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40000000009

第9章

◎桓公起元年,尽七年

[疏]《鲁世家》:桓公名允,惠公之子,隐公之弟,以桓王九年即位。《世本》作轨。《谥法》:“辟土服远曰桓。”

元年,春,王正月。桓无王,其曰王,何也?谨始也。诸侯无专立之道,必受国於王。若桓初立,便以见治,故详其即位之始,以明王者之义。

[疏]“桓无”至“始也”。

释曰:徐邈云:“桓公篡立,不顾王命,王不能讨,故无王。又且桓公终始十八年,唯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有王,自外皆无王,故传据以发问,而曰‘桓无王’。又范氏例云:“《春秋》上下无王者,凡一百有八。桓无王者,见不奉王法;余公无王者,为不书正月,不得书王。桓初即位,若已见治,故书王以示义。二年书王,痛与夷之卒,正宋督之弑,宜加诛也。十年有王,正曹伯之卒,使世子来朝,王法所宜治也。十八年有王,取终始治桓也。”是解元年有王为谨始也,馀年无王为不奉王法也。若然,桓为弑君而立,故十四年没其王。文、宣公亦篡位而立,不去王者,桓弑贤兄让国之主,害成立之君,宣篡未逾年之子,又无为臣之义,以轻重既异,故去王亦殊也。杜预注《左氏》桓十四年无王者,“失不班历”也。何休注《公羊》,意与《穀梁》同。唯解有王者别,云:“二年有王者,见始也。十年有王,数之终也。十八年有王,桓之终也。明终始有王,桓公无之耳。”

其曰无王,何也?桓弟弑兄,臣弑君,天子不能定,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为无王之道,遂可以至焉尔。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

公即位。杜预曰:“嗣子位定於初丧,而改元必须逾年者,继父之业,成父之志,不忍有变於中年也。诸侯每首岁必有礼於庙,诸遭丧继位者,因此而改元即位,百官以序,故国史亦书即位之事於策。”

去,上声。

[疏]注“杜预”至“於策”。

释曰:《尚书·顾命》云:“乙丑,成王崩,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孔安国云:“明室,路寝。外之使居忧,为天下宗主。”天子初崩,嗣子定位,则诸侯亦当然也。其改元必须逾年者,孝子之情,不忍有变於中年也。然嗣子不忍变於中年,故嗣年即位。桓公既无恻痛之情,朝死夕忘,亦於逾年即位者,圣人立法,即位必持逾年,桓虽不仁,未可独当年即位。即位既是逾年,故史官从其实而书之。

继故不言即位,正也。故谓弑也。继故不言即位之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则子弟不忍即位也。哀痛之至,故不忍行即位之礼。继故而言即位,则是与闻乎弑也。继故而言即位,是为与闻乎弑,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终,已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无恩於先君也。推其无恩则知与弑也,此明统例耳。与弑尚然,况亲弑者。

与闻音豫,下文及注“与弑”皆同。

[疏]注“推其”至“弑者”。

释曰:桓是亲弑之主,而传论与弑之事,故知传意本“明统例”尔,故云“与弑尚然,况亲弑者”。

三月,公会郑伯于垂。垂,卫地也。传例曰:“往月,危往也。桓大恶之人,故会皆月以危之。

[疏]注“垂卫”至“危之”。

释曰:传例者,定八年传文也。此“三月,公会郑伯于垂”,二年“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是“会皆月以危之”。

会者,外为主焉尔。郑伯所以欲为此会者,为易田故。

为易,于伪反。

[疏]“会者”至“焉尔”。

释曰:重发传者,嫌《易》田与直会异故也。

郑伯以璧假许田。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实假,则不应言以璧。非假而曰假,讳易地也。礼:天子在上,诸侯不得以地相与也。诸侯受地於天子,不得自专。无田则无许可知矣。不言许,不与许也。但言以璧假许,而不继田,则许属郑也。今言许田,明以许之田与郑,不与许邑也。诸侯有功,则赐田以禄之。若可以借人,此盖不欲以实言。

借,子夜反。许田者,鲁朝宿之邑也。邴者,郑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见鲁之不朝於周,而郑之不祭泰山也。朝天子所宿之邑谓之朝宿,泰山非郑竟内,从天王巡守,受命而祭也。擅相换易,则知朝祭并废。

