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8000000010

第10章

论曰。次中思量能变识。后应辩了境能变识相。此识差别总有六种。随六根境种类异故。谓名眼识乃至意识。随根立名具五义故。五谓依发属助如根。虽六识身皆依意转。然随不共立意识名。如五识身无相滥过。或唯依意故名意识。辩识得名心意非例。或名色识乃至法识。随境立名顺识义故。谓于六境了别名识。色等五识唯了色等。法识通能了一切法。或能了别法独得法识名。故六识名无相滥失。此后随境立六识名。依五色根未自在说。若得自在诸根互用。一根发识缘一切境。但可随根无相滥失。庄严论说如来五根一一皆于五境转者。且依粗显同类境说。佛地经说。成所作智决择有情心行差别。起三业化作四记等。若不遍缘无此能故。然六转识所依所缘粗显极成。故此不说。前随义便已说所依。此所缘境义便当说。次言了境为性相者。双显六识自性行相。识以了境为自性故。即复用彼为行相故。由斯兼释所立别名。能了别境名为识故。如契经说眼识云何。谓依眼根了别诸色。广说乃至意识云何。谓依意根了别诸法。彼经且说不共所依未转依位见分所了。余所依了如前已说。此六转识何性摄耶。谓善不善俱非性摄。俱非者谓无记。非善不善故名俱非。能为此世他世顺益故名为善。人天乐果虽于此世能为顺益非于他世。故不名善。能为此世他世违损。故名不善。恶趣苦果虽于此世能为违损非于他世。故非不善。于善不善益损义中不可记别。故名无记。此六转识若与信等十一相应是善性摄。与无惭等十法相应不善性摄。俱不相应无记性摄。有义六识三性不俱。同外门转互相违故。五识必由意识导引俱生同境成善染故。若许五识三性俱行。意识尔时应通三性。便违正理故定不俱。瑜伽等说藏识一时与转识相应三性俱起者。彼依多念。如说一心非一生灭无相违过。有义六识三性容俱。率尔等流眼等五识。或多或少容俱起故。五识与意虽定俱生。而善性等不必同故。前所设难于此唐捐。故瑜伽说。若遇声缘从定起者。与定相应意识俱转余耳识生。非唯彼定相应意识能取此声。若不尔者于此音声不领受故不应出定。非取声时即便出定。领受声已若有希望后时方出。在定耳识率尔闻声理应非善。未转依者率尔堕心定无记故。由此诚证五俱意识非定与五善等性同。诸处但言五俱意识亦缘五境不说同性。杂集论说等引位中五识无者。依多分说。若五识中三性俱转。意随偏注与彼性同。无偏注者便无记性。故六转识三性容俱。得自在位唯善性摄。佛色心等道谛摄故。已永灭除戏论种故。六识与几心所相应。颂曰。

9 此心所遍行  别境善烦恼

随烦恼不定  皆三受相应

论曰。此六转识总与六位心所相应。谓遍行等。恒依心起与心相应。系属于心故名心所。如属我物立我所名。心于所缘唯取总相。心所于彼亦取别相。助成心事得心所名。如画师资作模填彩。故瑜伽说。识能了别事之总相。作意了此所未了相。即诸心所所取别相。触能了此可意等相。受能了此摄受等相。想能了此言说因相。思能了此正因等相。故作意等名心所法。此表心所亦缘总相。余处复说。欲亦能了可乐事相。胜解亦了决定事相。念亦能了串习事相。定慧亦了德失等相。由此于境起善染等。诸心所法皆于所缘兼取别相。

