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宝宝被吕怀英带着听了一次就再不愿意听了,阻挡不了吕怀英的热情高涨,只好每天晚上就放空精神力进空间,他宁愿去种菜也不想凑这死人的热闹。陶建儒定了一口乌黑发亮的大棺材,老太太收敛完毕放了进去,直系亲属晚辈们个个披麻戴孝跪在灵棚的两侧,等着时间一到,祭拜的人一个个进来,放声齐哭,不管你是真哭假哭,声音越响亮越好,
假哭的不在少数,李萍首当其冲,她与老太太没有丝毫的感情哭得出来才怪,不过人家演技高超,一身白莲花楚楚可怜的模样已经赢得美誉,巴掌大的瓜子脸略显苍白被认为是孝心可嘉。陶宝宝很想喷一口盐汽水,孝心可嘉?那苍白的脸色指不定是晚上做不和谐运动过度给搞出来的。好不容易死了一个婆婆,她不高兴才怪。
不到一岁的陶宝宝对李萍的这副模样也是腻味死了,明明干活的时候那么麻利,怎么都折腾不倒,现在装什么的弱不禁风?你胡搅蛮缠跟陶建文要钱的时候怎么不弱不禁风啊?给老太太哭个灵你就受不了了,这还没让你守灵堂呢,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酒席上她吃饭的速度可跟弱不禁风一点都挨不上边儿。
吕怀英倒是真哭,老太太没了,也就少了一个能够真心护着她的人,往后就剩下自己独自对付狠心的公公,恶毒的婆婆,阴险的妯娌,耍浑不要命的太公公,想想就让人觉得前途一片黑暗……停灵七天后,陶家浩浩荡荡的一群人扛着老太太的棺材在特定的时辰埋进了南边的地里,这是陶家的祖坟所在,
村子里这几十年也来过几个算命先生,看风水都说南边最好,因此南边地里埋得人最多,远远望去,到处都是坟头,晚上的时候不走运还会看见鬼火,因此胆子小的妇女和儿童一般晚上都不去南边,看青什么的都是家里的男人去,这也是老太太不让陶长林离开的原因,单单五亩西瓜地就是累死吕怀英也种不过来的,闺女大话说的太过了,没有谁比她更能看清楚吕怀英的真正实力。
天气渐渐回暖,人们身上衣服的厚度减得很慢,农村人讲究春捂秋冻,秋天要晚一些时候添衣服,春天天气回暖要晚几天脱衣服,这样可以让身体徐徐接受外边空气的温度,不至于生病。瓜秧开始长出小花的时候,陶长林拆掉了地里的大棚,将竹竿塑料布之类的全都收好,准备来年继续种西瓜。
绿莹莹的瓜秧布满了一大片土地,仿佛已经可以看到数不清的圆滚滚的西瓜。陶长林是个老庄稼把式,看到瓜秧长得好心里也乐呵,两口子整天呆在地里给西瓜秧授粉,陶长林在地头搭了个庵子拉过去一张麻绳床,准备每天晚上就呆在地里看青了,好不容易把地里的西瓜秧都授粉了一遍,这也不代表事情算完了,南边的三亩半地的小麦该施肥了,还要看看土地干不干,如果干的话就要扯水管子浇水。
在小麦抽穗的时候还要细心查看有没有生虫害,施肥,打药,上水,这是每一年都要重复的细节,而在守着小麦的时候还要挂扯着小河边河堤旁的三分地,这也是他们家的,同样种上了小麦,蚊子再小也是肉,三分地也能种不少小麦,等小麦收完了这块地就种上豆子(黄豆)吧,结了豆子好去榨油,吕怀英心里有了打算,这边的地太少,而且交通很不方便,种上大豆这样的经济作物也能省点心。
夏季不知不觉的到来,地里的西瓜一茬接着一茬的相继成熟,陶长林在村里借了辆三轮车,装了满满一车的西瓜,这些西瓜全是两口子用鱼鳞袋子从地里一点一点背出来的。第一茬的西瓜总是占了先机,村里虽然也有其他人重了西瓜,总是赶不上陶家的西瓜下来的早,
陶长林两口子一合计,带上大杆秤,几十个鱼鳞袋子,还有一把私藏的手枪,两把西瓜刀上路去了隔壁县。这一去就是整整两天才回来,西瓜一个都不剩,拉回家的是小半车的粮食和吕怀英贴身兜里揣着的票子。一家人兴致高昂围着油腻腻的饭桌一张一张仔细的数着,最后的出来的总数令大家都震惊了,“这……这才是第一茬呀,就把本钱拿回来了?”老太太还有些不敢相信。
吕怀英难掩面上笑意:“妈,这是真的,大棚都是以前用的没花钱,主要就是瓜种,这第一茬的现钱就把瓜种钱还有地膜钱都赚回来了,还不算那车上拉回来的粮食呢。”老太太连连点头乐呵道:“好,好!咱那三亩半地留下两亩半,一亩交公粮,一亩留着咱自己吃,再一亩给人家这五亩地的地租,这样算下来,剩下的西瓜可都是咱赚的啦!”
陶长林笑道:“何止啊,咱是包了一年的,剩下半年还能种一季棒子(玉米)呢。也不亏这几个月累死累活的干活了。”吕怀英和老太太赞同的点头。陶亚楠睡了一小会儿迷迷糊糊的起来想小解,“哎?爸,妈,你们回来了啊?”吕怀英将大儿子搂在怀里好一顿揉搓,“是啊,妈回来啦,你咋起来了?”陶亚楠揉揉眼睛:“哦,我想接手的。”
说着就走到院子角落里小解,回到屋里脑子也清醒了一点:“妈,恁还出去吗?”吕怀英道:“等下一茬瓜熟了再出去。亚楠想不想吃西瓜?妈明儿个给你拽两个回来、”陶亚楠瞬间满足了,虽然家里种了那么多的西瓜,可都是紧着卖钱换粮食的,他这个小地主也不能任性的想吃就吃,吕怀英赚了钱头一次那么大方。
“咱再努力干几个月,道冬天里咱去县城买个电视机!”画下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充满无限诱惑力的大饼,一家人的干劲儿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猪圈里的四只小猪羔,不,现在该说是大白猪了,哼唧哼唧:主人,您还忘了我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