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75900000003

第3章 黄 裳:南开记忆

今年春天到天津,抽空到南开中学去了一次。新中国成立后我曾先后到这里访问过两次,第一次大约在一九五○年,记得还遇到一位当年的老师,白发盈颠了,握手之余不禁感慨系之。这一次可是什么老人也没有遇到,旧有的建筑物有的还在,更多的则是几十年来新建的。古诗说,“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正是一点都不错。不过“故物”也不是一点都没有留下,于是我就尽量找寻尚存的旧迹,借以回溯六十年前的游踪。

范孙楼和中楼是在的,虽然历经了日军的炮火和大地震,一些都没有损坏,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走进去转了一转,没有引起什么回忆,范孙楼是科学试验楼,大概是曾经在这里做过化学实验的吧。走出楼来,向左一看,一排小小的两间红房子仍然还在,一点儿都没有变样,只不过不知道现在是做什么用的了,当年这里是银行的代办处。每月收到家里寄来的生活费,交纳了伙食费以后,余款就都存在这里。

转过范孙楼一直走下去,过去的图书馆和我曾住过的宿舍都不见了。大概已经拆去。这图书馆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好的,藏书不少,差不多的新文学出版物这里都是齐备的。每本书都用紫红色的硬纸板装了护封。鲁迅、周作人的早期著作我都是在这里看到的。记得有关南开中学禁止的“淫书”(《情书一束》等五种)就是从这里看来的。当时管理图书馆的老师竟没有发现并加以销毁,而任其流传,实在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疏忽。

图书馆前面,是一个排球场。每天下课之后,就有些高年级的同学在这里比赛排球,我喜欢站在一边看,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我觉得这是一种南开的特色,注重体育和课外活动。学生也没有被功课压得透不过气来,课余生活还是悠闲自由的。

我自己是喜欢足球的。有一个时期还组织了一个球队。在学校对门的春合商店里定做了球衣,定期到南楼边上的足球场上去练习。有时候一个人也去练,即使是极冷的冬天,也穿了短裤,面对围墙踢上小半日。球技并没有练好,身体却逐渐强健起来。

再往前走,就是那个小花园。右侧一排平房,也依旧是当年的旧模样。花园里种着四时花木,有专人管理,是课余读书的好去处。这里的菊花是有名的。九秋时节,就从花房里搬来许多名种,安置在园里。那座玻璃花房就在后面,秋天,里面摆满了菊花,分别安置在一层层的木格子上。据花匠说,张伯苓校长喜欢菊花,特别欣赏一种梨香菊。这花并不怎么好看,只是有一种淡淡的梨香,倒是真的。

花园右侧的一排平房,大约有九间,是教员宿舍。但这里住着的都是年资高的老师,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是没有份儿的。从初一到初三一直担任我的国文教师的是任镜涵,一位老先生,可能在清朝还有过什么功名,这一节我不清楚。学期开始,我们就都捧了一叠粉红纸面簇新的作文簿去请他题签,他就一一给我们题,还签了名并盖章,实在颇为风雅。但从他那里实在并没有学到什么,那讲义也一点都记不得了。到了高中,国文教员换了孟志孙,就大大不同了。教材首先就两样,《诗经》《楚辞》……次第讲授,当然是选本,并非全文。指定的参考书也别致,讲《楚辞》其实只讲了《九歌》,就指定要参考戴震的《屈原赋注》。他又不说明这已有了商务印书馆新印的小册子,于是我们就到处找这《屈原赋注》,总是找不到。不必说新书店,就是旧书铺里也没有。直等到同学周杲良从书包里取出了两本木刻精印本的时候,才知道这是他父亲周叔弢先生的家刻本。这书几十年来我一直注意搜寻,终得不到。还是前两年从叔弢先生那里讨得了一部。是这书,使我对木版书产生了兴趣,从此买起旧书来,虽然它只不过是五六十年前刻的,说不上古。

志孙先生好像又颇注意于“五四”以来兴起的“国学”风,由于他的影响,有一个时期我也曾想做一个国学家,同时对胡适们所搞的一套产生了兴趣。胡适作的《红楼梦考证》和主编的《独立评论》都是我的课余读物。上海的刊物中出现了林语堂主编的《人间世》,站在这对立面的是鲁迅的杂文。那时候年轻,还不能了解这是三十年代文坛和政治舞台上两种势力分明、激烈的争斗,但想做国学家的愿望却终于消失了。志孙先生是本地人,说得一口天津话,他用慷慨激越的声腔大声朗诵孔尚任《桃花扇》“余韵”的神态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里。他写一笔郑板桥体的“六分半书”,无论在黑板上和作文卷上都是如此。在考卷上他从来不批分数,只简单地写一个什么字,这是出于一句五言古诗中的字。要等同学考卷一起发下,才能弄清自己得的是诗句中的第几个字,知道这是甲乙还是丙丁。

