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26700000012

第12章 终于到了哈佛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今天一早离开纽约去波士顿。

因为怕我行李多,朋友开车送我,他说,要用四个小时,所以我们早早就上路了。

开始不知道为啥一路上心情舒畅,突然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天气。

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间或有喷气飞机在蓝色的天空画上一道白色的痕迹,像初学写字的孩儿在涂鸦。路两旁是茂密的树林,不像是有计划种植的,更像是随性而生,但又像是被控制在同一块画布上的颜料,舒服地生长在一起。

路上车不多,而路边的房子也不算多,而且都是非常普通的屋宇,以至于我有时会突然困惑一下,这和中国似乎差别不大啊!直到看到了那蓝天,我才醒了。

我开玩笑说,美国鬼子太坏了,把制造业转移到了中国,把中国污染了,给自己留了一片蓝天。当然是玩笑,曾经,中国还在以是制造业大国而荣耀。也许,这也是国家发展的必然吧。

终于到了哈佛。

在我的第一印象里,这是一座静谧的小城,似乎和波士顿没什么关系,房屋都不宏伟,似乎都有了些年头。很多小楼不是砖砌的,而是木头的,显得很单薄,但是,应当是造价低廉,工期很短的那种工程。

其实这也是美国文化的体现,崇尚实用,不那么讲形式。

说到这里,想起几位美国学者都向我提到的这样观点,中国领导人提出新型大国关系,美国人为什么兴趣不大呢?是因为这是一个形式的东西,不知道里面会装进什么东西。他们更习惯直来直去的实际内容,而不习惯把旗帜举得很高。

午饭后,拜访柯伟林。他是哈佛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也是曾经的哈佛文理学院院长,还是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和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总之,一堆头衔。

柯伟林去过中国很多次,也曾经参加过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那时,我们叫他科比,改叫柯伟林还有点不习惯,文绉绉的。不过,谐音是“可为邻”,倒是平添出几分亲切来。

洋人起中文名字其实是很有学问的。我在路上聊天时就说,现在傅高义比麦克法夸尔名气大多了,因素之一是麦氏名字不好记,后来起了中国名字马若德也不响亮,你看,傅高义,多响亮好记!说着,路边急匆匆走过一位长者,陪同我们的南希女士介绍说,这位就是马若德。他是《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的作者,现在已经83岁了,南希告诉我们,他去年才下了讲台,现在在研究中国和印度的古代关系,因为他出生在印度,对印度有感情。

因为约的是明天上午正式拜会这位勤奋老人,所以匆匆握别。

老人走在我们前面,比我们走得快,一会儿就消失了。

回到柯伟林。美国人有个特点,就是幽默。柯伟林说,哈佛校园有一条河,文理学院在河的那边,商学院和法学院在河的这边,所以,也有两岸关系。但是我们有两座桥,不像你们的两岸关系,没有桥。我说,桥也是有的,不过我们看不到而已。

柯伟林告诉我们,他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有兴趣,正在做这方面的研究。他说,其实美国的教育也有问题,例如哈佛,有十个学院,就是十个哈佛,因为是各自为政的,院长都是土皇帝。我调侃他说,那你就是曾经的土皇帝了。

柯伟林叫来了另外一位老教授,沃伦,麦克法兰,拿过来一本书稿,书名是《Can china lead》,他说,希望《领导者》杂志能够刊登部分章节。

三年前,《领导者》杂志曾经采访过他,对此柯伟林很有印象,他说,他的那本杂志被人抢走了,希望我们再送给他一本。

柯伟林刚刚从北京回来,他去参加一个启动仪式,就是每年派出一些优秀的大学本科生到中国学习,这会对中美两国的未来产生深远的意义。我们关切地问他,这些美国学生愿意到中国学习吗?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那是当然的。

我认为这不是虚妄之词。中美关系如此重要,做一个中国通,对这些莘莘学子来说,意味着大把的机会。

希望有这样一个转变,从大批的中国学生甚至官员到美国读书,转变到美国的学生甚至官员也到中国去读书,这样的交融才是双向的,最密切的。

从柯伟林的办公室出来,顺便逛逛哈佛校园。尽管柯伟林说,你们可以到哈佛做个访问学者,但是我知道,这辈子我是进不了哈佛校园读书了,期待下一代吧。

我们看了哈佛的教堂,哈佛庭院,就是最早的哈佛校园,看了哈佛的一个体育馆。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说哈佛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会受到特殊的待遇,例如在哈佛庭院里上学,在专门的餐厅吃饭,还可以请自己的父母在这个餐厅吃饭,上了二年级之后就没有了这个待遇。这是从开始培养学生对哈佛的亲近、自豪的情感,也算是对新来者的一种优待。

我没上过大学,但是当过兵。新兵到了部队后,一般来说受到的是老兵的欺负,要给老兵打饭,打洗脸水甚至洗衣服,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样的新兵期,能对部队有感情吗?

阳光明媚,绿草茵茵。草坪上,很多学生在读书,读累了,男女学生就拥抱轻吻;有的在晒太阳,晒舒服了,就脱成了一个比基尼;有的在画画,画累了,就躺下歇着。

那条河水波光粼粼,平静的很,突然波涛小涌,原来是学生们的划艇训练打搅了这平静。一切是那么的自由、自然、自在,难怪学子们趋之若鹜。

有一站安排是去哈佛费正清中心的图书馆。馆长南希是老朋友,我们《领导者》杂志的英文摘要就是南希翻译的。在这个图书馆里,看到了不少与我有关的东西。进门时,看到了一个小海报,是说明天我在这里演讲的主题——“中国改革十字路口的左右之争”;图书馆的杂志架上,摆着我们的《领导者》杂志。南希说,这是最受欢迎的杂志之一,甚至有时被偷走;书架上,摆着《我的父亲邓小平》,20年前,我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还看到了《刘少奇年谱》,这本书的第一个章节是我写的;还有一本杂志《党的文献》,我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当副社长时,曾经分管过这本杂志。

远在万里之外的哈佛,在世界顶级的学府,看到了我的几个脚印,不禁感慨。

晚上,南希请我们吃海鲜,波士顿的龙虾据说有名,我毫不客气地点了龙虾。果真美味!