虽诸心所名义无异而有六位种类差别。谓遍行有五。别境亦五。善有十一。烦恼有六。随烦恼有二十。不定有四。如是六位合五十一。一切心中定可得故。缘别别境而得生故。唯善心中可得生故。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唯是烦恼等流性故。于善染等皆不定故。然瑜伽论合六为五。烦恼随烦恼俱是染故。复以四一切辩五差别。谓一切性及地时俱。五中遍行具四一切。别境唯有初二一切。善唯有一。谓一切地。染四皆无。不定唯一。谓一切性。由此五位种类差别。此六转识易脱不定。故皆容与三受相应。皆领顺违非二相故。领顺境相适悦身心说名乐受。领违境相逼迫身心说名苦受。领中容境相于身于心非逼非悦名不苦乐受。如是三受或各分二。五识相应说名身受。别依身故。意识相应说名心受。唯依心故。又三皆通有漏无漏。苦受亦由无漏起故。或各分三。谓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

又学无学非二为三。或总分四。谓善不善有覆无覆二无记受。有义三受容各分四。五识俱起任运贪痴。纯苦趣中任运烦恼。不发业者是无记故。彼皆容与苦根相应。瑜伽论说。若任运生一切烦恼。皆于三受现行可得。若通一切识身者。遍与一切根相应。不通一切识身者。意地一切根相应。杂集论说。若欲界系任运烦恼发恶行者亦是不善。所余皆是有覆无记。故知三受各容有四。或总分五。谓苦乐忧喜舍。三中苦乐各分二者。逼悦身心相各异故。由无分别有分别故。尤重轻微有差别故。不苦不乐不分二者。非逼非悦相无异故。无分别故。平等转故。诸适悦受五识相应恒名为乐。意识相应。若在欲界初二静虑近分名喜。但悦心故。若在初二静虑根本名乐名喜。悦身心故。若在第三静虑近分根本名乐。安静尤重无分别故。诸逼迫受五识相应恒名为苦。意识俱者有义唯忧。逼迫心故。诸圣教说意地戚受名忧根故。瑜伽论说。生地狱中诸有情类。异熟无间有异熟生苦忧相续。又说地狱寻伺忧俱。一分鬼趣傍生亦尔。故知意地尤重戚受尚名为忧。况余轻者。有义通二。人天中者恒名为忧。非尤重故。傍生鬼界名忧名苦。杂受纯受有轻重故。奈落迦中唯名为苦。纯受尤重无分别故。

瑜伽论说。若任运生一切烦恼皆于三受现行可得。广说如前。又说俱生萨迦耶见唯无记性。彼边执见应知亦尔。此俱苦受非忧根摄。论说忧根非无记故。又瑜伽说。地狱诸根余三现行定不成就。纯苦鬼界傍生亦尔。余三定是乐喜忧根。以彼必成现行舍故。岂不客舍彼定不成。宁知彼文唯说客受。应不说彼定成意根。彼六客识有时无故。不应彼论唯说客受通说意根。无异因故。又若彼论依客受说。如何说彼定成八根。若谓五识不相续故定说忧根为第八者。死生闷绝宁有忧根。有执苦根为第八者。亦同此破。设执一形为第八者理亦不然。形不定故。彼恶业招容无形故。彼由恶业令五根门恒受苦故。定成眼等。必有一形于彼何用。非于无间大地狱中可有希求淫欲事故。由斯第八定是舍根。第七八识舍相应故。如极乐地意悦名乐无有喜根。故极苦处意迫名苦无有忧根。故余三言定忧喜乐。余处说彼有等流乐。应知彼依随转理说。或彼通说余杂受处。无异熟乐名纯苦故。然诸圣教意地戚受名忧根者。依多分说。或随转门。无相违过。瑜伽论说生地狱中诸有情类异熟无间有异熟生苦忧相续。又说地狱寻伺忧俱。一分鬼趣傍生亦尔者。亦依随转门。

