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25000000004

第4章

经云。佛告金刚手。菩提心为因。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者。犹如世间种子。籍四大众缘。故得生根如是次第。乃至果实成熟名为究竟。然以中智观之。毕竟不生不灭。是故因果义成。若法不然。有生灭断常之相。则堕於戏论。皆悉可破。因果义不成也。今行者观心实相。亦复如是。出过一切戏论如净虚空。于内证所行得深信力。萨婆若心坚固不动。离业受生成就真性生。万行功德从此增长。故曰菩提心为因也。此菩提心。为后二句因。若望生死中所殖善根。则名为果。以睹佛法前相故。譬如有人闻善知识言。汝今宅中自有无尽宝藏。应自勤修方便而开发之。可使周给一国常无匮乏。彼人闻已即生谛信。如说而行。乃至施功不已渐见前相。尔时于宝藏功德。离疑惑心。堪能发起殊胜加行。故菩提心。即是白净信心义也。释论亦云。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如梵天王请转法轮时。佛说偈言。我今开甘露味门。若有生信者得欢喜此偈中。不言施戒多闻忍进禅慧人能得欢喜。独说信人。佛意如是。我第一甚深法微妙。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不动不倚不着无所得法。非一切智人则不能解。故以信力为初。非由慧等而能初入佛法。为令如是净信心坚牢增长经中次说大悲为根。根是能执持义。犹如树根执持茎叶花果。使不倾拔也。梵音谓悲为迦卢拏。迦是苦义。卢拏是剪除义。慈如广植嘉苗。悲如芸除草秽。故此中云悲。即兼明大慈也。且如行者修供养时。若奉一花或涂香等。即以遍一切处净菩提心。兴供养云普作佛事。发起悲愿回向群生。拔一切苦施无量乐。由自善根。及与如来加持法界力故。所为妙业皆得成就。即是普于一切智地。乃至无余有情界。皆悉生根也。随行者以无住心所修万行。即由大悲地界所执持故。大悲火界所温育故。大悲水界所滋润故。大悲风界所开发生故。大悲虚空不障碍故。尔时无量度门任运开发。由如牙根枝叶次第庄严。即是于一切心法。具足因缘之义也。方便为究竟者。谓万行圆极无可复增。应物之权究尽能事。即醍醐妙果三密之源也。又净菩提心者。犹如真金。本性明洁离诸过患。大悲如习学工巧。以诸药物种种练冶。乃至镜彻柔软屈申自在。方便如巧艺成就。有所造作随意皆成。规制中权出过众伎故。其得意之妙难以授人也。如摩诃般若所明。六度十八空三昧道品总持门等。皆入大悲句中。即彼万行所成一切智智之果。说名方便。由内具方便故。方便之业即是利他。是以梵音邬波娜。亦名发起。如从种子生果果还成种。故以为名也