鲁朝,直遥反,下皆同。邴,彼病反,又音丙。见,贤遍反。竟音境。从,在用反。守音狩。擅,市战反。换,一本亦作逭,胡唤反。

[疏]“许田”至“山也”。

释曰:经文无邴而传言之者,经讳易天子之地,故以璧假为文。若以地易地,不得云假,故经无邴文。传本鲁郑易田之由,五得不言邴也。先儒解《左氏》者,皆以为郑受天子祊田,为汤沐之邑。后世因立桓公、武公之庙,故谓之泰山之祀。案此传及注意,则以为祭泰山之邑,谓从王巡狩,受命而祭泰山也。《羊》以为“田多邑少称田,邑多田少称邑”。《左氏》无传,或当史异辞。《穀梁》以为言田者,则不德其邑,是三传之说各异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郑伯盟于越。越,卫地也。及者,内为志焉尔。越,盟地之名也。

秋。大水。《礼·月令》曰:“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大水例时。

[疏]注“大水例时”。

释曰:庄七年与此皆云“秋,大水”,不书月,是例时也。

高下有水灾曰大水。

冬,十月。无事焉,何以书?不遗时也。《春秋》编年,四时具而后为年。编,录。

编,必连反,《字林》、《声类》、《韵集》皆布于反,《史记音义》甫连反。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弑其君与夷,宋督,宋之卑者,卑者以国氏。

督,丁毒反。与如字,又音馀。

[疏]注“宋督”至“国氏”。

释曰:知是卑者,“祝吁弑其君”取国,传以“失如”言之,“履緰来逆”,传称“进之也”。此督与宋万既不取国,又无可进,明卑者可知也。

桓无王,其曰王,何也?正与夷之卒也。诸侯之卒,天子所隐痛。奸逆之人,王法所宜诛,故书王以正之。及其大夫孔父。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书尊及卑,《春秋》之义也。邵曰:“会盟言及,别内外也。尊卑言及,上下序也。”

别,彼列反。

[疏]注“邵曰”至“序也”。

释曰:“及”有二义,故范引邵云:“会盟言及,别内外也。尊卑言及,上下序也。”“别内外”者,谓鲁与他人会盟,皆先鲁以及他,若隐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眛”、“及宋人盟于宿”是也。“上下序”者,此孔父、荀息、仇牧皆先言君,后言臣是也。

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弑君,而恐不立,於是乎先杀孔父。孔父闲也。闲谓扞御。

杀并如字。扞,下旦反。何以知其先杀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称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称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累谓从也。

[疏]“知君之累之也”。

释曰:糜信云:“累者,从也。谓孔父先死,殇公从后被弑。”范注虽不明,理亦当然也。

孔,氏;父,字谥也”。孔父有死难之勋,故其君以字为谥。

难,乃旦反。

[疏]“孔,氏;父字;谥也”。

释曰:孔父新死未葬,而得有谥者,旧解谓三月既葬之后,嗣君谥之,但赴者以正月者乱,故书弑在前,使者以葬后始来,故得称谥。或当孔父以字为谥,得据后言之,故云“字谥”也,

注“孔父”至“为谥”。

释曰:谥者大夫之常事,而云“死难之勋”者,字者褒德,非可虚加,若使孔父无死难之勋,唯有凡平之谥,焉得以字为之文?传特言“字谥”也。明知有义,故注者原之。

或曰,其不称名,盖为祖讳也。孔子故宋也。孔子旧是宋人,孔父之玄孙。

为,于伪反。

[疏]注“孔子”至“玄孙”。

释曰:案《世本》:孔父嘉生木金父,木金父生祁父,其子奔鲁,为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仲尼,是孔父嘉为孔子六世祖。范云“玄孙”者,以玄者亲之极至,来孙、昆孙之等亦得通称之,亦如《左传》蒯聩祷文王称曾孙之类是也。

滕子来朝。隐十一年称侯,今称子,盖时王所黜。

[疏]注“隐十”至“所黜”。

释曰:周公之制,爵有五等,所以拟其黜陟。今传无贬爵之文,明降爵非《春秋》之义。又且此时周德虽衰,尚为天下宗主,滕今降爵,明是时王所黜也。

三月,公会齐侯、陈侯、郑伯于稷,以成宋乱。稷,宋地也。以者,内为志焉尔。公为志乎成是乱也。欲会者,外也。欲受赂者,公也。

[疏]“以者”至“焉尔”。

释曰:十四年传云:“以者,不以者也。僖二十一年传云:“以,重辞也。此传云“以者,内为志焉尔”,则“以”有三种之义。范於僖二十一年注云“以有二义矣”者,以“内为志焉”与“不以”者,正是一事耳。“以成宋乱”者,公也,非诸侯故也,是以云“内为志焉尔”,其实以者仍是不以之例,故注彼为二事焉。