在南楼的一侧,也有一排小房子,好像也被称为“九间房”,这是另外一处教员宿舍,“七七”之后,日本飞机的炸弹首先就落在这里。这是我早已知道的,因此也就不去访问那遗址。一直教我们英文的李尧林先生就住在这里。至今我还记得他在一个冬天的星期日晚上,叫我到他那里谈天的事。小小的房间,生着一个火炉,炉子上煮着鸭梨,他就用这来招待客人。在所有的老师中间,他是与同学关系最亲密的一位。他和我们一起在大食堂里包饭,同桌进食;他喜欢打网球,也喜欢看电影。他和我们随便谈天,他告诉我,在宿舍里我的床头小书架上排满了的新文学书,曾引起过舍监的注意,在我们上课时去检查过几次,虽然不曾找到什么“反动”的把柄,到底被当作思想不稳而提到教务会议上去了。他当场提出了抗议,痛斥了这种暗害的不光彩行径,在说着这些时依旧掩饰不住他的愤慨。他喜欢音乐,搜集了不少唱片,就放乐曲给我听。他在课堂上用英文讲课,教我们唱英文歌,有时还把课堂移到室外,带我们到近处去散步,一面走一面讲课。这些对同学们说来都是极为新鲜的,他不是严师,是可亲近的大朋友。

我也喜爱文学。在他的书橱里满满放着新文学出版物,在玻璃橱门上贴着一张“此橱书籍概不出借”的字条,他注意到我看着这字条出神,就笑着说:“要看什么,可以借去。”从书橱中我抽出了两本《我们的六月》《我们的七月》。这是我第一次与俞平伯的作品相见,朱自清的《背影》和叶圣陶的《稻草人》早在小学时已读过了。

在“九间房”里还住着两位先生。何其芳和毕焕午,不过他们不曾教过我,因此并不相识。其芳先生后来在一篇散文里曾对南开表示过非凡的厌恶,称之为“一个制造中学生的工厂”,我们每天晚饭后经常去散步的墙子河,在他的笔下也成为一条臭水沟。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方式是很不满意的。这使我想起每周在新建的瑞廷礼堂里听校长张伯苓的“训话”的情景。这些“训话”大约就是引起其芳先生他们极大反感的。校长以外,有时候张蓬春先生也偶尔来演讲,在我的印象里,他是很善于说话的,比他的老兄高明得多。张九(蓬春)是南开话剧运动的创始人,又在梅兰芳赴美演出时起过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他又是梅兰芳的好朋友。于是有一次梅来天津演出时,就请他到学校来参观了,也许是想请他演出为学校募捐的义务戏,这一节我说不清楚。

这座瑞廷礼堂现在还在,也还是大礼堂,不过看起来有些过小也破旧了。我没有走进去看。不过三十年代初建成时却是了不起的堂皇的新建筑。梅兰芳到学校来时,训导老师早就做好了准备,严禁学生围观。那时我很想请梅签名,但没有法子想。灵机一动,想来他一定会参观礼堂的吧,于是就事先挨近后台等候,果然校长们簇拥着梅走进了空落落的礼堂,这时我就突然从后台走出,出现在他们面前,校长们受到这突然的袭击也束手无策,我并没有受到叱责,从容地将一张纸片递过去了。梅兰芳接过后踟蹰了一下,轻声说:“是横着签还是竖着签呢?”然后就用笔写下去了,字写得很纯熟而老到,和他说话的语音完全不同。

这时,我注意到他脸部的髭须已经青青地布满了双颊。

刚进学校的时候,是没有资格住校内宿舍的。我们这些一年级新生就被安排在学校附近的一处民居里。学校也派了监学,管理夜自修。就在这里,我第一次尝到并明白了国难的意义。学校附近的六里台、海光寺都驻有日本兵,时常打靶,枪炮声不绝于耳,这倒也习惯了。接着又来了“津变”,日本人收买了一些青皮混混,排队请愿,说是要求“自治”。这一回闹了足足三天,不能上课,也不能出门。有谁形容当时的形势时说,整个华北,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说得实在是透彻极了。