又彼苦根意识俱者。是余忧类。假说为忧。或彼苦根损身心故。虽苦根摄而亦名忧。如近分喜益身心故。虽是喜根而亦名乐。显扬论等具显此义。然未至地定无乐根。说彼唯有十一根故。由此应知。意地戚受纯受苦处亦苦根摄。此等圣教差别多门。恐文增广故不繁述。有义六识三受不俱。皆外门转互相违故。五俱意识同五所缘。五三受俱意亦应尔。便违正理故必不俱。瑜伽等说藏识一时与转识相应三受俱起者。彼依多念。如说一心非一生灭。无相违过。有义六识三受容俱。顺违中境容俱受故。意不定与五受同故。于偏注境起一受故无偏注者便起舍故。由斯六识三受容俱。得自在位唯乐喜舍。诸佛已断忧苦事故。前所略摽六位心所。今应广显彼差别相。且初二位其相云何。颂曰。

10 初遍行触等  次别境谓欲

胜解念定慧  所缘事不同

论曰。六位中初遍行心所即触等五。如前广说。此遍行相云何应知。由教及理为定量故。此中教者如契经言。眼色为缘生于眼识。三和合触。与触俱生有受想思。乃至广说。由斯触等四是遍行。

又契经说。若根不坏境界现前。作意正起方能生识。余经复言。若于此作意即于此了别。若于此了别即于此作意。是故此二恒共和合。乃至广说。由此作意亦是遍行。此等圣教诚证非一。理谓识起必有三和。彼定生触必由触有。若无触者心心所法应不和合触一境故。作意引心令趣自境。此若无者心应无故。受能领纳顺违中境。令心等起欢戚舍相。无心起时无随一故。想能安立自境分齐。若心起时无此想者。应不能取境分齐相。思令心取正因等相造作善等。无心起位无此随一故必有思。由此证知触等五法心起必有。故是遍行。余非遍行义至当说。次别境者。谓欲至慧所缘境事多分不同。于六位中次初说故。云何为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勤依为业。有义所乐谓可欣境。于可欣事欲见闻等有希望故。于可厌事希彼不合。望彼别离岂非有欲。此但求彼不合离时可欣自体非可厌事。故于可厌及中容境一向无欲。缘可欣事若不希望亦无欲起。有义所乐谓所求境。于可欣厌求合离等有希望故。于中容境一向无欲。缘欣厌事若不希求亦无欲起。有义所乐谓欲观境。于一切事欲观察者有希望故。若不欲观随因境势任运缘者即全无欲。由斯理趣欲非遍行。有说要由希望境力诸心心所方取所缘。故经说欲为诸法本。彼说不然。心等取境由作意故。诸圣教说作意现前能生识故。曾无处说由欲能生心心所故。如说诸法爱为根本。岂心心所皆由爱生。故说欲为诸法本者。说欲所起一切事业。或说善欲能发正勤。由彼助成一切善事。故论说此勤依为业。云何胜解。于决定境印持为性。不可引转为业。谓邪正等教理证力于所取境审决印持。由此异缘不能引转。故犹豫境胜解全无。非审决心亦无胜解。由斯胜解非遍行摄。有说心等取自境时无拘碍故皆有胜解。彼说非理。所以者何。能不碍者即诸法故。所不碍者即心等故。胜发起者根作意故。若由此故彼胜发起。此应复待余便有无穷失。云何为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于曾未受体类境中全不起念。设曾所受不能明记念亦不生。故念必非遍行所摄。有说心起必有念俱。能为后时忆念因故。彼说非理。勿于后时有痴信等前亦有故。前心心所或想势力足为后时忆念因故。云何为定。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谓观德失俱非境中。由定令心专注不散。依斯便有决择智生。心专注言显所欲住即便能住。非唯一境。不尔见道历观诸谛前后境别应无等持。若不系心专注境位便无定起。故非遍行。有说尔时亦有定起。但相微隐。应说诚言。若定能令心等和合同趣一境故是遍行。理亦不然。是触用故。若谓此定令刹那顷心不易缘故遍行摄。