注“欲会”至“公也”。

释曰:以经言“会”,故知“欲会者,外也”。“以者,内为志”,故知“欲受赂者,公也”。

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辞而加之焉。於内之恶,而君子无遗焉尔。取不成事之辞,谓以成宋乱也。桓奸逆之人,故极言其恶,无所遗漏也。江熙曰:“《春秋》亲尊皆谓,盖患恶之不可掩,岂当取不成事之辞,以加君父之恶乎?案宣四年‘公及齐侯平莒及郯’,传曰:‘平者,成也。’然则成亦平也。公与齐、陈、郑欲平宋乱,而取其赂鼎,不能平乱,故书‘成宋乱’。取郜大鼎纳于大庙,微旨见矣。寻理推经,传似失之。”徐邈曰:“宋虽已乱,治之则治。治乱成不,系此一会。若诸侯讨之,则有拨乱之功;不讨,则受成乱之责。辞岂虚加也哉!《春秋》虽受亲尊者讳,然亦不没其实,故纳鼎于庙,跻僖逆祀,及王室之乱,昭公之孙,皆指事而书。哀七年传所谓有一国之道者,有天下之道者也。君失社稷,犹书而不隐,况今四国群会,非一人之过,以义致讥,轻於自已兆乱。以此方彼,无所多怪。”

郯音谈。大庙音泰,下文及注同。见,贤遍反。跻,子兮反。

[疏]注“取不”至“多怪”。释曰:江熙云“微旨见矣”者,传意成宋辞者,谓成就宋乱。江熙以为加君父之恶大初,故以成为平,直书取郜大鼎,纳於大庙,足以示讥,是微旨见矣。言此传成乱之辞为微旨。徐邈引传所谓有一国之道云云者,言谓侯专一国,犹似天子专天下,其有失社稷,犹得书之,故此亦得云“成宋乱”也。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传例曰:“纳者,内不为也。日之,明恶甚也。”太庙,周公庙。

郜,古报反。

[疏]注“传例”至“公庙”。

释曰:宣十一年传文也。然此传亦有“弗受”之文,而引传例者,凡传言“内弗受”者,指说诸侯相入之例。今此言“不受”者,谓周公也。恐其不合,故引例以明之。

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受赂而退,以事其祖,非礼也。其道以周公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为也。曰宋,取之宋也,此鼎本郜国所作,宋后得之。以是为讨之鼎也。讨宋乱而更受其赂鼎。

为讨之鼎,如字,麋氏云:“讨或作纠”。孔子曰:“名从主人,物从中国。故曰郜大鼎也。主人,谓作鼎之主人也,故系之郜。物从中国,谓是大鼎。

[疏]“名从”至“大鼎也”。释曰:“名从主人”者,谓本是郜作,系之於郜。“物从中国”者,谓鼎在宋,从宋号也。言“物从中国”者,广例耳,通夷狄亦然。其意谓鼎名从作者之主人,不问华戎,皆得系之,若《左传》称“甲父之鼎”是也。“物从中国”者,谓中国号之大鼎,纵夷狄亦从中国之号,不得改之。若传称吴谓义稻为伊缓,夷狄谓大原为大卤,以地形物类,须从中国之号,故不得谓之伊缓、大卤也。何休云:“周家以世孝,天瑞之鼎。诸侯有世孝者,天子亦作鼎以赐之。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故郜国有之。

秋,七月,纪侯来朝。隐二年称子,今称侯,盖时王所进。

纪侯,《左氏》作杞侯。朝时,此其月,何也?据隐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称时。桓内弑其君,外成人之乱,於是为齐侯、陈侯、郑伯讨数日以赂。桓既罪深责大,乃复为三国讨数至日以责宋赂。

为齐,于伪反,下同。数,色主反,注同。复,扶又反。已即是事而朝之,恶之,故谨而月之也。已,纪也。桓与诸侯校数功劳,以取宋赂,不知非之为非,贪愚之甚。纪不择其不肖而就朝之。

