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绍兴五年,皇后讣音自北庭来。唐辉疏文一联:「十年罹难 【去】 ,终弗返于苍梧;万国衔寃,徒尽簪于白柰。」是时正从徽庙蒙尘,其对偶精切如此。按晋史:成帝时三吴女子皆簪白柰花,传囗天公织女死,为之着服。已而后崩,其言遂验。又晋书:都人簪柰花,即今之茉莉。佛书茉莉花,言柰花也。
成州牧干夫永健,淮上名宿也。以日照令摄篆沂州,埴适在焉。未往而先 【去】 施予,一见,谓予曰:「君以成干夫为风尘吏,不一见过 【平】 耶?」遂延予署斋,盘桓累 【上】 月。尝口述其所撰李义山诗评数十条,悉超前论,发人慧思 【去】 者。予听之娓娓,隶囗囗囗簿书至,则予起避席,成曰:「文学何妨政事?安用避席为!」惟是方洽清谈,而遽聆敲挞严刑哀号之声,咫尺惨于客耳。甚矣!州县之不可为也。」迨膺召北行,执予手曰:「君何以教我?」予曰:「先生诣阙,自跻崇阶。但用刑一节,似须留意。」成遽色变,答曰:「吾为酷吏耶?」久之则曰:「君真良规,吾初不自觉耳,谨受教。」盖其三十年外吏,从无一人规及于此者可知。后成迁宁海州知州,阅二载,予遇其部民旅中,啧啧颂州官轻刑恤命,百姓称为「慈悲成佛」,则予之一言,似不为无补已。
人知王右军舍宅为寺,在吾越郡城,而不知临沂其世居,亦曾舍宅为寺。王氏随元帝南渡时,右军纔十余龄,今沂有泽笔池、晒书台,皆其逸迹。而寺名普照,即故宅也。干夫来牧,首新右军祠,征诗名流。时西泠陈阁学缄庵恂过沂,题诗称最。干夫濒行,谓予曰:「右军祠陷,壁碑帖,多前人名迹,未及补其缺落;普照寺柳碑,久仆未复……种种不了而去,则竣之后官好古者耳!」
泲上潘氏,巨族也。其先世某翁,年八十无嗣。一日,佃人诣求谷种 【上】 ,踰时久矣,翁曰:「今何时而尚下 【去】 种耶?」一婢年十八,在旁趁口曰:「阿爷,不然,但要地力盛,下种迟也得。」佃去,翁思其言有理,入话于妪。妪亦异之,笑曰:「焉知此小妮子不堪下种耶?」遂于是夕梳饰之,置之别闼,醉翁以酒,强 【上】 令 【平】 婚焉。果产一子,且成名,迄今缨簪弗绝。泲人相传翁八十一得子诗:「婢语何心似有知,果然产得老来儿。耄夫榜样留人看,地力无妨下种迟。」此老来子,千秋佳话也。
前人谓唐人工于为诗而陋于闻道,然刘禹锡诗「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二语,乃诗人闻道语也。夫沉舟之侧,宜片帆不过,而过千帆;病树之前,宜寸木无春,而春万木,非道乎?作诗要须有闻道语,方称得诗人。赵宫坊秋谷极爱斯联,以为白傅所推也。
顺治十四年科丁酉,京闱及江南乡试,皆被论劾。世祖章皇帝震怒,御殿亲校,可囗囗天仗森严,士子惊惧,多不能成文。有全椒吴公国对捧卷手战,仅书「天子独怜才」五字。御览大赏,准中举人。是科戊戌,遂赐榜眼及第。世祖之怜才如此!此五字足以传矣! 【按戊戌会场,世祖命题,御题自此始。丁酉所闱,艹榜已定,忽落卷盈堆者,自翻自动,两主司惊异,复选囗囗落卷内,而尽黜前定者,榜下士论称公。】
丁酉江南榜下,有无名氏题黄莺儿调一首云:「贫富命题中, 【首题「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全章。】 黜贫生,取富翁,『诗云』『子曰』全无用。切嗟未工,琢磨欠通,其斯之谓方能中。告诸公:圣门子贡,货殖旧家风。」