经云。秘密主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即是开示如来功德宝所也。如人虽闻宝藏发意勤求。若不知其所在无由进趣。故复指言如上所明。第一甚深微妙之法。乃至非一切智人则不能解者。此法从何处得耶。即是行者自心耳。若能如实观察了了证知。是名成菩提。其实不由他悟。不从他得。问曰。若即心是道者。何故众生轮回生死。不得成佛。答曰以不如实知故。所谓愚童凡夫。若闻是法少有能信。识性二乘。虽自观察未如实知。若如实自知。即是初发心时便成正觉。譬如长者家穷子。若自识父时。岂复是客作贱人耶。尔时行者。正知心实相故。见一切法悉皆甚深微妙。无量无数不可思议。不动不倚不着都无所得。毕竟如菩提相。故经复云秘密主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彼法小分无有可得。无上正遍知义。前已说之。此中言小分者。梵云阿耨。即是七微合成。于从缘生色最为微小。故以为喻。言彼法者。离此无相菩提心。外更无一法也。经中次说因缘云。何以故。虚空相是菩提无知解者亦无开晓。何以故。菩提无相故者。譬如虚空遍一切处毕竟净故。离一切相无动无分别。不可变易不可破坏。以如是等小分相似故。以喻无相菩提心。然是中。复有无量无边秘密甚深之事。实非世间虚空所能遍喻。冀诸学者。得意忘筌耳。又如虚空远离戏论分别。故无知解相无开晓相。诸佛自证三菩提。当知亦尔。唯是心自证心心自觉心。是中无知解法无知解者。非始开晓亦无开晓之者。若分别少分能所犹如微尘。即取法非法相。不离我人众生寿命。岂得名为金刚慧耶。复次经中自转释。言何以故菩提无相故。如释论云。佛智慧清净故。出诸观上。不观诸法常相无常相。有边相无边相有去相无去相。有相无相。有漏相无漏相。有为相无为相。生灭相不生灭相。空相不空相。常清净无量如虚空。是故佛智无碍。若观生灭者。不得观不生灭。观不生灭者。不得观生灭。若生灭实。不生灭不实。若不生灭实。生灭不实。如是等诸观皆尔。以如是净菩提心。出过诸观离众相故。于一切法得无挂碍。譬如虚空之相亦无相故。万像皆悉依空。空无所依。如是万法皆依净心。净心适无所依。即此诸法。亦复如菩提相。所谓净虚空相。故经复云。秘密主诸法无相谓虚空相也。尔时金刚手复白佛言。世尊谁寻求一切智。谁为菩提成正觉者。谁发起彼一切智智。佛言。秘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净故。乃至无量功德皆悉成就。时执金刚闻佛所说义。萨婆若慧唯是自心。乃至无有少法出此心者。为未来众生断疑惑故。而问佛言。菩提心名为一向志求一切智智。若一切智智。即是菩提心者。此中谁为能求谁为所求。谁为可觉谁为觉者。又复离心之外都无一法。谁能发起此心。令至妙果者。若法无有因缘。而得成者。一切众生。亦应不假方便自然成佛。故佛答言秘密主自心寻求菩提及一切智。何以故。本性清净故。虽众生自心实相。即是菩提。有佛无佛常自严净。然不如实自知。故即是无明。无明所颠倒取相故。生爱等诸烦恼。因烦恼故。起种种业入种种道。获种种身受种种苦乐。如蚕出丝无所因。自从已出而自缠裹。受烧煮苦。譬如人间净水。随天鬼之心。或以为宝或以为火。自心自见苦乐。由之当知离心之外。无有法也。若瑜伽行人。正观三法实相。即是见心实相。心实相者。即是无相菩提。亦名一切智智。虽复离诸因缘。亦非无因而得成就也。复次世尊欲令众生如实知自心故。更以方便分别演说。所以然者。若但言自心不生不灭。以无所因故义则难解。故先示其着处。经言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心不可得。如摩诃般若。以无量门入诸法实相。今欲举其宗要。但观内外十二处。即摄一切法也。行者心无始来。多于内法取着心相故。先于内六处。以即离相等方便。一一谛观心不可得无生无相无有处所。而作是念。此心或在外耶。复于外六处如实观之。心亦无生相无有处所。犹恐错误更合观之。于两中间亦不可得。即悟此心实性。本自无生无灭。毕竟常净戏论云披。譬如珠力故水清。水清故珠现。定不从余处来也