恶,乌路反。

[疏]“谨而月之也”。

释曰:桓虽不君,臣不得不臣,所以极言君父之恶,以示来世者,桓既罪深责大,若为隐讳,便是长无道之君,使纵以为暴,故《春秋》极其辞以劝善惩恶也。

注“已纪也”。

释曰:桓十三年注云:“纪当为已”,与此异者。观经而说,故两注不同。

蔡侯、郑伯会于邓。邓,某地。

某地,不知其国,故云某,后放此。

九月,入杞。我入之也。不称主名,内之卑者。

[疏]“我入之也”。

释曰:何嫌非我而发传者?以隐八年云“我入邴”,此直云“入杞”,恐非我,故发之。

公及戎盟于唐。

冬,公至自唐。告庙曰至。传例曰:“致君者,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义也。离不言会,故以地致。

[疏]注“告庙”至“地致”。

释曰:“传例”者,襄二十九年传文也。“离不言会”者,即《左传》所云“特相会往来称地”,亦此类也。

桓无会,而其致,何也?远之也。桓会甚众,而曰无会,善无致会也。弑逆之罪,非可以致宗庙,而今致者,危其远会戎狄,喜其得反。

[疏]注“桓会甚众”。

释曰:谓元年会于垂,二年会于稷是也。

三年,春,正月,公会齐侯于嬴。嬴,齐地。

嬴音盈。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武神之界

    武神之界

    武神大陆,妖兽横行,武者争夺天命。看大学生古风,如何玩转武神大陆。
  • 西楚霸爱:恋上替身恋人

    西楚霸爱:恋上替身恋人

    詹西楚,人称‘西楚霸王’,商场上呼风唤雨,权势熏天的男人,亦是成千上万女人渴望的对象。明知道他心里有个无法忘怀的人,她还是不由自主的把心交给了他,她就是想赌这一局,她能否取代他心中‘虞姬’的地位。结果……好吧,这场游戏她玩不起,不玩了,但那男人却没有放开她的意思,还勾唇扬言,“唐小姐,做了我的女人,还以为有别的男人敢要你?”那又是什么意思,西楚霸王不是独爱虞姬吗?
  • 金箍创世传

    金箍创世传

    动车司机张伟穿越到了1000年之后的地球,原本只想享受生活的他居然遇到了儿时的偶像孙悟空,更有颠覆他三观的猪八戒,沙悟净。而他自己,也隐藏着一个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的巨大秘密·········
  • 极品小郎中

    极品小郎中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盛世婚宠:早安之老公大人

    盛世婚宠:早安之老公大人

    夏小米午夜回家欣赏了一出未婚夫和好友劈腿的好戏,好心放过他们反被害死,醒来后重生在名字也叫夏小米的乡下姑娘身上,玛尼,这是怎么回事?没关系,姐姐照样生活的风生水起,碰上腹黑的荣靖宸,这辈子就沦陷了,觅真爱,生萌娃,哪样落下了?
  • 孤天之路

    孤天之路

    我命由我大自在,踏道而行欲孤天。这个世界,只有一条孤天之路。
  • 你想怎么活

    你想怎么活

    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张伽在24岁时卷入了家族事件的种种奇遇让他变的不再平凡,但生活在继续从来不会变得简单,神秘人的突然出现,使得跟他生活在一起陪他度过难关出生入死的朋友一个接一个离开,这是命运的捉弄还是一场漫长的梦。
  • EXO之彼岸花开

    EXO之彼岸花开

    相传人死后先到鬼门关过了鬼门关便上黄泉路路上开满了彼岸花。
  • 唯一的爱情

    唯一的爱情

    他是全国十大贵族名校的老大,却有着从不记电话号码的怪习惯,也因为如此,他和她就这样误打误撞地相识了。他把她当作是他从小到大想保护的女孩,可是她否定了却又骗了他,她到底是不是那个小女孩呢?她的谎言有一天会被他知道么?而到了那时,他会原谅她,再次接受她吗?他的对手处处针对他,并且把目标瞄准了她,他会对她下毒手吗?而她喜欢的他会出手相救吗?他们会是彼此的唯一吗?故事就这样继续着……
  • 云阙星宸

    云阙星宸

    最残酷的是靜匿的岁月,它会默默的改变很多,曾经想守护的人或事物,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难以碰触,到最后,即使初心未改,却早已失去了守护的理由