亦不应理。一刹那心自于所缘无易义故。若言由定心取所缘故遍行摄。彼亦非理。作意令心取所缘故。有说此定体即是心。经说为心学心一境性故。彼非诚证。依定摄心令心一境说彼言故。根力觉支道支等摄。如念慧等非即心故。云何为慧。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谓观德失俱非境中。由慧推求得决定故。于非观境愚昧心中无简择故非遍行摄。有说尔时亦有慧起。但相微隐。天爱宁知。对法说为大地法故。诸部对法展转相违。汝等如何执为定量。唯触等五经说遍行。说十非经。不应固执。然欲等五非触等故定非遍行。如信贪等。有义此五定互相资。随一起时必有余四。有义不定。瑜伽说此四一切中无后二故。又说此五缘四境生。所缘能缘非定俱故。应说此五或时起一。谓于所乐唯起希望。或于决定唯起印解。或于曾习唯起忆念。或于所观唯起专注。谓愚昧类为止散心。虽专注所缘而不能简择。世共知彼有定无慧。彼加行位少有闻思。故说等持缘所观境。或依多分故说是言。如戏忘天专注一境起贪嗔等。有定无慧。诸如是等其类实繁。或于所观唯起简择。谓不专注驰散推求。或时起二。谓于所乐决定境中起欲胜解。或于所乐曾习境中起欲及念。如是乃至于所观境起定及慧。合有十二。或时起三。谓于所乐决定曾习起欲解念。如是乃至于曾所观起念定慧。合有十三。或时起四。谓于所乐决定曾习所观境中起前四种。如是乃至于定曾习所观境中起后四种。合有五四。或时起五。谓于所乐决定曾习所观境中具起五种。如是于四起欲等五。总别合有三十一句。或有心位五皆不起。如非四境率尔堕心及藏识俱。此类非一。第七八识此别境五随位有无。如前已说。第六意识诸位容俱。依转未转皆不遮故。有义五识此五皆无。缘已得境无希望故。不能审决无印持故。恒取新境无追忆故。自性散动无专注故。不能推度无简择故。有义五识容有此五。虽无于境增上希望。而有微劣乐境义故。于境虽无增上审决。而有微劣印境义故。虽无明记曾习境体。而有微劣念境类故。虽不作意系念一境。而有微劣专注义故。遮等引故说性散动。非遮等持。故容有定。虽于所缘不能推度。而有微劣简择义故。由此圣教说眼耳通是眼耳识相应智性。余三准此有慧无失。未自在位此五或无。得自在时此五定有。乐观诸境欲无减故。印境胜解常无减故。忆习曾受念无减故。又佛五识缘三世故。如来无有不定心故。五识皆有作事智故。此别境五何受相应。有义欲三除忧苦受。以彼二境非所乐故。余四通四。唯除苦受。以审决等五识无故。有义一切五受相应。论说忧根于无上法思慕愁戚求欲证故。纯受苦处希求解脱。意有苦根前已说故。论说贪爱忧苦相应。此贪爱俱必有欲故。苦根既有意识相应。审决等四苦俱何咎。又五识俱亦有微细印境等四。义如前说。由斯欲等五受相应。此五复依性界学等。诸门分别如理应思。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轮回之境:人妖殊途之朔望月

    轮回之境:人妖殊途之朔望月

    开得再艳丽的花,总有凋谢的一日,如果总是要有个结果,我倒是希望一切都没有发生,只要有了一丁点希望,便会得寸进尺,待一切都走完,静坐于一处幽静,会自己对自己冷笑,你怎么能那么傻…傻的可怜,过去仍然是过去,就让那可笑的回忆藏在内心深处……爱与恨,对于利益来说,有些微不足道,等到再回忆起,你曾努力过…不曾留下遗憾……一支曲,倾诉了多少风霜,一舞倾城,并没有得到你的心,你的眼眸中,从来没有我的倒影……人生有来生,我又用什么来推脱?苍生和你,我选择了你……
  • 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哈佛所坚持的世界观(哈佛家训)