至今还清晰地留在记忆里的是一九三五年冬的学生运动。当时“何梅协定”已经签订,冀东的伪自治政府已经出现,“冀察政务委员会”也已成立。北平学生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天津,各校也加以响应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游行队伍是要经过东南城角的,再过去就是日租界,这时路口已经布满了路障,沙包铁丝网后面是严阵以待的日本兵。队伍经过时口号喊得特别响亮,同学们横眉冷对着虎视眈眈的敌人大踏步地向北走去。在行近金刚桥时,又遇到了一大批警察,阻挡队伍不许向省府前进。对峙中,“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口号声响起来了,同学们手挽着手组成了一道人墙,准备迎接皮带、水龙的袭击。这时河北区各校同学的游行队伍过来了,会师以后队伍折回大胡同,在官银号前举行了群众大会。

就在当天晚上,高中部同学执行全校同学决议,赴南京请愿。我当时是初中三年级生,也参加了请愿的队伍。大家来到天津西站,要求乘津浦特快到南京去。要求被站长拒绝了,这是在意料之中的。没有法子,决定步行南下。今天想来,这决定是幼稚的,极少可能成功的。但在当时却以为是可行的,天公地道的。冬夜寒冷,何况又吹着刺骨的北风,队伍就这样沿着铁路行进。肚子有点饿了,不妨事,带有从食堂里取来的小馒头。去吃时,不但毫无热气,表面还起了一层冰凌。不过味道是好的,并不亚于在火炉边烘过的那一种。就这样,在天色微明时走到了杨柳青。一个以出产木版水印年画著称的地方。

当我们在一所小学里休息的时候,学校派了几部卡车追踪而至了。同来的是以喻传鉴为首的几位老师。他们平时给同学们留下的印象还是不坏的,所以被选派了来做“说客”,苦口婆心、声泪俱下地要我们回去。看到乘车的希望是没有了,步行请愿的准备又不足,只能先回学校去再说。使我们改变计划的是冷酷的现实而不是老师的说辞。这时我们就叫喻传鉴为“臭鱼”,算是对他劝阻我们南下的评价。

返校以后,校方立即使出了惯用的法宝——提前放假。

在南开学习的短短五年中间,提前放假的事就不止一两次。整个的学习环境都摆脱不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仿佛头顶一直笼罩着大片乌云,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暴雨降下。

在侵略军的行进声中,听李尧林先生讲授都德的《最后一课》,那印象是不能磨灭的,其实也用不着多余的讲解。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哪里还找得到比这更合适的地方。

黄裳,原名容鼎昌,一九一九年生于山东益都,后定居上海。曾出任随军翻译、报社记者、文艺编辑、剧本编剧等职。擅长于游记写作、戏剧评论、杂文随笔;更有翻译作品数种为读者所喜爱,至今已出版各类著作七十余种。

同类推荐
  • 呼啸而过

    呼啸而过

    作为一位青年教师,我在学校干得很出色,想不到却被学校无情地解聘了,我想去找校长理论,校长却连我的电话都不接,我异常怨愤,发誓活出个样子给他们看看,几年后,我真的成功了,当我再次来到学校,我才知道这是校长的故意安排,我从未体会到这种最特殊的关爱……给别人家的孩子担任高考保姆的中年妇女,忍受误解和屈辱,耐心地开导别人孩子的心灵,使她近乎扭曲的心灵变得健康而阳光,但是女孩自己的母亲却因为工作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孩子,当这位中年妇女,做完自己的工作回家之后发现孩子早已上学去了,原来她的孩子也上高三,她是因为生活的压力而不得不出去打工,没时间照顾孩子……
  • 浪迹在北大

    浪迹在北大

    是一本记录作者十年北大生活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三辑:浪迹在北大、一程山水一程歌、内心的旅行。内容包含了作者在北大的校园生活、日本的留学经历、电影随笔、书评以及一些个人的情感小品文。作者语言富有个人特色,流水通透。
  • 东坡谈艺录

    东坡谈艺录

    《东坡谈艺录》由蔡国黄编著。苏轼(东坡)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他对各种文艺形式都有深透的理解和领悟,在他的诗文和尺牍中有许多关于文学艺术的精辟论述。《东坡谈艺录》择其要者摘录300余条,分为文论、诗词论、绘画论、书法论、音乐论、作家论、杂论等七类,并汇集诸多学者解读的心得,写成简要明白的注释,便于广大读者特别是文艺爱好者阅读鉴赏。苏东坡论艺见解之高,在于他敢于对前贤成就和流行观念的驳正。他从不人云亦云,而是依据事实与情理,检验其是否能够成立;倘有抵迕不合,必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 乌篷船

