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公看了眼秦晔,对着兄妹不和的场景却没加训斥,只是面带严色的看着秦玢,“为父纵横官场数十年,还会有看不清的事情?你既然道自己清白,那便解释解释当日为何要去浮华寺。”
秦玢不动声色的道:“真是父亲冤枉玢儿了,那日之行,是哥哥的主意。”
护国公与凤倾长公主的目光瞬间集中在秦晔脸上,然而秦晔只是笑笑,“是我的主意不错,然而我这做哥哥的,难不成还会把思念妹妹当做幌子,去陷害已逝世多年的妹妹吗?爹娘不用这么打量儿子。”
六年过去了,时光已逝,大概很多都只知护国公府的嫡女明宁郡主,而不知当年盛宠一时的长女承宁郡主。
明宁郡主的宠是被凤倾长公主宠,然而承宁郡主的宠是被太后昭明帝宠。
同样是宠,然而这两种宠却是不一样的。
比起明宁郡主,承宁郡主才是算是真正的受宠。
最初,凤倾长公主嫁给了年少有为的护国公,可却是多年无子,世家大族最忌讳的便是没有子嗣,不论是凤倾长公主夫妇还是居住皇宫的太后皇帝都为此忧虑不已。
凤倾长公主夫妇忧虑的是没有子嗣,怕将来这护国公的爵位会落入府中护国公的其他兄弟手中,而太后皇帝除了忧虑这个,还忧虑着没了爵位在身后,将来凤倾长公主老年的处境。
所以,昭明帝的子嗣一个一个的出生,凤倾长公主一个子嗣也没有。
直到昭明帝的第四个皇子,第三个公主出生的那一年,昭明帝手下之臣在民间得到了一个秘方,自此解了他们的担忧。
终于在昭明帝登上帝位的第五年,护国公府迎来了一对双胞胎。
昭明帝亲自赐名,侄儿叫“晔”,侄女叫“元”。
只是万事有喜有忧,凤倾长公主命里本不该有子,然有人为此逆天而为。
天命本不应违,既然有人违了天命,那么就应该受到惩罚,违命之人有罚,受命之人自然也要罚。
于是第二年,不满周岁的护国公世子秦晔出事了,哭个不停,大奉皇宫中太医束手无策,无奈之下,凤倾长公主夫妇只得为子背井离乡,带子寻找当年那个为她违天命之人。
凤倾长公主曾听人说起违天命之事,起初她不信,但后来的一切让她不得不信。
然后她又想,既然天命能为一次,便能违第二次,她的孩子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她就不能放弃。
背井离乡,总不能全家都一起吧,所以小小年纪被封为承宁郡主的秦元便留在了宫中。
承宁郡主自小养在太后身边,与太后幼女凤阳长公主及昭明帝的众皇子一块长大,她当年所受的宠爱程度,即便是昭明帝的公主也要看她的眼色。
那时,人人都以为这名天之骄女将会成为新朝皇后,太后也曾透露过要在昭明帝众皇子中为承宁郡主择婿的意思。
承宁郡主不仅得了太后皇帝的欢喜,更有权倾朝野的护国公府的母族,从小就已经是众位皇子的争抢对象。
况且承宁郡主本身就是京都第一美人,如此更是众皇子的倾慕对象,多少人,费劲心思求博得美人一笑。
世家子弟不敢明面上与皇子们抢人,便只有想着偷偷的先讨好美人的芳心,有了美人的芳心,便也不用担忧皇子们日后报复。
然而,不久之后,追慕承宁郡主之人便丧气了。
因为,承宁郡主爱上了当时还是皇子的齐王,爱的无所畏惧,爱的死去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