    欲说哈佛家训,不能不先介绍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是著名的常青藤盟校成员,这里走出了8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有上百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此工作、学习过,其在法学、医学、文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直至现在,世界各国的莘莘学子无不把上哈佛读书看为是一种至高的荣幸,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这正如哈佛第23任校长科南特所言:“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培养出来的人的质量。”那么,哈佛大学为什么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高质量的人呢?这在于它秉承的是学问的研究而不是世俗的习气。
  • 穿越之后现代传说

    穿越之后现代传说

    叶浪,一个普通的白领阶层员工,幸苦工作了几年终于获得了一次公费旅游的机会,兴高采烈的叶浪满怀瞳憬的坐在奔赴传说中美女最多的地方——意大利、米兰。第一次坐飞机却遭遇了有史以来的最强气流,飞机被破坏,生命危在旦夕。本以为生命就此结束了,叶浪却突然发现自己正在一辆飞机上,最为恐怖的是,他竟然是驾驶员,这眼前的一切让叶浪琢磨不着头脑。难道先前发生的一切都是梦吗?难道自己失忆了?带着重重的疑问,叶浪来到了一个新生的时代,一个不明的世界,开始了他的新人生...
  • 从海底世界归来

    从海底世界归来

    韩山只不过是去东海龙宫吃了三天酒,一回来才知道人世间已经过了三年,妈妈失踪了,女盆友移情别恋了,就连赖以为生的诊所也变成了传销窝点……通灵手环,瞬移一百里,加上变态的体质,还有能治百病的两瓶龙尿,韩山底气十足,“吃了我的给我加倍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加倍还回来!”
  • 异能者之绝对领域

    异能者之绝对领域

    异界大陆,一个禁地,出现了神秘的黑洞,同时地球也出现了类似的,大量的神秘物品的散落,少年意外的被选中为继承者,开启他的逆天异能生涯,异能石,赋予选中的人一项异能。他们又会怎么样呢……
  • 洛世倾华

    洛世倾华

    安祈幽这一生真是十分坎坷的。前世是杀手,第二世虽然有很爱她的父母,有很照顾她的兄弟姐妹,有一个爱她的男人。但,全家被灭门,凶手逃之夭夭;爱人被人带走,因为不够强大。所以,她本无意高调,但现在却不得不高调了。于是,她开始崛起。她说:“敢欺我辱我者,杀;对我家人爱人不敬者,杀;欺弱怕恶者,杀。”一时间拥有无数追捧者。后来,全家被灭,爱人被带走,她一时间竟走火入魔。有人想杀她,却被无数追捧者阻拦。所以她最后恢复了神智,报了血仇。【男主是很强的,当然和女主一样前期并不明显,但后期一定很强。1V1。】
  • 陈门弟子

    陈门弟子

    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一个生下来就不知道父母的孩子。他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 起源祖神

    起源祖神

    天道之外,起源之体,无意而生!一个少年,一把神剑,踏上了追随起源的道路……
  • 恶魔殿下:你的呆萌天使

    恶魔殿下:你的呆萌天使

    “小沫沫~来尝尝你老公的手艺~”某只做饭超难吃脸皮还超级厚的大少爷正在诱拐童黎沫,“……大少爷,我们商量个事吧……”“什么事。”“你以后别进厨房了行不行!”她快受不了了!每天都吃黑暗料理,再这样她会翘辫子的!
  • 灭都

    灭都

    为何地球存在了五十亿年了还没有被毁灭掉?举头三尺有神明是否真的可信?名为灭都,实为护都.有灭都之人才会诞生护都之人.梁惟雨,谭一,张无意,曾五峰击毙了要灭都的恶魔之主之后为何恶魔之主还会说出他是不死的?而梁谭张曾四人的后代又将在学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小弟新作,重回起点.一直在失落,从未停歇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