    乌篷船

    《乌篷船》是我的第四本散文集了。这集子所记,既有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也有我对当下生活的记录。无论是追今还是抚昔,无一不表达着我对人生的领悟,我对生活的理解,我对精神生命的探索。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成长经历,也在某一方面印证了共和国的一段历史。南怀谨大师说,你不一定要相信历史,历史未必是真的,但你一定要相信文学,文学里的故事也许是假的,但它所说的现象却是真的。
  • 联想风云

    联想风云

    我没有试图印证官方的立场,也不想刻意追踪市场的风向标。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唯上和媚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名利场上的阶梯。然而我们如果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历史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它通常会让很多最权威最聪明最有名望的大人物显得可笑和无足轻重,也会让一些小人物变得伟大和不可磨灭。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侯府千金:拐个杀手来种田

    侯府千金:拐个杀手来种田

    上山采药的大妮失足跌落坡底醒来后,发现床边坐了个野人,更惊悚的是,野人的弟弟居然跟到她家提亲……百般无奈下,大妮嫁给了野人,谁知深山里的生活跟她想象的大不一样,野人丈夫的身份似乎也不简单…读者交流群:121295008欢迎大家加入。
  • 千年梦缘深

    千年梦缘深

    “痛吗。”“痛又如何你会去补它吗。再通也没有在对呀边上你对我说的那些话,伤我的痛,更合况一个心碎的人才会感到痛?”
  • 你是我的欢喜

    你是我的欢喜

    李婉涟作为一个叙述者,讲述她妈妈李欢喜所经历的欢乐,悲伤。一家人一起看,有共鸣的故事。
  • 神王魔宠妻

    神王魔宠妻

    世界第一催眠师苏言!莫名其妙的被好友推下悬崖,穿越到一个历史上没有的地方。“住在我身体里的家伙,我快死了你出不出来?”“没事吧。”“没事,就想看看帅气的你。”她说:“你是神,我是魔。”他说:“魔有如何,神又如何。我爱你天道都不可以阻挡我!”
  • 最美遇到你

    最美遇到你

    裴辰是一个普通的小翻译,有着自己的工作和爱情,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男友莫名劈腿,裴辰伤心不已,当红明星吴宇凡大手一挥选定她为随行翻译,随他远赴西班牙拍戏,在一个月的朝夕相处之间,吴宇凡对她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感。沈亦铭,一个有着令人羡慕的背景的商界新秀,被裴辰的勇敢与冷静所打动,然而裴辰却依旧对前男友蒋晟难以忘怀,一个是用情至深的大明星,一个是腹黑却温情的沈亦铭,裴辰该何去何从。
  • 被黑暗笼罩的未来

    被黑暗笼罩的未来

    《被黑暗笼罩的未来》简介2050年,是一个繁荣昌盛的科技时代,人们幸福安乐的生活着,但一个在人们的眼中不起眼的地方,悄悄的发生着变化,随着带着符号“~-”的神秘水晶石的出现,新的威胁不断的接踵而至,在地球即将被毁灭之际,末世的救世主挺身而出,为了世界的未来,为了伙伴,为了心中挚爱的人。背负着一切生命的重任,保卫着人类的未来,将人们从被黑暗笼罩的世界中拯救而出!
  • 秋燕少归风渐离

    秋燕少归风渐离

    言少秋作为真武掌门弟子,与太白燕不归交好,后来道家兴起出家净七情六欲之风,言少秋二人遂出山历练,于东岳认识同病相怜的风渐离。三人将擦出怎样的火花?言少秋与燕不归的感情又将经历怎样的生死考验?风渐离在爱情和友情之间又会作何抉择?拭目以待!每天更新,每天都有新剧情!本文部分名词取自腾讯自研3DMMORPG游戏《天涯明月刀》
  • 我的长发谁的爱

    我的长发谁的爱

    “嘀、嘀、嘀……七点了,快起床”啪!“小娜,快起床了,没听到时钟叫你吗?要不然,就迟……”“唉呀,老妈,你知不知道你很烦哎!大早上的也不让清静一会儿……”
  • 奈何浮屠:凤羽花开

    奈何浮屠:凤羽花开

    凤凰涅槃之时,你说最想看那凤羽花开。可惜岁月捉弄,花开,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