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一惊问道:“皇上为何又提起此物?”
福临道:“是惜嫔将此物件送给了皇贵妃,还称是西域的国宝,说有养神安胎的功效。”
太后沉思半晌说道:“太宗当年疯狂寻找此物,看来是当时进供而来的西域人偷了去,如果哀家没猜错的话,一定是那个西域的公主,当时是哀家看她活泼有趣,就让她住在了后宫中,没想到却是引贼入室,寻机盗走此物带到了西域。”
福临又回道:“朕想知道这海蓝珠从何而来,为何先皇如此珍爱。”
太后长叹了一声,真不想再回忆那只有痛的沉年往事。
“你知道宸妃的闺名就叫做海蓝珠吗?”福临一愣说:“儿臣并没有听说过。儿臣只知道宸妃是先皇的宠妃。”
太后心想这是她最不愿知道的名字,可是那是她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她却最深知。自太宗先逝她就下了旨意以后宫人再不可提及海蓝珠这个名讳,宫中只有曾经的宸妃没有海蓝珠。那时福临尚小,虽听过几耳,再无人提及自然没有了印象。
太后眼中深深的痛已无法让人查觉,但下划的嘴角弧度福临深知额娘内心正在痛着…
“宸妃因失爱子,身体日渐下划,最后离太宗先去,太宗痛彻心肺,啼哭守灵,当他的泪滴落在宸妃的脸上时,听到了一声布谷鸟的叫声,听同守灵的宫人说,看到从宸妃的头顶向上升起一团蓝色的圆发光体,而且有些人说看到里面有牡丹正在开放,后来蓝光消失变成似夜明珠的物体,只是在夜色下发出淡淡的蓝光,当时有助念高僧看出此物的来历,对太宗说:”此物内有宸妃的一缕香魂,太宗还是让它顺宸妃去吧,否则日后怕带来不祥。“太宗一听又哪肯放手,认为是宸妃的化身,就如获至宝,夜夜守着,还与它说话,有时还对着它流泪。这物件说起来也有些神奇,能够发出如波涛般的蓝色光芒,让太宗更是深信不疑。直到后来在宫中不见,太宗不久也归天了。”太后说完望着福临,目光复杂又说:“此物不想这么多年又回到这里,而且还出现在皇贵妃的宫内,这难道…。”太后的眼中也渐渐透出寒意。
福临心中的不安加深,他面色略沉下说:“朕已命人将此物扔出宫外,不允许再出现在宫中,有朕与额娘的福气在,宫中什么邪气都不会有!额娘多加保重,朕还有奏折要处理,儿臣先告退了!”说完起行礼退出。
太后一直望着福临的背影在门口消失,不仅心升慌恐,难道这一切会重演吗?她又想起老和尚的话:“今生将与一女子相遇,乃情劫所至!”这到底是什么情劫呀?太后合上眼,手中捻珠的动作快了许多,嘴里在不停地念着:“南无阿弥佗佛……。”
夜晚,婉儿照常有人送来海蓝珠,她知道这最后一晚是关健的时刻,她吃下最后的一颗丹药,只感到身体欲飘起般轻巧,而且体内有一股强大的推力向外散发,她急忙静心凝神将力汇聚在双手掌心,用全身的功力将它推向海蓝珠,这时海蓝珠飞快地旋转,两股强大的内力在海蓝珠体内发生恶斗,蓝光越来越强,直照得满室通明,并且海蓝珠飞速在室内横冲直撞,上下颤动,如一头关在笼中的困兽被激怒般疯狂,最后竟然撞开窗户向殿外冲去,再看婉儿仍坐在哪里,双目急闭,运动周身的功力让她的头发如被风吹起般向后顠去,身体的不停地发抖,看来已是内功尽竭了,最后一口血从婉儿的口中喷出,婉儿软软地躺在了榻上,不醒人事。
外面的海蓝珠发出的强光让宫外的守门人看到,他们都惊恐地指着那个发光体说:“这是什么?还在四处顠动,啊!有鬼呀!”外面的宫人一阵骚乱声,早有人通报了福临。惊动了太后。
没过多久福临带着刘云飞和其他侍卫来到宁雅斋门前,福临背手而立对侍卫说:“开门!”
刘云飞上前一步说:“请皇上留步!还是让微臣一探究竟,再来禀报!”
福临点头说:“要小心!”
刘云飞回头对其他人说:“保护好皇上。”其余人将皇上围在正中央保护起来。
此时强光与发光体早已不见。院子里静悄悄,让人感到更加的森森可怖,刘云飞轻轻移动着脚步,慢慢在院里环视了一周并没有发现什么,他又向殿内门移去,只听到他“啊”的一声,人就倒在了地上。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