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它的提出,既是对时代需要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回应,更是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后才开始了带领人民进行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在这个进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因此,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问题的思考,不应仅仅局限于我们当前的理论和实践,而应将其看作一个过程,毛泽东对社会协调发展的探索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逻辑起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抓住当前社会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解决民生为重点,化解社会矛盾。因为,当前的社会矛盾主要还是表现为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由此,毛泽东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依然有着现实指导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需要积极贯彻文化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坚持文化发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宗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和毛泽东提出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当时党对如何发展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毛泽东的许多珍贵思想并未得到一贯实行,有些却走向了反面。人们今天反思:假如始终做到了“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大跃进”的惨痛后果或许就能避免;假如一贯遵循“双百”方针,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失误或许不会发生;假如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或许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了,其损失也不会如此惨重。历史不容假设,但历史却给了一面鉴别得失的明镜,今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应从过去的失误中吸取教训,在建设的内容、速度、途径等方面找到一条最佳发展道路。
总之,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毛泽东尽管没有明确提出和谐发展的概念,但其指导思想,却是寻求一条平等、协调和快速的社会发展道路,其探索的理论成果蕴涵着丰富的科学发展的思想。坚持并发展毛泽东的社会协调发展思想,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四、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及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观集中反映在《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经典著作中。1940年1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做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的著名演讲,该演讲在同年2月出版的《解放》上刊登时,改名为《新民主主义论》。尽管这一演讲的背景是革命战争年代,但其中所蕴涵的真理的光辉在当前仍有深刻的启发作用。尤其是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的论述,在当时中华民族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背景下,以全新的姿态,科学回答了要建立什么样的新文化和如何建设新文化的问题。在当代中国,推动先进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深入学习《新民主主义论》,挖掘其中所蕴涵的先进文化的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和今后实践这一战略任务无疑具有很深的指导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所阐述的文化和经济、政治辩证关系的思想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经济、政治、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社会要追求全面健康地向前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是从这样的视角出发,毛泽东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新社会和新国家“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并对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做了如下经典论述:“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的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政治、经济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我们讨论中国文化问题,不能忘记这个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中华民族的新政治和新经济,乃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根据。”“至于新文化,则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这就阐明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同经济、政治的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重大的影响作用。
上述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必须坚持的基本思想。我们既要认识到先进文化的发展要受经济、政治发展的制约,又要认识到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毛泽东把社会一分为三并且认为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思想,继在建党70周年纪念大会上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全面分析之后,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就这一问题进一步展开论述,不仅提出了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纲领,而且单列一个部分系统论述文化问题,这在历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尚属首例。十五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辩证法思想在文化建设问题上的成功运用。另一方面,江泽民非常重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重要内容,而且其发展也必然推动综合国力的发展。同时他又开创性地提出了文化对于执政党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指出,“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为此,要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在方法论意义上,这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强调的经济、政治、文化辩证统一的思想是契合的。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则,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门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本节以下简称《决定》),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决定》提出了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决定》号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决定》提出,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决定》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是对经济、政治、文化辩证统一发展实现的运用和深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新民主主义观所阐明的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涵和原则构成了中国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
基于对中国历史阶段和国情民情的准确把握,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他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其领导者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其革命目标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建立由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其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与之相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必将充分体现这些特点。毛泽东由此提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个科学命题。首先,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任何别的阶级的文化思想都是不能领导的。”其次,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再者,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最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