经云。秘密主。如来应正等觉。非青非黄。非赤非白。非红紫非水精色。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明非暗。非男非女非不男女者。前约一切法明心实相已。今复约真我明心实相。此宗辨义。即以心为如来应正等觉。所谓内心之大我也。如有一类外道。不了自心故而作是言。我观真我其色正青。余人所不能见。或言正黄正赤。或言鲜白。或言如燕脂色。今义云红紫也。或言我见真我。其相极长极短。乃至如男子相等。唯此是实余皆妄语。然此等众相。悉从缘生无有自性。云何得名真实我耶。对如是种种执故。佛说如来应正等觉非青色等。所以者何。是青相毕竟不生故。则为非青。青实相不坏故。而亦非非青。当知如来应正等觉。无一定相可说。亦不离如是诸相也。如有外道阿阇梨。于黑月夜引诸弟子至大象前而告之言。我于今者示汝真我。时彼众人。或以目睹或以身触。其视形者则言。我今已识。真我其色甚白杭然高大。其触牙者则言。真我如戈。触耳者则言如箕。触足者则言如柱。触尾者则言如索。各随所遇情计不同。虽复更相是非。终不能识其真体。若瑜伽行者。开发心明道时。照见心王如来。如大明中目睹众色。则不生如是诤论也。次云秘密主。心非欲界同性。非色界同性。非无色界同性。非天龙夜叉。乃至人非人趣同性者。亦是对诸妄执。显示自心无变易。故说言此心不与三界同性也。有诸外道计。我性即同欲界。或同色无色界。乃至谓非想处即是涅槃。或言梵王毗纽天等生一切法。然此三界。皆悉从众缘生。求其自性。都不可得。况令心性同于彼性耶。次广分别无量诸众生趣。一一言之。皆不与彼同性。譬如虚空中雨八功德水。一味淳净。随所受之器种种差别故。或辛或酸。或温或浊。然八功德性不与彼同。温解浊息时。清凉如故未曾变异。又如真陀摩尼自无定相。遇物即同其色。然其宝性不与彼同。若与彼同性者。是色随缘生灭时。宝性亦应生灭也。复次世尊将欲开示大悲胎藏生漫荼罗故。先正开示心实相门。何以故。如行者本尊三昧中。说有显形男女等相。及普门示现六趣之身。恐诸行人。不了心因缘生故。于宝王真性而生戏论。故佛说言如来非青非黄。乃至此心不与三界六趣同性。若能如是观察。则不障菩提心也。又经云秘密主。心不住眼界。不住耳鼻舌身意界。非见非显现者。前说不在三处。已摄一切法。为未悟者。复一一历法分别。若心不与诸趣同性。为住眼界等耶。乃至住意界耶。若心住眼界者。眼从众缘生故。性相自空无有住处。况复心之实相住在眼中。如眼界者。乃至阴入诸法皆应广说。复次前已破种种外道。今说不住诸法。为破边见声闻故。如犊子阿毗昙中说。譬如四大和合有眼法。如是五象和合有人法。是人法在不可说藏中。说一切有道人言。神人一切法门中。求不可得。如兔角龟毛常无。而阴界入实有自性。以如是戏论法故。不识其心。若能观心不住诸法。则心无行处。戏论皆尽也。非见非显现者。如有人言。一切众生本有佛知见性。但无明翳膜除时。自能见理。或有人言。如是常理非可造作。但除缠盖云雾除时。日轮自现。皆以世谛言之耳。若净菩提心。是可见可现之法。即为有相。凡有相者。皆是虚妄。云何能见无上菩提。又经中自说因缘。何以故。虚空相心离诸妄执亦无分别。犹如虚空毕竟净法。一切色像无能染污之者。心性亦尔。一切分别无能染污之者。若无分别。即是离一切相也

经云。所以者何。性同虚空即同于心。性同于心即同菩提。如是秘密主。心虚空界菩提三种无二。此等悲为根本。方便波罗密满足者。如上种种入清净门。皆为发明自心求菩提义。今复结言虚空无垢即是心。心即是菩提。相本同一相。而有三名耳。即此一法界心。虽因缘毕竟不生。而不坏因缘实相。以不生故。则无能所之异。以不坏故。亦得悲为根本。方便波罗密满足。即是究竟不思议中道义也

经云。秘密主。我说诸法如是。令彼诸菩萨众。菩提心清净知识其心者。佛已开示净菩提。略明三句大宗竟。即统论一部始终。无量方便。皆为令诸菩萨。菩提心清净知识其心。如此经者。当知一切修多罗意。皆同在此。如释迦如来所说法者。当知十方三世一切如来。种种因缘随宜演说法。无非为此三句法门。究竟同归本无异辙。故云我说诸法如是。乃至知识其心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我的狐仙未婚妻