埴向过嘉兴,颇极暖热,今衰迈矣,偶来谋为馆客,不能得,至自餐。即寻常书卷,无从假观,旅况之恶可知。忆老学庵笔记载:「嘉兴闻人滋,老儒也。喜 【去】 留客食,然不过蔬豆而已。郡人求馆客者,多就谋之。又多蓄书,喜借人。 【借,读迹,凡假于人曰借,音子夜反。因人借而与之,子亦反。左传:「计功则借人。」韩非子:「权势不可以借人。」晋书:「顾恺之假还,殷浩以布帆借之。」已上并读迹,今但知子夜反,不知子亦反矣!】 自言作 【佐】 门客牙,充书籍行,开豆腐羹店。 【豆腐见于此。」】 予感其事,为一绝云:「谋馆多艰觅食疎,旅禾谁与借 【迹】 书娱?此乡自断闻君后,羹店牙行总绝无。」噫!独禾中也哉?恐是处皆然已。按唐人资暇录有借借书籍, 【上借子夜反,下借子亦反。】 俗言「借一痴,借与二痴,索三痴」。
钱牧斋狎一歌童,甚爱之,一日有诗送其入燕,而洒涕为别。熊侍郎文举次韵以讥之云:「金台玉峡总沧桑,细雨梨花枉断肠。惆怅虞山老宗伯,浪垂清泪送王郎。」
杭州径山寺僧至慧,铢积 【恣】 既充,复 【扶又切。】 欲归俗,乃作一诗:「少年不肯戴儒冠,强 【上】 把身心付戒坛。雪夜孤眠双足冷,霜天削发秃头寒。朱楼美酒应无分,红粉佳人不许看。死去定为惆怅鬼,西方依旧黑漫漫。」
刘原父尝言:「好个欧九,极有文章,但可惜不甚读书耳。」东坡闻之叹曰:「吾辈将如之何!」
钱塘高宫詹江邨士奇,其次君轩才美而蚤凋,宫詹痛之。昉思寄诗云:「风败丛兰休过惜,修桐已向五云深。」宫詹得诗而慰。盖其长君巽亭舆方读中秘书,兄弟均美才也。
四明姜编修西溟宸英,墨妙为世所珍。其生平翰迹本少,存时已难得之 矧身后耶!本朝书家,久推第一。有寒士迫于饥穷,其父执某怜之,慨然以姜帖一册畀之。士私喜曰:「以之易粟,吾八口可饱半载。」而忽落于袖,沿途号 【平】 泣不能归。埴友柴子上林梓廷,鄞之好义君子也。见有老兵持姜帖易酒,上林喜甚,即以家酿两瓮得之。方开卷摩玩间,忽闻有号于门者,叩之,即失帖者也。亟取帖还之。士林赋柴上林还帖诗,传为佳事。
元世祖定笞、杖、徒、流、绞五刑。笞、杖罪既定,曰天饶他一下 【去】 ,地饶他一下,我饶他一下,自是合笞五十,止笞四十七;合杖一百十,止杖一百七。天下死囚,并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 【语】 。惟秦王伯颜始出囚一刑,故七、八十年间,老稚不覩斩戮之惨,见一尸元,辄相惊骇。若元代者,可称重民命矣!然终未有如我朝之一天下,实以不嗜杀人而享久安长治者也。自太祖至圣祖,历朝积德累 【上】 仁,轻刑薄罚。今圣天子尤不嗜杀,西曹所决罪,每岁不过三四十人或二三十人不等。上 【上】 一狱则必宸虑详审,求其可生。诏曰:某情犹可矜也,某决尚可缓也。所谓胜 【平】 残去 【上】 杀者,惟我朝为然。天下黎民,共在海涵春育之中者,近百年矣!
明太祖以张士诚拒命,归怨于吴民,竟以民间入租之数,定为输官之数,有为东南民力竭赋载一诗云:「一亩田无八斗收,先将七斗送皇州。止余一斗为婚嫁,那得农夫衣食周!」吴民受困三百年,至本朝始苏。雍正三年,今圣天子复推广圣祖仁皇帝仁恩,特减苏、松两郡粮三十万两,又赎减嘉、湖两郡粮若干万两。向之民力竭者,今渐致家给人足矣!民何幸而生逢今世耶!
王文恪修姑苏志成,杨循吉一见标签即斥去。后语 【去】 文恪曰:「志修于我朝,便当以我朝之名名之。姑苏是吴王台名也,可以此名志乎!」埴近见新修嘉兴府志,题曰嘉禾郡志,皆失检也。此如为人表墓志石而以古官名、地名施之于今,必非作者。
临海金贲亨与仙居应大猷以道义相友善,金解龟家居,而应复起用。金谓应曰:「君此出,他日回来,要将一照样应容庵还我。」两人各保晚节。埴谓今之出仕者,能照样不改其平日之操持与面目回来,方始终称得君子。
冯具区馆试前一日,阖户理旧业,屠赤水曰:「足下言宦情太薄,欲早寻仆西湖之上。仆信人也,且先诣湖漘竣君矣。今若尔英雄欺人哉!」
梁武帝谓:臧盾之饮,萧介之文,即席之美也。 【南史萧介传。】 埴谓:今称即席赋诗,当本诸此。又诗赋多用「即事」二字,见于列子, 【周之尹氏篇。】 言老役夫昼则呻呼而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