必备手册

    呼吸系统常见病家庭必备手册

    本书是一本关于呼吸系统基础知识和呼吸系统常见疾病防治的科普宣教书籍。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广大老百姓能够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呼吸系统,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生呼吸系统疾病时,怎样做才能使疾病更早康复、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最终能够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保持健康体魄,减少因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减少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