    我的狐仙未婚妻

    手握洪荒神器青莽剑,至刚之躯,天生拥有大涅槃焰基脉,领悟远古法阵,开启天玄地阴之门,战万年真主,破八荒翘楚,誓死做一代强者。
  • 明净台

    明净台

    片段一:蒂连“你为什么这么宠着我啊?”卿成:因为把你宠怀了,就没人跟我抢你了”片段二:蒂连喜欢我这是一条不归路啊”卿成“我本来就没打算回头”片段三:暖阳“慢工出细活”净思“别叫我老大,叫我女王”《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但真相是......凤凰霸气很女王,神龙傲娇爱高冷、神龟呆萌也暖男、麒麟萝莉又有爱。注;本书非独立长篇小说,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串联起来的小长篇。
  • 人妖殊途之生死恋

    人妖殊途之生死恋

    “我要把女人最珍贵的给你,假如明天你死了,以后也没人要我,我生生死死、生生世世都只做你的女人。”他去青海支边,五年来渺无音讯,到底是生是死?如果他真的死了,她还要继续等下去吗?不,她还要等。这一等,又是两年。族人都纷纷劝她:你是孟家唯一的骨血,你要让孟家血脉就此中断吗?那个男人已经死了,死了,你懂不懂?她妥协了!在她怀着第二胎的时候,男人爱上了别的女人。她看清了丈夫的面目,她要去支边,如果他真的死在青海,那么青海也将是她的埋骨之地。在青海,她却意外地碰见了他,他真的还活着。爱得浓烈,恨得刻骨,她一辈子也不会原谅他。可是,这么多年,为什么他没有回来找她?
  • 天下唯卿之傲娇公子

    天下唯卿之傲娇公子

    一国之君请神秘男子来助阵攻国,他展示才能,成了当国女子心中的美好期望。忽然一天,他着女装,伤透万千女子的心?……快快,看看“他”如何瞒过万千眼睛,赢得美男回家!主角名句:“我恨你,是你让我受天下人耻笑”——夏侯雪“你是我一生的救赎!”——上官云飞“若没有当年的事,你一定不会爱上别人!”——墨染“我不悔,我不怨,只怪我们缘分尚浅!”——柳翩然“我发誓,我御阌拓此生负天下,也不负你。我会穷尽一生来护你周全!”——御阌拓
  • 有爱情,远如天堂

    有爱情,远如天堂

    有些爱情呐,远得像天堂。有些人呐,一回头就不在。
  • 九霄灵动

    九霄灵动

    少年崛起,得上古死君传承,修逆天灵力,在那万族林立,诸强争锋的大千世界,灵动九霄!终有一天,我会成为这大千的主宰,终有一日我会证明:不是我容不下这个世界,而是这个世界再也没资格容得下我。
  • 高冷男神赖我家:99次说爱你

    高冷男神赖我家:99次说爱你

    在一场时间的角逐里,他们彼此误会,彼此深爱。最后误会消除,王子与米公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男人说“我们生猴子吧。”女人说“你当初不是不要嘛?”男人说“你不是答应老夫人要给我生一堆猴子的吗?要听话恩。”只见男人就熟练的一涌而上了。。。。。。
  • 联婚成真

    联婚成真

    男人英俊潇洒,女人甜美可爱,这会是什么样青春。本来父母个人意联婚,但是两人刚见面就擦出火花?
  •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寻访莆仙红砖厝文字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莆仙地区多姿多彩的民居样式,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对古民居进行梳理,进而总结不同地区古民居的特点。其中不仅有对建筑风格和建筑格局的整体描述,也有对雕工、彩饰、门窗甚至楹联等细节的详细介绍。
  • 跟你讲讲一些事

    跟你讲讲一些事

    人和人相处到底是应该有事没事八卦一下别人的生活,满足自己和他人的窥伺欲望,以此来升华友谊?还是老老实实做人,以坚决不在第三个人面前讨论他人为道德准则,换取信任收获朋友?还是分人分事,两层标准并行?这是个难题,比你妈和我掉水里你就谁还还难!我就遇到了这个世纪大难题......至于我是谁?我来自哪儿?要到哪里去?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