饭后,漫步在哈佛校园的路上,微风掠过我的脸,一阵清爽。我不禁羡慕起在这里的学生和教授们,有这样好的环境,有这样好的清风!而引申来想,良好的教育,就是清风,而且是伴随终身的清风。

这清风,我们有吗?

同类推荐
  • 永安散文集

    永安散文集

    用文字描绘着生活,记录着生活的趣事、人情。本书分为风土人情,生活随笔,杂文三个部分。
  • 我热爱的一切

    我热爱的一切

    徐文海,曾在《清明》《警探》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作品。散文获过省、市级奖若干次。这本《我热爱的一切》收录的就是他的49篇散文作品,包括:《一个人这样地面对世界》、《致我忧伤孤独的朋友》、《夜来风雨声》、《与生活讲和》、《那些叫做“知青”的人》、《黑夜深处的声音》等。
  • 拆楼记

    拆楼记

    “我”姐姐家所在的张庄,即将成为市高新区的组成部分,姐姐和同村人想趁着土地被征之前抢先盖楼,以获取更多的政府补偿。为帮助姐姐脱贫致富,“我”身不由己地成了这一重大举措的参与者和背后军师。楼盖好之后,结成统一战线的十几家人家先后遭到上级部门的各种瓦解,一场巨大的较量拉锯战一样展开。在种种现实利诱或威胁面前,统一战线逐渐分崩离析,何去何从?怎么选择都令人心有不甘,结局出人意料,令人难以释怀。作品既有纪实作品的现场感,亦有小说的精巧架构与卓越的叙事技巧,更兼学者般的缜密与思辨力。它在重在刻写人与人之间细腻微妙的情感变迁,人心的向背与暗角,人性的脉络与真相,令人无力逼视。
  •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

    《混血时代》是由作者阿库乌雾所创作的散文诗集。该作品由《虚构血脉》《解码血族》《献祭血城》三部分构成,共六十五篇散文诗。《混血时代》作者将这个时代命名为“混血时代”。在时代洪流的作用下,作者表现出对文化混血、族群混血的充分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其对本民族失落的焦虑与挣扎。除此之外,在《混血时代》中,作者还表述了自己乃至世界各地各族人文知识分子所应该关注并予以严肃思考的命题,即关于种族变迁,关于信仰危机,关于人性变异,以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等主题。由此,《混血时代》是一部作者对世界万物的观察、解释,也是反映彝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志。
  • 神秘消失的特工船

    神秘消失的特工船

    本书是悬疑故事集。本书精选《故事大刊》的故事。这些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侦探故事真实地再现了侦探工作的原貌。书中讲述的关于指纹、警局档案和特工队等的诸多故事使人身临其境般地面对那一个个接踵而至的险境,能唤起人的阅读欲望。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天尊

    无敌大天尊

    袁浩醒来以后,发现自己这个修真界天才居然变成了一个纨绔子弟。等待他的是“自己”曾经惹下的各种麻烦。夺舍重修,强势面对各种麻烦!纨绔会仙术,谁也挡不住!
  • 校园小辣女

    校园小辣女

    写一个小女孩,在学校遭受许多人的痛苦经历,更是她勇敢,坚强。
  • 化羽通天

    化羽通天

    人魔大战,两败俱伤。天宫成为十方大陆新的主宰。转瞬间,万年已过,这片昔日的纷争之地再起波澜。人魔征伐撼天地,正邪厮杀震九霄。乱世,是非!一个少年因为一个意外,从此一步步踏上了背负起天下气运的道路,他是否能走到最后,解开太古时期便遗留的秘密,让我们拭目以待!
  • 爱的被告

    爱的被告

    对于爱情,有些人用心,有些人用命
  • 普达王经

    普达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修仙狂妃

    修仙狂妃

    杀伐修仙,我意张狂!谁若阻我,且试天下!——练妖娆
  • 终魂曲

    终魂曲

    古域穷奇,栖于山野,为盛世之年。彼时,万鬼齐哭,山河崩摧,黑云压城,民不聊生,此为大凶大恶,此为灾祸。有血甲骑士孤身一人,立于城门不退,持一盾双剑,誓杀尽所有恶孽魔障......{个人原因,现已暂停。抱歉...}
  • 有你会天晴

    有你会天晴

    这个世界上最悲伤的从来不是平行线,他们虽然未曾相遇,未曾熟识,但始终在距离不远的地方陪伴着,感受同样的风景与心跳,而相交线,虽然慢慢的曾经有过交集,不过也只是短暂的相遇,之后便开始各奔东西,从此再未交集。我们都以为相遇便是最美的开始,却未曾懂得距离点的陪伴才是最长久的依赖。
  • 特别档案调查处

    特别档案调查处

    一个小小的普通人宁烨在一次公务员考试的时候通过了笔试面试之后就这么被录用,之后的政审等等一切都没有,只有一句一周后来指定地点参加培训,培训合格后正式参加工作。却不知这个简介上清闲的档案部门其背后有着那么多的不为人知内情。还有就是本人虽然文笔不太熟练,也没有众位大神的笔法,但是我会坚持到完结,觉不会太监。还有我挖的所有坑,我都会在后面一点点的填上,这是个漫长细心的活,不过还是希望大家能支持我。谢谢!!
  •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贤首五教断证三觉拣滥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